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压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1410发布日期:2020-06-12 17:1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压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适应压合机构。



背景技术:

在需要进行压合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在生产设备上配置压合机构,从而对产品进行保压。传统压合机构的压头采用固定结构。在进行压合时,压头与被压合产品为硬性接触,容易因为两者压合面不平行导致产品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产品的压合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压合机构,解决压头与被压合产品的压合面不平行而导致压合产品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产品的压合合格率较低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压合机构,包括安装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一侧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固定结构,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压头,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远离所述安装组件的一侧;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压头;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活动件和弹性件,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压头,以实现所述压头在压合时的角度可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压合机构,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安装组件,以对压合组件进行固定以及定位;同时,连接结构穿设于固定结构并连接于压头,以便于被压产品进行压合操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活动件和弹性件,使得压头在压合时的角度可调,从而补偿压头与被压产品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实现被压产品的均匀受力,提升压合良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结构简单,且能灵活的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相较于传统固定式压头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在压合设备调试时,可以不用十分精准的调节压头平行度,从而减少设备调试时间,提升压合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自适应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压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压合工艺中,一般会使用压合设备对压合产品进行压合,压合设备对被压产品提供均匀的压合力以使得被压产品在压合完成后具备相应的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自适应压合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自适应压合机构100可以与压合设备相配合对被压产品完成压合工艺。可以理解的,作为在此使用的“压合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动压合设备、半自动压合设备、全自动压合设备以及具备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功能的智能压合设备。

具体而言,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自适应压合机构100大致上包括:压合组件10、安装组件20、浮动接头30、基板40、气缸50、导杆60以及直线轴承70。其中,压合组件10设置于安装组件20的一侧,浮动接头30设置于安装组件20的另一侧。即压合组件10与浮动接头30分别设置于安装组件20的相对两侧,换言之,浮动接头30设置于安装组件20远离压合组件10的一侧。

进一步地,基板40设置于浮动接头30远离安装组件20的一侧,即基板40设置于浮动接头30的上方并与浮动接头30间隔一定的距离。气缸50设置于基板40远离安装组件20的一侧,且气缸50的气缸轴贯穿基板40并与浮动接头30连接。可以理解的,气缸50的气缸轴与浮动接头30连接,在气缸50工作时带动浮动接头30运动,从而使得安装组件20以及压合组件10进行直线运动,以进行压合操作。

具体而言,压合组件10与安装组件2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压合组件10与安装组件20可以进行同步运动。可以理解的,压合组件10与安装组件20之间可以通过螺丝、螺栓、卡扣等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导杆60贯穿基板40并与安装组件20固定连接,直线轴承70设置于导杆60与基板40的连接处。具体而言,导杆60与气缸60的气缸轴间隔穿设于基板40,直线轴承70设置于基板40远离浮动接头30的一侧。导杆60进一步使得基板40与安装组件20间隔设置,浮动接头30设置于基板40与安装组件20之间且临近安装组件2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压合机构100,通过气缸50的气缸轴运动带动浮动接头30运动,从而为安装组件20以及压合组件10提供作用力,以使得压合组件10可以对被压产品进行压合操作。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在传统的压合设备中,在压合时压合设备的压头一般与被压产品硬性接触,这就使得当压头与被压产品的压合面不平行时,压合设备对被压产品施加的压力不会均匀的分布于被压产品,从而导致压合不良。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压头与被压产品接触时,压头如果可以依据被压产品自动调节压头角度,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以使得压头可以为被压产品提供均匀的压合力,提升压合良率。

基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合组件10,该压合组件10在对被压产品进行压合操作时能够自动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实现被压产品的均匀受力,从而提升压合生产良率。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该压合组件10大致上可以包括固定结构11、压头12以及连接结构13。其中,固定结构11与安装组件20固定连接,压头12设置于固定结构11远离安装组件20的一侧,连接结构13连接固定结构11和压头12。其中,安装组件20可以包括安装板,固定结构11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实现压合组件10与安装组件20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固定结构11与安装组件20之间可以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在固定结构11与安装组件20的相应位置开设螺丝孔,进而通过螺丝拧紧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1与安装组件20之间还可以通过螺栓、卡扣等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13大致上包括活动件131和弹性件132,活动件131穿设于固定结构11,弹性件132连接活动件131和压头12,以实现压头12在压合时的角度可调。

具体而言,固定结构11靠近安装组件20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后文将作进一步描述),压头12设置于固定结构11的远离凹槽的一侧。弹性件132设置于固定结构11与压头12之间,且弹性件132的两端分别抵顶于固定结构11与压头12,以使得在进行压合操作时压头12与被压产品之间弹性接触,压头12可以依据被压产品自动调节压头12角度,进而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以使得压头12可以为被压产品提供均匀的压合力,提升压合良率。活动件131在凹槽的底壁朝向压头12的方向穿设于固定结构11,换言之,活动件131沿凹槽底壁朝向压头12方向延伸并穿透凹槽底壁。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4为图2中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1的结构示意图,该固定结构11大致上包括固定部111和连接部112。其中,固定部111凸设于连接部112靠近安装组件20的一侧,且固定部111与连接部112围设形成一凹槽113。可以理解的,凹槽113的开口朝向安装组件20;换言之,凹槽113的底壁靠近弹性件132,凹槽113的开口远离弹性件132。

进一步地,凹槽113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4,第一通孔114在凹槽113的底壁朝向压头12的方向穿设于固定结构11,活动件131穿设于第一通孔114。具体而言,固定结构11的固定部111用于与安装组件20固定以对压合组件10进行定位,即可以通过螺丝拧紧将固定结构11的固定部111与安装组件20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11的固定部111凸设于连接部112以形成凹槽113,该凹槽113一方面提供了活动件132的装配空间,以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在压合组件10压合产品时,活动件132沿第一通孔114来回运动,凹槽113提供了活动件132的运动空间。可以理解的,活动件132在伸缩的过程中,在第一通孔114的轴线延长线方向上,活动件132凸出凹槽113底壁的最大高度不超过凹槽113的深度。

请结合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131的结构示意图,活动件131大致上包括限位部1311和主体部1312。其中,限位部1311设置于主体部1312靠近凹槽113底壁的一端,主体部1312远离凹槽113底壁的一端连接弹性件132。可以理解的,活动件132沿第一通孔114来回运动时,限位部1311可以沿第一通孔114的轴线延长线方向凸出凹槽113底壁。

进一步地,限位部1311沿第一通孔114的轴线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换言之,限位部1311远离主体部1312的端面面积大于限位部1311靠近主体部1312的端面面积。具体而言,限位部1311沿a-a向的横截面大体上呈梯形,其梯形的下底(即较长底边)远离主体部1312,梯形的上底(即较短底边)连接主体部1312。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结合参阅图4-图6,第一通孔114大致上包括第一孔段1141和第二孔段1142,限位部1311部分容纳于第一孔段1141,主体部1312部分容纳于第二孔段1142。具体而言,第一孔段1141大致上与限位部1311相适配,第二孔段1142大致上与主体部1312相适配。换言之,第一孔段1141远离主体部1312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孔段1141靠近主体部1312的端面面积。可以理解的,第一孔段114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1142的直径,且第一孔段1141的直径沿第一通孔114的轴线延伸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一孔段1141沿a-a向的横截面大体上呈梯形,其梯形的下底(即较长底边)远离主体部1312,梯形的上底(即较短底边)连接主体部1312。第一孔段1141围设形成第一斜面1143,限位部1311靠近第一斜面1143的侧面围设形成第二斜面1313,第一斜面1143和第二斜面1313的倾斜角度大体上相同。具体而言,第一斜面1143和第二斜面1313与垂直于第一通孔114轴线的平面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斜面1143和第二斜面1313与垂直于第一通孔114轴线的平面的夹角一般情况下为15~75度,例如可以是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等角度。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10在初始状态时(即未压合产品时),通过设置相配合的第一斜面1143和第二斜面1313,可以保证压合组件10在初始状态时压头12的位置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10,该压合组件10的压头12在进行压合操作时能够自动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实现被压产品的均匀受力。请结合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0进行压合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在压头12对被压产品进行压合时,压头12与被压产品之间的作用力作用于弹性件132,进而反向顶出活动件131。当压头12与被压产品之间的压合面存在平行度误差时,活动件131的主体部1312在第一通孔114内适当倾斜,以补偿压合面存在的平行度误差。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主体部1312在第一通孔114的产生适当倾斜,主体部1312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14的直径。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10处于压合状态时(即未压合产品时),活动件131的限位部1311被顶起,第一斜面1143和第二斜面1313分离,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此时,压头12可以在任意方向偏摆一定的角度,直至活动件131的主体部1312与第一通孔144的内壁发生接触,以此来实现压头12的角度可调。进一步地,当压头12与被压产品之间不平行时,压头12的角度可以自动调整,进而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使得压头12与被压产品的压合面相互平行,从而使得被压面受力均匀,提升压合良率。

进一步地,主体部1312与第二孔段1142大致上相适配,主体部1312的直径小于第二孔段1142的直径,主体部1312大致上呈柱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主体部1312与第二孔段1142大致上相适配,主体部1312和第二孔段1142大致上可以呈矩形体结构,主体部1312在垂直于第一通孔114轴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孔段1142在垂直于第一通孔114轴线的横截面面积。

请再次结合参阅图3,弹性件132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14对应的第二通孔1321,第二通孔1321的直径不小于第一通孔114的直径。活动件131的主体部1312远离凹槽113底壁的一端穿设于弹性件132,即弹性件132可以套设于主体部1312远离凹槽113底壁的一端。

具体地,第二通孔1321的直径不小于第一通孔114的直径,即弹性件132在进行压合操作时不会被挤压进入第一通孔114内,以使得弹性件132的两端始终抵顶于固定结构11和压头12,并提供稳定的弹性形变力。可以理解的,弹性件132可以为弹簧、泡棉、胶体等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力的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132采用弹簧制成螺旋状,第一通孔114即为螺旋状弹簧的螺孔。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31可以为矩形孔,第二通孔1321在垂直于第一通孔114轴线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第一通孔114在垂直于第一通孔114轴线的横截面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安装组件,以对压合组件进行固定以及定位;同时,连接结构穿设于固定结构并连接于压头,以为被压产品进行压合操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连接结构的活动件直径小于固定结构的第一通孔的直径,使得活动件的主体部在压合操作时可以进行适当倾斜,从而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实现被压产品的均匀受力,提升压合良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结构简单,且能灵活的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相较于传统固定式压头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在压合设备调试时,可以不用十分精准的调节压头平行度,从而减少设备调试时间,提升压合生产效率。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1的凹槽113底部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4,连接结构13可以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多个第一通孔114一一对应设置。应理解,“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固定结构11的凹槽113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114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固定结构11的凹槽113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4,同时,连接结构11的活动件131与弹性件132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动件131与两个弹性件132分别与两个第一通孔114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两个第一通孔114可以对称分布于凹槽113底壁。应理解,凹槽113底壁开设的多个第一通孔114可以对称分布于凹槽113底壁,也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分布于凹槽113底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结构11、压头12以及连接结构13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大体上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故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进行具体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通过在固定结构的凹槽底部开设多个第一通孔,并设置多个连接结构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在进行压合操作时,不仅能够补偿压合面平行度误差,还能提升压合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压合组件10的压合稳定性,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10的连接结构13还包括顶持件133,顶持件133设置于弹性件132与压头12之间。

进一步地,顶持件133的一侧抵顶于弹性件132,顶持件133的另一侧抵顶于压头12。具体而言,顶持件133分别与弹性件132、压头12固定连接,即顶持件133设于弹性件132与压头12之间。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弹性件132与压头12之间设置顶持件133,可以将压合组件10工作时外部施加的压合力通过顶持件133均匀的作用于压头12,从而使得压头12受力均匀,提升压合良率。

具体地,顶持件133开设有第三通孔1331,该第三通孔1331对应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孔114以及第二通孔1321设置,以使得第一通孔114、第二通孔1321以及第三通孔1331相通。进一步地,所述顶持件133还包括紧固件1332,紧固件1332依次穿过第三通孔1331、第二通孔1321、第一通孔114,并与活动件13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紧固件1332可以是螺钉、螺丝、螺栓等可以与活动件131固定连接的结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紧固件1332以螺钉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6,活动件131靠近顶持件133的端部开设有一螺孔1314,该螺孔1314用于与螺钉(即紧固件1332)配合以固定顶持件133与活动件131。换言之,螺钉(即紧固件1332)依次穿过第三通孔1331、第二通孔1321、第一通孔114并与螺孔1314配合以固定顶持件133与活动件131。

当然,为了进一步使得顶持件133与压头12的连接更为稳固,可以在顶持件133与压头12之间设置对应结构以进行固定。

具体而言,请结合参阅图11,图11是图9中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顶持件133朝向压头12的一侧凸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用于固定压头12。进一步地,卡合部包括沿顶持件133端部朝向压头12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1333以及沿第一卡合部1333远离顶持件133的端部朝向压头延伸的第二卡合部1334。换言之,第一卡合部1333沿顶持件133的端部弯折且朝向压头12设置,第二卡合部1334沿第一卡合部1333远离顶持件133的端部弯折且朝向压头12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卡合部1333与顶持件133弯折成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是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等角度。第二卡合部1334与第一卡合部1333弯折成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是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等角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333与顶持件133垂直弯折设置,第二卡合部1334与第一卡合部1333垂直弯折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压头12的拆卸,可以通过销钉穿过卡合部并抵顶于压头12进行固定。例如,可以在第一卡合部1333上开设销钉孔,销钉穿过销钉孔然后抵顶于压头12,以此来进行固定。当需要拆装时,拧松销钉即可取出压头12进行更换,拆装方便。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顶持件133和压头12进行固定,例如螺丝或者螺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组件,通过设置顶持件133连接弹性件132及压头12,可以将压合组件10工作时外部施加的压合力通过顶持件133均匀的作用于压头12,从而使得压头12受力均匀,提升压合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