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6517发布日期:2020-05-22 20:29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用来制作已经成型的物品的工具,在机械技术领域中,很多大大小小的零件均可用模具来完成制作,打击块作为机械电动工具中常用的零件,在生产起来也需要使用到模具冲压等工艺制作而成,目前存在的多种打击块用成型的模具却依旧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

第一,传统的打击块用成型模具生产效率较低,因而会大大降低对打击块的生产效率;

第二,传统的打击块用成型模具没有快速降温装置,因此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第三,传统的打击块用成型模具可能在使用期间因操作工的操作失误对其造成危险,没有安全提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生产效率低、无快速散热、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包括基座、散热组件、快速压模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基座顶端的两侧固定有散热组件,且散热组件一侧的顶端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基座的顶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压模台,所述压模台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的顶端设置有快速压模组件,所述快速压模组件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安全组件。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的内部依次安装有支撑杆、散热孔、机箱和负压风机,支撑杆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机箱,机箱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散热孔,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风机。

优选的,所述快速压模组件的内部依次安装有滑槽、压模板、固定杆、压模件、上压模槽、上压模具、弹簧、滑块、下压模具和下压模槽,压模板的底端设置有上压模具,上压模具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上压模槽,下压模具固定于压模台的顶端,下压模具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压模槽。

优选的,所述上压模具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底端均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压模件,滑块外径小于滑槽内径,滑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全组件的内部依次安装有报警器、红外探测器和探测杆,报警器固定于压模板顶端的一侧,探测杆固定于压模台顶端的两侧,探测杆顶端的一侧均匀设置有红外探测器。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的内部依次安装有齿条、齿轮、皮带轮、伺服电机、齿槽,齿槽的顶端设置有齿条,齿条的一侧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齿槽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上设置有皮带轮,伺服电机通过皮带轮与齿轮之间连接传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有快速压模组件实现压模过程中的高效率,使生产过程更加便捷快速,使用时,能够利用上下两套模具对打击块同时进行压合,下压模具通过中心处的下压模槽对压模件下部进行冲压压模,压模过程中上压模具持续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上压模具上的上压模槽与压模件之间接触,上压模具通过伺服电机下降对压模件上方部分进行冲压,使得压模件上方被冲压完成,整体过程完成;

(2)通过设置有散热组件实现对压模件的冷却降温功能,传统压模工具压模后有较高温度难以散去,容易影响压模件的装填效率,因此设置负压风机,使用时能够利用装置两侧的负压风机对装置之间进行风冷散热,有效快速的对压模件进行降温;

(3)通过设置有安全组件实现当操作员误操作时的安全提醒作用,使用时,能够利用探测杆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对装置周边进行监测,当操作员身体误接触到压模工具时,红外探测器传输到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进而停止装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条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底板;3、压模台;4、散热组件;401、支撑杆;402、散热孔;403、机箱;404、负压风机;5、控制面板;6、单片机;7、快速压模组件;701、滑槽;702、压模板;703、固定杆;704、压模件;705、上压模槽;706、上压模具;707、弹簧;708、滑块;709、下压模具;710、下压模槽;8、安全组件;801、报警器;802、红外探测器;803、探测杆;9、升降组件;901、齿条;902、齿轮;903、皮带轮;904、伺服电机;905、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打击块用成型模具,包括基座1、散热组件4、快速压模组件7和升降组件9,基座1顶端的两侧固定有散热组件4;

散热组件4的内部依次安装有支撑杆401、散热孔402、机箱403和负压风机404,支撑杆401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机箱403,机箱403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散热孔402,机箱403的内部设置有负压风机404,负压风机404的型号可为ta12025,负压风机404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使用时,使用时能够利用装置两侧的负压风机404对装置之间进行风冷散热,有效快速的对压模件704进行降温;

散热组件4一侧的顶端安装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6,单片机6的型号可为ht66f017,单片机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基座1的顶端安装有底板2,底板2的顶端设置有压模台3,压模台3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组件9;

升降组件9的内部依次安装有齿条901、齿轮902、皮带轮903、伺服电机904、齿槽905,齿槽905的顶端设置有齿条901,齿条901的一侧设置有齿轮902,齿轮902与齿条901之间相互啮合,齿槽905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904,伺服电机904的型号可为asd-a2,伺服电机904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904上设置有皮带轮903,伺服电机904通过皮带轮903与齿轮902之间连接传动;

使用时,能够利用上下两套模具对打击块同时进行压合,伺服电机904带动皮带轮903,进而带动齿轮902转动,与齿轮902相互啮合的齿条901进行升降移动;

升降组件9的顶端设置有快速压模组件7,快速压模组件7的内部依次安装有滑槽701、压模板702、固定杆703、压模件704、上压模槽705、上压模具706、弹簧707、滑块708、下压模具709和下压模槽710,压模板702的底端设置有上压模具706,上压模具706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上压模槽705,下压模具709固定于压模台3的顶端,下压模具709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压模槽710,上压模具706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701,滑槽701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707,弹簧707的底端均设置有滑块708,滑块708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杆703,固定杆703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压模件704,滑块708外径小于滑槽701内径,滑块708与滑槽701构成滑动结构;

使用时,下压模具709通过中心处的下压模槽710对压模件704下部进行冲压压模,压模过程中上压模具706则通过伺服电机904持续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上压模具706上的上压模槽705与压模件704之间接触,上压模具706下降对压模件704上方部分进行冲压,使得压模件704上方被冲压完成,整体过程快速完成;

快速压模组件7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安全组件8,安全组件8的内部依次安装有报警器801、红外探测器802和探测杆803,报警器801固定于压模板702顶端的一侧,报警器801的型号可为lk200-t8g,报警器80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探测杆803固定于压模台3顶端的两侧,探测杆803顶端的一侧均匀设置有红外探测器802,红外探测器802的型号可为arcm300t-z-2g,红外探测器80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使用时,利用探测杆803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802对装置周边进行监测,当操作员身体误接触到压模工具时,红外探测器802传输到报警器801进行报警提醒,进而停止装置操作。

工作原理:使用时,能够利用上下两套模具对打击块同时进行压合,伺服电机904带动皮带轮903,进而带动齿轮902转动,与齿轮902相互啮合的齿条901进行升降移动,压模时,下压模具709通过中心处的下压模槽710对压模件704下部进行冲压压模,压模过程中上压模具706则通过伺服电机904持续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上压模具706上的上压模槽705与压模件704之间接触,上压模具706下降对压模件704上方部分进行冲压,使得压模件704上方被冲压完成,整体过程快速完成,传统压模工具压模后有较高温度难以散去,容易影响压模件704的装填效率,因此设置负压风机404,使用时能够利用装置两侧的负压风机404对装置之间进行风冷散热,有效快速的对压模件704进行降温,为防止操作员误操作,能够利用探测杆803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802对装置周边进行监测,当操作员身体误接触到压模工具时,红外探测器802传输到报警器801进行报警提醒,进而停止装置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