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所使用的复合落料模均属于单冲次生产、人工取件,无法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不但生产效率低下,冲压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且操作者安全风险较大。
若冲压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制作和购入级进模,但级进模制造成本过高,模具成本约为复合模的3至4倍,同时级进模对冲压设备的要求及精度较高,使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难以快速适应级进模连续自动化生产。
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复合落料模无法实现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落料模无法实现连续生产的技术问题;达到复合落料模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所述复合落料模装置包括:下模部,所述上模部可容置一工件;上模部,所述上模部设置在上模部的上方,且所述上模部对应所述下模部;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在上模部的下端面上;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置在基板上,且所述吸附件朝基板的下方作用;接料组件,所述接料组件包括:接料板,所述接料板设置在上模部和下模部之间,且所述接料板对应所述基板;动作件,所述动作件设置在上模部运动轨迹外,所述动作件和所述接料板连接;所述动作件可动作;其中,所述脱模组件作用在工件上,并通过脱模组件使得工件从下向上运动,以使得工件落于接料板后可被带出复合落料模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动作件具体为一旋转轴,动作件设置在下模部的外侧,并通过动作件使得接料板转动到下模部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板包括接料主体和延伸段;其中,所述延伸段连接接料主体和动作件。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部和下模部之间设置有导柱,通过导柱来限制上模部相对于下模部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导柱至少设置有两根,所述接料板通过动作件在两根导柱之间进出。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部由上向下依次包括:上模座;垫板;以及上模头,所述上模头的下端面内凹形成一容置腔;其中,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气管,所述气管和所述吸附件之间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气管可连接一气源,并通过气管使得吸附件相对于工件产生作用力。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部的内部设置有吸附通道,且吸附通道的两端贯通;其中,吸附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吸附件,吸附通道的第二端连接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通道设置在垫板内。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相对于上模头和/或垫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件包括:吸附嘴,所述吸附嘴质软,受压可形变;吸附嘴接头,所述吸附嘴接头连接吸附嘴和吸附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上模部的下端面设置脱模组件,利用吸附件来吸附冲压后的工件,使得工件从上模部向上运动;在接料组件的接料板运动到工件的下方时,吸附件释放工件,使得工件从上向下落于接料板上,最后在动作件的作用下,通过接料板将冲压完成后的工件送出上模部和下模部的覆盖范围,克服单冲次生产之后的取件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落料模无法实现连续生产的技术问题;达到复合落料模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优化动作件具体结构,动作件具体设计为一个旋转轴,利用旋转轴带动接料板进出上模部的正下方,通过将接料板设计为旋转出料,使得整个装置的体积小,且接料板的运动行程短,使得这个接料和出料的动作快,便于本装置的连续进行冲压生产。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吸附件具体设计负压吸附的方式,利用一负压气源来使得吸附件可以吸附住工件,使得在吸附件随上模座向上运动时,工件可以被带动着一起向上运动,便于为接料板的置入提供足够的空间。
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基板在上模头内的高度位置,设置吸附嘴相对于基板的高度位置,使得上模头的运动过程中,吸附嘴相对于工件会形变,使得上模头向下对工件作用时吸附嘴和工件上表面之间可以稳定的接触,达到吸附嘴吸附工件的目的。通过将吸附件的吸附嘴采用软质材料,同时采用波纹管样式,使得吸附嘴受压后可以有规律的形变缩短,避免吸附嘴多次受压后吸附端面不平整,保证吸附嘴可以长期稳定的工作。
5、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吸附通道设置在上模部的内部,使得整个负压传输路线稳定,避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证每次吸附件都可以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的主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脱模组件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的俯视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模部;11、下工作台;12、下模座;13、下模头;2、上模部;21、上滑块;22、上模座;23、垫板;24、上模头;3、导柱;4、脱模组件;41、基板;42、吸附件;421、吸附通道;422、吸附嘴接头;423、吸附嘴;43、固定件;44、气管接头;45、气管;5、接料组件;51、动作件;52、接料板;521、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单冲复合落料模每次冲裁完成后,产品和外形废料均同时落在下模部1的表面,特别是高精密的0.8mm以下薄形冲压件,必须通过借助手工取件后才能实现二次送料及冲裁,通过研发制作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及结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单冲复合落料模可连续冲裁作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通过在上模部2的下端面设置脱模组件4,利用吸附件42来吸附冲压后的工件,使得工件从上模部2向上运动;在接料组件5的接料板52运动到工件的下方时,吸附件42释放工件,使得工件从上向下落于接料板52上,最后在动作件51的作用下,通过接料板52将冲压完成后的工件送出上模部2和下模部1的覆盖范围,克服单冲次生产之后的取件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落料模无法实现连续生产的技术问题;达到复合落料模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可连续冲压生产的复合落料模装置,参考说明书附图1,复合落料模装置包括:下模部1、上模部2、脱模组件4以及接料组件5,其中,脱模组件4作用在工件上,并通过脱模组件4使得工件从下向上运动,以使得工件落于接料板52后可被带出复合落料模装置。
下模部1,参考说明书附图1,上模部2可容置一工件;下模部1由下而上依次包括下工作台11、下模座12以及下模头13;在传统作业过程中,冲压结束后,工件和工件的外形废料均同时落在下模头13的上表面。
上模部2,上模部2可动作,通过上模部2和下模部1的配合实现工件的冲压。参考说明书附图1-2,上模部2设置在上模部2的上方,且上模部2对应下模部1;上模部2和下模部1之间设置有导柱3,通过导柱3来限制上模部2相对于下模部1的运动轨迹;其中,导柱3至少设置有两根,接料板52通过动作件51在两根导柱3之间进出。上模部2由上向下依次包括:上模座22、垫板23以及上模头24。
脱模组件4,参考说明书附图2,脱模组件4包括基板41、吸附件42、吸附通道421以及气管45。
基板41,基板41设置在上模部2的下端面上;优选基板41内置于上模部2的下端面内,如上模头24的下端面内凹形成一容置腔,基板41设置在容置腔内。基板41相对于上模头24和/或垫板23通过设置固定件43来达到固定连接的目的。优选基板41可以用复合模中的脱模板来替代,通过将脱模板进行改装,加装吸附件42即可。
吸附件42,吸附件42设置在基板41上,且吸附件42朝基板41的下方作用;吸附件42包括吸附嘴423和吸附嘴接头422,吸附嘴接头422连接吸附嘴423和吸附通道421,吸附嘴423质软,采取波纹管结构,受压可形变且形变可复位,优选相对于上模部2的运动方向平行设置。优选,吸附件42设置在基板41内,吸附嘴423在受压后和基板41的底面齐平,正常状态下,吸附嘴423部分位于基本底面的下方。
吸附通道421,吸附通道421用来连通负压。吸附通道421设置在垫板23内,且吸附通道421的两端贯通;其中,吸附通道421的第一端连接吸附件42,吸附通道421的第二端连接气管45。
气管45,气管45和吸附件42之间直接或间接连接,气管45可连接一气源,优选为负压气源,并通过气管45使得吸附件42相对于工件产生吸附力。
接料组件5,参考说明书附图3,接料组件5的动作配合上模部2的动作,在上模部2向上运动时,接料组件5向下模部1和上模部2的间隙内运动,以便于承接住被吸附件42吸附上去的工件。接料组件5包括接料板52和动作件51。
接料板52,接料板52的上端面用来承接冲压好的工件,接料板52设置在上模部2和下模部1之间,且接料板52对应基板41;具体来说,接料板52包括接料主体和延伸段521;其中,延伸段521连接接料主体和动作件51。
动作件51,动作件51设置在上模部2运动轨迹外,动作件51和接料板52连接;动作件51可动作。动作件51具体为一旋转轴,动作件51设置在下模部1的下工作台11上,且动作件51位于下模座12的外侧,并通过动作件51使得接料板52转动到下模部1的外侧,便于将接料板52承接到的工件对外输送。
工作原理:
当冲床带动上模部2行至下始点时,气管45和负压气源之间连通,吸附件42将刚冲断的工件紧紧吸附在基板41的下表面,随着冲床的上行冲裁好的工件同步上行。
在冲床上行的同时,接料组件5的接料板52进行运动,接料板52逐渐朝上模部2和下模部1的空间内运动,以便于承接待会从上向下掉落的工件。
当冲床上行到上始点时,气管45和负压气源之间切断,气管45不再为吸附件42提供负压,脱模组件4自动断吸;冲裁好的工件自然落至接料组件5上,之后冲床进行新一次的下行。
在冲床在下行的过程中,接料组件5的接料板52带着工件向上模部2和下模部1的外侧运动,使得冲压好的工件移至模具外。最终实现单冲复合落料模连续生产的效果。
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上模部的下端面设置脱模组件,利用吸附件来吸附冲压后的工件,使得工件从上模部向上运动;在接料组件的接料板运动到工件的下方时,吸附件释放工件,使得工件从上向下落于接料板上,最后在动作件的作用下,通过接料板将冲压完成后的工件送出上模部和下模部的覆盖范围,克服单冲次生产之后的取件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落料模无法实现连续生产的技术问题;达到复合落料模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优化动作件具体结构,动作件具体设计为一个旋转轴,利用旋转轴带动接料板进出上模部的正下方,通过将接料板设计为旋转出料,使得整个装置的体积小,且接料板的运动行程短,使得这个接料和出料的动作快,便于本装置的连续进行冲压生产。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吸附件具体设计负压吸附的方式,利用一负压气源来使得吸附件可以吸附住工件,使得在吸附件随上模座向上运动时,工件可以被带动着一起向上运动,便于为接料板的置入提供足够的空间。
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基板在上模头内的高度位置,设置吸附嘴相对于基板的高度位置,使得上模头的运动过程中,吸附嘴相对于工件会形变,使得上模头向下对工件作用时吸附嘴和工件上表面之间可以稳定的接触,达到吸附嘴吸附工件的目的。通过将吸附件的吸附嘴采用软质材料,同时采用波纹管样式,使得吸附嘴受压后可以有规律的形变缩短,避免吸附嘴多次受压后吸附端面不平整,保证吸附嘴可以长期稳定的工作。
5、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吸附通道设置在上模部的内部,使得整个负压传输路线稳定,避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证每次吸附件都可以正常工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