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0613发布日期:2020-08-18 19:4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属抽油机维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抽油机俗称“磕头机”是一种应用于石油开采的机器设备。抽油机是通过减速机进行动力传递的,减速机上设置有大皮带轮。现有抽油机减速机的大皮带轮基本是由铸铁铸造成型的,其由内圈1、外圈2和连接筋3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内圈1与外圈2呈同心设置;内圈1与外圈2之间呈发散状设置有多个连接筋3。连接筋3呈外表面呈弧形的长杆状结构。由于大皮带轮需要长期在野外环境下工作,因此其一般存有锈蚀严重和难以拆卸的特性。目前在对减速机和大皮带轮进行检修过程中,常常使用拉马将大皮带轮从减速机上拆卸下来。现有的拉马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466198u公开的一种拉马,其均是采用的三爪型结构,工作时其是通过拉爪直接作用在大皮带轮内端面上的,由于拉爪存有受力面积小和大皮带轮存有锈蚀严重和脆性较大的特性,因此使用拉马对大皮带轮进行拆卸时,极易出现“拉崩”损坏大皮带轮的问题。此外在为了配合拉马工作,弥补拉马存有的受力面积小的缺陷,对大皮带轮进行拆卸时往往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敲击,以满足大皮带轮拆卸使用的需要,存有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专门针对抽油机大皮带轮设计的拉拔装置,以解决现有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方式中存有的劳动强度大和易损坏工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以解决现有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方式存有的劳动强度大和易损坏工件问题的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它由机架、调节丝杆、滑移板、承载器、拉拔油缸、压块和支撑螺杆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上通过滑槽滑动装有滑移板;滑移板的上端固装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延伸至机架的上端后与活动安装在机架上的丝杆套螺纹连接;滑移板的端面固装有承载器;承载器的一端中部装有拉拔油缸;拉拔油缸两侧的承载器上对称状卡装有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两端端头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支撑螺杆上活动套接有压块。

所述的机架由底座、门型架和支撑轮构成;底座下方对称状安装有多个支撑轮;底座上方靠后侧位置焊接有门型架;门型架的下端通过对称状设置的拉筋与底座连接;门型架的内侧对称状设置有滑槽。

所述的滑移板两侧对称状安装有导向滚轮;滑移板通过导向滚轮与滑槽滚动连接。

所述的承载器有连接板、承载立板和支撑板构成;承载立板的后端面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滑移板固定连接;承载立板的两侧对称状设置有承载卡口;承载卡口与支撑螺杆卡接连接;承载立板的前端面的中部焊接有支撑板。

所述的支撑板呈截面为“v”型的长板型结构。

所述的压块为长方形结构;压块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压块通过安装孔活动安装在支撑螺杆上;安装孔的两侧对称状设置有弧形压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工作时无需人工敲击,通过对称状设置的压块即可将大皮带轮拆卸下来。由于压块具有受力面积大且受力均衡的特点,因此其能有效解决使用拉马对大皮带轮拆卸时存有的劳动强度大和易损坏工件的问题,满足了抽油机大皮带轮安全、高效拆卸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抽油机大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圈,2、外圈,3、连接筋,4、机架,5、调节丝杆,6、滑移板,7、承载器,8、拉拔油缸,9、压块,10、支撑螺杆,11、滑槽,12、丝杆套,13、锁紧螺母,14、底座,15、门型架,16、支撑轮,17、拉筋,18、导向滚轮,19、连接板,20、承载立板,21、支撑板,22、承载卡口,23、安装孔,24、弧形压槽,25、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该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由机架4、调节丝杆5、滑移板6、承载器7、拉拔油缸8、压块9和支撑螺杆10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2)。

机架4由底座14、门型架15和支撑轮16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底座14下方对称状安装有多个支撑轮16;设置支撑轮16的目的在于:以通过支撑轮16增强机架4的移动性能,从而使工作时人们可轻松对机架4进行移动。

底座14上方靠后侧位置焊接有门型架15;由于工作时,该拉拔装置的主要部件承载器7和拉拔油缸8位于门型架15的前端,因此将门型架15安装在底座14靠后位置后,能够增强该拉拔装置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该拉拔装置重心不稳问题的发生。

门型架15的下端通过对称状设置的拉筋17与底座14连接;设置拉筋17的目的在于:以加强门型架15与底座14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了门型架15因连接强度不够而发生断裂的问题。

门型架15的内侧对称状设置有滑槽11(参见说明书附图3)。门型架15内通过滑槽11滑动装有滑移板6;滑移板6两侧对称状安装有导向滚轮18;滑移板6通过导向滚轮18与滑槽11滚动连接。在滑槽11和导向滚轮18的引导下,滑移板6能够沿着滑槽11上下移动,且不会发生“脱轨”的问题。

机架4上滑移板6的上端固装有调节丝杆5;调节丝杆5延伸至机架4的上端后与活动安装在机架4上的丝杆套12螺纹连接。丝杆套12的圆周面上安装有多个手柄25;工作时人们可通过手柄25转动丝杆套12;丝杆套12转动过程中即可通过调节丝杆5带动滑移板6上下移动。

滑移板6的端面固装有承载器7(参见说明书附图2);承载器7由连接板19、承载立板20和支撑板21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4)。

承载立板20的后端面焊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通过螺栓与滑移板6固定连接。滑移板6移动使可通过连接板19带动承载器7一起移动。

承载立板20的前端面的中部焊接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呈截面为“v”型的长板型结构。支撑板21上搁置安装有装有拉拔油缸8(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3)。由于拉拔油缸8是搁置放置在支撑板21上的,将支撑板21设置呈“v”型后,支撑板21能够通过内部斜面对拉拔油缸8进行限位,以达到防止拉拔油缸8掉落问题的发生。

承载立板20的两侧对称状设置有承载卡口22;承载立板20的两侧通过承载卡口22卡装有支撑螺杆10;支撑螺杆10的两端端头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3(参见说明书附图2)。支撑螺杆10的直径小于承载卡口22的开口宽度;锁紧螺母13的外径大于承载卡口22的开口宽度。如此支撑螺杆10才能顺利的卡装在承载卡口22的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母13对其安装位置进行限定。

支撑螺杆10上活动套接有压块9(参见说明书附图2)。压块9为长方形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6);压块9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23;压块9通过安装孔23活动安装在支撑螺杆10上;安装孔23的两侧对称状设置有弧形压槽24。弧形压槽24的弧度与抽油机减速机大皮带轮的连接筋3外表面的弧度一致,如此工作时压块9即可通过弧形压槽24与连接筋3的外表面贴合连接。

该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支撑螺杆10、压块9和拉拔油缸8与承载器7处于分离的状态,工作时支撑螺杆10、压块9和拉拔油缸8需现场进行装配。

该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工作时,首先需要移动机架4,使机架4上的滑移板6与待拆卸的大皮带轮处于相向位置。而后将拉拔油缸8搁放在支撑板21上;随后通过手柄25转动丝杆套12,使丝杆套12通过调节丝杆5带动滑移板6移动。滑移板6移动过程中通过承载器7带动拉拔油缸8同步移动。当拉拔油缸8与待拆卸的大皮带轮中心相对应时,停止转动丝杆套12。

随后将两组支撑螺杆10对称状卡装在承载立板20的两侧的承载卡口22上。而后调整支撑螺杆10,使支撑螺杆10一端的锁紧螺母13与承载立板20的内侧抵触连接,使支撑螺杆10另一端呈对称状插入到大皮带轮的内部。随后将压块9安装在支撑螺杆10上,并使其与大皮带轮的连接筋3贴合抵触连接。而后拧紧锁紧螺母13,使机架4向着大皮带轮靠拢。当机架4上的拉拔油缸8与大皮带轮中心的减速机传动轴抵触,且该拉拔装置稳定后,停止拧紧锁紧螺母13。

以上工作进行完毕后,启动拉拔油缸8使其活塞杆逐步伸出。拉拔油缸8的活塞杆伸出过程中,推动机架4相对抽油机的减速机后移,机架4后移过程中,通过承载器7、支撑螺杆10和压块9一起带动大皮带轮后移,如此即可达到将大皮带轮从抽油机的减速机上拆卸下来的目的。当大皮带轮从减速机上拆卸下来后,该拉拔装置即可进入下个工作循环。

该适用于抽油机大皮带轮拆卸的拉拔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工作时无需人工敲击,通过对称状设置的压块9即可将大皮带轮拆卸下来。由于压块9具有受力面积大且受力均衡的特点,因此其能有效解决使用拉马对大皮带轮拆卸时存有的劳动强度大和易损坏工件的问题,满足了抽油机大皮带轮安全、高效拆卸的使用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