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39928发布日期:2020-12-01 13:17阅读:2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数控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锥度孔,一般有两种思路方法来加工。一种是选用一般铣刀或专用成型铣刀,通过弯头或者摆大角度铣削加工。但这类方法由于零件的锥度孔精度要求较高,一者五坐标铣床设备精度难以达到,零件加工风险高、效率低;二者很多零件本身结构开敞性不够,没有足够的空间预留给该种方法进行程编走刀轨迹的编制,该方法适应性不广。第二种正常镗锥度孔加工,没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得到镗刀基准偏心值u0,完全由操作人员自行控制,通过一次次小余量累加试验得到最终实际u0值。加工受经验影响较大,没有合理的控制手段与标准,存在一定风险,并且效率较低。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新一代航空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锥度孔作为与轴承装配的关键特征结构,逐渐成为一种零件设计的常见结构,在各类梁、接头零件上出现较多,能否高效精确加工锥度孔极大影响这类梁、接头零件的生产、装配,继而影响整机的装配结构。该锥度孔位于零件高耳片等具有一定外部进退刀空间的结构上,孔口有直孔结构相连接,整体上呈现通孔结构,直孔直径与锥度孔最小直径d0相等。

现有技术中,此类锥度孔还没有明确的加工方式,大多受工艺程编人员个人经验影响,加工方式也各有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本发明通过镗孔到位时的终值,配合相应镗刀轨迹,明确现场镗刀调整偏心值的标准,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效率。本发明依据得到的镗刀基准偏心值明确要求加工时偏心的终值,现场加工逐步调整至终值加工尺寸到位。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镗直孔到位得到镗刀基准偏心值u0;

步骤s200:计算镗刀初始偏心值u1以及首尾偏心差值δu:

其中,θ为锥度孔的角度,h为锥孔深度;

步骤s300:镗锥度孔。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0中计算镗刀基准偏心值u0的公式如下:

d0=d1+2u0

其中,d0为零件锥度孔的最小直径,d1为镗刀的直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0中,先将目标锥度孔钻至初始孔,且初始孔的直径为d2,然后将直孔加工到位。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在通过偏心盘调整镗刀的偏心距将直孔加工到位,此时的偏心距即为镗刀基准偏心值u0。虽然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u0,但是u0作为后续加工的基准值,精度要求一般至少达0.01mm级别,实际加工中受刀具直径精度、安装误差精度等影响,此时u0从实际加工中得出会更精确。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d2小于d0,且d0=d2+(2~3)mm。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0中,d1≤d0-6mm。保证在目标锥度孔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进退刀,并适用于双耳片锥度孔等典型结构的加工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d0为31mm,则d1为24mm。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0中镗锥度孔的方向为由大到小。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0中针对铝合金零件,则镗孔的进给速度f为20;针对钛合金零件,则镗孔的进给速度f为10。

本发明在镗直孔时,过工装装夹零件,固定在镗床工作台上,选用合理的镗刀,将锥度孔孔口的直孔镗到位,得到镗刀基准偏心值u0。然后计算编程,依据锥度孔的角度θ和锥孔深度h带入相应公式得到程编初始u1,首尾偏心差值δu,选用合理的进退刀方式、参数,镗锥度方向为由大到小,得到相应程编轨迹。最后实现镗锥度孔加工,依据之前得到的镗刀基准偏心值u0明确要求加工时偏心的终值,现场加工逐步调整至终值,保证锥度孔加工尺寸到位。

零件材料为金属件,包含铝合金和钛合金。锥度孔如图1-图3所示,位于零件高耳片等具有一定外部进退刀空间的结构上,通常保证能让镗刀刀杆能正常通过即可。孔口有直孔结构相连接,整体上呈现通孔结构,直孔直径与锥度孔最小直径d0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相较此类特征的常规加工方式,将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增加了计算验证镗孔到位时的终值,配合相应镗刀轨迹,明确现场镗刀调整偏心值的标准,打破原有方法完全凭经验加工的局限性,科学规范地进行该类零件特征的数控加工,简化了镗锥度孔的加工难度,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效率。

(2)在加工时,通过镗直孔尺寸到位来得到镗刀基准偏心值u0,保证u值加工的一致性,消除了因刀具状态、安装误差而产生的加工误差,保证加工尺寸的精确性。

(3)目标锥度孔钻初孔,采用常规镗刀去除大余量,精镗时采用专用高精度镗刀,保证粗精分离,确保加工的稳定高效。初孔直径d2相较于目标尺寸留有2~3mm余量,在保证后续加工余量空间足够时,尽可能提高后续镗精孔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锥度孔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锥度孔结构示意图;

图5为镗孔走刀轨迹的示意图;

图6为镗孔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7为镗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其中:1-刀杆、2-刀套、3-偏心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镗直孔;通过工装装夹零件,固定在镗床工作台上,依据锥度孔结构尺寸选用合适镗刀直径d1。如图4、图7所示,要求:

d1≤d0-6mm;

如d0=31mm,可选择镗刀直径d1=24mm。

先将目标锥度孔钻初孔至d2,如图4、6所示,要求:

d0=d2+(2~3)mm;

如d0=31mm,可选择初孔直径d2=29mm。

通过现场实践加工得到u0,如实践得到u0=2.498。

(2)计算编程,依据锥度孔的角度θ和锥孔深度h带入相应公式得到程编初始u1,首尾偏心差值δu。如图4、6所示,要求:

如u0=2.498,θ=24°,h=13.6,可计算δu=2.891,u1=5.389。

镗锥度方向为由大到小的方式,进退刀增加u-0.5语句,保证进退刀时不会与已加工形成的尺寸发生接触,保护已形成尺寸。

步骤(2)所述的程编轨迹,是指如图5所示的镗刀轨迹,其程编基本框架为下例:

x0.000y0.000z0.000f100

u2.891(δu)f20

u0.000z-13.600(h)f10。

其中第一行中的x0.000y0.000z0.000是指图7中的锥度孔外表面中心线位置,即加工进刀的初始点位置;第二行中的u2.891为前面所计算的δu;第三行中的u0.000为固定值;第三行中的z-13.600为锥孔深度h,±值与所建立的坐标系正方向有关,与正方向相同为﹢,相反为负;三行中的f代表进给速度,由实际加工决定。如图7所示,镗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刀杆21、刀套和偏心盘3。

步骤(2)所述的合理的进退刀方式、参数,加工的进给f由实际加工决定,一般铝合金控制在f20左右,钛合金控制在f10左右。进退刀时可在程序中将u值调整至负值,保证进退刀不会加工铣伤零件,一般保证进退刀时u-0.5左右即可。

(3)镗锥度孔,依据之前得到的镗刀基准偏心值u0明确要求加工时偏心的终值,现场加工逐将u逐步均匀地由0增加到u0,保证锥度孔加工尺寸到位。

如图8所示,步骤(3)所述的现场加工的方式,由程编人员在指导书里明确现场加工的偏心基准值为u0,将u逐步均匀地由0增加到u0,每次增加的余量由实际加工情况决定,一般认为保证在4~6次里加工完毕效率、效果较好。

本发明针对镗锥度孔的数控加工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对镗直孔、计算程编和镗锥度孔三个主要步骤进行了本发明的应用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过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自行选择机床和工艺参数,亦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