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筒成形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3328发布日期:2020-06-30 19:5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筒成形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混凝土搅拌车搅拌筒的一种新型成形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搅拌筒的成形校正手段多为以下几种;一种是,依靠榔头不断敲打鼠笼工装,使得鼠笼工装与搅拌筒的前锥贴合;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且对鼠笼工装的损伤较大;另一种是,当鼠笼工装吊装至搅拌筒前锥后,吊装多达几吨的钢坯或铁块至鼠笼工装的上方,使其落至鼠笼工装的顶部,迫使鼠笼工装在钢坯的冲击力下,完成与搅拌筒前锥的贴合;这种方法,比较危险,对行车和工装的损害较大;另一种是,借助独立的压紧小车,待鼠笼工装落装至搅拌筒前锥后,推动小车至鼠笼工装落装在搅拌筒前锥未贴合的位置,操纵小车上的手动液压缸,完成鼠笼工装与搅拌筒前锥的贴合压紧;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推动小车寻找鼠笼工装落装与搅拌筒前锥的未贴合位置,并多次操纵小车上的手动液压缸,因此作业过程相对繁琐,作业时间也相对较长,且搅拌筒前锥存在校正后回弹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筒成形校正装置,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搅拌筒前锥校正后适应形变从而减少了搅拌筒回弹的风险,并同时减少了对行车和鼠笼工装的损伤。

一种搅拌筒成形校正装置,包括压紧平台,所述压紧平台上沿同一圆圆周方向均布有n个用于配合鼠笼工装向下压紧搅拌筒前锥的压紧装置,n为偶数,各压紧装置顶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搅拌筒前锥下底圆半直径;

各压紧装置包括支撑座、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油缸、通过活塞杆铰接轴铰接于油缸活塞杆顶端的连杆,油缸缸座通过油缸铰接轴与油缸固定座铰接,连杆上设一通孔,该通孔通过连杆中间铰接轴与垂直设于支撑座上端的固定座铰接;

还包括用于驱动各连杆机构的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油箱、装于油箱出油口端的油泵、电机、用于控制液压油方向的阀组,油泵出口端通过油管与各连杆机构的油缸两个进回油口相连接,阀组包括装于油泵出口端油管上的单向阀、设于各油缸进回油口端的电液换向阀、一电磁溢流阀,单向阀后端油管引出一回流管道,电磁溢流阀装于回流管道上,电磁溢流阀的电磁溢流阀得电端通过一启动开关与电压源相连;各电液换向阀的右得电端、左得电端分别通过一控制开关与电压源相连。

所述各压紧装置上均设有一扇形落装区。

所述压紧平台上沿同一圆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平台由一根长梁和两根短梁焊接而成的十字结构,一根长梁、两根为矩形方管或h型钢,十字结构的上表面相平齐;四个压紧装置的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压紧平台的上平面上。

所述各连杆顶端下端面固定有一压块;压块下端与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的上表面接触面设有一缓冲耐磨层。

所述压块为正棱柱结构,压块下表面面积不小于40cm²。

所述缓冲耐磨层采用橡胶材质。

所述油泵进油口端设有一吸油过滤器,吸油过滤器设于油箱内部,油箱上还设有液位计、温度计、空气滤清器,油缸两个进油口油管上分别安装有一压力表。

所述液压系统中的油箱、油泵、电机靠近压紧平台的中心布置即;各控制开关对应布置在支撑座的控制开关布置端处。

所述鼠笼工装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呈三角形的角钢或槽钢、定位环、肋板、一大端法兰和一小端法兰焊接而成,鼠笼工装内部为一空腔,该空腔锥度与搅拌筒前锥的锥度相同;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的内径比搅拌筒前锥的最大直径小4mm;鼠笼工装空腔高度比搅拌筒前锥高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

(1)使得搅拌筒制作的效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2)通过校正后的保压使搅拌筒前锥校正后适应形变从而减少了搅拌筒回弹的风险;

(3)可以有效减少了对鼠笼工装和吊装行车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搅拌筒前锥落装至压装平台后的示意图;

图2是搅拌筒鼠笼工装落装至搅拌筒前锥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搅拌筒鼠笼工装落装至搅拌筒前锥并压紧后的示意图;

图4是压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6是搅拌筒前锥落装区域示意图;

图中:1、液压系统,2、阀组,3、控制开关,4、压紧装置,5、鼠笼工装,6、搅拌筒前锥,7、油缸,8、连杆机构,9、压紧平台,10、压块,11、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12、油箱,13、温度计,14、空气滤清器,15、吸油过滤器,16、油泵,17、单向阀,18、电磁溢流阀,19、电液换向阀,20、右得电端,21、左得电端,22、压力表,23、电磁溢流阀得电端;24、控制开关布置端,25、鼠笼工装大端法兰贴合面,26、油缸固定座,27、油缸铰接轴,28、活塞杆铰接轴,29、连杆中间铰接轴,30、固定座,31、连杆,32、支撑座,33、扇形落装区,34、启动开关,35、泵站布置区,36、电机,37、阀组安装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包括压紧平台9,压紧平台9上沿同一圆圆周方向均布有偶数个用于配合鼠笼工装5向下压紧搅拌筒前锥6的压紧装置4,各压紧装置4顶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搅拌筒前锥6下底圆直径,压紧平台9上;还包括用于驱动各连杆机构8的液压系统1;

进一步,压紧平台9上沿同一圆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压紧装置4,压紧平台9为由一根长梁和两根短梁焊接而成十字结构,一根长梁和两根短梁为矩形方管或h型钢,十字结构的上表面相平齐为整个装置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四个压紧装置4的支撑座32固定安装在压紧平台9的上平面上。

图2、图3中,鼠笼工装5由多个相互平行的三角形的角钢或槽钢、定位环、肋板、一大端法兰11和一小端法兰焊接而成,鼠笼工装5内部为一空腔,该空腔锥度与搅拌筒前锥6的锥度相同;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11的内径比搅拌筒前锥6的最大直径小4mm;鼠笼工装5空腔高度比搅拌筒前锥6高10mm。

图4中,各压紧装置4包括油缸7,连杆机构8,压块10,支撑座32;其中油缸7的缸座通过油缸铰接轴27与油缸固定座26连接,形成铰接点1,油缸7的活塞杆头部通过活塞杆铰接轴28与连杆31连接,形成铰接点2,连杆31通过连杆中间铰接轴29与固定座30连接,形成铰接点3,铰接点1、铰接点2、铰接点3连同连杆31构成连杆机构8;支撑座32固定在压紧平台9上;各连杆31顶端下端面固定有一压块10,压块10为正棱柱结构,压块10下表面面积大于40cm²,压块10下端与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11的上表面接触面设有一缓冲耐磨层,缓冲耐磨层采用橡胶材质,以避免对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11的损伤,以及对连杆机构8的损伤。

图5中,液压系统1包括油箱12、液位计、温度计13,空气滤清器14、装于油箱12出油口端的油泵16、电机36以及用于控制液压油方向的阀组2;油泵16出口端通过油管与各连杆机构8的油缸7两个进油口相连接,阀组2包括装于油泵16出口端油管上的单向阀17、设于各油缸7进油口端的电液换向阀19和一电磁溢流阀18,单向阀17后端油管引出一回流管道,电磁溢流阀18装在回流管道上,电磁溢流阀18用于调节液压系统1上油缸7的工作压力;各电液换向阀19的右得电端20、左得电端21分别通过一控制开关3与电压源相连;油泵16进油口端设有一吸油过滤器15,吸油过滤器15设于油箱12内部;

启动液压系统1,操作启动开关34使电磁溢流阀得电端23得电,通过控制各控制开关3使相对的电液换向阀的右得电端20得电,驱动对应油缸7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连杆31顶端下压,带动压块10向下运动,并推动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11向下与支撑座32的上平面贴合压紧,控制开关3布置在控制开关布置端24处。

图6中,液压系统1中的油箱12、油泵16及电机36构成的泵站,泵站总高度不超过600mm,泵站靠近压紧平台9的中心布置,可以布置在泵站布置区35处;电磁溢流阀18的启动开关34布置在支撑座32的端部外侧壁上,阀组2布置在压紧平台9的上平面与支撑座32的上平面之间的空间即阀组安装区37,阀组2与油缸7的油管布置在支撑座32的内腔中;四个压紧装置4的上平面即鼠笼工装大端法兰贴合面25上刷有搅拌筒前锥6对准压紧平台9中心落装的扇形落装区33,扇形落装区33宽25mm;当搅拌筒前锥6落装时,使其大端落在扇形落装区33内,以保证搅拌筒前锥对准压紧平台9的中心快速落装。

使用过程:首先将搅拌筒前锥6吊装至压紧装置4上(压紧装置4共4组紧固安装在压紧平台9上),使搅拌筒前锥6落装在压紧装置4刷涂有油漆的扇形落装区33内,以便于实现快速落装;当搅拌筒前锥6落装至压紧装置4上后,吊装鼠笼工装5至搅拌筒前锥6上;然后启动液压系统1,并观察压力表22的压力,此时电磁溢流阀得电端23、电液换向阀得电端未得电;根据鼠笼工装5在搅拌筒前锥6上的落装状态,操作启动开关34使电磁溢流阀得电端23得电,并操作相对称的右得电端20的控制开关开启,使对应的压紧装置4上的电液换向阀的右得电端20得电,使高压油进入油缸7的无杆腔,从而驱动油缸7的活塞杆伸出,带动连杆机构8运动,使得连杆31绕连杆中间铰接轴29旋转,带动固定在连杆31上的压块10向下运动,并使压块10压向鼠笼工装5的大端法兰11的上平面,使鼠笼工装5沿搅拌筒前锥6的外壁向下运动,迫使鼠笼工装大端法兰11的下平面与搅拌筒前锥6的大头最大直径所在平面重合,并同时与压装装置4上的鼠笼工装大端法兰贴合面25重合,再次操作对应右得电端20的控制开关关闭,使对应的电液换向阀的右得电端20不得电,即电液换向阀处于中位,此时高压油不再进入油缸7的无杆腔,使得油缸7的活塞杆不再伸出,并保有一定压力,进而使得压块10继续作用在鼠笼工装大端法兰11的上平面;当四个压装装置4上的压块10均完成这种作业后,保压2-5min;从而使得搅拌筒前锥不圆的地方通过这种挤压运动校正,并使得校正后的搅拌筒前锥6经过一定的应力释放后适应这种形变;当搅拌筒前锥6完成校正作业,并保压一段时间后,依次对称操作左得电端21的控制开关打开,使对应的压紧装置4上的电液换向阀的左得电端21得电,使高压油进入油缸7的有杆腔,从而驱动油缸7的活塞杆缩回,带动连杆机构8运动,即使得连杆31绕连杆中间铰接轴29反向转动,带动固定在连杆31上的压块10向上运动,脱离与鼠笼工装的大端法兰11接触,直到压块10越过搅拌筒前锥6在压紧装置4上的吊装控制区域;再次操作对应左得电端21的控制开关关闭,使电液换向阀左得电端21不得电,即此时电液换向阀再次处于中位,此时高压油不再进入油缸7的有杆腔,使得油缸7的活塞杆缩回动作停止;从而完成搅拌筒前锥6的校正作业;与此同时吊装搅拌筒6和鼠笼工装5离开此装置,等待下一个搅拌筒前锥或后锥进入该装置,进行校正作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