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位快速换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3640发布日期:2020-07-14 17:0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四工位快速换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快速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压力机几乎都配有快速换模系统,但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以及一些领域如汽车工业中的一些模具可重达数吨数十吨,从而对快速换模系统的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目前的公知技术中,为了节省换模时间,很多领域采用多工位移动工作台进行换模,虽然减少了换模时间,但是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甚至造成有些厂房无法布局的情况。而且,大部分这种移动工作台都只是单向输送模具,并配备其他功能部件协同工作,造成整个系统结构复杂,操作复杂,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针对重量较大的模具来说,更需要有更好的输送方式提高模具输送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四工位快速换模系统,结构精简,操作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辊道输送的方式使模具输送更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四工位快速换模系统,包括压机和用于模具传送的工作台;

所述工作台包括可单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分别为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第三工作台和第四工作台,可多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分别为第五工作台和第六工作台;工作台对称的设于压机两侧,每侧具有两个可单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及设在两者之间的一个可多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每个工作台均为左右对称的方形结构;

所述单向传送工作台的中间设有第一辊道组,并通过第一链条进行链接,单向传送工作台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一电机,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一辊道组连接,用于驱动辊道运动,单向传送的工作台只能沿x轴方向传送模具;

所述多向传送工作台的中间也设有用第三链条链接的第二辊道组,并在第二辊道组的下面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四链条与第二辊道组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辊道组;

沿第二辊道组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第一转轴组和第二转轴组,在另外两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辊道,所述第三辊道与第一和第二转轴组通过第五链条链接,设置第三辊道的一侧还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辊道通过第六链条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辊道、第一及第二转轴组,多向传送的工作台可沿x轴和y轴方向传送模具;

多向传送工作台沿第二辊道组运动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三和第四转轴组,第三和第四转轴组沿x轴方向移动,用于协助模具的传送;

多向传送工作台还设有一组传感器,用于确定模具传送到达指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单向传送工作台沿第一辊道运动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连接支架组,用于与多向传送工作台连接,可稳固模具的传送。

优选的,所述单向传送工作台的另外三侧均设有第一辅助定位滚轮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滚轮组卡在模具的底板边上,用于对模具进行定位,同时可以缓冲模具与工作台侧边的刚性碰撞。

优选的,第一电机设于所述单向传送工作台设有辅助定位滚轮组的其中一侧。

优选的,多向传送工作台的第三辊道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二辅助定位滚轮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滚轮组卡在模具的底板边上,用于对模具进行定位,同时可以缓冲模具与工作台侧边的刚性碰撞。

优选的,第三电机设于所述多向传送工作台设有辅助定位滚轮组侧。

优选的,所述多向传送工作台的第二辊道组、第一转轴组、第二转轴组、第三转轴组、第四转轴组及第三辊道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多向传送工作台的传感器设有两组,分别位于第二辊道组的左右两端,对应用于对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的感应。

优选的,每组传感器设有四个,依次排列在每个辊道旁,分别为预减速传感器、减速传感器、停止传感器及过程传感器,通过预减速、减速和停止传感器的系列作用,模具能够合理的偏差范围内停在指定位置,当模具超出指定位置,过程传感器会警报并紧急停止,防止意外的发生。

优选的,多向传送工作台还设有一组油缸,与模具底板处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当模具传送停止后,油缸升起顶进模具底板下的定位孔,对模具进行定位,完成定位后,油缸缩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向和多向传送相结合的方式,模具通过吊具或其他方式放在单向传送工作台上,单向传送工作台将模具输送至多向传送工作台,当传送到一定距离时,多向传送工作台上的感应器组会感应到模具,并对模具进行减速处理直至到位停止,模具停止后,油缸会对其进行位置偏差校准,完成校准后,油缸缩回,再将模具输送至压机进行生产,通过这种方式精简了系统结构,模具传送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操作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小了系统的占地面积,避免了因厂房面积的限制造成无法布局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换模系统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换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传送工作台和多向传送工作台的结合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传送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传送工作台与模具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向传送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向传送工作台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压机;

200、工作台;210、单向传送工作台;211、第一工作台;212、第二工作台;213、第三工作台;214、第四工作台;215、第一辊道组;216、第一链条;217、连接支架组;218、第一辅助定位滚轮组;219、第一电机;220、第二链条;

230、多向传送工作台;231、第三链条;232、第二辊道组;233、第二电机;234、第四链条;235、第一转轴组;236、第二转轴组;237、第三辊道;238、第五链条;239、第二辅助定位滚轮组;240、第三电机;241、第六链条;242、第三转轴组;243、第四转轴组;244、预减速传感器;245、减速传感器;246、停止传感器;247、过程传感器;248、油缸

250、模具;251、模具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

结合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的四工位快速换模系统,包括压机100和用于模具传送的工作台200。

所述工作台200包括可单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210,分别为第一工作台211、第二工作台212、第三工作台213和第四工作台214。还包括可多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230,分别为第五工作台231和第六工作台232。工作台200对称的设于压机100两侧,每侧具有两个可单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210及设在两者之间的一个可多向传送模具的工作台230。

优选地,每个工作台200均为左右对称的方形结构。

如图3-5所示,所述单向传送工作台210的中间设有第一辊道组215,并通过第一链条216进行链接,单向传输工作台210沿第一辊道组215运动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连接支架组217,用于与多向传送工作台220连接,可稳固模具的传送,另外三侧均设有第一辅助定位滚轮组218,用于对模具进行定位,同时可以缓冲模具与工作台侧边的刚性碰撞,并在设有第一辅助定位滚轮组218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一电机219,通过第二链条220与第一辊道组215连接,用于驱动辊道运动,单向传送的工作台210只能沿x轴方向传送模具。

如图3、6所示,所述多向传送工作台230的中间也设有用第三链条231链接的第二辊道组232,并在第二辊道组232的下面设置第二电机233,第二电机233通过第四链条234与第二辊道组23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辊道组232。

沿第二辊道组232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第一转轴组235和第二转轴组236,在另外两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辊道237,所述第三辊道237与第一和第二转轴组通过第五链条238链接,设置第三辊道237的一侧设有第二辅助定位滚轮组239,用于对模具进行定位及缓冲模具与工作台侧边的刚性碰撞,该侧设有第三电机240,第三电机240与所述第三辊道237通过第六链条241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辊道、第一及第二转轴组,多向传送的工作台230可沿x轴和y轴方向传送模具。

多向传送工作台230沿第二辊道组232运动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三转轴组242和第四转轴组243,第三和第四转轴组沿x轴方向移动,用于协助模具250的传送。

其中,所述多向传送工作台230的第二辊道组232、第一转轴组235、第二转轴组236、第三转轴组242、第四转轴组243及第三辊道237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7所示,多向传送工作台230还设有一组传感器,用于确定模具250传送到达指定位置。传感器设有两组,分别位于第二辊道组232的左右两端,对应用于对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的感应。

优选地,每组传感器有四个,依次排列在每个辊道旁,分别为预减速传感器244、减速传感器245、停止传感器246及过程传感器247,通过预减速、减速和停止传感器的系列作用,模具250能够在合理的偏差范围内停在指定位置,当模具超出指定位置,过程传感器247会警报并紧急停止,防止意外发生。本实施例中的各个传感器,可以采用市售的型号传感器。

多向传送工作台230还设有一组油缸248,与模具底板251处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油缸,当模具250传送停止后,油缸248升起顶进模具底板251下的定位孔,对模具250进行定位,完成定位后,油缸248缩回。

结合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四工位快速换模系统的运作过程如下:

模具240通过吊具或其他方式放置于第一工作台211,通过人工校准的方式使第一辅助定位滚轮组218抵住模具240的三侧,以防止其偏移方向,同时在模具传送时缓冲模具与工作台侧边的刚性碰撞;

在模具240放置好后,开启第一电机219、第二电机233以及对应的左端的传感器程序,带动齿轮链条运动,第一辊道组215和第二辊道组232滚动,模具通过辊道的运动向第五工作台231传送,通过第五工作台231上的第三转轴组242的协助,模具240平稳的从第一工作台211过渡到第五工作台231,此时第二辅助定位滚轮组239继续给模具240提供定位及缓冲,当模具运动到预减速传感器244感应的范围时,预减速传感器244感应到模具240,输出信号给plc,plc输出信号给第二电机233,第二电机233开始减速,减速传感器245会继续输出信号,第二电机233继续减速,停止传感器246输出停止信号,第二电机233停止运行,第二辊道组232停止滚动,模具240停在指定位置,经过减速过程后,模具240所停的位置与预期的位置存在的偏差较小,此时开启油缸248,油缸248上升,顶入模具底板251的定位孔内,对模具250进行定位,保证模具的位置,完成定位后,油缸248缩回,此时开启第三电机240,带动第三辊道237、第一转轴组235和第二转轴组236滚动,将模具240传送到压机100处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模具240按照原路径返回,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单元;其中,第五工作台231在停止传感器246后还设有一个过程传感器247,当模具240超出指定位置,过程传感器247会警报并紧急停止,防止意外发生。

依次类推第二、第三和第四工作台的工作,且模具调用可以不按照工位顺序,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调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