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铆装置及其环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95992发布日期:2020-07-24 16:45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铆装置及其环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铆装置及其环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规的组合齿轮,由于片齿和轴齿之间的配合位小,在受力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配合位打滑失效的现象,使组合齿轮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铆装置,通过对片齿和轴齿的配合位外进行环铆加工,增大片齿和轴齿之间的配合位,解决受力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配合位打滑失效的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环铆装置的环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铆装置,用以对组合齿轮进行环铆,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端面设有多个铆齿,下模开设有模芯孔,组合齿轮的轴齿收容于模芯孔内进行定位。将上模的轴心与组合齿轮的轴心对齐,上模的铆齿由上至下对片齿的端面进行铆压,铆齿铆压片齿和轴齿的配合面外周,形成多个铆孔,增大片齿和轴齿之间的配合位接触面积,达到增加轴向滑动力的目的,解决受力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配合位打滑失效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铆齿为弧形,多个铆齿等距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所述环铆装置还包括定位模芯,定位模芯位于模芯孔内,定位模芯包括主体部和插接部,主体部的直径大于插接部的直径,主体部的直径大于组合齿轮的轴孔直径,插接部用以插入组合齿轮的轴孔内对组合齿轮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环铆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下模还开设有活动腔,活动腔通过模芯孔与外界连通,下模于模芯孔处凸出设置台阶部,定位模芯还设有卡持部,主体部的两端分别与插接部和卡持部连接,卡持部的直径大于主体部的直径,卡持部位于活动腔内,卡持部的直径大于模芯孔在台阶部处的直径,弹性件位于活动腔内,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卡持部,另一端抵接活动腔的底部。通过设置弹性件,可在齿轮环铆后辅助齿轮顺利弹出,方便操作。

进一步,所述环铆装置还包括机米螺丝,所述机米螺丝安装于下模的底部,机米螺丝的一端位于活动腔内,另一端显露于外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卡持部,另一端抵接机米螺丝。根据实际使用力度的大小,机米螺丝通过上下有效的进退,可以很方便的控制及实现环铆所要达到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所述环铆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下模包括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下圆柱体的直径,底座上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下圆柱体的直径相匹配,下圆柱体嵌入至通孔内。下模和底座这样设计兼顾了工装的可拆卸性及零件的可更换性,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模芯孔的直径大于组合齿轮的轴齿直径,组合齿轮的片齿的最大直径大于模芯孔的直径。即片齿不会进入模芯孔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上述环铆装置的环铆方法,先将组合齿轮的轴齿放置至模芯孔内,完成组合齿轮的定位,再将上模的轴心与组合齿轮的轴心对齐,上模的铆齿由上至下对片齿的端面进行铆压,铆齿铆压片齿和轴齿的配合面外周,形成多个铆孔,铆压完成后,撤走上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环铆装置,可对组合齿轮的片齿和轴齿的配合面外周进行铆压,形成多个铆孔,增大片齿和轴齿之间的配合位接触面积,达到增加轴向滑动力的目的,解决受力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配合位打滑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环铆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环铆装置的剖视图。

上模1、铆齿11、下模2、上圆柱体21、下圆柱体22、模芯孔23、活动腔24、台阶部25、定位模芯3、主体部31、插接部32、卡持部33、弹性件4、机米螺丝5、底座6、通孔61、组合齿轮7、片齿

71、轴齿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铆装置,用以对组合齿轮进行环铆,包括上模1、下模2、定位模芯3、弹性件4、机米螺丝5和底座6。

上模的端面设有多个铆齿11,铆齿为弧形,多个铆齿等距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下模包括上圆柱体21和下圆柱体22,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下圆柱体的直径,底座上设有通孔61,通孔的直径与下圆柱体的直径相匹配,下圆柱体嵌入至通孔内。

下模内部开设有模芯孔23和活动腔24,定位模芯位于模芯孔内,活动腔通过模芯孔与外界连通,下模于模芯孔处凸出设置台阶部25,定位模芯包括主体部31、插接部32和卡持部33,主体部的两端分别与插接部和卡持部连接,主体部的直径大于插接部的直径,卡持部的直径大于主体部的直径,卡持部位于活动腔内,卡持部的直径大于模芯孔在台阶部处的直径,弹性件位于活动腔内,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卡持部,另一端抵接活动腔的底部,主体部的直径大于组合齿轮的轴孔直径,插接部用以插入组合齿轮的轴孔内对组合齿轮7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采用弹簧。通过设置弹性件,可在齿轮环铆后辅助齿轮顺利弹出,方便操作。

机米螺丝安装于下模的底部,机米螺丝的一端位于活动腔内,另一端显露于外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卡持部,另一端抵接机米螺丝。根据实际使用力度的大小,机米螺丝通过上下有效的进退,可以很方便的控制及实现环铆所要达到的效果。

上述环铆装置的环铆方法,先将组合齿轮的轴齿放置至模芯孔内,插接部插接至组合齿轮的轴孔内,组合齿轮的轴齿的端面抵接至主体部,完成组合齿轮的定位,再将上模的轴心与组合齿轮的轴心对齐,上模的铆齿由上至下对片齿71的端面进行铆压,铆齿铆压片齿和轴齿72的配合面外周,形成多个铆孔,铆压过程中,随着上模对片齿的下压,定位模芯在模芯孔和活动腔内轴向向下运动直至片齿的端面抵接至下模的顶面,铆压完成后,撤走上模,弹性件恢复形变推动定位模芯轴向向上运动直至卡持部的端面抵接至台阶部的端面,最后取走组合齿轮。通过环铆增大片齿和轴齿之间的配合位接触面积,达到增加轴向滑动力的目的,解决组合齿轮受力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配合位打滑失效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