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及喇叭口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06834发布日期:2020-06-05 23:11阅读:2910来源:国知局
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及喇叭口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钢管处理领域,具体的是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及喇叭口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场助航灯光工程及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为了保护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在拖动过程中不被钢制套管划破外皮,需要将钢制套管两端制作喇叭口。喇叭口传统制作方法主要由人工用管钳等扳成型或管材加热后用锥头敲成型两种方法。两种传统方法具有如下弊端:

管材加热后用锥头敲成型,首先,需要套管加热、敲喇叭口、冷却以及防腐等多道工序,工序多,需要多人配合;其二,耗费氧气乙炔,需要防腐,投资大;其三,存在烫伤工人、引起火灾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其四,因套管加热后散热较快,故加热后敲的时间有限;其五,人易疲劳,喇叭口质量完全靠人控制,不同人加工的质量不同,成品成型不一致。

用管钳等扳成型,首先,至少需要2人配合加工,耗费人工;其二,工效低,工人需要扳约100次,人易疲劳,喇叭口质量不可控,成品成型不一致;其三,毛刺多,需要后期锉刀打磨;其四,镀锌层破坏的地方需要防腐。

由上可知,两种传统方法的喇叭口成型质量差,且破坏镀锌层,需要后期作防腐处理,效率低下,约15分钟-20分钟能完成1根电缆套管喇叭口的制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及喇叭口制作方法,提高电缆套管喇叭口制作效率,保证电缆套管喇叭口的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包括底座、锥头、动力机构和尾部支座;

所述尾部支座安装于底座,所述动力机构支撑于底座;

所述锥头包括一端呈圆锥形的锥部和另一端的配合部,所述锥部与套管内径相适配,并与尾部支座相对,由锥头的锥部与尾部支座包围形成用于安装待加工套管的安装区;在安装区内设置有用于托举待加工套管的托举结构;并由尾部支座沿待加工套管的轴向对待加工套管的尾部构成限位,由锥头沿待加工套管的轴向对待加工套管的头部构成限位;

所述锥头的配合部与动力机构相连接,动力机构的驱动力方向与锥头的轴线方向重合。

进一步的,沿安装区轴向,在安装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板,两块限位板相对设置,并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两端分别与对应限位板可拆卸连接;由限位板沿待加工套管径向对待加工套管的顶部构成限位。

进一步的,在两块限位板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成组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插接于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托举结构包括搁置架,所述搁置架活动设置于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搁置架的顶面为与待加工套管适配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搁置架包括底板、支撑板一、支撑板二和连接杆;所述支撑板一的底端安装于底板的一端,支撑板二的底端安装于底板的另一端;支撑板一的顶端和支撑板二的顶端均呈弧形,且弧形的中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还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带有刹车的行走轮。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为电动千斤顶,还设置有用于测量电动千斤顶压力的压力表。

进一步的,在锥头行进路线的前方设置有报警器。

采用上述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制作喇叭口的方法,

首先,将搁置架放置于底座上并位于安装区;

接着,将待加工套管放置于搁置架上,待加工套管尾部接触尾部支座;

然后,启动电动千斤顶,使电动千斤顶伸出推动锥头前进,至到锥头将待加工套管抵紧至尾部支座,电动千斤顶继续匀速伸出,直至喇叭口成型;

最后,电动千斤顶带动锥头后退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由于依靠锥头顶进制成喇叭口,锥头传递到待加工套管周向的力分布均匀,在顶进过程中能达到去毛刺的作用,并保证了喇叭口的质量,且成型过程中对表层无损坏,无需防腐处理,成型过程仅仅需要施加压力,无需加热等处理,不仅降低了烫伤以及火灾等风险,且工序简单,制作效率高,加工人员劳动强度得到大大降低。且一个锥头,随着推进距离的不同,锥径由小变大,可针对不同管径的套管制作出不同型号的喇叭口。该装置采用卧式结构,各部件均支撑于底座上,几乎无部件坠落风险,使用更安全。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匀速、恒力顶进套管形成喇叭口,保证了喇叭口成品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锥头示意图;

图4为搁置架示意图。

图中,底座1、锥头2、锥部21、配合部22、尾部支座3、安装区4、限位板5、限位孔51、限位杆6、搁置架7、底板71、支撑板一72、支撑板二73、连接杆74、行走轮8、电动千斤顶9、压力表91、报警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座1、锥头2、动力机构和尾部支座3;

所述尾部支座3安装于底座1,所述动力机构支撑于底座1;

所述锥头2包括一端呈圆锥形的锥部21和另一端的配合部22,所述锥部21与套管内径相适配,并与尾部支座3相对,由锥头2的锥部21与尾部支座3包围形成用于安装待加工套管的安装区4;在安装区4内设置有用于托举待加工套管的托举结构;并由尾部支座3沿待加工套管的轴向对待加工套管的尾部构成限位,由锥头沿待加工套管的轴向对待加工套管的头部构成限位;

所述锥头2的配合部22与动力机构相连接,动力机构的驱动力方向与锥头2的轴线方向重合。

本发明公开的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套管横放于安装区4内,将待加工套管准备制作喇叭口的一端定义为头部,另一端定义为尾部,待加工套管的尾部对中尾部支座3,头部对中锥头2的锥部21,在动力机构提供的驱动力的推动下,锥头2的锥部21推入待加工套管的头部,随着锥头2的推进,锥部21伸入待加工套管的直径逐渐变大,使得待加工套管的尾部逐渐抵紧尾部支座3,随着锥头2的继续推进,锥部21顶压待加工套管的头部,待加工套管头部外扩形成喇叭口。安装区安装区4内设置的托举结构用于托举待加工套管,保证待加工套管的轴线与锥头2的轴线重合。

由于依靠锥头顶进制成喇叭口,锥头传递到待加工套管周向的力分布均匀,在顶进过程中能达到去毛刺的作用,并保证了喇叭口的质量,且成型过程中对表层无损坏,无需防腐处理,成型过程仅仅需要施加压力,无需加热等处理,不仅降低了烫伤以及火灾等风险,且工序简单,制作效率高,加工人员劳动强度得到大大降低。且一个锥头,随着推进距离的不同,锥径由小变大,可针对不同管径的套管制作出不同型号的喇叭口。该装置采用卧式结构,各部件均支撑于底座1上,几乎无部件坠落风险,使用更安全。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为了保证在顶压过程中,待加工套管不会打滑而被压出安装区4,优选的,沿安装区4轴向,在安装区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板5,两块限位板5相对设置,并设置有限位杆6,限位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限位板5可拆卸连接;由限位杆6沿待加工套管径向对待加工套管的顶部构成限位。限位杆6与底座1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夹持待加工套管对待加工套管进行限位。限位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限位板5可拆卸连接,使得可根据待加工套管的外径调节限位杆6的位置,以满足不同外径的待教工套管的限位需求。

为了便于调节限位杆6,在两块限位板5的相对位置设置有成组的限位孔51,所述限位杆6插接于限位孔51内。

可以由尾部支座3和锥头2相对夹持待加工套管实现对待加工套管的托举。为了便于使用并保证托举的可靠性,所述托举结构包括搁置架7,所述搁置架7活动设置于底座1上。

搁置架7活动设置于底座1上,即搁置架7可在底座1上按需求调节位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搁置架7与底座1之间无连接,自然放置于底座1上,以便于按待加工套管的外径更换合适的搁置架7。

待加工套管与搁置架7之间自然接触,待加工套管可在搁置架7上移动,为了保证支撑的可靠性,所述搁置架7的顶面为与待加工套管适配的弧形面。

搁置架7可以为方块等,只要能满足支撑需求同时能够稳定放置于底座1上即可,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所述搁置架7包括底板71、支撑板一72、支撑板二73和连接杆74;所述支撑板一72的底端安装于底板71的一端,支撑板二73的底端安装于底板71的另一端;支撑板一72的顶端和支撑板二73的顶端均呈弧形,且弧形的中心线相重合。该搁置架7的结构,采用板材制作而成,质量轻,所用材料少,且能够满足稳定放置要求。

在本发明中,所述底座1采用钢板制成,钢板通常为1.5cm的厚钢板,并在钢板背面设置有加强筋,防止底座1加工过程中出现起拱现象,保证底座1顶面的平整度。

为了进一步利于使用,还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带有刹车的行走轮8。

所述动力机构为电动千斤顶9,还设置有用于测量电动千斤顶9压力的压力表91。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30t电动千斤顶,可一次性加工成功喇叭口,减少加工人员劳动强度,加工一个喇叭口需要10秒钟,提高了工效,还能保证匀速/恒力顶进套管,保证了喇叭口成品一致性。压力表91用于检测压力,避免过度压制。

为了进一步避免过度压制,防止误操作,在锥头2行进路线的前方设置有报警器10。在压制套管喇叭口时,如果锥头2超过行程距离,报警器10发出警报。

采用上述卧式喇叭口制作装置制作喇叭口的方法,首先,将搁置架7放置于底座1上并位于安装区4;接着,将待加工套管11放置于搁置架7上,待加工套管11尾部接触尾部支座3;然后,启动电动千斤顶9,使电动千斤顶9伸出推动锥头2前进,至到锥头2将待加工套管11抵紧至尾部支座3,电动千斤顶9继续匀速伸出,直至喇叭口成型;最后,电动千斤顶9带动锥头2后退复位。

本发明,电动千斤顶9匀速、恒力顶进套管,保证了喇叭口成品一致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