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水器外壳的抱圆扣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9284发布日期:2020-07-24 16:1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热水器外壳的抱圆扣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外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热水器外壳的抱圆扣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卫生也越来越注重,为了防止细菌病毒的侵入对人体造成疾病,勤洗澡多讲卫生显得也越来越重要,这就使得热水器进入更多人的家庭生活中,并担负着重要的作用,热水器外壳大多为圆柱形,热水器外壳(见图1)是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外壳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外壳的加工成型更是热水器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有技术中生产厂家常用轨道式抱圆结构,使得热水器外壳从板料弯折形成筒状,这种设备其换型复杂,兼容范围小只能生产同一型号的热水器外壳,质量不可控等问题,很明显已经跟不上自动化生产的节奏,因此在许多生产厂家不断的要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大兼容范围的背景下,设计一种全新的适应性强的自动化抱圆扣缝装置成为业内人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热水器外壳的抱圆扣缝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抱圆结构适应性差、兼容范围窄、一个设备只能生产一种型号的热水器外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热水器外壳的抱圆扣缝装置,包括:

顶座及底座,顶座间隔设置在底座上方,顶座与底座之间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输送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顶部的中间,用于接收外部传送到底座处的板料并将其移动到底座中部;

龙门架及夹取升降组件,龙门架对称设置在底座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夹取升降组件分别可升降设置在位于底座左右两侧的龙门架上,夹取升降组件用于夹紧板料的左右两端并带动板料在龙门架上向上移动,龙门架用于带动夹取升降组件从底座的左右两侧向底座中部移动将板料弯折成左右两端重叠的筒状,完成板料的抱圆;

扣缝组件,固定设置在顶座的底部,用于将弯折呈筒状的板料的两端进行下压完成扣缝。

板料经过传送到达底座及顶座之间,输送组件传动接收板料,并将板料传送到底座的中心位置,夹取升降组件在左右两侧龙门架上向下移动,移动到与板料的左右两端平齐处,夹取升降组件夹住板料的左右两端,在左右两侧龙门架上向上移动,同时左右两侧的龙门架同步向底座的中间移动,带动左右两侧的龙门架上的夹取升降组件在底座上方相对移动,因此板料的两端受到向内和向上弯曲的力,夹取升降组件升高到龙门架顶部时,左右两侧的龙门架到达底座中间,将板料弯折呈左右两端重叠的筒状,实现板料的抱圆,在此过程中,由于龙门架可以在底座顶部左右任意移动,左右两侧的龙门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板料的长度移动,因此位于龙门架上的夹取升降组件可以夹取不同长度的板料,实现不同长度的板料的抱圆,形成多种型号的热水器外壳,因此本装置的适应性较强、兼容范围较宽、一个设备能生产多种型号的热水器外壳,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的中间设置有呈横向且左右贯穿的凹陷,输送组件位于凹陷内,输送组件位于凹陷内,能更好的利用底座的空间,避免对夹取升降组件的工作造成阻碍,第一立柱包括左右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根,扣缝组件的前侧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立柱之间,扣缝组件的后侧与第二立柱平齐,便于对顶座前侧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撑,使得顶座受到的支撑力更强,避免顶座下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输送组件包括支架和传送带,支架固定设置在凹陷内,传送带传动设置在支架顶部,传送带在支架顶部传动,将板料传送到底座的中部,便于夹取升降组件的夹取,提高板料的传送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龙门架设置有相对的两组且分别位于底座的左右两侧,龙门架前后两侧壁的底部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内,位于底座左右两侧的龙门架同时相对移动或者相背移动,龙门架在第一导轨内滑动,左右两侧的龙门架同时向底座中间移动或者同时向底座的两端移动,使得位于左右两侧龙门架上的夹取升降组件可以同时对板料的左右两端进行作用,使得板料两端受到相同的作用力,使得板料的抱圆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龙门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导轨,夹取升降组件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内,夹取升降组件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内,使得夹取升降组件与龙门架之间的配合度更高,便于操作板料进行抱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夹取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座、旋转座和夹爪,龙门架的前后两侧壁的相对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导轨,升降座垂直设置在龙门架的前后两侧壁之间且分别与龙门架前后两侧壁上的第三导轨滑动配合,升降座的中部设置有间隙,第二导轨内滑动设置有底座,旋转座垂直设置在龙门架的前后两侧壁之间,旋转座的两侧分别与底座转动连接,夹爪固定设置在旋转座上,当板料向底座中部移动时,升降座在第三导轨上上升使得板料能顺利到达底座中部,夹爪抓住板料的左右两端,旋转座在底座上转动带动板料的两端相对移动,同时底座在第二导轨上向着龙门架顶部移动,带动旋转座在龙门架上向上移动,而龙门架又在底座顶部向着底座中间移动,此过程能实现板料的抱圆和上升,便于提高板料抱圆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转座所在的位置与输送组件所在的位置相对应,便于旋转座上的夹爪对板料进行抓取,使得夹爪夹取板料两端时更加准确,避免板料抓取不准确出现的板料抱圆有误差的情况,提高板料抱圆成型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扣缝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间隔设置在顶座的下方,支撑杆的后侧与第二立柱固定连接,板料左右两端的重叠处位于支撑杆的顶部,顶座的底部的中间从前到后依次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油缸,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设置有与支撑杆相对应的压板,油缸的活动端与板料左右两端的重叠处接触,板料通过龙门架和夹取升降组件的作用下实现抱圆过程后,板料左右两端的重叠处位于支撑杆的顶部,而支撑杆顶部又是与顶座的底部间隔设置的,因此板料左右两端的重叠处于顶座底部与支撑杆,位于顶座底部的油缸下压将板料左右两端的重叠处扣合在一起,实现板料的扣缝,此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提高板料扣缝的工作效率。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的适应性较强、兼容范围较宽、一个设备能生产多种型号的热水器外壳,提高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2、在实现板料抱圆和扣缝的过程中,均无需人工参与调整板料,提高板料抱圆扣缝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料扣缝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料扣缝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龙门架和夹取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扣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座;2-底座;3-输送组件;4-龙门架;5-夹取升降组件;6-扣缝组件;7-板料;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21-凹陷;22-第一导轨;31-支架;32-传送带;41-第二导轨;42-第三导轨;43-底座;51-升降座;52-旋转座;53-夹爪;54-间隙;61-支撑杆;62-油缸;621-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热水器外壳的抱圆扣缝装置,包括:

顶座1及底座2,顶座1间隔设置在底座2上方,顶座1与底座2之间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

输送组件3,固定设置在底座2顶部的中间,用于接收外部传送到底座2处的板料7并将其移动到底座2中部;

龙门架4及夹取升降组件5,龙门架4对称设置在底座2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底座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夹取升降组件5分别可升降设置在位于底座2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上,夹取升降组件5用于夹紧板料7的左右两端并带动板料7在龙门架4上向上移动,龙门架4用于带动夹取升降组件5从底座2的左右两侧向底座2中部移动将板料7弯折成左右两端重叠的筒状,完成板料7的抱圆;

扣缝组件6,固定设置在顶座1的底部,用于将弯折呈筒状的板料7的两端进行下压完成扣缝;

输送组件3、龙门架4、夹取升降组件5和扣缝组件6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板料7经过传送到达底座2及顶座1之间,输送组件3传动接收板料7,并将板料7传送到底座2的中心位置,夹取升降组件5在左右两侧龙门架4上向下移动,移动到与板料7的左右两端平齐处,夹取升降组件5夹住板料7的左右两端,在左右两侧龙门架4上向上移动,同时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同步向底座2的中间移动,带动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上的夹取升降组件5在底座2上方相对移动,因此板料7的两端受到向内和向上弯曲的力,夹取升降组件5升高到龙门架4顶部时,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到达底座2中间,将板料7弯折呈左右两端重叠的筒状,实现板料7的抱圆,在此过程中,由于龙门架4可以在底座2顶部左右任意移动,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板料7的长度移动,因此位于龙门架4上的夹取升降组件5可以夹取不同长度的板料7,实现不同长度的板料7的抱圆,形成多种型号的热水器外壳,因此本装置的适应性较强、兼容范围较宽、一个设备能生产多种型号的热水器外壳,提高工作效率。

底座2的中间设置有呈横向且左右贯穿的凹陷21,输送组件3位于凹陷21内,输送组件3位于凹陷21内,能更好的利用底座2的空间,避免对夹取升降组件5的工作造成阻碍,第一立柱11包括左右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根,扣缝组件6的前侧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立柱11之间,扣缝组件6的后侧与第二立柱12平齐,便于对顶座1前侧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撑,使得顶座1受到的支撑力更强,避免顶座1下沉。输送组件3包括支架31和传送带32,支架31固定设置在凹陷21内,传送带32传动设置在支架31顶部,传送带32在支架31顶部传动,将板料7传送到底座2的中部,便于夹取升降组件5的夹取,提高板料7的传送效率。

底座2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22,龙门架4设置有相对的两组且分别位于底座2的左右两侧,龙门架4前后两侧壁的底部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22内,位于底座2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同时相对移动或者相背移动,龙门架4在第一导轨22内滑动,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同时向底座2中间移动或者同时向底座2的两端移动,使得位于左右两侧龙门架4上的夹取升降组件5可以同时对板料7的左右两端进行作用,使得板料7两端受到相同的作用力,使得板料7的抱圆效果更好。龙门架4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相对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导轨41,夹取升降组件5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41内,夹取升降组件5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41内,使得夹取升降组件5与龙门架4之间的配合度更高,便于操作板料7进行抱圆。

夹取升降组件5包括升降座51、旋转座52和夹爪53,龙门架4的前后两侧壁的相对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导轨42,升降座51垂直设置在龙门架4的前后两侧壁之间且分别与龙门架4前后两侧壁上的第三导轨42滑动配合,升降座51的中部设置有间隙54,第二导轨41内滑动设置有底座43,旋转座52垂直设置在龙门架4的前后两侧壁之间,旋转座52的两侧分别与底座43转动连接,夹爪53固定设置在旋转座52上,当板料7向底座2中部移动时,升降座51在第三导轨42上上升使得板料7能顺利到达底座2中部,夹爪53抓住板料7的左右两端,旋转座52在底座2上转动带动板料7的两端相对移动,同时底座2在第二导轨41上向着龙门架4顶部移动,带动旋转座52在龙门架4上向上移动,而龙门架4又在底座2顶部向着底座2中间移动,此过程能实现板料7的抱圆和上升,便于提高板料7抱圆的工作效率。

扣缝组件6包括支撑杆61,支撑杆61间隔设置在顶座1的下方,支撑杆61的后侧与第二立柱12固定连接,板料7左右两端的重叠处位于支撑杆61的顶部,顶座1的底部的中间从前到后依次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油缸62,油缸62的活动端固定设置有与支撑杆61相对应的压板621,油缸62的活动端与板料7左右两端的重叠处接触,板料通过龙门架4和夹取升降组件5的作用下实现抱圆过程后,板料7左右两端的重叠处位于支撑杆61的顶部,而支撑杆61顶部又是与顶座1的底部间隔设置的,因此板料7左右两端的重叠处于顶座1底部与支撑杆61,位于顶座1底部的油缸62下压将板料7左右两端的重叠处扣合在一起,实现板料7的扣缝,此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提高板料扣缝的工作效率。

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为:

1、控制系统控制传送带32在支架31表面传送接收板料7并将板料7传送到底座2的中部;

2、控制系统控制底座2左右两侧的龙门架4移动到底座2的中部,然后左右两侧龙门架4上的升降座51向上升起,旋转座52在龙门架4上下降,旋转座52上的夹爪53抓取板料7的左右两端,然后旋转座52旋转并在龙门架4上上升,将板料7的左右两端向中部弯折并重叠形成圆筒;

3、控制系统控制油缸62下压压紧板料7左右两端的重叠处,完成扣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