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铰轴端面铣削的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4990发布日期:2020-07-10 15:5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铰轴端面铣削的铣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端面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铰轴端面铣削的铣床。



背景技术:

铰轴包括一个轴套与两个连接耳,两个连接耳均垂直于轴套的轴心设置在轴套的外周面上。铰轴主要是用来连接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的零件,且需要对其中一根轴起支撑作用,因此铰轴通常用于摆动式液压缸的安装。在加工铰轴时,通常先加工铰轴的内孔和两个端面,之后在加工铰轴两个连接耳的两个端面,之后以铰轴两个连接耳的端面为基准车连接耳的外周面,由此可见铰轴两个端面与两个连接耳的垂直度会直接影响铰轴的加工精度。

参照图5,目前,在加工铰轴13的连接耳132的两个端面时通常是通过双面铣床加工。双面铣床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铣刀11与工作台12,两个铣刀11同轴心且相对设置,工作台12沿垂直于铣刀11轴心的方向与机架1滑移连接,工作台12上设置有用于夹紧铰轴13的压紧机构23,压紧机构23包括螺柱231与压紧板232,螺柱231位于两个铣刀11之间,压紧板232与螺柱231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将铰轴13的轴套131套设在螺柱231上,通过操作工人手动调整,使铰轴13的两个连接耳132与铣床的轴心平行,之后通过移动工作台12铣削连接耳132的两端面。

上述方案中,需要通过操作工人通过经验法调整铰轴连接耳与铣刀轴心的平行关系,因此连接耳的端面与连接耳的垂直度不容易控制,使得加工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铰轴端面铣削的铣床,能够提升铰轴连接耳端面与连接耳的垂直度,进而提升了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铰轴端面铣削的铣床,包括机架,机架上同轴设置有两个铣刀,且两个铣刀相对设置,机架上还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沿垂直于铣刀轴心的方向与机架滑移连接,工作台上设置有夹紧装置,

夹紧装置包括两个放置架、用于给铰轴定位的定位机构与用于压紧铰轴的压紧机构,放置架包括底座、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均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与工作台连接,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平行,且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的连线垂直于铣刀的轴心,第一侧臂、第二侧壁与底座形成放置槽,两个放置架上的第二侧臂的连线平行与铣刀的轴心,定位机构包括定位螺栓与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固定连接在第一侧臂上,定位螺栓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且定位螺栓指向铰轴的轴套。

通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铰轴时,先将铰轴放置在工作台上,使轴套的一个端面与工作台抵接,同时将铰轴的两个连接耳分别放置在两个放置架的放置槽中,之后拧紧定位螺栓,使定位螺栓压紧在轴套的外端面上,由于两个第二侧臂的连线平行与铣刀的轴心,因此在两个连接耳分别抵接在两个第二侧臂上时,连接耳的轴心与铣刀的轴心平行,之后使工作台沿垂直于铣刀轴心的方向滑移,进而提高了连接耳端面与连接耳的垂直度。

进一步的,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螺母,第二螺母设置在第一螺母远离定位螺栓的螺栓头的一侧,第二螺母与定位螺栓螺纹连接。

通上述技术方案,在拧紧定位螺栓后,再拧紧第二螺母,避免在铣削连接耳的端面时定位螺栓发生松动,进而提升了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沿铣刀的轴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放置架与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放置架与工作台之间形成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当加工不同尺寸的铰轴时,可以调节两个放置架之间的距离进而在放置架之间放置不同尺寸的铰轴,并且再通过调整定位螺栓伸出的长度即可夹紧,提高了夹紧装置的适配性。

进一步的,压紧机构包括螺柱、压紧板与锁紧螺母,螺柱垂直于工作台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压紧板套设在螺柱的外周向上,且压紧板与轴套远离工作台的一端面抵接,锁紧螺母与螺柱螺纹连接,且锁紧螺母与压紧板远离轴套的一端面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铰轴放置在工作台上时,将铰轴的轴套套设在螺柱外,之后通过压紧机构将铰轴压紧,使铰轴完全被固定在工作台上,避免在加工时铰轴松动,进而提升了铰轴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压紧板为长方体,压紧板的中部开设有u型槽,u型槽套设在螺柱的外周向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锁紧螺母从螺柱上卸下即可将压紧板拆下,方便安装与拆卸压紧板,进而方便铰轴的压紧与拆卸。

进一步的,锁紧螺母的外周向上固定设置有拧紧臂,拧紧臂垂直于螺柱的轴心,拧紧臂外套设有拧紧杆,拧紧臂与拧紧杆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拧紧杆插在拧紧臂的外周向上进而加长动力臂的长度,使得操作工人在拧紧锁紧螺母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拧紧臂设置有多个,且沿螺柱的轴心均匀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同尺寸的铰轴其轴套的长度不同,因此在压紧板压紧轴套时锁紧螺母的转动角度不同,因此在操作工人拧紧锁紧螺母时,总有一根拧紧臂朝向操作工人,便于操作工人拧紧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沿工作台滑移的方向上设置有两组夹紧装置,两组夹紧装置设置在工作台滑移方向的两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铰轴时,由于工作台会沿垂直于铣刀轴心的方向滑移,因此在加工铰轴时,只有一个夹紧装置上的铰轴处于加工状态,此时操作工人可以对另一个夹紧装置进行上料和卸料,提高了铰轴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与现有的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定位机构的设置,使得铰轴的两个连接耳分别抵接在两个放置架的第二侧臂上,进而在加工连接耳的端面时提升了连接耳的端面与连接耳的垂直度。

2.通过压紧机构与定位机构的设置,使得夹紧装置可以夹紧不同尺寸的铰轴,提高了夹紧装置的适配性。

3.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两个夹紧装置,且夹紧装置设置在铣刀轴心的两侧,使得在加工铰轴时,其中一个夹紧装置上的铰轴处于加工状态,另一个的夹紧装置处于上料卸料状态,工作台一次往返可以加工两个铰轴,提高了铣床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展现压紧板的结构;

图5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铣刀;12、工作台;13、铰轴;131、轴套;132、连接耳;14、螺纹孔;2、夹紧装置;21、放置架;211、底座;212、第一侧臂;213、第二侧臂;214、放置槽;22、定位机构;221、第一螺母;222、定位螺栓;223、第二螺母;23、压紧机构;231、螺柱;2311、u型槽;232、压紧板;233、锁紧螺母;234、拧紧臂;235、拧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铰轴端面铣削的铣床,包括机架1,机架1上同轴设置有两个铣刀11,且两个铣刀11相对设置,机架1上还设置有工作台12,工作台12沿垂直于铣刀11轴心的方向与机架1滑移连接,工作台12上设置有夹紧装置2。工作台12上沿工作台12滑移的方向上设置有两组夹紧装置2,两组夹紧装置2设置在工作台12滑移方向的两端。

参照图2,夹紧装置2包括两个放置架21、用于给铰轴13定位的定位机构22与用于压紧铰轴13的压紧机构23。放置架21包括底座211、第一侧臂212与第二侧臂213,第一侧臂212、第二侧臂213与底座211一体成型。工作台12上沿铣刀11的轴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14,底座211通过螺栓工作台12连接。

第一侧臂212与第二侧臂213平行,且第一侧臂212与第二侧臂213的连线垂直于铣刀11的轴心,第一侧臂212、第二侧壁与底座211形成放置槽214。两个放置架21上的第二侧臂213的连线平行与铣刀11的轴心。

参照2及图3,定位机构22包括定位螺栓222、第一螺母221与第二螺母223,第一螺母221焊接在第一侧臂212上,定位螺栓222与第一螺母221螺纹连接,且定位螺栓222指向铰轴13的轴套131,定位螺栓222的螺栓头与铰轴13轴套131的外端面抵接。第二螺母223设置在第一螺母221远离定位螺栓222的螺栓头的一侧,且第二螺母223与定位螺栓222螺纹连接。

参照图2及图4,压紧机构23包括螺柱231、压紧板232与锁紧螺母233,螺柱231垂直于工作台12与工作台12焊接,且螺柱231设置在两个放置架21之间。压紧板232为长方体,压紧板232的中部开设有u型槽2311,u型槽2311套设在螺柱231的外周向上。压紧板232与轴套131远离工作台12的一端面抵接,锁紧螺母233与螺柱231螺纹连接,且锁紧螺母233与压紧板232远离轴套131的一端面抵接。

锁紧螺母233的外周向上焊接有多个拧紧臂234,拧紧臂234垂直于螺柱231的轴心,多个且沿螺柱231的轴心均匀设置。拧紧臂234外套设有拧紧杆235,拧紧臂234与拧紧杆235插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如下:

在夹紧铰轴13时,先将铰轴13套设在螺柱231外,并将铰轴13的两个连接耳132放置在放置架21的放置槽214内;之后拧紧定位螺栓222,使定位螺栓222的螺栓头与铰轴13的轴套131的外周面抵紧;之后拧紧第二螺母223,避免定位螺栓222松动;之后将压紧板232插入铰轴13与锁紧螺母233之间;之后将拧紧杆235插入拧紧臂234中,并通过拧紧杆235拧紧锁紧螺母233;

在铣削铰轴13的两个连接耳132的端面时,工作台12沿垂直于铣刀11轴心的方向滑移,由于两个夹紧装置2设置在工作台12滑移方向的两端,因此一个夹紧装置2上的铰轴13处于加工状态,操作工人将另一个夹紧装置2上的铰轴13卸下并安装上另一个铰轴13,往复循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