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更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8761发布日期:2020-09-18 19:0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更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辅助工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模具更换工装。



背景技术:

模具工装设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且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基于上述,首先模具为精密的加工工具,且在一般的工厂内部所使用的更换模具,大多采用的行吊进行吊起更换,但一般行吊行动跨巨大,使得整体的安装更换精密度较差,容易产生误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模具更换工装,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更换工装,以解决现有更换工装功能单一,一般行吊行动跨巨大,使得整体的安装更换精密度较差,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模具更换工装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模具更换工装,包括底座装置;所述底座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升降装置,且升降装置整体套接安装在底座装的上端;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面设置有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的中间处;所述升降装的上端设置有设备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底座板,坦克轮,支撑块,所述底座装置的整体的底座板下端面设置有坦克轮,坦克轮为长条状,坦克轮的上端处设置有四处支撑块。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筒,升降控制杆,安装块,安装环,齿环,所述升降装置的下端面中间处为升降筒,升降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升降筒的外壁外侧设置有齿环,齿环的底端安装在安装环上,安装环的上端的一侧设置安装块,升降控制杆套接在安装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板,从动轮,丝杆,调节控制杆,顶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顶板上,调节控制杆的末端安装在安装板的内部,安装板的内部还设置有从动轮与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架装置包括加固板,支撑杆,卡块条,卡槽,所述设备架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多处的加固板,在加固板的下端套接有两处平行的支撑杆,设备架装置的上端面设置有卡槽,在设备架装置的两侧端设置有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底座装置的设置,底座装置的整体为装置整体的移动端,在底座装置的底座板下端处社会只有共六处的坦克轮,坦克轮的承载力度比一般的车轮更大,且设置有多处,使得装置底座的整体能够承载重量更大的模具,底座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一处圆孔,在圆孔的一周设置有四处的支撑块,支撑块的上端设置为安装环的设计,安装环内卡接有齿环的设置,齿环的上端为整体成环状的齿条组成,安装环的一侧设置有一处安装块,且升降控制杆的末端套接在安装块上的设置,齿环的内部套接有升降筒的设置,且升降筒外壁的螺纹整体与齿环为相互啮合的设置,升降装置整体的升降控制杆能够与齿环的相互啮合,来控制齿环进行转动,转动后的齿环能够在与内测的升降筒相互配合,使得升降筒的整体能够起到升降的动作。

调节装置的设置,调节装置的整体为安装在顶板上中间处的设置,顶板设置在升降筒的上端,调节控制杆的整体末端处套接安装在安装板内部,且在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从动齿与丝杆,丝杆的中间处的齿轮能够与从动轮相互啮合传动,在调节控制杆的整体转动后,能够通过从动轮将动力传动到丝杆上,使得丝杆转动来带动丝杆两侧连接的设备架装置运动,设备架装置的整体还设置有两处相互平行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两端为固定在顶板上的设置,设备架装置的前端处与两侧设置有卡块条,卡块条的整体能够更好的与模具安装板进行卡合,使得装置整体更加容易的对准安装,设备架装置的下端处设置有多处的加固板,加固板能够让设备架装置整体的承载能够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装置;101、底座板;102、坦克轮;103、支撑块;2、升降装置;201、升降筒;202、升降控制杆;203、安装块;204、安装环;205、齿环;3、调节装置;301、安装板;302、从动轮;303、丝杆;304、调节控制杆;305、顶板;4、设备架装置;401、加固板;402、支撑杆;403、卡块条;40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更换工装,包括底座装置1;底座装置1的上端设置有升降装置2,且升降装置2的整体为套接安装在底座装的上端;升降装置2的上端面设置有调节装置3,且调节装置3的整体为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的中间处;升降装的上端设置有设备架装置4。

其中,底座装置1包括底座板101,坦克轮102,支撑块103,底座装置1的整体的底座板101下端面设置有坦克轮102的设置,坦克轮102的整体为成长条状的圆柱设置,且共设置有六处,上端处设置有四处支撑块103,坦克轮102的承载力度比一般的车轮更大,且设置有多处,使得装置底座的整体能够承载重量更大的模具。

其中,升降装置2包括升降筒201,升降控制杆202,安装块203,安装环204,齿环205,升降装置2的下端面中间处为升降筒201的设置,升降筒201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升降筒201的外壁外侧设置有齿环205,齿环205的底端为安装在安装环204上,安装环204的上端的一侧端设置有一处安装块203,升降控制杆202为套套接在安装块上的设置,升降装置2整体的升降控制杆202能够与齿环205的相互啮合,来控制齿环205进行转动,转动后的齿环205能够在与内测的升降筒201相互配合,使得升降筒201的整体能够起到升降的动作。

其中,调节装置3包括安装板301,从动轮302,丝杆303,调节控制杆304,顶板305,安装板301的整体为安装在顶板305上的设置,调节控制杆304的末端安装在安装板301的内部,安装板301的内部还设置有从动轮302与丝杆303的设置,丝杆303两端的丝为相互对称的设置,丝杆303的中间处的齿轮能够与从动轮302相互啮合传动,在调节控制杆304的整体转动后,能够通过从动轮302将动力传动到丝杆303上,使得丝杆303转动来带动丝杆303两侧连接的设备架装置4运动。

其中,设备架装置4包括加固板401,支撑杆402,卡块条403,卡槽404,设备架装置4的下端设置有多处的加固板401,在加固板401的下端套接有两处平行的支撑杆402,设备架装置4的上端面设置有卡槽404,在设备架装置4的两侧端设置有卡块的设置,卡块条403的整体能够更好的与模具安装板301进行卡合,使得装置整体更加容易的对准安装,设备架装置4的下端处设置有多处的加固板401,加固板401能够让设备架装置4整体的承载能够更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底座装置1的整体为装置整体的移动端,在底座装置1的底座板101下端处社会只有共六处的坦克轮102,坦克轮102的承载力度比一般的车轮更大,且设置有多处,使得装置底座的整体能够承载重量更大的模具,底座板10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处圆孔,在圆孔的一周设置有四处的支撑块103,支撑块103的上端设置为安装环204的设计,安装环204内卡接有齿环205的设置,齿环205的上端为整体成环状的齿条组成,安装环204的一侧设置有一处安装块203,且升降控制杆202的末端套接在安装块203上的设置,齿环205的内部套接有升降筒201的设置,且升降筒201外壁的螺纹整体与齿环205为相互啮合的设置,升降装置2整体的升降控制杆202能够与齿环205的相互啮合,来控制齿环205进行转动,转动后的齿环205能够在与内测的升降筒201相互配合,使得升降筒201的整体能够起到升降的动作,调节装置3的整体为安装在顶板305上中间处的设置,顶板305设置在升降筒201的上端,调节控制杆304的整体末端处套接安装在安装板301内部,且在安装板301的内部设置有从动齿与丝杆303,丝杆303的中间处的齿轮能够与从动轮302相互啮合传动,在调节控制杆304的整体转动后,能够通过从动轮302将动力传动到丝杆303上,使得丝杆303转动来带动丝杆303两侧连接的设备架装置4运动,设备架装置4的整体还设置有两处相互平行的支撑杆402,且支撑杆402的两端为固定在顶板305上的设置,设备架装置4的前端处与两侧设置有卡块条403,卡块条403的整体能够更好的与模具安装板301进行卡合,使得装置整体更加容易的对准安装,设备架装置4的下端处设置有多处的加固板401,加固板401能够让设备架装置4整体的承载能够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