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械工程的机械配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970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械工程的机械配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机械工程的机械配件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周围有数不清的不同种类的机械在为我们工作,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在机械设备生产装配过程中,一些大型设备往往需要很多小型配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各部件之间获得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一个整体,而各种机械配件尺寸较小且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在对机械配件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夹持工具对机械配件进行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夹持机械配件、适用于不同大下及不对称的机械配件、可对夹持部位及相关盲点进行加工的用于机械工程的机械配件夹持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机械工程的机械配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伸缩电机一和固定管,所述伸缩电机一的输出轴端设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插入固定管内,所述伸缩杆一位于固定杆内的端部设有活塞一;所述固定管的底部设有支撑杆一,所述固定管的顶部设有与固定管连通的竖直管一,所述固定管远离伸缩杆一的端部套设有活动管,所述固定管与活动管相通,所述活动管的顶部设有与活动管连通的竖直管二,所述固定管背离伸缩杆一的端部设有与固定管的外壁相连的伸缩软布筒,所述伸缩软布筒背离固定管的端部与活动管面向固定管的端部相连;所述活动管的底部设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靠近伸缩杆一所在侧的内壁设有插孔,所述滑块设有穿孔一,所述滑道背离伸缩杆一所在侧的内壁设有贯穿底座的水平方向的穿孔二,所述滑道内设有依次穿过穿孔二和穿孔一且插入插孔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穿孔一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竖直管一和竖直管二内均设有活塞二,所述活塞二背离底座的端部设有活动杆一,所述竖直管一所在侧的活动杆一面向竖直管二的一面和竖直管二所在侧的活动杆一面向竖直管一的一面均设有夹持块。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一的顶部设有转盘,所述竖直管一所在侧的转盘和竖直管二所在侧的转盘的圆形截面均面向彼此,所述竖直管一所在侧的转盘和竖直管二所在侧的转盘背离彼此的一面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背离转盘的端部设有伸缩电机二,所述伸缩电机二的输出轴端设有伸缩杆二,所述转盘内设有横向管一,所述伸缩杆二背离伸缩电机二的端部插入横向管一内,所述伸缩杆二插入横向管一内的端部设有活塞三,所述横向管一背离伸缩杆二的端部设有与横向管一连通的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背离转盘设置的横向管二,所述横向管二内设有活塞四,所述横向管二位于转盘外的部分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活塞四与竖直管之间,所述活塞四背离转盘的端部设有支撑杆三,所述夹持块与支撑杆三背离转盘的端部相连;所述转盘与转盘的圆形截面垂直的侧壁设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块,所述活动杆一的顶部设有与转盘的底部相契合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设有供环形块穿过的截面为倒t型的滑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伸缩电机一和伸缩电机二,实现了夹持块之间的大距离调节和微距离调节,同时设置两套夹持块,可对夹持部位及夹持部位的外周盲点进行全面加工,此部分实现了微型自动化控制,省去了人工更换夹持部位的时间和精力;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夹持块的高度而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大下及不对称的机械配件,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块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处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伸缩电机一;3、固定管;4、活塞一;5、支撑杆一;6、竖直管一;7、活动管;8、竖直管二;9、伸缩软布筒;10、支撑杆二;11、滑块;12、滑道;13、螺纹杆;14、活塞二;15、活动杆一;16、夹持块;17、转盘;18、支撑架;19、伸缩电机二;20、横向管一;21、活塞三;22、竖直管;23、横向管二;24、活塞四;25、电磁阀;26、支撑杆三;27、环形块;28、弧形凹槽;29、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和图3,用于机械工程的机械配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伸缩电机一2和固定管3,伸缩电机一2与底座1焊接,固定管3的底部设有与底座1焊接的支撑杆一5;伸缩电机一2的输出轴端设有伸缩杆一,伸缩杆一插入固定管3内,伸缩杆一位于固定杆内的端部设有活塞一4;固定管3的顶部设有与固定管3连通的竖直管一6,固定管3远离伸缩杆一的端部套设有活动管7,固定管3与活动管7相通,活动管7的顶部设有与活动管7连通的竖直管二8,竖直管二8位于活动管7远离固定管3的端部,固定管3背离伸缩杆一的端部设有与固定管3的外壁相连的伸缩软布筒9,伸缩软布筒9可以是具有伸缩软连接功能的帆布材质制作或者是由硅橡胶布制作,伸缩软布筒9背离固定管3的端部与活动管7面向固定管3的端部相连,活动管7可在固定管3的管壁外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夹紧或是松开放置在竖直管一6和竖直管二8之间的机械配件的功能;竖直管一6和竖直管二8内均设有活塞二14,活塞二14背离底座1的端部设有活动杆一15,竖直管一6所在侧的活动杆一15面向竖直管二8的一面和竖直管二8所在侧的活动杆一15面向竖直管一6的一面均设有夹持块16;伸缩电机一2通过伸缩而推动活塞一4左右运动,从而调整夹持块16的竖直高度,因为在对夹持的机械配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在竖直方向转动夹持的机械配件,由于有些机械配件并不对称,或者机械配件的大小不一,为了能够转动机械配件,就需要调整夹持块16的高度,以使本装置适用于多种形状和大小的机械配件,提高本装置的应用范围。

活动管7的底部设有支撑杆二10,支撑杆二10的底部设有滑块11,底座1的顶部设有供滑块11滑动的滑道12,滑块11可在滑道12内左右滑动;滑道12靠近伸缩杆一所在侧的内壁设有插孔,滑块11设有穿孔一,滑道12背离伸缩杆一所在侧的内壁设有贯穿底座1的水平方向的穿孔二,滑道12内设有依次穿过穿孔二和穿孔一且插入插孔内的螺纹杆13,螺纹杆13与穿孔一的内壁螺纹连接;可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螺纹杆13来调整竖直管一6和竖直管二8之间的距离,从而夹紧或是松开机械配件,便于操作。

活动杆一15的顶部设有转盘17,竖直管一6所在侧的转盘17和竖直管二8所在侧的转盘17的圆形截面均面向彼此,竖直管一6所在侧的转盘17和竖直管二8所在侧的转盘17背离彼此的一面均设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与转盘17焊接,支撑架18背离转盘17的端部设有伸缩电机二19,伸缩电机二19的输出轴端设有伸缩杆二,转盘17内设有横向管一20,伸缩杆二背离伸缩电机二19的端部插入横向管一20内,伸缩杆二插入横向管一20内的端部设有活塞三21,横向管一20背离伸缩杆二的端部设有与横向管一20连通的竖直管22,竖直管22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背离转盘17设置的横向管二23,横向管二23内设有活塞四24,横向管二23位于转盘17外的部分设有电磁阀25,电磁阀25位于活塞四24与竖直管22之间,活塞四24背离转盘17的端部设有支撑杆三26,夹持块16与支撑杆三26背离转盘17的端部相连;本装置在竖直方向上设置顶部和底部两套夹持块16,是为了便于暴露机械配件上不能被加工机械手接触到的被夹持部位及被夹持部位周围的某些盲点,加工时,任选一套夹持块16夹持住机械配件,加工完成之后,关闭此套夹持块16所在的一侧的电磁阀25,并打开另一套未使用的夹持块16的电磁阀25,将未被使用的夹持块16通过伸缩电机二19推向机械配件而夹持住机械配件,随后松开前一套夹持块16即可对前一套夹持块16的夹持处及相关盲点进行加工。

转盘17与转盘17的圆形截面垂直的侧壁设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块27,环形块27与转盘17为一体化制作,活动杆一15的顶部设有与转盘17的底部相契合的弧形凹槽28,弧形凹槽28内设有供环形块27穿过的截面为倒t型的滑孔29,转盘17通过环形块27穿过滑孔29且可在滑孔29内穿行滑动而完成被夹持配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使用时,任选一套夹持块16使用,本实施例使用顶部的夹持块16,因此会首先进行如下操作:关闭顶部的电磁阀25,开启底部的电磁阀25,通过伸缩电机二19将底部的夹持块16朝伸缩电机二19所在的方向缩回,随后先后关闭底部的电磁阀25和开启顶部的电磁阀25,并通过伸缩电机二19将顶部的夹持块16伸至一定的位置即可;完成上述操作后,将机械配件放置在夹持块16之间,随后转动螺纹杆13,使竖直管二8向竖直管一6靠近,进而夹持住机械配件,之后根据机械配件的对称程度及相关需求通过伸缩电机一2调整夹持块16的竖直高度,使机械配件在竖直方向上能进行360°转动;对机械配件加工完成之后,如果顶部的夹持块16的夹持部位及夹持部位的外周存在不能加工的盲点,可关闭顶部的电磁阀25,随后开启底部的电磁阀25,通过伸缩电机二19将底部的夹持块16推向机械配件,当底部的夹持块16夹紧机械配件后,关闭底部的电磁阀25后开启顶部的电磁阀25,通过伸缩电机二19将顶部的夹持块16缩回即可对盲点进行加工。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