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无动力挂车车架制备用折弯工装。
背景技术:
挂车是指由汽车牵引而本身无动力驱动装置的车辆,在挂车配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钢板加工成带有折角的钢材结构,因此需要通过折弯工装对钢材进行冲压折弯。现有的折弯机在折弯板材时需要利用设备将钢材移动至折弯机的下模上,在对钢材的一边进行折弯后,需要将钢材进行移动至另一边再次进行折弯。若是采用输送带输送钢材,钢材在下模上经过冲压折弯后,钢材的两侧会向上翘起,当折弯机上刀模上升后,钢材仍会保持原状放置在下模中,无法通过输送带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影响到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无动力挂车车架制备用折弯工装。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型无动力挂车车架制备用折弯工装,包括工装台、机架、上刀模、下压模、输送装置、复位装置,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机架,所述机架为中空结构,两个机架的下端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滑口,两个机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纵向贯穿所述横梁架并固定连接所述上刀模,所述下压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下压模的位置与所述上压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压模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架、输送辊、伺服电机、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支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两端,所述支架上均设置一个所述输送辊,且其中一个所述输送辊与下压模侧壁贴近设置,两个输送辊之间设置所述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半段位于所述支撑座上的上方,且输送带上半段与支撑座的上表面贴近设置,所述输送带的下半段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的一侧,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辊的轴端驱动连接;所述复位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机架中,且每个机架中对称设置有两个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固定座、转动座、连动杆、复位弹簧、按压杆,所述固定座和转动座的数量均两个并对称设置在两个机架的侧壁上,且固定座均位于转动座的上方一侧,所述转动座上均转动设置一个所述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两个机架中的两个连动杆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一个所述按压杆,使得所述按压杆水平贯穿两个机架侧壁上的弧形滑口,且按压杆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弧形滑口相对应,通过向上推动按压杆,使得按压杆带动连动杆在转动座上进行转动,且连动杆另一端拉动复位弹簧,并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伺服电机和液压缸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杆位于输送带靠近下压模一端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杆与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5cm。
进一步的,所述连动杆的中部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的上半段与所述下压模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为链条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装置将钢板输送至下压模上,钢板一端在上刀模冲压作用下上升,并带动按压杆上升,此时按压杆带动连动杆在转动座上进行转动,连动杆另一端拉动复位弹簧,并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上刀模上行后,复位弹簧在恢复作用力下拉动连动杆,连动杆另一端带动按压杆下行,并使按压杆向下按压钢板的一端,使得钢板一端重新落在输送带上,并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另一侧的输送装置上,从而进行后续的折弯处理,有效保证了钢板折弯的自动化折弯,并实现了自动化上料和卸料,大大提高了折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工装台1、机架2、弧形滑口21、横梁架3、液压缸4、上刀模5、下压模6、输送装置7、输送带71、支架72、输送辊73、伺服电机74、支撑座75、复位装置8、固定座81、转动座82、连动杆83、复位弹簧84、按压杆85、钢板9、plc控制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安全型无动力挂车车架制备用折弯工装,包括工装台、机架、上刀模、下压模、输送装置、复位装置,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机架,所述机架为中空结构,两个机架的下端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滑口,两个机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纵向贯穿所述横梁架并固定连接所述上刀模,所述下压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下压模的位置与所述上压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压模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支架、输送辊、伺服电机、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支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两端,所述支架上均设置一个所述输送辊,且其中一个所述输送辊与下压模侧壁贴近设置,两个输送辊之间设置所述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半段位于所述支撑座上的上方,且输送带上半段与支撑座的上表面贴近设置,所述输送带的下半段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的一侧,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辊的轴端驱动连接;所述复位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机架中,且每个机架中对称设置有两个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固定座、转动座、连动杆、复位弹簧、按压杆,所述固定座和转动座的数量均两个并对称设置在两个机架的侧壁上,且固定座均位于转动座的上方一侧,所述转动座上均转动设置一个所述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两个机架中的两个连动杆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一个所述按压杆,使得所述按压杆水平贯穿两个机架侧壁上的弧形滑口,且按压杆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弧形滑口相对应,通过向上推动按压杆,使得按压杆带动连动杆在转动座上进行转动,且连动杆另一端拉动复位弹簧,并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伺服电机和液压缸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杆位于输送带靠近下压模一端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杆与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5cm。
进一步的,所述连动杆的中部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的上半段与所述下压模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为链条输送带。
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输送辊和输送带,并将钢板输送至下压模上,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带动上刀模下行,并对钢板需要冲压折弯处进行折弯处理,钢板一端在折弯作用下上升,并带动按压杆上升,此时按压杆带动连动杆在转动座上进行转动,连动杆另一端拉动复位弹簧,并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上刀模上行后,复位弹簧在恢复作用力下拉动连动杆,连动杆另一端带动按压杆下行,并使按压杆向下按压钢板的一端,使得钢板一端重新落在输送带上,并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另一侧的输送装置上,并通过上刀模对钢板另一端进行冲压折弯处理,此时钢板另一端通过机架另一端的复位装置作用下重新落在输送带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