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8949发布日期:2020-08-28 16:1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外壳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金属和非金属。一般来说,非金属材质外壳都是使用abs/pc塑料材质,具备低燃点耐高温的特点,及时机顶盒内部长时间高温,外壳也不易出现融化或者燃烧的情况,这对日常使用是很有帮助的。而金属里含有自由电子,可以很自由的在金属内流动,受热情况下,自由电子的流动将能量迅速传递整块金属,表现出来的就是传热快,而塑料自由电子少,能量在物体内的流动更慢。所以自由电子是传热的关键。因此,尽管金属材质的机顶盒摸起来比塑料材质的更烫手(这是因为其把内部的热量传导到了外部去,也就是机顶盒的外壳上,因此金属材质的摸起来才更热);而塑料则是把热量闭在内部了,内部都很热了可是外部还感觉挺正常的。所以金属外壳对于电器的散热效果比非金属外壳的散热好。但是,虽然金属外壳易散热,但是为了增加电器的使用寿命,往往会增加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需要金属散热排孔外壳。

为了避免风扇的扇叶工作时打到外壳,需要将散热排孔外壳拉伸成型为向外凸出的结构,由于需要拉伸的不是平板结构,而是其上布满散热孔,这就使得构成散热孔的部分强度很脆弱,尤其是对于厚度很薄的钣金件,冲压拉伸的过程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散热板断裂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对于加工此类产品一般会采用铸模成型的方式,但是铸模成型对于加工厚度在6mm以下的金属薄板,铸模的方式容易使得薄板表面粗糙,且易产生壁厚不均匀的现象。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380482.2,申请公开日为2016年11月23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外壳模具。该专利的模具包括有上模具本体、长圆柱凸块、圆凸台、短圆柱凸块、扇形凸块、中圆柱凸块和下模具本体,上模具本体上设置有大凹槽,大凹槽内设置有小凹槽,小凹槽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长圆柱凸块,小凹槽内的右侧设置有圆凸台,圆凸台上设置有七个短圆柱凸块和四个扇形凸块,七个短圆柱凸块环形阵列,四个扇形凸块环形阵列。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外壳模具,采用多种凹槽与凸块的结构方式,利用冲压设备,能够将材料一次冲压成形,实现了快速的连续性、批量化的生产。但是,该模具是成型冲压一体化结构,工作时,上模具本体和下模具本体结合,通过注塑设备对模具进行注塑,使材料可以一次成形,不能应用于现有薄钣金件的拉伸折弯成型。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992955.3,申请公开日为2018年3月16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底板零件拉伸折弯模具。该专利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下模座,下模座底部设有减震垫片,下模座一端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底部设有插件,且插件与设于下模座上的插槽匹配连接,加强板一端设有固定螺母,下模座另一端顶部设有推板导向座,推板导向座内侧设有耐磨层一,下模座顶端中部设有凸模,凸模底部设有凸模固定板,且凸模顶部设有耐磨层二,推板导向座于凸模周围设有若干组减震机构,凸模上方匹配设有凹模,凹模内侧设有抗回火层,凹模设有上方设有上模座,上模座底部四角各设有一个导套,导套内套设有导柱,上模座顶部中心设有模柄。该拉伸折弯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经济耐用,方便维修更换。但是,该模具是针对厚度较厚的工件来解决模具耐磨性问题的,由于钣金件厚度薄,使用该模具加工容易磨损工件,而且该模具是加工没有孔的平板,对于多孔结构强度不强的钣金件不太适用。

因此,继续开发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铸模成型模具不能加工不适合加工厚度较薄的钣金件的拉伸折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通过优化设计模具结构,使得模具无需铸模成型,直接使用针对薄板折弯拉伸成型,并且是一模多腔的模具。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由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组成,所述的上模部分设有上凸模,所述下模部分设有下凹模,所述上模部分至少设有一个上凸模,所述上凸模的端部设有凸台;所述下凹模上至少开设一个凹槽,所述凸台分部配合插入对应的凹槽内,所述的上凸模和下凹模合模后形成工件折弯形状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为圆盘形,所述圆盘形的凹槽槽周面具有45°~80°的锥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为圆盘形,所述圆盘形的凹槽槽周面具有60°的锥度。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下凹模上且位于每个凹槽外都均匀设有若干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对应插入工件上的定位孔内,限制工件的移动,用于工件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凹槽外都均匀设有4个定位销。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若干个上模,所述若干个上模相互固定为一排,并且所述上模的个数与上凸模的个数相等,其中,所述每个上模的下方均固定一个上凸模。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设有两个,两个上模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部设有装夹部,用于上模的固定安装。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可以直接对厚度在6mm以下的金属薄板进行折弯拉伸加工,使得工件拉伸形成向外凸起2~3mm的结构,加工出的成品表面光滑,现有加工此类产品的铸模模具(使流体或可锻铸物质成形的空腔)不合适加工厚度较薄的工件,容易粘附在模腔内壁的问题,导致加工出的产品表面不光滑且壁厚误差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设有多个上凸模以及下凹模对应设有相应个数的凹槽,可以在一张薄板上同时加工成型两个甚至多个具有凸起散热孔结构的工件;

(3)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凹槽槽周面的锥度为45°~80°,尤其优选锥度为60°,可以便于工件的脱模;

(4)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每个凹槽的外围均匀设置插入工件定位孔的定位销,针对散热排孔结构进行拉伸折弯,使得定位精确不易错位;

(5)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上模和上凸模组合的结构,便于选择同时加工散热凸起结构的个数,只需选择安装相应个数的上模和上凸模组合的结构,便可针对加工要求,批次完成加工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的爆炸分解图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的爆炸分解图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合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开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开模时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后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后工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后工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单个上模合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折弯拉伸模单个上模合模时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图中:

100、上模部分;110、上模;111、装夹部;112、卡键;113、卡槽;114、锁紧螺栓;120、上凸模;121、凸台;200、下模部分;210、下凹模;211、凹槽;220、定位销;300、工件;310、散热凸起;32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6~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所需加工成型后的钣金件散热外壳零件,本实用新型称为工件300,其上包括若干个散热凸起310,每个散热凸起310的外围设有一圈定位孔320,用于在模具上的定位。值得说明的是,散热凸起310为圆盘形,其周边具有45°~80°的锥度,向外凸起的宽度为2~3mm,根据设计图纸的加工要求选择具体加工锥度和宽度,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具有45°~80°之间锥度的结构容易脱模,尤其是60°,因此设计人员一般会选择加工以上锥度范围内的散热外壳,即易脱模,另一方面又不会遮挡散热外壳需盖合的风扇转动。另外,工件上散热凸起310的个数可任意根据加工要求适当选择。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包括上模部分100和下模部分200两个部分,上模部分100包括上模110和上凸模120,下模部分200包括下凹模210。

具体来说,上模部分100包括多个上模110和对应相同数目的上凸模120,便于同时加工多个散热凸起310,应当知晓,上凸模120是根据加工要求来定的,本实施例选择上模部分100包括两个上模110和两个上凸模120的折弯拉伸模来描述。上模110的上部设有装夹部111,装夹部111配合固定安装在折弯机滑块上加以固定;两个上模110并排卡接固定,如图1所示,左边的上模110其与右边上模110对应面上开设卡键112,右边上模110相应位置开设配合卡键112插入的卡槽113,卡键112上的螺栓孔对应卡槽113上的螺栓孔,螺栓孔内插入锁紧螺栓114将两个上模110固定连接;两个上模110下方各固定一个上凸模120,上凸模120的下端部开设有凸台121,凸台121的形状为圆盘形,其圆盘锥度根据加工图纸可任意选择,本实施例选择凸台121的锥度为60°,并且凸台121的厚度为3mm。

下模部分包括下凹模210,下凹模210上开设两个与分别与两个凸台121同轴的凹槽211,凹槽211的形状与凸台121的形状相配合,即凹槽211为圆盘形,圆盘形凹槽的槽周面与水平面形成60°的锥度,合模时,上凸模120的两个凸台121各自配合插入下凹模210相应的凹槽211内,形成工件300上散热凸起310的折弯空间;下凹模210上位于凹槽211的周围设有一圈限位销220,本实施例每个凹槽211的周围均匀设有四个限位销220,限位销220配合插入工件300的定位孔320限制工件的位移,防止工件300受力而错位。

进而,组装好上述钣金件散热外壳用折弯拉伸模之后,用于加工钣金件散热外壳零件的使用方法如下:

s101、组装好本实施例的折弯拉伸模,将工件300放置于下凹模210上,并将下凹模210上的定位销220插入工件300的定位孔320内进行定位;

s102、上模110下行,并将上凸模120与下凹模210合模,即如图3所示,两个凸台121接触工件的散热凸起310并将其压至相应的凹槽211内,形成向外凸起3mm的结构,合模保持一段时间后,如图4和图5所示开模,得到成型后的钣金件散热外壳零件,即如图6~8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也可只安装一个上模110,对应只有一个上凸模120,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工件300上只有加工一个散热凸起3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模具的组装方式。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