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油压两用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1057发布日期:2020-07-14 17:1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油压两用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油压两用支撑器。



背景技术:

支撑器是为了解决精密加工及自动化装夹而设计的,比如说第一、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支点跨度过长,悬空面积过大切削会产生震刀,使零件无法得到光洁度及平整度,此时支撑器就能解决所遇问题,在其工件跨度下或悬空面积下,装上支撑器在支撑器的支撑作用下就能解决切削震刀难题,使其工零件光洁平整;第二、解决零件快速装夹,现在市面都往自动化方向发展,使用支撑器可以解决自动化快速装夹难题;第三、解决零件装夹屈服力问题,夹具中有允许三个固定点,多个浮支点,如有四个固定点以上就会造成有固定点悬空,强行压紧工件就会造成工件内应屈服,待加工完成使工件在装夹的屈服力下还原加工好的工件变形,通过使用支撑器装夹,使工件完全没有因装夹造成屈服力,工件加工完不会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气油压两用支撑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油压两用支撑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伸缩口,本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的上端套设有活塞套,活塞套的端部穿设于伸缩口,活塞套伸出伸缩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顶头螺丝,所述底盖内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活塞套在第一活动腔的上方还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小活塞,小活塞与第一活动腔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底盖的下方设有与第一活动腔连通的开口,小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头部可沿竖直方向滑移的设置在第二活动腔内,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一端抵触在小活塞的上端面上,另一端抵触在第一活动腔的上端内壁上,螺栓下移可带动活塞套下移,第二活动腔内设有驱动弹簧,驱动弹簧一端抵触在螺栓的头部上,另一端抵触在第二活动腔的上端内壁或顶头螺丝上,螺栓上移可通过驱动弹簧带动活塞套上移,本体内还设有在活塞套上移后锁定活塞套的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弹性夹套和锥形套,所述弹性夹套外套于活塞套,所述锥形套外套于弹性夹套,锥形套可沿竖直方向滑移的设置在本体内,锥形套与本体的内壁之间构成容腔,容腔与开口连通,容腔内通气或通油可带动锥形套下移,从而抵压弹性夹套实现对活塞套的抱紧锁定,自锁机构还包括有驱动锥形套上移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动力源为经开口处介入的气体或液体(液压油)驱动,动力源经开口处进入,分两路工作,一路是进入第一活动腔内,另一路是通过介质通道进入容腔。第一路是推动小活塞上行,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通过螺栓的头部推动驱动弹簧,在驱动弹簧的挤压下活塞套上行,活塞套在设计的行程内任意接触到工件停止移动,此时顶头螺丝抵设在工件上;第二路是当容腔内的压力值超过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值时,锥形套受压力作用向下移动,并且压缩第二复位弹簧,锥形套下移对弹性夹套进行施压,弹簧夹套因夹角关系下内径缩小使其抱紧活塞套,达到抱紧活塞套自锁的目的,工作完成动力源释放,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锥形套上移回位,弹性夹套夹紧释放,活塞套在第一复位弹簧弹力下复位位,动作完成,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本体内设有导向套,导向套位于弹性夹套的上方,所述导向套外套于活塞套,导向套与本体的内壁密封配合,锥形套的上端与导向套密封配合,锥形套的下端与底盖的外侧面密封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导向套与底盖的配合下,可使锥形套沿竖直方向导向移动,并且气体和油液不会进入锥形套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锥形套与弹性夹套之间设有间隙,空隙处放置有若干个钢珠,所述锥形套在间隙的下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止挡钢珠的挡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圈嵌设在锥形套的环形凹槽内,在初始状态下,钢珠受挡圈止挡不会掉落,锥形套通过钢珠间接抵压弹性夹套,锥形套下行对钢珠进行施压,在钢珠的挤压下,弹性夹套因夹角关系下内径缩小使其抱紧活塞套,达到抱紧活塞套自锁的目的,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不仅可减小摩擦力,还能降低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锥形套在挡圈的下方设有第一抵触面,底盖在对应第一抵触面处设有第二抵触面,第二复位弹簧分别抵设于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上可分别设置定位块的结构,可使第二复位弹簧沿竖直方向导向伸缩,也充分利用了锥形套与底座之间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底盖的上端设有供螺栓穿设的第一过孔,活塞套上设有供螺栓穿设的第二过孔,螺栓的头部的直径大于第二过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活动腔的直径大于第二过孔的直径,当螺栓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复位时,螺栓的头部抵触活塞套,可带动活塞套下移复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锥形套两内侧边之间的夹角为1.8度-4度,弹性夹套两外侧边之间的夹角为1.8度-4度,锥形套的内侧边与弹性夹套的外侧边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为了使支撑器的支撑力最大化,夹角与合力关系充分利用了遵循平行四边形力的合成法则,弹性夹套与锥形套平行施压角度为1.8°-4°,应对物理定律为夹角度数越小合力越大,既能使支撑器夹持力最大化,又能使锥形套在弹性夹套弹力作用下自然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本体的上端在靠近伸缩口处设有尘封塞,尘封塞夹设于本体与活塞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活塞套进行伸缩时,尘封塞不能进行移动,不仅能防水,还能防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支撑器工作时动力源的流通方向以及自锁时的受力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气油压两用支撑器,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上端设有伸缩口11,本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盖2,底盖2与本体1通过第一密封圈41密封配合,底盖2的上端套设有活塞套3,活塞套3的端部穿设于伸缩口11,本体1的上端在靠近伸缩口11处设有尘封塞42,尘封塞42夹设于本体1与活塞套3之间,活塞套3伸出伸缩口11的端部旋接有顶头螺丝5,顶头螺丝5的上端面可抵设在工件9上,底盖2内设有第一活动腔21,活塞套3在第一活动腔21的上方还设有第二活动腔31,第一活动腔21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小活塞61,小活塞61与第一活动腔21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圈43密封配合,底盖2的下方设有与第一活动腔21连通的开口22,小活塞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栓62,螺栓62的头部621可沿竖直方向滑移的设置在第二活动腔31内,第一活动腔21内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71,第一复位弹簧71一端抵触在小活塞61的上端面上,另一端抵触在第一活动腔21的上端内壁上,螺栓62下移可带动活塞套3下移,第二活动腔31内设有驱动弹簧72,驱动弹簧72一端抵触在螺栓62的头部621上,另一端抵触在顶头螺丝5的下端面上,当然驱动弹簧72也可抵设在第二活动腔31的上端内壁上,螺栓62上移可通过驱动弹簧72带动活塞套3上移,本体1内还设有在活塞套3上移后锁定活塞套3的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弹性夹套81和锥形套82,弹性夹套81可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夹套81外套于活塞套3,锥形套82外套于弹性夹套81,锥形套82可沿竖直方向滑移的设置在本体1内,锥形套82与本体1的内壁之间构成容腔12,容腔12与开口22通过介质通道23连通,容腔12内通气或通油可带动锥形套82下移,从而抵压弹性夹套81实现对活塞套3的抱紧锁定,自锁机构还包括有驱动锥形套82上移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83。其中竖直方向为附图1中c所指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内设有导向套84,导向套84位于弹性夹套81的上方,导向套84外套于活塞套3,导向套84与本体1的内壁通过第三密封圈44密封配合,锥形套82的上端与导向套84通过第四密封圈45密封配合,锥形套82的下端与底盖2的外侧面通过第五密封圈46密封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套82与弹性夹套81之间设有间隙13,空隙13处放置有若干个钢珠85,锥形套82在间隙13的下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止挡钢珠85的挡圈86,锥形套82在挡圈86的下方设有第一抵触面821,底盖2在对应第一抵触面821处设有第二抵触面24,第二复位弹簧83分别抵设于第一抵触面821和第二抵触面24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盖2的上端设有供螺栓62穿设的第一过孔25,活塞套3上设有供螺栓62穿设的第二过孔32,螺栓62的头部621的直径大于第二过孔32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套82两内侧边之间的夹角a为1.8度-4度,弹性夹套81两外侧边之间的夹角b为1.8度-4度,锥形套82的内侧边与弹性夹套81的外侧边相互平行。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