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8924发布日期:2020-06-20 18:2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槽刀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槽刀。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件的设计形状越加复杂,更复杂的零部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槽需要加工,机械加工中存在很多刀具,有些刀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有些刀具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或者特定的零件而设计的,因此对槽刀刀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变化,特别是切断加工时,切削速度由最大一直变化至零,切削力在不断变化,加工工件一面旋转,槽刀刀具不断切入,实际在工件表面形成的是阿基米德螺旋面,造成实际加工中前角后角都在不断变化,是过程更为复杂。

因此在金属切削中,在切断和切槽加工中刀片会受到较大的切削力且切削力不断变化,如果加持力不足,槽刀容易产生晃动,影响加工精度,并且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槽刀刀具存在通用性不强,无法修磨以及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槽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槽刀刀具存在夹持力不足,通用性不强,无法修磨以及加工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槽刀,包括开有中心孔的基体和在所述基体两端对称排布的两个刀粒结构;

所述基体包括第一侧定位面、第二侧定位面和与所述第一侧定位面和第二侧定位面相邻的四个定位面,所述第一侧定位面和第二侧定位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定位面上设置避让槽;

所述中心孔位于所述基体的中心并贯穿所述基体;

所述槽刀沿所述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

可选的,所述基体为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结构的四个侧面设置所述四个定位面,在所述四个定位面上均设置有燕尾斜面,包括第一燕尾斜面、第二燕尾斜面、第三燕尾斜面和第四燕尾斜面,以及第五燕尾斜面、第六燕尾斜面、第七燕尾斜面和第八燕尾斜面,所述第一燕尾斜面、第二燕尾斜面、第三燕尾斜面和第四燕尾斜面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基体的较长两边侧面上,所述第五燕尾斜面、第六燕尾斜面、第七燕尾斜面和第八燕尾斜面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基体的较短两边侧面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燕尾斜面和第二燕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所述第三燕尾斜面和第四燕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可选的,所述避让槽为横截面是等腰梯形的柱状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内角为倒圆角弧结构;

所述避让槽平行于所述长条形基体的较长边侧面且横穿所述第一侧定位面。

可选的,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面宽度为3mm、高度为0.2mm,所述倒圆角弧结构的圆弧直径为1mm;

所述中心孔的内径为3mm。

可选的,所述刀粒的结构为长条形,包括前刀面和与所述前刀面相邻的后刀面。

可选的,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夹角为80-88°;

所述前刀面与所述第一燕尾斜面和第二燕尾斜面之间的交线间的夹角为60-70°;

所述前刀面与所述第三燕尾斜面和第四燕尾斜面之间的交线间的夹角为5-15°。

可选的,所述长条形刀粒的顶角均为倒圆角弧结构,所述倒圆角弧结构的圆弧半径为0.05-1.2mm;

所述长条形刀粒宽度为1.5-4mm,厚度为1.5mm。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槽刀,包括开有中心孔的基体和在所述基体两端对称排布的两个刀粒结构,所述基体包括第一侧定位面、第二侧定位面和与所述第一侧定位面和第二侧定位面相邻的四个定位面,所述第一侧定位面和第二侧定位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定位面上设置避让槽,所述中心孔位于所述第一侧定位面和第二侧定位面的中心并贯穿所述基体,所述槽刀沿所述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槽刀,通过在基体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刀粒结构,槽刀沿中心孔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因此可以进行双头式设计,具有经济性;第一侧定位面上设置避让槽,可以减小端面面积,端面在使用过程中也起到定位的作用,端面面积减小之后可以加大定位精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槽刀刀具具有加工成本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加持力不足造成槽刀容易产生晃动,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槽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槽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槽刀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槽刀结构的左视图;

图5为图1中槽刀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槽刀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槽刀结构示意图;

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槽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心孔,2-基体,3-刀粒,4-第一侧定位面,5-第二侧定位面,6-定位面,7-避让槽,61-第一燕尾斜面,62-第二燕尾斜面,63-第三燕尾斜面,64-第四燕尾斜面,65-第五燕尾斜面,66-第六燕尾斜面,67-第七燕尾斜面,68-第八燕尾斜面,31-前刀面,32-后刀面,33-第一刀粒,34-第二刀粒,8-下凹弧面,35-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槽刀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槽刀,包括开有中心孔1的基体2和在所述基体两端对称排布的两个刀粒3结构;

所述基体包括第一侧定位面4、第二侧定位面5和与所述第一侧定位面和第二侧定位面相邻的四个定位面6,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和第二侧定位面5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上设置避让槽7;

所述中心孔1位于所述基体2的中心并贯穿所述基体2;

所述槽刀沿所述中心孔1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槽刀,通过在基体2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刀粒3结构,槽刀沿所述中心孔1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使得整个槽刀整体具有中心对称性,因此可以进行双头式设计,具有经济性;第一侧定位面4上设置避让槽7,可以减小端面面积,端面在使用过程中也起到定位的作用,端面面积减小之后可以加大定位精度;同时,中心孔1的设计可以作为一种加工基准,保证槽刀的各个台阶面同心,在多次装夹的时候作为装配的定位基准。

可选的,所述基体2为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结构的四个侧面设置所述四个定位面6,在所述四个定位面6上均设置有燕尾斜面,包括第一燕尾斜面61、第二燕尾斜面62、第三燕尾斜面63和第四燕尾斜面64,以及第五燕尾斜面65、第六燕尾斜面66、第七燕尾斜面67和第八燕尾斜面68,所述第一燕尾斜面61、第二燕尾斜面62、第三燕尾斜面63和第四燕尾斜面64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基体2的较长两边侧面上,所述第五燕尾斜面65、第六燕尾斜面66、第七燕尾斜面67和第八燕尾斜面68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基体2的较短两边侧面上,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本申请中,将基体2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如图1所示,在长条形基体的四个定位面6上均设置有燕尾斜面,此燕尾式设置可以使得槽刀在使用过程中装夹牢固,刚性高,因此可进行大余量切削和横向进给切削。

在槽刀使用的过程中,将两个刀粒3结构分别设置为第一刀粒33和第二刀粒34,当使用第一刀粒33进行切削时,由第一侧定位面4、第一燕尾斜面61、第二燕尾斜面62、第五燕尾斜面65和第六燕尾斜面66与刀杆定位面贴合进行定位,上压板下压并拉紧第三燕尾斜面63和第四燕尾斜面64进行固定。

当使用第二刀粒34进行切削时,由第一侧定位面4、第三燕尾斜面63、第四燕尾斜面64、第七燕尾斜面67和第八燕尾斜面68与刀杆定位面贴合进行定位,上压板下压并拉紧第一燕尾斜面61和第二燕尾斜面62进行固定。

可选的,槽刀固定部位也可以设计为斜拉式,通过压板下压和侧向拉紧固定槽刀,有利于槽刀横向进给切削。斜槽与基体呈35-65°夹角,斜槽底部圆弧半径为1mm,两侧壁夹角为100-140°,如图7所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燕尾斜面61和第二燕尾斜面62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所述第五燕尾斜面65和第六燕尾斜面66之间的夹角为150-160°,所述第七燕尾斜面67和第八燕尾斜面68之间的夹角θ4亦为150-160°,如图4所示。

将燕尾斜面之间的夹脚设置为150-160°,这是因为当角度过大时,容易与刀粒3产生干涉,影响加工。

可选的,所述避让槽7为横截面是等腰梯形的柱状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内角为倒圆角弧结构;

所述避让槽7平行于所述长条形基体2的较长边侧面且横穿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

可选的,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面宽度为3mm、高度为0.2mm,所述倒圆角弧结构的圆弧直径为1mm;

所述中心孔1的内径为3mm。

本申请提供的槽刀,在第一侧定位面4上设置避让槽7,可以减小侧面定位面面积,加大定位精度,避让槽7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槽刀的加工精度,将避让槽7设置为上述尺寸,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定位面积,减少因基体2上第一侧定位面4和刀杆的精度或使用过程中变形引起的定位精度降低的影响因素。

可选的,所述刀粒3的结构为长条形,包括前刀面31和与所述前刀面31相邻的后刀面32。

可选的,所述前刀面31与所述后刀面32之间的夹角θ2为80-88°;

所述前刀面31与所述第一燕尾斜面61和第二燕尾斜面62之间的交线间的夹角θ1为60-70°;

所述前刀面31与所述第三燕尾斜面63和第四燕尾斜面64之间的交线间的夹角θ3为5-15°,如图3所示。

本申请提供的槽刀,利用后刀面32和燕尾斜面之间的多角度设计,该槽刀可以在不影响定位精度的前提下进行修磨,经济性好。

可选的,所述长条形刀粒3的顶角均为倒圆角弧结构,所述倒圆角弧结构的圆弧半径为0.05-1.2mm;

所述长条形刀粒3宽度为1.5-4mm,厚度为1.5mm。

本申请提供的槽刀,刀头宽度可根据加工条件设定,一般为1.5-4mm,厚度为1.5mm,当刀头宽度变窄时,其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侧定位面4靠近刀粒3的两端形成下凹弧面8,如图中所示,刀面35的对面一侧与基体2的第一侧定位面4是共面的,刀面35的一侧与基体2的第一侧定位面4有夹角,其角度为1-4°,刀头越靠近基体2内侧越窄;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槽刀可通过改变基体2和刀粒3的设计形式加工外圆槽、端面槽、内孔槽、切断以及螺纹,如图7中所示,在与第一侧定位面4、第二侧定位面5和与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和第二侧定位面5相邻的四个定位面6上,开设有内凹面,如图8中所示,将所述刀粒3的结构设置为类似三角锥体的形状。切槽或者切断加工时最大切削深度可达15mm。这样类似的设计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满足不同条件的加工需求;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的使用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槽刀,可以通过改变刀头形式做切槽加工、切断加工和螺纹加工,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槽刀,包括开有中心孔1的基体2和在所述基体2两端对称排布的两个刀粒3结构,所述基体2包括,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和第二侧定位面5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上设置避让槽7,所述中心孔1位于所述第一侧定位面4和第二侧定位面5的中心并贯穿所述基体2,所述槽刀沿所述中心孔1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槽刀,通过在基体2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刀粒3结构,槽刀沿中心孔1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结构,因此可以进行双头式设计,具有经济性;第一侧定位面4上设置避让槽7,可以减小端面面积,端面在使用过程中也起到定位的作用,端面面积减小之后可以加大定位精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槽刀刀具具有加工成本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加持力不足造成槽刀容易产生晃动,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