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7707发布日期:2020-08-05 01:0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箍筋成型装置的生产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的压力,是重要的竖向支撑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框架梁和框架柱以刚接或者铰接方式相连接并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的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其中,框架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的立柱,框架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按照形状可以分为光圆钢筋、方柱钢筋、带肋钢筋和扭转钢筋等,由于其卓越的建筑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大型、重型、轻型和高层建筑结构中,现在建筑的建造最不可缺少的便是钢筋,钢筋在墙壁中起着加固的作用,如果在建筑途中没有放置钢筋的话,会非常容易出现坍塌、倾倒等现象,严重威胁住户的生命安全,所以,墙壁内钢筋的数量和结构的合格与否,也成为了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在现有的钢筋使用领域中,仍然存在有一些缺陷,比如,钢筋在实际使用时经常需要箍筋成型,而传统的箍筋成型方法是手工进行捆扎,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工作效率也十分的低下,难以保证箍筋成型的进度,大大减小了工作效率,稍有不慎还会发生钢条刺伤等情况,钢条上的铁锈进入人体甚至会引起破伤风等严重疾病,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能够更加方便有效的使方柱钢筋箍筋成型,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具备方便有效的使方柱钢筋箍筋成型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箍筋成型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方便有效的使方柱钢筋箍筋成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钢筋,所述钢筋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左侧两侧插接有插杆,所述第一压板的左侧中间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头,所述钢筋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塞柱,所述塞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壁,所述第一活塞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气阀,所述进气管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阀球,所述进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壁,所述第二活塞壁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第二活塞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阀球。

优选的,所述插杆固定连接在框架的内侧壁上,通过固定住插杆的位置从而能够限制住第一压板的位置,使第一压板只能够在螺杆的带动下左右移动,而不会旋转,运动也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框架的外壁上,通过固定住螺母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住螺杆的位置,使驱动装置的运行更加的稳定高效,不会发生晃动和脱落等情况,即使长久使用也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壁和第二活塞壁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脱离第一活塞壁和第二活塞壁,杜绝了活塞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的底部和第一阀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性相反的磁极,第二挡块的顶部和第二阀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性相反的磁极,在磁极的吸力作用下第一挡块和第一阀球吸引在一起,第二挡块和第二阀球吸引在一起,从而在无压力作用下也能够固定住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套圈,密封套圈填充了活塞与活塞壁之间的空隙,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下方的密封性,使气压驱动结构更加的稳定高效。

优选的,所述吸气管的底部与外界贯通,能够直接从外界吸取空气,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简易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方柱箍筋成型装置,通过拧动旋转头使螺杆旋转,螺杆旋转在螺母的作用下向内运动,螺杆向内运动推动其右端活动连接的第一压板向内移动,对钢筋进行挤压,固定住钢筋的左侧,插杆限制了第一压板的运动,使第一压板只能够在螺杆的带动下左右移动,而不能进行旋转,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压板运动的稳定性,通过旋转头、螺杆、螺母、第一压板、钢筋和插杆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对钢筋的左侧进行挤压成型的效果。

2、该方柱箍筋成型装置,通过向上拉动驱动杆使第二活塞向上移动,第二活塞向上移动时第二阀球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空气从吸气管进入第二活塞壁内,然后向下压动驱动杆使第二活塞向下移动,第二活塞向下移动第一阀球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空气从第二活塞壁中进入进气管内,再通过进气管进入第一活塞壁内,并驱动第一活塞向上移动,第一活塞向上移动带动塞柱和第二压板也向上移动,从底部对钢筋进行挤压,通过驱动杆、第二活塞、第二阀球、吸气管、第二活塞壁、第一阀球、进气管、第一活塞壁、第一活塞、塞柱、第二压板和钢筋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方便有效的使方柱钢筋箍筋成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框架、2-钢筋、3-第一压板、4-第二压板、5-插杆、6-螺杆、7-螺母、8-旋转头、9-塞柱、10-第一活塞、11-第一活塞壁、12-进气管、13-排气阀、14-第二活塞壁、15-第二活塞、16-驱动杆、17-吸气管、18-第一挡块、19-第一阀球、20-第二挡块、21-第二阀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方柱箍筋成型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钢筋2,钢筋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板3,第一压板3的左侧两侧插接有插杆5,插杆5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内侧壁上,通过固定住插杆5的位置从而能够限制住第一压板3的位置,使第一压板3只能够在螺杆6的带动下左右移动,而不会旋转,运动也更加的稳定,第一压板3的左侧中间活动连接有螺杆6,螺杆6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7,螺母7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外壁上,通过固定住螺母7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住螺杆6的位置,使驱动装置的运行更加的稳定高效,不会发生晃动和脱落等情况,即使长久使用也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螺杆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头8,钢筋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压板4,第二压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塞柱9,塞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10,第一活塞10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壁11,第一活塞壁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气阀13,进气管1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18,第一挡块18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阀球19,进气管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壁14,第一活塞壁11和第二活塞壁14的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5脱离第一活塞壁11和第二活塞壁14,杜绝了活塞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此时空气从第二活塞壁14中进入进气管12内,再通过进气管12进入第一活塞壁11内,并驱动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带动塞柱9和第二压板4也向上移动,从底部对钢筋2进行挤压,第二活塞壁1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塞15,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5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套圈,密封套圈填充了活塞与活塞壁之间的空隙,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5下方的密封性,使气压驱动结构更加的稳定高效,第二活塞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6,第二活塞壁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管17,吸气管17的底部与外界贯通,能够直接从外界吸取空气,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简易度,吸气管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20,第二挡块20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阀球21,第一挡块18的底部和第一阀球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性相反的磁极,第二挡块20的顶部和第二阀球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性相反的磁极,在磁极的吸力作用下第一挡块18和第一阀球19吸引在一起,第二挡块和20第二阀球21吸引在一起,从而在无压力作用下也能够固定住第一阀球19和第二阀球21的位置。

工作原理:拧动旋转头8使螺杆6旋转,螺杆6旋转在螺母7的作用下向内运动,螺杆6向内运动推动其右端活动连接的第一压板3向内移动,对钢筋2进行挤压,固定住钢筋2的左侧,当第一压板3挤压完成后向上拉动驱动杆16使第二活塞15向上移动,第二活塞15向上移动时第二阀球2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空气从吸气管17进入第二活塞壁14内,然后向下压动驱动杆16使第二活塞15向下移动,第二活塞15向下移动第一阀球19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空气从第二活塞壁14中进入进气管12内,再通过进气管12进入第一活塞壁11内,并驱动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带动塞柱9和第二压板4也向上移动,从底部对钢筋2进行挤压。

综上所述,该方柱箍筋成型装置,通过拧动旋转头8使螺杆6旋转,螺杆6旋转在螺母7的作用下向内运动,螺杆6向内运动推动其右端活动连接的第一压板3向内移动,对钢筋2进行挤压,固定住钢筋2的左侧,插杆5限制了第一压板3的位置,使第一压板3只能够在螺杆6的带动下左右移动,而不能进行旋转,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压板3运动的稳定性,通过旋转头8、螺杆6、螺母7、第一压板3、钢筋2和插杆5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对钢筋2左侧进行挤压成型的效果;通过向上拉动驱动杆16使第二活塞15向上移动,第二活塞15向上移动时第二阀球2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空气从吸气管17进入第二活塞壁14内,然后向下压动驱动杆16使第二活塞15向下移动,第二活塞15向下移动第一阀球19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空气从第二活塞壁14中进入进气管12内,再通过进气管12进入第一活塞壁11内,并驱动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带动塞柱9和第二压板4也向上移动,从底部对钢筋2进行挤压,通过驱动杆16、第二活塞15、第二阀球21、吸气管17、第二活塞壁14、第一阀球19、进气管12、第一活塞壁11、第一活塞10、塞柱9、第二压板4和钢筋2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方便有效的使方柱钢筋2箍筋成型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