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及用于整体厂房的焊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1678发布日期:2020-09-25 18: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及用于整体厂房的焊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一种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及用于整体厂房的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中,主要加工工序为焊接、切割、打磨等;分布较散,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粉尘和废气,污染了工作及周边环境,一但被工人吸入还会引起患各种职业病。此时,需要对产生的烟气粉尘和废气进行有效地治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烟气粉尘和废气常采用方法有:(1)吸气臂;(2)固定式顶吸罩;(3)固定式侧吸罩;(4)高负压软管捕捉;以上几种方法,各自均有各自特点。

吸气臂,在产生焊接烟尘污染源位置采用柔性气吸气臂捕捉,将烟气粉尘和废气抽走,但受制与场地、风量、需要人工经常根据焊点位置调整柔性气吸气臂位置等限制,需要人工拉扯吸气臂,操作不便,对于大工件不便于吸气臂与焊接枪头一同移动和捕捉。

固定式顶吸罩,在产生污染源上方,采用固定顶吸罩捕捉,将烟气粉尘和废气抽走,捕捉效果最好,但在焊接工件较大时,顶吸罩需要制作很大,并且行车吊装工件的工位采用固定式吸气罩,造成不便。

固定式侧吸罩,在产生烟气粉尘和废气污染源的旁边,采用固定式侧吸罩进行捕捉,将焊接烟尘抽走。对于大型工件,工件高大时,焊接点位侧吸罩对面时,由于距离较远,被工件挡住,焊接热浮力原因,烟尘自然向上,以及风扇影响,捕捉效果欠佳。

高负压软管捕捉,将高负压管道系统连接至污染源产生处,对于机器人对工件内部加工干涉,另由于高负压压力大,捕捉口离焊枪较近,影响焊接精度,造成使用不便。

而在有害废气焊接烟尘治理系统中,常采用固定式顶吸罩捕捉,再通过管道系统接至除尘主机净化排放。对于大型龙门式机器人工件加工时,需要将固定式顶吸罩固定于机器人上,随机器人一同前后及左右移动。但是固定式顶吸罩需吸风主管道连接,但由于机器人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范围较大,特别加工长距离工件时,此时需要吸风管道太长,造成机器移动不便,而用传统的滑动滑动小车,过于笨重,影响机器人移动精度及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控制操作方便,防止安装偏差造成的卡死、脱轨现象的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及用于整体厂房的焊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包括顶吸罩、软管、第一风管、滑动小车和人字型滑动风道,所述第一风管的出风端安装在滑动小车的进风口上,所述第一风管与滑动小车固定并且联动,第一风管的进风端与通过软管与顶吸罩连接,

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设有长条形进风口形成进风口朝上的风槽,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出风口与除尘设备连接,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在进风口的两侧上相对布设有两块软性材料制作的柔性密封板,两块柔性密封板与水平面设有一夹角,两块柔性密封板的底侧分别密封固定在人字型滑动风道长条形进风口的两侧,顶侧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搭接在长条形进风口的正上方,从而形成人字型密封板将长条形进风口封闭,

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上沿长条形进风口布设方向设有滑轨,所述滑动小车通过滑轨滑动或滚动安装在人字型滑动风道上,所述滑动小车的下吸风口从长条形进风口上方插入到人字型滑动风道内,所述人字型密封板的两块柔性密封板内侧与滑动小车的下吸风口两外侧连接形成密封。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除尘设备为除尘器,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风管与除尘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包括下箱体、上箱体和人字型密封板,所述上箱体通过螺栓安装在下箱体的上方,所述上箱体的开口处设有卡槽,人字型密封板插装在上箱体的卡槽内。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滑动小车包括壳体、支架和滑轮,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架上方,支架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支架通过滑轮安装在滑轨中,所述滑轨通过螺栓安装在人字型滑动风道的下箱体上。

一种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机器人及上述人字滑动吸风系统,焊接机器人的固定端固定在机器人横梁上,机器人横梁安装在机器人立柱上,所述的机器人立柱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吸罩安装在焊接机器人上,所述顶吸罩与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臂联动,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固定在机器人立柱上。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顶吸罩四周挂有挡弧帘,使得顶吸罩的进风口覆盖焊接臂的焊接端。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装置滑动小车在人字滑动风道内移动时,系统阻力的均匀,不会因为移动而变化较大,相比原有高负压而言,机器人移动时除尘管路会弯曲,从而造成系统阻力增加,极大的影响着除尘捕捉效果。人字滑动风道相比原有吸风风道,更为轻巧灵活,不会因为安装偏差造成卡死、脱轨等问题,极大地解决传统滑动风道等诸多问题,而采用人字滑动吸风系统的焊接系统,焊接机器人的移动范围更大,有效的避免了高负压捕捉口与工件设备干涉,还解决现场焊接过程产生的弧光等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系统运行简单,运行成本低,初期投资与高负压捕捉治理相差不大。而且不会因为高负压压力大,影响焊接工艺质量以及产品品质。综合风管和除尘器成本,整体节约成本约20~30%左右,又美观好看,容易在原有机器人工作站基础上改造并实现。本装置运行简单,净化效率高,可以运用于大多数焊接烟尘治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安装系统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安装系统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专利人字滑动滑动小车部件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专利人字滑动滑动小车部件左视图。

附图中,1、机器人立柱,2、机器人横梁,3、焊接机器人,4、顶吸罩,5、软管,6、第一风管,7、滑动小车,8、人字型滑动风道,9、第二风管,10、除尘器,71、壳体,72、支架,73、滑轮,74、滑轨,75、下吸风口,81、下箱体,82、上箱体,83、人字型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如图3、图4所示,一种人字滑动吸风系统,包括顶吸罩4、软管5、第一风管6、滑动小车7、人字型滑动风道8、第二风管9和除尘器10,所述顶吸罩4安装在焊接机器人3上,且顶吸罩4与焊接机器人3的焊接臂联动,顶吸罩4四周挂有挡弧帘,使得顶吸罩4的进风口覆盖焊接臂的焊接端,从而有效地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烟尘外溢,

如图1、2所示,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机器人3,焊接机器人3的固定端固定在机器人横梁2上,机器人横梁2安装在机器人立柱1上,所述的机器人立柱1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机器人立柱1支架安装有人字型滑动风道8,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8沿机器人横梁2长度方向与机器人横梁2平行布设,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8的进风口开口朝上且为长条形进风口,出风口通过第二风管9与除尘器10连接,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8的进风口的两侧上以长条形进风口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布设有两块柔性密封板,本实施例中柔性密封板为橡胶板,两块柔性密封板与水平面设有一夹角,两块柔性密封板的底侧分别密封固定在人字型滑动风道8长条形进风口的两侧,顶侧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搭接在长条形进风口的正上方,从而将长条形进风口封闭,两块柔性密封板形成人字型密封板83,

所述第一风管6为硬管,所述第一风管6的出风端安装在滑动小车7上,进风端与通过软管5与顶吸罩4连接,所述第一风管6与滑动小车7固定并且联动,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8上沿长条形进风口布设方向设有滑轨74,所述滑动小车7通过滑轨滑动或滚动安装在人字型滑动风道上,所述滑动小车7的下吸风口设置在人字型滑动风道8的长条形进风口内,所述人字型密封板83的两块柔性密封板内侧与滑动小车7的下吸风口两外侧连接形成密封,使用时,滑动小车7在焊接机器人3的带动下在机器人横梁2上移动,滑动小车7的下吸风口在长条形进风口内移动,将前进方向的两块柔性密封板搭接处撑开,而没有被滑动小车7的下吸风口撑开的两块柔性密封板在弹性的作用下自然合拢重新封闭,从而实现拉链式的封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字型滑动风道8为一个带有长条形进风口的风槽,人字型滑动风道8包括下箱体81、上箱体82、人字型密封板83,下箱体81固定在机器人立柱1上,所述上箱体82通过螺栓安装在下箱体81的上方,所述上箱体82的开口处设有卡槽,人字型密封板83插装在上箱体82的卡槽内,使用时,人字型密封板83将下吸风口75包裹住,在风机的负压作用下,人字型密封板83与下吸风口75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防止野风的进入人字型滑动风道内。

所述滑动小车7为一个可移动的通风管,所述滑动小车7包括壳体71、支架72、滑轮73,壳体71内设有风道,所述壳体71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架72上方,支架72底部安装有滑轮73,所述支架72通过滑轮73安装在滑轨74中,所述滑轨74通过螺栓安装在人字型滑动风道8的下箱体81上。

焊接机器人工作时,产生的烟尘,通过上方的顶吸罩4捕捉收集,经软管5、第一风管6进入滑动小车7内,焊接烟尘通过滑动小车7的下吸风口进入人字型滑动风道8内。在除尘器10内风机负压作用下,利用人字型密封板83的柔软性,使得人字型密封板83将下吸风口包裹住,有效地防止野风的进入人字型滑动风道内,再将捕捉的有害烟尘通过第二风管9送至除尘器10进行净化治理,达标排放。

本发明前述的上下左右等词是为了表述方便,并非绝对意义的上下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做调整,而不损害本发明的保护权益。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