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弯管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弯管机。
背景技术:
弯管机大致可以分为数控弯管机,液压弯管机等等,弯管机的用途:液压弯管机主要用于电力施工,公铁路建设,锅炉、桥梁、船舶、家俱,装潢等方面的管道铺设及修造,具有功能多、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安装快速等优点,本机器除了具备弯管功能外,还能将油缸作为液压千斤顶使用,相对于数控弯管设备而言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国内弯管机市场占据主导产品位置,数控弯管机,可对管材在冷态下进行一个弯曲半径(单模)或两个弯曲半径(双模)的缠绕式弯曲,广泛使用于汽车、空调等行业的各种管件和线材的弯曲。弯管机主要用于管子的塑性成型。
在现有弯管机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在使用的范围性以及便捷性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弯管机结构复杂且设备占地面积较大,降低了厂房的利用率,同时普通弯管机针对小口径的管材主要动力装置是利用电机,利用电机驱动造成了不必要的电力损耗,无法满足现代的使用需求,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立式弯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立式弯管机,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顶部中央安装有中部主体,所述中部主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抬举结构和顶部主体,所述顶部主体上设置有空心管,所述中部主体包括连接钣材,所述连接钣材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销、支撑块和传动杆,所述顶部主体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夹板和连杆,所述固定夹板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夹模槽,所述连杆靠近滚轮的一端边侧设置有第一垫圈,所述连杆的内侧贯穿设置有第三插销,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插销和第二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主体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内侧依次设置有横粱,所述纵梁与横粱焊接固定,所述纵梁和横粱均采用铝合金方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钣材的底部依次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两个,且呈直线排列,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安装块,且固定槽与安装块焊接固定,所述连接钣材的内侧贯穿设置有第二插销,所述横粱与安装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钣材与支撑块通过第二插销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圆周上设置有键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抬举结构包括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沿第一缸体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第四插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缸体的底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圆周上依次设置有连接臂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设置有摆臂,所述摆臂可外接压杆,所述端盖的底端设置有吊耳,所述第一插销与吊耳构成旋转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圆周上设置有轮模槽,所述滚轮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动杆的外径与第一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三插销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滚轮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加工有内螺纹,所述滚轮与固定夹板通过第三通孔处的螺丝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纵梁与横粱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插销、第二插销、第三插销和第四插销的型号相同,且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了千斤顶动力装置,能够产生相比于电机更大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对大口径的管材进行折弯,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采用了立式结构的设计,从而能够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厂房的利用率;
(3):本发明采用了轮模槽与夹模槽,以及易于拆卸的支撑块,从而达到方便更换夹模或者导模的效果;
(4):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部主体结构拆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中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顶部主体结构拆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顶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底座主体;11、纵梁;12、横粱;2、中部主体;21、连接钣材;22、固定槽;23、安装块;24、第一插销;25、第二插销;26、支撑块;27、传动杆;28、键槽;3、抬举结构;31、第一缸体;32、活塞杆;33、活塞头;34、端盖;35、连接臂;36、第二缸体;37、摆臂;38、吊耳;4、顶部主体;41、滚轮;411、轮模槽;412、第一通孔;413、第二通孔;414、第三通孔;42、固定夹板;43、夹模槽;44、连杆;45、第一垫圈;46、第三插销;47、第四插销;48、第二垫圈;5、空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弯管机,包括底座主体1,底座主体1的顶部中央安装有中部主体2,中部主体2的内侧依次设置有抬举结构3和顶部主体4,顶部主体4上设置有空心管5,中部主体2包括连接钣材21,连接钣材2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销24、支撑块26和传动杆27,顶部主体4包括滚轮41,滚轮41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夹板42和连杆44,固定夹板4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夹模槽43,连杆44靠近滚轮41的一端边侧设置有第一垫圈45,连杆44的内侧贯穿设置有第三插销46,连杆4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插销47和第二垫圈48。
进一步的,底座主体1包括纵梁11,纵梁11的内侧依次设置有横粱12,纵梁11与横粱12焊接固定,纵梁11和横粱12均采用铝合金方管。
连接钣材21的底部依次设置有固定槽22,固定槽22为两个,且呈直线排列,固定槽22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安装块23,且固定槽22与安装块23焊接固定,连接钣材21的内侧贯穿设置有第二插销25,横粱12与安装块2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连接钣材21与支撑块26通过第二插销25固定连接,传动杆27的圆周上设置有键槽28。
抬举结构3包括第一缸体31,第一缸体3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活塞杆32,活塞杆32可沿第一缸体31的方向进行移动,活塞杆32的一端设置有活塞头33,活塞头33与第四插销47固定连接,第一缸体31的底端设置有端盖34,端盖34的圆周上依次设置有连接臂35和第二缸体36,第二缸体36的一端设置有摆臂37,摆臂37可外接压杆,端盖34的底端设置有吊耳38,第一插销24与吊耳38构成旋转副,抬举结构3采用了千斤顶动力装置,能够产生相比于电机更大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对大口径的管材进行折弯,提高生产效率。
滚轮41的圆周上设置有轮模槽411,滚轮4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412和第二通孔413,传动杆27的外径与第一通孔412的内径相适配,第三插销46的外径与第二通孔413的内径相适配,滚轮4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通孔414,第三通孔414加工有内螺纹,滚轮41与固定夹板42通过第三通孔414处的螺丝固定连接。
第一插销24、第二插销25、第三插销46和第四插销47的型号相同,且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保证了该弯管机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该弯管机各部件固定关系:纵梁11与横粱12焊接固定,横粱12与安装块2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连接钣材21与支撑块26通过第二插销25固定连接,第一插销24与吊耳38构成旋转副,传动杆27的外径与第一通孔412的内径相适配,且传动杆27通过键槽28处放置的平键将扭矩传递给滚轮41,第三插销46的外径与第二通孔413的内径相适配,滚轮41与固定夹板42通过第三通孔414处的螺丝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垫圈45和滚轮41加起来的厚度与两个连接钣材21形成的间隙相适配,第一垫圈45用于限制滚轮41可能沿着传动杆27轴向的移动,两个第二垫圈48之间形成的间隙与活塞头33的外径相适配,第二垫圈48用于限制抬举结构3可能沿着第一插销24轴向的移动;该弯管机工作过程:在未使用时,固定夹板42与夹模槽43的一侧表面与支撑块26的一侧表面相接触且支撑块26的圆弧凹槽与夹模槽43的圆弧凹槽处位于同一水平面,便于放入空心管5,在使用的过程中,人员通过往复下压摆臂37处外接的压杆,通过第一缸体31、端盖34、连接臂35和第二缸体36的内部油路,活塞杆32将沿着第一缸体31方向伸出,活塞头33将推动第四插销47,抬举结构3与顶部主体4构成类曲柄连杆机构,空心管5位于轮模槽411和夹模槽43构成的管状腔内,使得顶部主体4绕着传动杆27的轴线进行旋转并对空心管5进行折弯,在折弯过程结束后,拧松第三通孔414处的螺丝,取下固定夹板42,并将折弯完成后的空心管5取下,最后拧松抬举结构3的插销,经过抬举结构3的内部油路循环进行卸油,活塞杆32将沿着第一缸体31方向缩短,该弯管机复位,如此反复,抬举结构3采用了千斤顶动力装置,能够产生相比于电机更大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对大口径的管材进行折弯,提高生产效率。
该弯管机可以有效解决弯管机的使用问题,该弯管机采用了千斤顶动力装置,能够产生相比于电机更大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对大口径的管材进行折弯,提高生产效率,该弯管机采用了立式结构的设计,从而能够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厂房的利用率,该弯管机采用了轮模槽与夹模槽,以及易于拆卸的支撑块,从而达到方便更换夹模或者导模的效果,该弯管机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