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润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9739发布日期:2020-06-23 19: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润滑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润滑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装置在使用时,多是通过人工将铜棒一根根顺次放在设有多个凹槽的送料盘内,然后通过移动气缸或者液压缸,将送料盘中每个凹槽内的铜棒依次推入拉丝模中,该种送料方式人工干预较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且现有的铜棒在推入拉丝模时,都是简单人工涂刷润滑油,工人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润滑组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用于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润滑组件,包括送料单元和设置在送料单元一侧的润滑单元;

所述送料单元包括送料槽、送料块、送料气缸、送料架和承料块,所述送料槽倾斜设置在送料架的一侧,送料块置于送料槽和送料架之间,且送料块的一端滑动连接在送料架上,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送料块固定连接,承料块固定连接在送料架的顶端,顶料气缸设于承料块的一侧;

所述润滑单元包括油箱、集油槽、送料导料罩、出料导料罩、挤压块和海绵,所述油箱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送料导料罩和出料导料罩分别固定连接在油箱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置处,四块挤压块弹性支撑在油箱内,且四块挤压块之间围成一个圆形状的送料腔,送料腔对应与送、出料导料罩相连通,集油槽固定连接在油箱的底端,且送料导料罩的外侧末端面与出料导料罩的外侧末端面均位于集油槽的槽壁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块包括滑块部和送料部,所述滑块部滑动连接在送料架上,送料部固定连接在滑块部的顶端,所述滑块部的上端面为斜面结构,且斜面由送料槽朝送料架方向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架的顶端设有直角板,直角板的水平边与送料架的顶端面固定连接,送料气缸驱动送料块上下滑动时,送料部贴着直角板的竖直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承料块固定于直角板的直角拐角处,在承料块的顶端面设有v形定位槽,顶料气缸的气缸轴沿着v形定位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槽包括上限位板和下支撑板,上限位板与下支撑板上下分层且平行设置,上限位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形成送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包括圆弧片、扇形块和导向片,所述扇形块固定连接在圆弧片的外壁上,导向片固定连接在圆弧片的末端,四块挤压块上的导向片围成一个喇叭状的导料口,在导向片上设有若干漏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的内壁上设有四个弹性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的自由端与一个扇形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导向套筒、弹簧、导向杆和限位螺母,导向套筒固定在油箱的内壁上,导向杆的底端与扇形块螺纹连接,限位螺母螺纹连接在导向杆的顶端,弹簧设于导向套筒内,且弹簧的一端抵触在油箱的内壁上,另一端套设在导向杆的末端并抵触在限位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筒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弹簧套设在限位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导料罩和出料导料罩均为具有锥口部和圆筒部的喇叭状结构,送料导料罩的锥口部置于油箱的外侧,送料导料罩的圆筒部和导料罩的锥口部分别置于挤压块的两侧,且送料导料罩的圆筒部位于导向片的一侧;在送料导料罩的圆筒部上上设有若干漏油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时,不要单根人工上料,一次集中上料,通过机械动作实现单根铜棒上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铜棒的润滑不需要人工依次去涂刷润滑油,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中送料单元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润滑单元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挤压块的布置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弹性支撑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本发明一种用于铜棒拉丝生产线中的送料润滑组件,包括送料单元1和设置在送料单元1一侧的润滑单元2。

送料单元1包括送料槽12、送料块13、送料气缸14、送料架15、承料块16和顶料气缸17,送料槽12倾斜设置在送料架15的一侧,送料块13置于送料槽12和送料架15之间,且送料块1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送料架15上,送料气缸14的气缸轴与送料块13固定连接,承料块16固定连接在送料架15的顶端;顶料气缸17设于承料块16的一侧。

送料单元1工作时,将铜棒置于送料槽12内,铜棒向下滚动,处于最底端的铜棒滚动至送料块13上,送料气缸14驱动送料块13上升,并将最底端的铜棒送至承料块16上,然后顶料气缸17的气缸轴伸出,将承料块16上的铜棒推至拉丝模3内。

本发明中的送料块13包括滑块部131和送料部132,滑块部131竖直滑动连接在送料架15上,送料部132固定连接在滑块部131的顶端。

滑块部131的上端面为斜面结构,且斜面由送料槽12朝送料架15方向向下倾斜。滑块部131顶端的斜面结构有助于铜棒更好地滚动至承料块16上。且斜面向下倾斜,方便将送料槽12内最底端的铜棒顶出。

在送料架15的顶端设有直角板18,直角板18的水平边与送料架15的顶端面固定连接,送料气缸14驱动送料块13上下滑动时,送料部132贴着直角板18的竖直边运动。送料部132贴着直角板18滑动,在顶出铜棒时,保证铜棒的稳定性。

承料块16固定于直角板18的直角拐角处,在承料块16的顶端面设有v形定位槽161。v形定位槽161起到限位作用,在顶料气缸17顶出承料块16上的铜棒时,v形定位槽161可以避免铜棒发生位置偏移。顶料气缸17的气缸轴沿着v形定位槽161的长度方向设置。

送料槽12包括上限位板121和下支撑板122,上限位板121与下支撑板122上下分层且平行设置,上限位板121与下支撑板122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板,并将上限位板121与下支撑板122相互固定,上限位板121和下支撑板122之间形成送料槽。

送料单元1集送料与推料于一起,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结构运动平稳,使用效果好。

本发明中的润滑单元2包括油箱21、集油槽22、送料导料罩23、出料导料罩24、挤压块25和海绵26,在油箱21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送料导料罩23和出料导料罩24分别固定连接在油箱21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置处。

四块挤压块25相隔一定间隙地弹性支撑在油箱21内,且四块挤压块25之间围成一个圆形状的送料腔200,送料腔200对应与送、出料导料罩同轴布置且相互连通。

集油槽22固定连接在油箱21的底端,且送料导料罩23的外侧末端面与出料导料罩24的外侧末端面均位于集油槽22的槽壁内侧。

润滑单元2在使用时,在油箱21上的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浸润海绵26并使得,铜棒沿着送料导料罩23插入油箱21,依次经过送料腔200并由出料导料罩24引出油箱21。在安装布置挤压块25时,使得送料腔200的直径小于铜棒的直径,送料导料罩23和出料导料罩24的最小直径均大于铜棒的直径。在铜棒插入送料腔200时,四块挤压块25被挤压并向外撑开,此时挤压块25压缩海绵,可以保证润滑油充分润滑铜棒。铜棒穿过油箱21挤压海绵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润滑油从送料导料罩23和出料导料罩24的外端口处挤出,此时可以通过集油槽22回收。

在集油槽22的内腔中设有过滤网,在集油槽22的外壁上设有出油孔,出油孔位于过滤网的下方,集油槽22通过卡扣连接方式或者螺栓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油箱21的下方,在集油槽内的油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集油槽的油液倒入油箱21进行回收利用。集油槽22的设置避免油液浪费。

本发明中的挤压块25包括圆弧片251、扇形块252和导向片253,扇形块252固定连接在圆弧片251的外壁上,导向片253固定连接在圆弧片251的末端,四块挤压块25上的导向片253围成一个喇叭状的导料口,在导向片253上设有若干漏油孔。

挤压块25末端的导料口可以方便铜棒进入送料腔200,铜棒通过挤压块25挤压海绵时,润滑油一部分是从漏油孔进入铜棒上,还有一部分是从相邻两圆弧片251之间的间隙进入铜棒上。

为实现挤压块25弹性支撑在油箱21内,在油箱21的内壁上设有四个弹性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的自由端与一个扇形块252固定连接。

上述的支撑单元包括导向套筒211、弹簧212、导向杆213和限位螺母214,导向套筒211固定在油箱21的内壁上,导向杆213的底端与扇形块252螺纹连接,限位螺母214螺纹连接在导向杆213的顶端,且限位螺母214置于导向套筒211内,弹簧212设于导向套筒211内,且弹簧的一端抵触在油箱21的内壁上,另一端套设在导向杆213的末端并抵触在限位螺母214上。

在导向套筒211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弹簧212套设在限位凸起上,限位凸起可以保证弹簧212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支撑单元伸缩运动时,限位螺母214始终在导向套筒211内,保证运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的送料导料罩23和出料导料罩24均为具有锥口部和圆筒部的喇叭状结构,送料导料罩23的锥口部置于油箱21的外侧,送料导料罩23的圆筒部和导料罩24的锥口部分别置于挤压块25的两侧,且送料导料罩23的圆筒部位于导向片253的一侧。在送料导料罩23的圆筒部上上设有若干漏油孔。

喇叭状结构的送料导料罩23和出料导料罩24,保证铜棒在插入油箱21内润滑时运动的平稳性,保证铜棒精准的插入,避免铜棒运动出现干涉。

本发明的整体工作过程为,将待拉丝的铜棒置于送料单元1内,铜棒被送料单元1推入拉丝模3,在推入拉丝模3前通过润滑单元2进行润滑,进行润滑后,方便拉丝模3更好地进行拉丝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