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7699发布日期:2020-07-24 16:0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平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整平机。



背景技术:

整平机是将不平整的金属板材,通过上下轧辊将一定厚度的带材或板材经过挤压作用达到平整效果的一种设备。

在公开号为cn2034374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整平机,包括底座、顶梁和安装在底座顶梁之间的立柱,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下矫正辊,下矫正辊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辊,顶梁的下方安装有上矫正辊,下矫正辊和顶梁之间也设置有支撑辊,所述上下矫正辊平行交错分布;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机械压紧装置。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整平机,其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只能适用于一种厚度的金属板材的整平,适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平机,其具有适用性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平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转动连接有若干下矫正辊,所述机架位于下矫正辊顶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上矫正辊,所述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间距大小的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位于上矫正辊两端并与上矫正辊转动连接的若干升降板,相邻所述升降板之间滑移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开设有竖槽,所述升降板位于竖槽底部开设有与竖槽连通的横槽,所述竖槽与横槽呈倒“t”字形分布;所述机架位于升降板顶部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螺纹连接有若干丝杆,所述丝杆底端依次穿过横梁、竖槽并延伸至横槽内,所述丝杆位于横槽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顶壁面积大于竖槽的底部开口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向旋动丝杆后,限位块顶壁会抵在横槽的顶壁上并驱使升降板上升,增大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反向旋动丝杆后,丝杆会与升降板一同发生下移,减小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适用于多种不同厚度金属板材的整平,适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横槽顶壁与底壁之间的间距大于限位块顶壁与底壁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横槽顶壁始终会与限位块顶壁抵接,因此限位块底壁与横槽底壁之间始终会留有间隙。当金属板材进入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后,金属板材不平整的部位会将上矫正辊向上顶起一小段距离,使得金属板材能够顺利的通过整平机,避免平整度低的金属板材被卡在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提高整平机对平整度低的金属板材的适用性。

同时,由于限位块底壁与横槽底壁之间的间距较小,在矫正误差内,因此在将同一块板材多次整平后,板材会逐渐的变得平整,不会影响板材的整平。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升降板相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竖直滑道以及位于竖直滑道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丝杆后,滑块会在竖直滑道内滑动,对升降板的升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升降板的升降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底壁位于升降板的一侧竖直固定有钢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升降板升降时能够查看升降板的升降距离,使得升降板的升降距离量化,方便工作人员调节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钢尺远离升降板的一侧设置有凸透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将钢尺的刻度放大,方便工作人员查看钢尺的刻度线,方便工作人员调节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顶部设置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直接通过旋动手轮实现升降板的升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下矫正辊的一端穿过机架并在穿出端同轴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同轴固定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之间啮合有链条;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远离下矫正辊的一侧同轴固定有从动齿轮,所有所述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有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驱动电机后,第二主动齿轮会通过链条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同时第一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同步运行,进而使得所有下矫正辊同时转动,实现下矫正辊的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一端底部竖直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顶端水平固定有抬升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气缸的输出轴收缩时,抬升板会下降至较低处,此时工作人员将金属板材放在抬升板上能够降低其劳动强度。随后控制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伸长即可将金属板材抬升至与下矫正辊顶部处于同一平面,工作人员无需将金属板材抬升至较高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以及用于调节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间距大小的调距机构,调距机构能够调节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适用于多种不同厚度金属板材的整平,适用性高;

(2)通过设置横槽与竖槽以及限位块,并且使横槽顶壁与底壁之间的间距大于限位块顶壁与底壁之间的间距,当金属板材进入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后,金属板材不平整的部位会将上矫正辊向上顶起一小段距离,使得金属板材能够顺利的通过整平机,避免平整度低的金属板材被卡在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提高整平机对平整度低的金属板材的适用性;

(3)通过设置滑块与竖直滑道,滑块与竖直滑道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升降板的升降稳定性;设置钢尺与凸透镜,量化调距机构内升降板的升降距离,方便调节上矫正辊与下矫正辊之间的间距;

(4)通过升降气缸与抬升板,金属板材能够透过升降气缸与抬升板升至较高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01、底框;102、顶框;103、立柱;2、下矫正辊;3、上矫正辊;4、调距机构;401、升降板;402、竖槽;403、横槽;404、横梁;405、丝杆;406、限位块;5、竖直滑道;6、滑块;7、钢尺;8、凸透镜;9、手轮;10、第一主动齿轮;11、驱动电机;12、从动齿轮;13、升降气缸;14、抬升板;15、安装板;16、导向板;17、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整平机,包括长方体框状的机架1,机架1由长方形的底框101、位于底框101正上方的长方形顶框102、竖直固定于底框101与顶框102四个角的立柱103组成。四根立柱103顶部穿出顶框102并向上延伸设置。

穿出顶框102的四根立柱103之间水平固定有两块安装板15,两块安装板15呈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两块安装板15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下矫正辊2,若干下矫正辊2沿安装板15的长度方向排布,若干下矫正辊2的最高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参照图2与图3,下矫正辊2的一端穿过安装板15并在穿出端同轴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10,第一主动齿轮10远离下矫正辊2的一侧同轴固定有从动齿轮12,第一主动齿轮10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12的直径。所有从动齿轮12之间啮合有同一条链条,因此,其中一个从动齿轮12转动时会带动所有的从动齿轮12发生同步转动。

机架1底部固定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端部同轴固定有第二主动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一主动齿轮10与第二主动齿轮的轴线平行,第一主动齿轮10与第二主动齿轮之间啮合有链条,开启驱动电机11后,第二主动齿轮会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0转动,随后所有的下矫正辊2发生同步转动。

机架1位于下矫正辊2顶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上矫正辊3,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平行,上矫正辊3位于下矫正辊2的斜上方,使得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呈错位设置。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具有间隙,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间距大小的调距机构4。

调距机构4包括位于上矫正辊3两端若干升降板401,升降板401的数量为上矫正辊3数量的两倍,升降板401平均分布在上矫正辊3的两端,每根上矫正辊3的端部分别穿入不同的升降板401内并与升降板401转动连接。

升降板401呈长方体状,相邻升降板401之间滑移连接。位于上矫正辊3同一端的升降板401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竖直开设于若干升降板401相同一侧的竖直滑道5、位于升降板401另一侧壁向竖直滑道5内凸出的滑块6。在升降板401升降时,滑块6会在竖直滑道5内滑移,起到导向作用。

立柱103靠近升降板401的侧壁竖直焊接有两块导向板16,两块导向板16平行设置且两块导向板16之间具有间隙,升降板401靠近立柱103的一侧壁朝向两块导向板16之间的间隙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7,导向块17能够在两块导向板16之间的间隙内滑动,不仅不影响升降板401的升降,而且两块导向板16还能够对升降板401进行限位,使得升降板401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

升降板401顶部开设有竖槽402,竖槽402沿上矫正辊3的轴线方向贯穿升降板401侧壁。升降板401位于竖槽402底部开设有与竖槽402连通的横槽403,竖槽402与横槽403呈倒“t”字形分布,横槽403沿上矫正辊3的轴线方向贯穿升降板401侧壁。

机架1位于升降板401顶部水平固定有横梁404,横梁404的两端固定在立柱103上,横梁404与上矫正辊3垂直。横梁404上螺纹连接有若干丝杆405,丝杆405呈竖直设置。若干丝杆405沿横梁404的长度方向排布且每个升降板401顶部均设置有一个丝杆405。

丝杆405底端依次穿过横梁404、竖槽402并延伸至横槽403内,丝杆405位于横槽403内的一端设置有圆柱状的限位块406,限位块406的顶壁面积大于竖槽402底部的开口面积,因此限位块406不会进入竖槽402内。丝杆405顶部固定有手轮9,通过转动手轮9,丝杆405杆带动升降板401发生上升与下降,实现调节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间距大小的功能。

两根横梁404相背的一侧凸出于升降板401侧壁。横梁404凸出于升降板401侧壁部分的底壁竖直焊接有钢尺7,钢尺7远离远离升降板401的一侧通过透明胶水粘结有凸透镜8。在升降板401升降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钢尺7计算出升降板401的升降距离,进而算出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间距大小。

机架1沿横梁40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机架1的进料端与出料端。机架1位于其进料端的底部竖直固定有两个升降气缸13,升降气缸13的输出轴顶端水平固定有抬升板14。金属板材能够透过升降气缸13与抬升板14升至较高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旋转手轮9,将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间距调节至符合工艺要求。

将待辊压的金属板材放置抬升板14上,随后控制升降气缸13将金属板材抬升至与下矫正辊2顶部处于同一平面。开启驱动电机11,将金属板材推入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间距即可。

待金属板材出料后根据辊压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辊压,若需要再次辊压,则通过手轮9将上矫正辊3与下矫正辊2之间间距调小,随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