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多孔消音板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在加工多孔消音板时,需要使用冲孔模具对板材进行反复冲孔。现有的冲孔模具多采用独组冲针进行冲孔,冲孔过程中需要对板材依次单排冲切,冲切耗时长、效率低。以横纵各112排孔的多孔消音板为例,目前采用的是单组4排的冲针进行冲切,需要依次冲切28次。并且现有的冲孔模具,单组内冲针相互间排列过于紧密,在对板材进行冲切时,板材容易由于受力集中,而产生不可逆形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多孔消音板冲孔模具,缩短冲切耗时,避免板材受力产生不可逆形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率的多孔消音板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下模框、多组入块、下垫板、下模座;
所述上垫板活动垫设在上模座和上夹板之间;
所述上夹板上方间隔设置有多组挂台部,每组挂台部设置有至少两列挂台,相邻两列的挂台相互错位,冲针活动挂设在挂台中,并且冲针顶部抵压在上垫板下方;
止挡板活动设置在上夹板下方,并且止挡板上相对挂台部设置有多组条形穿针通孔,所述冲针由条形穿针通孔穿过止挡板;
所述脱料板活动设置在止挡板下方,所述脱料板相对冲针设置有多组冲孔;
所述下模框设置在下垫板上方,所述入块活动嵌合在下模框中,所述入块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冲刀部,每组冲刀部设置有至少两列冲刀口,相邻两列的冲刀口相互错位;
所述下垫板设置在下模座上方,所述下垫板上相对冲刀部设置有多组落料通孔;
所述下模座上相对冲刀部设置有多组条形卸料通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台部中相邻两列挂台之间的间距小于单列挂台中相邻两组挂台的间距。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上方的多组挂台部等距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模框包括四组下模板、四组工型锁块,所述下模板两端均设置有t型锁槽,所述下模板通过t型锁槽相互拼接形成下模框,所述工型锁块锁附在相互拼接的t型锁槽中;
所述下模框中相对的两组下模板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定位槽,所述入块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活动嵌合在定位槽中。
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为梯形,所述定位块为梯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多孔消音板冲孔模具还包括上托板、弹簧箱、上垫块、上打板,所述弹簧箱上端固定连接上托板,所述弹簧箱下端活动抵压在上打板上,所述上打板与上模座连接,所述上垫块设置在弹簧箱两侧,所述上垫块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上托板及上模座。
作为优选的,所述弹簧箱阵列设置有多组。
作为优选的,所述多孔消音板冲孔模具还包括多组下垫块,所述下垫块间隔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下方。
具体的,在对板材进行冲孔时,板材放置在下模框和入块上方,上模座向下滑动,带动脱料板活动抵压在板材上,对板材进行预压紧,上模座继续向下滑动,通过上垫板和上夹板带动冲针下压,冲针下端部依次穿过条形穿针通孔、冲孔冲压在板材上,并且与入块上的冲刀口配合完成对板材的冲切,冲切产生的废料由冲刀口落入到落料通孔中,继而在落入到条形卸料通槽排出到模具外部。待模具向上复位后,向前推送板材,进行下一循环的冲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横纵各112排孔的多孔消音板为例,通过设置多组相互间隔的冲针组,使得原本采用单组4排冲针的模具需要冲切28次的加工工序,缩减到冲切7次即可完成,大大的缩减的冲切耗时。同时,由于间隔设置冲针组、相邻两列冲针相互错位,使得板材在冲切过程中受力更加分散、更加均匀,避免受力集中导致板材产生不可逆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框与入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d处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放置有板材)。
图中,11-上托板,12-弹簧箱,13-上垫块,14-上打板,20-上模座,21-上垫板,30-上夹板,31-挂台部,32-挂台,40-止挡板,41-条形穿针通孔,50-脱料板,51-冲孔,60-下模框,61-下模板,62-t型锁槽,63-定位槽,64-工型锁块,65-入块,66-冲刀部,67-冲刀口,68-定位块,70-下垫板,71-落料通孔,80-下模座,81-条形卸料通槽,82-下垫块,91-内导柱,92-等高套筒,93-冲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率的多孔消音板冲孔51模具,包括上模座20、上垫板21、上夹板30、止挡板40、脱料板50、下模框60、多组入块65、下垫板70、下模座80;
上垫板21活动垫设在上模座20和上夹板30之间;
上夹板30上方间隔设置有十六组挂台部31,每组挂台部31设置有两列挂台32,每一列设置有112个挂台32,相邻两列的挂台32相互错位,冲针93活动挂设在挂台32中,并且冲针93顶部抵压在上垫板21下方;
止挡板40活动设置在上夹板30下方,并且止挡板40上相对挂台部31设置有十六组条形穿针通孔41,冲针93由条形穿针通孔41穿过止挡板40;
脱料板50活动设置在止挡板40下方,脱料板50相对冲针93设置有多组冲孔51;
下模框60设置在下垫板70上方,入块65活动嵌合在下模框60中,入块65上间隔设置有十六组冲刀部66,每组冲刀部66设置有两列冲刀口67,每一列设置有112个冲刀口67,相邻两列的冲刀口67相互错位;
下垫板70设置在下模座80上方,下垫板70上相对冲刀部66设置有多组落料通孔71;
下模座80上相对冲刀部66设置有十六组条形卸料通槽81。
挂台部31、条形穿针通孔41、冲孔51、冲刀部66、落料通孔71以及条形卸料通槽81的垂直方向投影相互重叠;
上模座20与下模座80通过外导柱的导向活动连接,上垫板21、上夹板30、止挡板40、脱料板50、下模框60、下垫板70及下模座80通过内导柱91的导向活动连接,上垫板21、上夹板30、止挡板40及脱料板50通过等高套筒92活动连接。
具体的,在对板材进行冲孔51时,板材放置在下模框60和入块65上方,上模座20向下滑动,带动脱料板50活动抵压在板材上,对板材进行预压紧,上模座20继续向下滑动,通过上垫板21和上夹板30带动冲针93下压,冲针93下端部依次穿过条形穿针通孔41、冲孔51冲压在板材上,并且与入块65上的冲刀口67配合完成对板材的冲切,冲切产生的废料由冲刀口67落入到落料通孔71中,继而在落入到条形卸料通槽81排出到模具外部。待模具向上复位后,向前推送板材,进行下一循环的冲切。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横纵各112排孔的多孔消音板为例,通过设置多组相互间隔的冲针组,使得原本采用单组4排冲针的模具需要冲切28次的加工工序,缩减到冲切7次即可完成,大大的缩减的冲切耗时。同时,由于间隔设置冲针组、相邻两列冲针93相互错位,使得板材在冲切过程中受力更加分散、更加均匀,避免受力集中导致板材产生不可逆形变。
进一步的,挂台部31中相邻两列挂台32之间的间距小于单列挂台32中相邻两组挂台32的间距,即板材上,单列消音孔中相邻两者消音孔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两列消音孔之间的间距,从而避免在板材横向或纵向的受力点过于密集。
进一步的,上夹板30上方的多组挂台部31等距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分散受力。
进一步的,下模框60包括四组下模板61、四组工型锁块64,下模板61两端均设置有t型锁槽62,下模板61通过t型锁槽62相互拼接形成下模框60,工型锁块64锁附在相互拼接的t型锁槽62中;
下模框60中相对的两组下模板61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定位槽63,入块65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68,定位块68活动嵌合在定位槽63中。
在入块65出现损坏时,可以快速的将损坏的入块65更换下来,而不需要整体更换。
进一步的,定位槽63为梯形,定位块68为梯形,通过定位块68与定位槽63的相互嵌合锁定入块65,防止入块65水平方向发生偏移,避免在冲切时,由于入块65偏位损坏模具。
进一步的,多孔消音板冲孔51模具还包括上托板11、弹簧箱12、上垫块13、上打板14,弹簧箱12上端固定连接上托板11,弹簧箱12下端活动抵压在上打板14上,上打板14与上模座20连接,上垫块13设置在弹簧箱12两侧,上垫块13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上托板11及上模座20,通过弹簧箱12和上打板14缓冲冲压力,上托板11、上打板14及上模座20通过等高套筒92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弹簧箱12阵列设置有十二组,通过分布设置弹簧箱12,使得缓冲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多孔消音板冲孔51模具还包括四组下垫块82,下垫块82间隔固定设置在下模座80下方,通过垫块抬高下模座80,便于废料由条形卸料通槽81排出到模具外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