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6825发布日期:2020-05-22 20:3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压铆是钣金加工常用的一种工艺,采用压铆机将螺母、螺柱等压入预制槽内,从而实现两个零件的可靠连接。待压铆的工件下料后通常会整齐堆好,需要工人将工件一件一件放置在压铆机的压铆工位中以进行压铆操作,批量生产时劳动量大,若不借助辅助装置,工人可能需要反复弯腰拾取工件,容易疲劳,并且,钣金件可能具有毛边,人工取件可能会造成割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以降低压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第一构件组装在压铆机上,后一构件能相对前一构件在水平位置旋转,第四构件呈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第四构件的前端活动连接一用于拾取工件的取件器,还包括一驱动器,该驱动器能驱动第四构件的前端相对后端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使取件器上下移动以便拾取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取件器包括吸盘支架和组装在吸盘支架上的真空吸盘,吸盘支架与第二连接件铰接,吸盘支架能相对第二连接件在水平位置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为笔式电动推杆,笔式电动推杆的后端固定在第一连接件的上方,笔式电动推杆的前端连接第一支架的前端或中部靠前的位置,笔式电动推杆的推杆伸缩时能驱动第四构件的前端相对后端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构件还包括气动弹簧,气动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架的前端,气动弹簧、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支架组成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皆为方管,第一支架的底面设有对气动弹簧进行让位的槽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构件包括第一方管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方管的前端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件置于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第一连接件和两个第一连接板三者设有同轴的竖直通孔,采用第一竖直转轴穿过第一连接件和两个第一连接板的竖直通孔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三构件实现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方管和分别连接在第二方管的前端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板,第一方管的后端置于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第一方管和两个第二连接板三者设有同轴的竖直通孔,采用第二竖直转轴穿过第一方管和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竖直通孔以使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实现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在第二方管的后端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三连接板,第一构件的前端置于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第一构件和两个第三连接板三者设有同轴的竖直通孔,采用第三竖直转轴穿过第一构件和两个第三连接板的竖直通孔以实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铆机辅助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压铆机的压铆工位两侧的两个升降气缸,完成压铆后,升降气缸向上顶起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铆机辅助装置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后一构件能相对前一构件在水平位置旋转,第四构件的前端相对后端进行上下移动,第四构件的前端连接用于拾取工件的取件器,该装置能使取件器在水平位置绕第一构件旋转360°,还能进行上下移动,将压铆机辅助装置组装至压铆机上,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任意拾取工件至压铆工位,代替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铆机辅助装置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铆机辅助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铆机辅助装置的又一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构件的一个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构件的另一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2、第三构件3和第四构件4,第一构件1组装在压铆机上,后一构件能相对前一构件在水平位置旋转,第四构件4呈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第四构件4的前端活动连接一用于拾取工件的取件器,还包括一驱动器8,该驱动器8能驱动第四构件4的前端相对后端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使取件器上下移动以便拾取工件。

请参阅图5和图6,第四构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44,第一支架43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二支架44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支架43位于第二支架44上方。

在具体的结构中,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皆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44的凹槽,第一支架4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41的凹槽和第二连接件42的凹槽中,凹槽的两个侧壁设有同轴的通孔。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44皆为方管,第一支架43的两端和第二支架44的两端皆设有非圆形的贯穿方管的两个侧壁的安装孔,采用与安装孔的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块45插入安装孔中,安装块45具有横向的中心孔,中心孔中穿置一横向转轴46,横向转轴46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连接件41或第二连接件42的凹槽的通孔中,如此实现第一支架43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铰接,以及第二支架44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铰接。

取件器包括吸盘支架和组装在吸盘支架上的多个真空吸盘,吸盘支架与第二连接件42铰接,具体为,第二连接件42设有竖直的通孔,该通孔中穿置一根竖直的转轴7,吸盘支架连接在该转轴7下方,吸盘支架能相对第二连接件42在水平位置旋转。多个真空吸盘能抓取多种工件,吸盘支架移动至靠近压铆机时,操作压铆机的工作人员能转动吸盘支架以选取所需的工件。

如图3所示,驱动器8为笔式电动推杆,笔式电动推杆的后端固定在第一连接件41的上方,笔式电动推杆的前端连接第一支架43的前端或中部靠前的位置,由于第四构件4的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44皆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铰接,因此,笔式电动推杆的推杆伸缩时能驱动第四构件4的前端相对后端进行上下移动。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采用两个z字型钣金件5实现笔式电动推杆和第一支架43的连接。两个z字型钣金件5的下端分别位于第一支架43的两侧并且设有同轴的通孔,通过螺栓和螺母使两个z字型钣金件5与第一支架43固定。两个z字型钣金件5的上端在第一支架43的上方抵接并设有同轴的通孔,采用螺栓穿过两个z字型钣金件5上端的通孔和笔式电动推杆端部的通孔再与螺母锁固,从而实现笔式电动推杆与第一支架43的连接。

第四构件4还包括气动弹簧47,气动弹簧47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41,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架43的前端,气动弹簧47、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一支架43组成三角形,气动弹簧47在第四构件4提升和下放工件时提供助力。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44皆为方管,气动弹簧47的一端具体连接在第一支架43的前端内部,另一端具体连接在第一连接件41的凹槽内部靠近第二支架44的位置,第一支架43的底面设有对气动弹簧47进行让位的槽道。优选地,实际生产时可以将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44设计为相同支架且对称设置,将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设计为相同支架且对称设置,以便于制造和组装。

第三构件3包括第一方管31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方管31的前端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第一连接件41置于两个第一连接板32之间,第一连接件41和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三者设有同轴的竖直通孔,采用第一竖直转轴33穿过第一连接件41和两个第一连接板32的竖直通孔以使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三构件3实现铰接。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三构件3能相对旋转至平行,即,第四构件4和第三构件3能相对旋转至平行。第一竖直转轴33的上端相对第一连接件41突出一定距离,笔式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竖直转轴33的上端。

第二构件2包括第二方管21和分别连接在第二方管21的前端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板22,第一方管31的后端置于两个第二连接板22之间,第一方管31和两个第二连接板22三者设有同轴的竖直通孔,采用第二竖直转轴24穿过两个第二连接板22的竖直通孔以使第二构件2和第三构件3实现铰接。第二构件2和第三构件3能相对旋转至平行。

第二构件2还包括分别连接在第二方管21的后端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三连接板23,第一构件1的前端置于两个第三连接板23之间,两个第三连接板23和第一构件1三者设有同轴的竖直通孔,采用第三竖直转轴25穿过第一构件1和两个第三连接板23的竖直通孔以实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的铰接,第二构件2能相对第一构件旋转至垂直于第一构件1。优选的,第一构件1的长度较第二、第三和第四构件短,大约为10cm,第一构件1后端连接一座板6,座板6的四周设有将座板6固接至压铆机的安装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铆机辅助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压铆机的压铆工位两侧的两个升降气缸,完成压铆后,升降气缸向上顶起工件完成脱铆操作。所述升降气缸为常见的推杆气缸。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