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盖加工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3320发布日期:2021-01-23 22:1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盖加工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一种汽车前盖加工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橡胶发泡棉和铝箔材料制造而成,在降低发动机噪音的时候,能够同时隔离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保护引擎盖表面上的漆面,防止老化,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前方视线和自然光的反射对驾驶员正确判断路面和前方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引擎盖的外形可有效调整反射光线方向和形式,从而降低光线对驾驶员的影响,也具有防止意外的左右,引擎工作在高温高压易燃环境下,存在由于过热或者是原件意外损坏而发生爆炸或者是燃烧、泄露等事故,引擎盖可有效阻挡因爆炸引起的伤害,起到防护盾作用,目前,汽车引擎盖的加工装置,功能都相对单一,加工生产需要更换加工设备进行交替加工,自动化程度低,加工灵活性较差,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方法提出一种合理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盖加工用装置,其优点在于可实现加工时的移动灵活性,具有加工所需的多项功能。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汽车前盖加工用装置,包括支撑固端(1),所述支撑固端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端,所述移动端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移动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联轴杆,所述移动端的底端连接有联轴杆所述、联轴杆的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端壳,所述连接端壳的底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固板。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固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齿杆孔,且齿杆孔关于下固板的竖直中性线对称,所述齿杆孔的外侧开设有活塞孔,且活塞孔的关于关于下固板的竖直中性线对称,所述下固板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压台,且下固板与下压台的外形尺寸之间相契合,所述下压台的底端固定有上模板,且上模板与下压台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模具槽。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压台的下侧底面固定有液压杆,且下压台与液压杆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固定有侧台固板,且液压杆贯穿于侧台固板的上表面,所述侧台固板的底侧面固定有移动侧台,且移动侧台的内部设置有滑轮道,所述侧台固板的内侧安置有滚轮,且滚轮与滑轮道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台固板的内侧固定有下台模板,所述下台模板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台板,且下台模板的与固定台板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台板的底侧面固定有底座,且固定台板与底座之间为焊接连接。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台模板与上模板的外形结构尺寸相契合,所述连接端壳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活塞,且连接端壳与气压活塞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气压活塞
的顶端连接有气压接口,且气压活塞与气压接口构成连通结构,所述气压活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所述连接端壳的内侧底面连接有传输气管,且传输气管的贯穿于气压活塞的底端内部,所述连接端壳的中间位置安置有中环齿轮,且中环齿轮与联轴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连接端壳的右侧面固定有位移联块,且位移联块与滑块之间为焊接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端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固片,且移动端与电机固片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移动端的内部地面固定有传带转轮,且传带转轮的与移动端的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传带转轮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动带,且传带转轮与传动带之间紧密贴合,所述传动带两侧面固定有滑块,且传动带贯穿于滑块的内部,所述滑块的表面设置有滑杆,滑块与滑杆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固端的内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固端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端板,且滑动端板与连接端壳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滑动端板的下端安置有丝杆,且滑动端板与丝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台固板的上侧表面固定有缓冲压块,所述模具槽的槽体与平面的夹角为度,所述下压台的左右两侧上端凸起。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本发明,通过将板材从支撑固端之间形成的窗口将板材推至底座上,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移动端内的传带转轮转动,使得传带转轮带动传动带与右端的轮子一同转动,在动传动带移动的同时通过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在滑杆上移动,并限定滑块的位置,又因滑块与下端的连接端壳的位移联块固定,进而带动整体向右移动,便于实现材料的移动搬运,以降低工人所需付出的劳动力,同时让大型部件便于进行移动为使用提供方便。
[0016]
2、本发明,通过液压杆带动下部侧台固板,以及侧台固板内部的滚轮在滑轮道内移动,进而使得下部结构跟随移动,通过外接气泵装置与传输气管和气压接口对接,使得气泵首先向气压接口连接的气压活塞内进行供气,并推动内部活塞管向下延长,并使得气压活塞末端的吸盘,逐渐穿过上模板上预留的圆孔使吸盘露出与板材接触,随后通过气泵吸气,通过传输气管与气压活塞的活塞收缩产生的吸力将板材吸住,再移动到指定的位置,该结构通过活塞式的吸附结构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便于掌控吸附件的重心平衡,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上下的位移,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0017]
3、本发明,通过支撑固端底端内置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进而使得丝杆与滑动端板产生相互转动,使得滑动端板滑槽内移动,来实现移动端的上升或下降,进而使得加工组件从内部延伸至外侧运作,此结构便于实现板件受压加工和搬运功能的互补干扰,便于提高整体的加工效率,同时可配合生产线进行使用。
[0018]
4、本发明,通过液压杆的运动收缩,使得下固板向下移动与下压台逐渐靠近,向下施压时,通过上模板与模具槽与下台模板在下降的过程中组件接触施压,下压时侧台固板缓冲压块阻挡上下端下压厚度,避免下压力度过大,下台模板与固定台板可通过螺纹拆卸将其从底座上卸下,进行替换,挤压成形后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吸盘将板材吸起,当驱动电机运作的同时,通过联轴杆带动中环齿轮转动,使得下端钻孔组件转动,再通过滑动端板的丝杆移动下压,使下端钻孔组件转动从齿杆孔延伸至下压台的底面,并在连接端壳向右移动
的过程中进行钻孔,该结构通过下压成形的方式对板材加工形成零件,并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钻孔加工处理,在节省驱动结构的同时,提升整体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端壳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的下压台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端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的侧台固板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的支撑固端结构示意图。
[0025]
1、图中:支撑固端;2、移动端;3、驱动电机;4、联轴杆;5、连接端壳;6、下固板;7、下压台;8、液压杆;9、移动侧台;10、侧台固板;11、下台模板;12、固定台板;13、底座;14、气压活塞;15、气压接口;16、传输气管;17、中环齿轮;18、位移联块;19、吸盘;20、齿杆孔;21、活塞孔;22、上模板;23、模具槽;24、电机固片;25、传带转轮;26、传动带;27、滑杆;28、滑块;29、滚轮;30、滑轮道;31、缓冲压块;32、滑槽;33、滑动端板;34、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前盖加工用装置,包括支撑固端1,支撑固端1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端2,移动端2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3,移动端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联轴杆4,移动端2的底端连接有联轴杆4、联轴杆4的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端壳5,连接端壳5的底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固板6。
[0028]
在图3中,下固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齿杆孔20,且齿杆孔20关于下固板6的竖直中性线对称,齿杆孔20的外侧开设有活塞孔21,且活塞孔21的关于关于下固板6的竖直中性线对称,下固板6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压台7,且下固板6与下压台7的外形尺寸之间相契合,下压台7的底端固定有上模板22,且上模板22与下压台7之间为螺纹连接,上模板22的上表面开设有模具槽23。
[0029]
在图1中,下压台7的下侧底面固定有液压杆8,且下压台7与液压杆8之间为焊接连接,液压杆8的底端固定有侧台固板10,且液压杆8贯穿于侧台固板10的上表面,侧台固板10的底侧面固定有移动侧台9,且移动侧台9的内部设置有滑轮道30,侧台固板10的内侧安置有滚轮29,且滚轮29与滑轮道30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可辅助底端移动。
[0030]
在图1中,侧台固板10的内侧固定有下台模板11,下台模板11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台板12,且下台模板11的与固定台板12之间构成螺纹连接,固定台板12的底侧面固定有底座13,且固定台板12与底座13之间为焊接连接,可进行模具替换。
[0031]
在图2中,下台模板11与上模板22的外形结构尺寸相契合,连接端壳5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活塞14,且连接端壳5与气压活塞14之间为固定连接,气压活塞14的顶端连接有气压接口15,且气压活塞14与气压接口15构成连通结构,气压活塞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9,可进行结构收缩。
[0032]
在图4中,连接端壳5的内侧底面连接有传输气管16,且传输气管16的贯穿于气压
活塞14的底端内部,连接端壳5的中间位置安置有中环齿轮17,且中环齿轮17与联轴杆4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连接端壳5的右侧面固定有位移联块18,且位移联块18与滑块28之间为焊接连接,可实现结构吸附。
[0033]
在图4中,移动端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固片24,且移动端2与电机固片24之间为焊接连接,移动端2的内部地面固定有传带转轮25,且传带转轮25的与移动端2的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传带转轮25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动带26,且传带转轮25与传动带26之间紧密贴合,传动带26两侧面固定有滑块28,且传动带26贯穿于滑块28的内部,滑块28的表面设置有滑杆27,滑块28与滑杆27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可实现整体的移动。
[0034]
在图6中,支撑固端1的内侧面设置有滑槽32,支撑固端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端板33,且滑动端板33与连接端壳5之间为焊接连接,滑动端板33的下端安置有丝杆34,且滑动端板33与丝杆34之间为螺纹连接,可实现上端组件的升降。
[0035]
在图3中,侧台固板10的上侧表面固定有缓冲压块31,模具槽23的槽体与平面的夹角为20度,下压台7的左右两侧上端凸起。
[003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将板材从支撑固端1之间形成的窗口将板材推至底座13上,通过电机固片24上的驱动电机3驱动移动端2内的传带转轮25转动,使得传带转轮25带动传动带26与右端的轮子一同转动,在动传动带26移动的同时通过带动滑块28移动,滑块28在滑杆27上移动,并限定滑块28的位置,又因滑块28与下端的连接端壳5的位移联块18固定,通过液压杆8带动下部侧台固板10与移动侧台9,以及侧台固板10内部的滚轮29在滑轮道30内移动,进而使得下部结构跟随移动,通过外接气泵装置与传输气管16和气压接口15对接,使得气泵首先向气压接口15连接的气压活塞14内进行供气,并推动内部活塞管向下延长,并使得气压活塞14末端的吸盘19,逐渐穿过活塞孔21与上模板22上预留的圆孔,使吸盘19露出与板材接触,随后通过气泵吸气,通过传输气管16与气压活塞14的活塞收缩产生的吸力将板材吸住,再移动到指定的位置,通过支撑固端1底端内置电机带动丝杆34转动,进而使得丝杆34与滑动端板33产生相互转动,使得滑动端板33滑槽32内移动,来实现移动端2的上升或下降,进而使得加工组件从内部延伸至外侧运作,此结构便于实现板件受压加工和搬运功能的互补干扰,便于提高整体的加工效率,同时可配合生产线进行使用,通过液压杆8的运动收缩,使得下固板6向下移动与下压台7逐渐靠近,向下施压时,通过上模板22与模具槽23与下台模板11在下降的过程中组件接触施压,下压时侧台固板10缓冲压块31阻挡上下端下压厚度,避免下压力度过大,下台模板11与固定台板12可通过螺纹拆卸将其从底座13上卸下,进行替换,挤压成形后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吸盘19将板材吸起,当驱动电机3运作的同时,通过联轴杆4带动中环齿轮17转动,使得下端钻孔组件转动,再通过滑动端板33的丝杆34移动下压,使下端钻孔组件转动从齿杆孔20延伸至下压台7的底面,并在连接端壳5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进行钻孔,随后再将其移动到指定位置即可。
[0037]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