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轴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1633发布日期:2020-09-25 18: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辊轴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子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轴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中,经常会存在辊子装配的部件,例如:拉矫机装配、扇形段装配等设备。当辊子装配使用、存放时间较长造成锈蚀无法转动,或设备(拉矫机、扇形段装配)出现卧坯、漏钢等造成辊子损坏无法使用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将辊子装配进行拆解并对可以使用的零部件进行重复利用。

以一种扇形段装配中的辊子装配为例,辊轴的外部套装有轴承、挡圈等,轴承的外部套装有辊子。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漏钢事故,则很容易造成辊子和轴承等零件烧损,而辊轴不易损坏,可以重复利用。因此,需要将辊轴保护性拆卸出来,同时,由于该辊子装配是漏钢造成的损毁,零部件存在粘接或烧损现象,采用从两侧向中间分别拆卸挡圈、轴承等从而拆出辊轴的方法很难将辊轴拆卸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轴拆卸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轴拆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千斤顶、顶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顺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千斤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立板相抵,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另一端与辊子装配中的辊轴相抵,所述辊子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上,所述辊子装配中辊子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立板相抵,所述第二立板上对应所述辊子装配中辊轴的位置设置有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千斤顶、所述顶杆和所述辊子装配同心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端为与所述千斤顶相适配的弧形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对准后形成与所述顶杆相适配的穿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穿孔的直径比所述顶杆的直径大2-3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活动座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辊子装配的一端,所述活动座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用于支撑所述辊子装配的另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座包括活动支撑和第一辊箍,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排螺孔,所述活动支撑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多排螺孔中的一排螺孔上,所述第一辊箍与所述活动支撑可拆卸连接,用于箍紧所述辊子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支撑和第二辊箍,所述固定支撑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辊箍与所述固定支撑可拆卸连接,用于箍紧所述辊子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支撑和固定支撑的顶端为v型开口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和/或,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辊轴拆卸装置,通过推力作用使辊轴从辊子中脱离,无需对辊子装配中的各部件进行逐一拆卸即可取出辊轴,可以适用于漏钢损坏的辊子装配中辊轴的拆卸,适用范围广,且结构简单,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辊轴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辊轴拆卸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千斤顶、5-顶杆、6-第一支撑座、7-第二支撑座、71-底座、72-上盖、8-第三支撑座、81-活动座、811-活动支撑、812-第一辊箍、82-固定座、821-固定支撑、822-第二辊箍、9-辊子装配、10-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轴拆卸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千斤顶4、顶杆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和第三支撑座8;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分别垂直连接在基座1上,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和第三支撑座8顺次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之间;千斤顶4设置在第一支撑座6上,千斤顶4的一侧端面与第一立板2相抵,顶杆5设置在第二支撑座7上,一端与千斤顶4连接,另一端与辊子装配9中的辊轴相抵,辊子装配9设置在第三支撑座8上,辊子装配9中辊子的一侧端面与第二立板3相抵,第二立板3上对应辊子装配9中辊轴的位置设置有通孔。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轴拆卸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使用时,千斤顶4、顶杆5、辊子装配9依次设置在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和第三支撑座8上,千斤顶4的一端与第一立板2相抵,由第一立板2作为承力基础。辊子装配9中的辊子与第二立板3相抵,辊轴与第二立板3上的通孔相对。千斤顶4动作时,千斤顶4推动顶杆5向前移动,顶杆5在辊轴上产生推力,辊子被第二立板3限制保持不动,辊轴在顶杆5的推动下穿过通孔从辊子中推出,完成辊轴拆卸。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轴拆卸装置,通过推力作用使辊轴从辊子中脱离,无需对辊子装配9中的各部件进行逐一拆卸即可取出辊轴,可以适用于漏钢损坏的辊子装配9中辊轴的拆卸,适用范围广,且结构简单,操作性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力的传递效果,千斤顶4、顶杆5和辊子装配9同心设置,即,千斤顶4、顶杆5和辊子装配9的中心线共线。如此设置,力的作用线始终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保证操作安全有效。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一支撑座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支撑座6的顶端为与千斤顶4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使用时数量可以根据千斤顶4的长度设置不同的第一支撑座6的数量,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第二支撑座7包括:底座71和上盖72。底座71固定在基座1上,上盖72与底座71可拆卸连接,上盖72与底座71对准后形成与顶杆5相适配的穿孔。如此设置,底座71对顶杆5起到支撑作用,上盖72对底座71起到压紧固定作用防止顶杆5翘起,上盖72与底座71配合防止顶杆5窜动。由于上盖72与底座71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先将顶杆5放置在底座71上,然后安装上盖72。

基于上盖72和底座71的可拆卸连接,辊子装配9较长导致顶杆5无法将辊轴推出时,便于拆卸上盖72后更换不同长度的顶杆5以将辊轴推出。

进一步地,穿孔的直径比顶杆5的直径大2-3mm,举例来说,可以为2mm、2.5mm、3mm等,防止顶杆5过定位。

可选地,上盖72与底座7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底座71与基座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时螺母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垫片,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支撑座8用于支撑辊子装配9,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辊子装配9,第三支撑座8包括固定座82和活动座81,固定座82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第二立板3的一侧,用于支撑辊子装配9的一端,活动座81可拆卸地固定在基座1上,用于支撑辊子装配9的另一端。如此设置,辊子装配9的长度变化时,只需改变活动座81在基座1上的位置即可对不同规格的辊子装配9进行支撑。

对于如何设置在基座1上位置可调的活动座81,以下给出一种示例:

活动座81包括活动支撑811和第一辊箍812,基座1上设置有多排螺孔,活动支撑811通过螺栓固定在多排螺孔中的一排螺孔上,第一辊箍812与活动支撑811可拆卸连接,用于箍紧辊子装配9。如此设置,活动支撑811固定在每排螺孔时,其在基座1上的位置不同,进而使活动座81与固定座82之间的距离可调。通过设置第一辊箍812与配合活动支撑811对辊子装配9的一端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辊子装配9发生窜动。

示例地,固定座82包括固定支撑821和第二辊箍822,固定支撑821固定在基座1上且位于第二立板3的一侧,第二辊箍822与固定支撑821可拆卸连接,用于箍紧辊子装配9。如此设置,通过第二辊箍822与固定支撑821配合对辊子装配9的另一端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辊子装配9发生窜动。

其中,第一辊箍812可以为半圆形或者拱形等结构,其两端平直部上设置有螺孔,第一辊箍812与活动支撑811通过螺栓连接。同样地,第二辊箍822可以为半圆形或者拱形等结构,其两端平直部上设置有螺孔,第二辊箍822与固定支撑821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支撑效果,活动支撑811和固定支撑821的顶端为v型开口结构。如此设置,便于辊子装配9的对中定位。示例地,v型开口的角度可以为90度或者120度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板作为安装基础,在制作基板上,为了保证整体的抗弯强度,应根据辊子装配9结构规格和确定基板的厚度。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分别用于支撑千斤顶4和辊子装配9中的辊子,需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一立板2和基座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0;和/或,第二立板3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