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轴前端气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1815发布日期:2020-10-09 18:4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轴前端气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轴,尤其涉及一种主轴前端气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主轴是用于机床设备中进行精密加工的重要机构,主轴在加工过程中,其前端一般会产生大量尘屑,而且主轴前端的刀具在工作时需要对其喷水,由此可见,主轴前端位置需工作在布满尘屑、水滴的复杂环境中,现有的主轴一般采用前端喷气的方式去除尘屑和水滴,但是如何实现均匀吹气、避免负压吸入,成为现有主轴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主轴前端形成环形气封、气压均匀、可防止吸入灰尘或者水滴的主轴前端气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轴前端气封装置,所述主轴包括有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内设有前轴承,所述前轴承座的前端固定有轴承压板,所述轴承压板的前端固定有防尘环,所述防尘环的前端固定有环喷板,所述前轴承内穿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固定有防尘盖和防水盖,所述防水盖位于所述防尘盖前端且二者相互抵接,所述轴承压板和防尘环环绕于所述防尘盖且三者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环喷板环绕于所述防尘盖和所述防水盖,所述环喷板与所述防尘盖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环喷板与所述防水盖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环喷板的后端外侧开设有外环气道,所述防尘环的前端形成有防尘外环,所述防尘外环覆盖于所述外环气道,所述环喷板的后端面开设有多个气路分散槽,所述气路分散槽连通于所述环喷板的内侧与所述外环气道之间,所述防尘环上开设有用于接入气流的主气道,所述主气道与多个气路分散槽之一对齐。

优选地,多个气路分散槽沿所述环喷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防尘盖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环状凸缘,所述环喷板的内侧凸出有环状内缘,所述环状内缘位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前侧,以令所述第二间隙呈“l”形。

优选地,所述防水盖位于所述环状内缘的内侧,所述防水盖的外侧壁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环状外缘,所述环状外缘位于所述环状内缘的前侧,以令所述第三间隙呈“l”形。

优选地,所述环状外缘的外侧形成有斜面。

优选地,所述防尘盖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环状凸缘,所述第二环状凸缘位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的后端,所述防尘环环绕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所述轴承压板位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的后侧,以令所述第一间隙呈倒“l”形。

优选地,所述主气道贯穿于所述轴承压板和所述前轴承座。

优选地,所述第二环状凸缘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环状凸缘的后端、所述环喷板的内侧壁和所述防尘环的前端合围形成有第一气囊,所述气路分散槽连通于所述第一气囊。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状凸缘的前端与所述环状内缘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三间隙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囊。

优选地,所述防尘盖和防水盖螺合固定于所述转子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主轴前端气封装置中,所述主气道经过与之对齐的气路分散槽进入所述外环气道,再经过所述外环气道分散至其它多个气路分散槽,并由周围进入所述环喷板的内侧,所述环喷板内侧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向外喷射,进而形成环状气封,由于多个气路分散槽对气流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三间隙喷射出气流的气压更加均匀,不仅能有效去除尘屑和水滴,还能避免因局部负压而吸入尘屑和水滴,大大提高了气封效果,有助于提高主轴的整体性能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轴前端气封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环喷板的立体图;

图4为防尘盖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轴前端气封装置,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主轴包括有前轴承座1,所述前轴承座1内设有前轴承2,所述前轴承座1的前端固定有轴承压板3,所述轴承压板3的前端固定有防尘环4,所述防尘环4的前端固定有环喷板5,所述前轴承2内穿设有转子6,所述转子6上固定有防尘盖7和防水盖8,所述防水盖8位于所述防尘盖7前端且二者相互抵接,所述轴承压板3和防尘环4环绕于所述防尘盖7且三者之间形成第一间隙9,所述环喷板5环绕于所述防尘盖7和所述防水盖8,所述环喷板5与所述防尘盖7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0,所述环喷板5与所述防水盖8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11,所述环喷板5的后端外侧开设有外环气道50,所述防尘环4的前端形成有防尘外环40,所述防尘外环40覆盖于所述外环气道50,所述环喷板5的后端面开设有多个气路分散槽51,所述气路分散槽51连通于所述环喷板5的内侧与所述外环气道50之间,所述防尘环4上开设有用于接入气流的主气道41,所述主气道41与多个气路分散槽51之一对齐。

上述主轴前端气封装置中,所述主气道41经过与之对齐的气路分散槽51进入所述外环气道50,再经过所述外环气道50分散至其它多个气路分散槽51,并由周围进入所述环喷板5的内侧,所述环喷板5内侧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间隙10和所述第三间隙11向外喷射,进而形成环状气封,由于多个气路分散槽51对气流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三间隙11喷射出气流的气压更加均匀,不仅能有效去除尘屑和水滴,还能避免因局部负压而吸入尘屑和水滴,大大提高了气封效果,有助于提高主轴的整体性能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状气封的气压均匀度,本实施例中,多个气路分散槽51沿所述环喷板5的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尘盖7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环状凸缘70,所述环喷板5的内侧凸出有环状内缘52,所述环状内缘52位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70前侧,以令所述第二间隙10呈“l”形。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盖8位于所述环状内缘52的内侧,所述防水盖8的外侧壁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环状外缘80,所述环状外缘80位于所述环状内缘52的前侧,以令所述第三间隙11呈“l”形。在所述环状外缘80的作用下,不仅对前端的尘屑和水滴起到抵挡作用,还可以在主轴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借由泵吸作用将进入所述第三间隙11内的尘屑和水滴排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尘屑和水滴的抵挡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外缘80的外侧形成有斜面81。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尘盖7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环状凸缘71,所述第二环状凸缘71位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70的后端,所述防尘环4环绕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71,所述轴承压板3位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71的后侧,以令所述第一间隙9呈倒“l”形。

本实施例优选从主轴的后端注入气流,对此,所述主气道41贯穿于所述轴承压板3和所述前轴承座1。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环状凸缘71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环状凸缘70的后端、所述环喷板5的内侧壁和所述防尘环4的前端合围形成有第一气囊12,所述气路分散槽51连通于所述第一气囊12。在所述第一气囊12的作用下,可将由所述气路分散槽51进入的气流进行暂存,使得所述第一气囊12内的气压更加均衡,同时使得所述第二间隙10和所述第三间隙11喷射出的环形气封也气压均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状凸缘70的前端与所述环状内缘52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囊13,所述第三间隙11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囊13。上述第二气囊13可起到迷宫作用,即当外接的尘屑、水滴由所述第三间隙11进入时,可存留于第二气囊13内,同时所述第二气囊13靠近所述第三间隙11的出口,以便于尘屑、水滴快速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尘盖7和防水盖8螺合固定于所述转子6上。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