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导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1930发布日期:2020-07-29 02:2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导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导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多分为动模和定模,通过动模的移动完成合模。在动模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行程较长,容易产生偏差,为了减小合模的误差,在动模和定模之间设置有导柱。但是运行时间一长,容易对导柱造成磨损,使得定位精度变差,达不到提高合模精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导柱,能够在作业时自动上油,保证导柱具有足够的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导柱,包括导柱本体,所述导柱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补油组件,所述补油组件包括储油部,所述储油部的外径与导柱本体一致,所述储油部的下方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有开启机构,所述开启机构在被挤压时开启,进而从出油口释放出润滑油对导柱本体进行润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补油组件能够储存长时间使用的润滑油,避免人工上油,在导柱本体与动模相对运动时能够将出油口处的开启机构打开,使得润滑油流到导柱本体上实现润滑,节省了人力成本,且保证了导柱本体能够长时间保持润滑状态,提高了导柱本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储油部呈中空状,所述储油部螺接于导柱本体的顶部,所述导柱本体的顶端向上延伸设置有螺柱,所述储油部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柱相匹配的螺孔。能够单独对储油部进行制作,使用时安装上即可,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储油部与所述导柱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开启机构包括一封堵球,所述封堵球通过弹簧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于出油口中,所述出油口的直径略小于封堵球的直径。在施加外力时,封堵球被压入出油口中,使得出油口被打开,在外力消失时,封堵球重新封堵出油口,停止上油。

进一步,所述出油口具有多个,多个出油口位于储油部的同一水平位置上。能够对导柱本体实现更加全面的润滑。

进一步,所述导柱本体上对应所述出油口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油槽。能够起到储存润滑油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导油槽的深度由上而下逐渐变浅。

进一步,所述导油槽的深度为0.5-2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补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导柱本体100、导油槽110、储油部200、出油口210、弹簧220、封堵球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导柱,包括导柱本体100,所述导柱本体100的顶端设置有补油组件,所述补油组件包括储油部200,所述储油部200的外径与导柱本体100一致,所述储油部200的下方设置有出油口210,所述出油口210处设置有开启机构,所述开启机构在被挤压时开启,进而从出油口210释放出润滑油对导柱本体100进行润滑。

设置的补油组件能够储存长时间使用的润滑油,避免人工上油,在导柱本体100与动模相对运动时能够将出油口210处的开启机构打开,使得润滑油流到导柱本体100上实现润滑,节省了人力成本,且保证了导柱本体100能够长时间保持润滑状态,提高了导柱本体100的使用寿命。

所述储油部200呈中空状,所述储油部200螺接于导柱本体100的顶部,所述导柱本体100的顶端向上延伸设置有螺柱,所述储油部200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柱相匹配的螺孔。能够单独对储油部200进行制作,使用时安装上即可,方便快捷。

所述开启机构包括一封堵球221,所述封堵球221通过弹簧220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于出油口210中,所述出油口210的直径略小于封堵球221的直径。在导柱与动模相配合时,动模中设置有与导柱相匹配的轴孔,在出油口210进入轴孔时,封堵球221被轴孔的内壁施加外力,进而被压入出油口210中,使得出油口210被打开,在外力消失时,封堵球221重新封堵出油口210,停止上油。出油口210打开后,润滑油从出油口210缓慢流出,在动模的移动下被延展至导柱的接触部分,使得动模和导柱摩擦的部分均具有润滑油。在出油口210被打开后,出油口210并不会被润滑油塞满,空气能够由出油口210处进入储油部200中,使得压力能够平衡,润滑油能够正常流出。

所述出油口210具有多个,多个出油口210位于储油部200的同一水平位置上。能够对导柱本体100实现更加全面的润滑。

所述导柱本体100上对应所述出油口210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油槽110。能够起到储存润滑油的作用。所述导油槽110的深度由上而下逐渐变浅。所述导油槽110的深度为0.5-2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储油部200进行了改进,所述储油部200与所述导柱本体100一体成型,在制作时,在储油部200的位置进行钻孔以形成容纳空间,在钻孔的孔口设置密封盖,方便打开添加润滑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