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7356发布日期:2021-02-03 17:4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登机桥头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机场用以连接候机厅与飞机之间的可移动升降的通道。每个机场都有多个登机桥位,就是连接候机楼和飞机舱门的桥。一端连接候机楼的某个登机口,一端扣在飞机舱门上,旅客由对应登机口进入飞机。与登机桥相同作用的还有客梯车,客梯车在乘客上下飞机时将梯口对准飞机舱门;现有的登机桥,通常包括桥身和用以对桥身起转动作用的登机桥头,该登机桥头包括旋转台和固定台,在登机桥接机口与飞机接驳时,通常通过旋转台在固定台中的左右旋转来与飞机的具体位置相对应,最后通过高度调整,实现与飞机舱门的准确对接;由于登机桥头位于登机桥的端部,在经过调整与飞机舱门对接使用时常常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且由于登机桥头处的支撑存在不足,在旅客在经过登机桥头时,常会引起登机桥头的轻微晃动,给旅客的行走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具备稳定、自适应调节支撑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包括登机桥头,所述登机桥头的下方设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一,所述轴一的弧形轮廓上固定套有圆柱凸轮。
[0005]
所述圆柱凸轮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臂,所述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并通过空腔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竖直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表面与传动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上水平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单向阀一,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贯穿外壳的侧面并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的开口朝下,所述套筒的底部贯穿支撑台的下表面并与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套筒的底部贯穿气囊的上表面并与气囊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限位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板一,所述横板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二,所述横板二的表面与登机桥头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辅助装置。
[0006]
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与轴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所述外壳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轴二,所述轴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上的齿牙与弧形齿条上的齿牙啮合,所述轴二上靠近两
端的表面均固定套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并通过活动孔固定连接有锁定装置,两个所述齿轮二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扭簧一,所述扭簧一上远离齿轮二的一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的后侧啮合有齿板,所述齿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杆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压杆二,所述压杆二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二,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所述限位侧板被连杆二贯穿并与连杆二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二上远离连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被轴二贯穿且与轴二转动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齿轮二上活动孔内的记忆合金弯杆,所述记忆合金弯杆上靠近轴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表面与轴二的表面活动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轴二上正对锁定块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锁定槽。
[0009]
优选的,所述齿轮二上的活动孔沿着径向方向开设,且数量不少于五个。
[0010]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三通管以轴一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1]
优选的,所述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
[0012]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扭簧二,所述扭簧二的前端与横板一的后侧固定连接。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外壳对装置整体起到支撑保护和保温作用;使用时,将外壳置于登机桥头的正下方,使电机接通电源,电机上的输出轴随之带动轴一的转动。
[0014]
通过轴一带动圆柱凸轮的转动;由于活塞只能在三通管的竖直段内进行上下滑动,活塞上的传动臂以及传动臂顶部上滑块的运动轨迹均会受到限制,当圆柱凸轮转动后,会使圆柱凸轮上外轮廓的滑槽与滑块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该滑槽的引导下使得滑块通过传动臂实现活塞的往复式升降。
[0015]
当活塞在三通管的竖直段内下移时,会将三通管中部空间内的气体通过靠近套筒一侧的单向阀一进入到套筒内,最后进入到气囊中,而当活塞在三通管的竖直端内上移时,会使三通管内的中部空间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常压的空气会通过三通管内远离套筒一侧的单向阀一进入到三通管的中部空间内,即通过一次下移和上移,实现了三通管内空气的排出和吸入,当传动臂带着活塞在三通管的竖直段内进行往复式升降后,会使外界空气不断的被吸入至三通管中,再排入气囊内,使得气囊内的气体增加,体积不断膨胀,进而能够将支撑块从外壳中向下推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不断的从外壳内露出,会使外壳整体高度不断的增加,使得外壳顶部的横板二能够与登机桥头的表面接触;
[0016]
登机桥头在使用时,经过不断的调整,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与登机桥头下表面接触的横板二随着外壳的不断上移,会促使支撑板上的横板一通过连接杆带着横板二进行转动;由于此时登机桥头已经与飞机舱门处完成配合,故不能对登机桥头产生高强度的挤压,使其配合的精确程度出现稳定,同时也避免登机桥头与飞机舱门处出现摩擦。此时横板二的转动是缓慢进行的,故不会对登机桥头产生剧烈的挤压;
[0017]
在初始转动过程中,伴随着横板一以及横板二会根据登机桥头的倾斜程度而进行转动,会使横板一的下表面与辅助装置配合,使得辅助装置能够不断的进行升降调节,以达
到自适应的支撑效果,通过辅助装置对横板二的辅助支撑以及支撑板处的销轴连接以及横板二与登机桥头下表面的接触形成三点支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横板二与登机桥头的斜面为完整贴合,故能进一步提高支撑时的完整程度;且由于形成支撑后的横板二与登机桥头只是保持接触关系,并未对登机桥头产生实质性的上移托举,故能够避免使登机桥头出现偏移,但是当旅客经过登机桥头时,一旦产生下移晃动,经过自适应调整后的横板二能够对下移时的登机桥头进行托举,且通过膨胀后的气囊能够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对登机桥头实现更加充分完整的支撑。
[0018]
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登机桥头位于登机桥的端部,在经过调整与飞机舱门对接使用时常常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且由于登机桥头处的支撑存在不足,在旅客在经过登机桥头时,常会引起登机桥头的轻微晃动,给旅客的行走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轴二的正视剖视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图2中齿轮二的正视剖视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齿轮二的左视剖视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弧形齿条的俯视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圆柱凸轮的正视图。
[0025]
图中:1、外壳;2、支撑台;3、电机;4、轴一;5、圆柱凸轮;6、滑块;7、传动臂;8、三通管;9、活塞;10、单向阀一;11、套筒;12、气囊;13、支撑块;14、支撑板;15、横板一;16、连接杆;17、横板二;18、登机桥头;19、辅助装置;20、转盘;21、弧形齿条;22、轴二;23、齿轮一;24、齿轮二;241、活动孔;25、锁定装置;26、扭簧一;27、齿板;28、压杆一;29、压杆二;30、连杆一;31、连杆二;32、限位侧板;33、摩擦片;34、记忆合金弯杆;35、锁定块;36、锁定槽;37、减震弹簧;38、扭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包括登机桥头18,登机桥头18的下方设有外壳1,通过外壳1对装置整体起到支撑保护和保温作用。
[0028]
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一4,使用时,将外壳1置于登机桥头18的正下方,使电机3接通电源,电机3上的输出轴随之带动轴一4的转动;轴一4的弧形轮廓上固定套有圆柱凸轮5,通过轴一4带动圆柱凸轮5的转动。
[0029]
圆柱凸轮5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块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
臂7,支撑台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并通过空腔固定连接有三通管8,三通管8上竖直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9,活塞9的上表面与传动臂7的底部固定连接,由于活塞9只能在三通管8的竖直段内进行上下滑动,活塞9上的传动臂7以及传动臂7顶部上滑块6的运动轨迹均会受到限制,当圆柱凸轮5转动后,会使圆柱凸轮5上外轮廓的滑槽与滑块6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该滑槽的引导下使得滑块6通过传动臂7实现活塞9的往复式升降。
[0030]
三通管8上水平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单向阀一10,三通管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三通管8以轴一4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
[0031]
通过两个三通管8的对称设置,使得气囊12内气体的收集效率会更高,使得整体的调整效率会更高。
[0032]
三通管8的一端贯穿外壳1的侧面并与外壳1固定连接,三通管8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套筒11,套筒11上的开口朝下,套筒11的底部贯穿支撑台2的下表面并与支撑台2固定连接,支撑台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12,气囊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7。
[0033]
通过气囊12内减震弹簧37的设置,能够使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实现更稳定的支撑。
[0034]
套筒11的底部贯穿气囊12的上表面并与气囊12固定连接,气囊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支撑块13的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限位滑动连接,当活塞9在三通管8的竖直段内下移时,会将三通管8中部空间内的气体通过靠近套筒11一侧的单向阀一10进入到套筒11内,最后进入到气囊12中,而当活塞9在三通管8的竖直端内上移时,会使三通管8内的中部空间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常压的空气会通过三通管8内远离套筒11一侧的单向阀一10进入到三通管8的中部空间内,即通过一次下移和上移,实现了三通管8内空气的排出和吸入,当传动臂7带着活塞9在三通管8的竖直段内进行往复式升降后,会使外界空气不断的被吸入至三通管8中,再排入气囊12内,使得气囊12内的气体增加,体积不断膨胀,进而能够将支撑块13从外壳1中向下推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13不断的从外壳1内露出,会使外壳1整体高度不断的增加,使得外壳1顶部的横板二17能够与登机桥头18的表面接触。
[0035]
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横板一15,支撑板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扭簧二38,扭簧二38的前端与横板一15的后侧固定连接。
[0036]
通过扭簧二38的设置,在静置状态下,使得横板一15和横板二17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不会对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角度调造成影响。
[0037]
横板一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二17,横板二17的表面与登机桥头18的下表面活动连接,登机桥头18在使用时,经过不断的调整,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与登机桥头18下表面接触的横板二17随着外壳1的不断上移,会促使支撑板14上的横板一15通过连接杆16带着横板二17进行转动;由于此时登机桥头18已经与飞机舱门处完成配合,故不能对登机桥头18产生高强度的挤压,使其配合的精确程度出现稳定,同时也避免登机桥头18与飞机舱门处出现摩擦。此时横板二17的转动是缓慢进行的,故不会对登机桥头18产生剧烈的挤压。
[0038]
外壳1内设有辅助装置19,在初始转动过程中,伴随着横板一15以及横板二17会根据登机桥头18的倾斜程度而进行转动,会使横板一15的下表面与辅助装置19配合,使得辅助装置19能够不断的进行升降调节,以达到自适应的支撑效果,通过辅助装置19对横板二17的辅助支撑以及支撑板14处的销轴连接以及横板二17与登机桥头18下表面的接触形成
三点支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横板二17与登机桥头18的斜面为完整贴合,故能进一步提高支撑时的完整程度;且由于形成支撑后的横板二17与登机桥头18只是保持接触关系,并未对登机桥头18产生实质性的上移托举,故能够避免使登机桥头18出现偏移,但是当旅客经过登机桥头18时,一旦产生下移晃动,经过自适应调整后的横板二17能够对下移时的登机桥头18进行托举,且通过膨胀后的气囊12能够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对登机桥头18实现更加充分完整的支撑。
[0039]
辅助装置19包括转盘20,转盘20的下表面与轴一4的顶部固定连接,转盘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21,外壳1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轴二22,轴二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3,齿轮一23上的齿牙与弧形齿条21上的齿牙啮合,轴二22上靠近两端的表面均固定套有齿轮二24,齿轮二2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241并通过活动孔241固定连接有锁定装置25,两个齿轮二24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扭簧一26,扭簧一26上远离齿轮二24的一端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齿轮二24的后侧啮合有齿板27,齿板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杆一28,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压杆二29,压杆二29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一30,连杆一30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二31,外壳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32,限位侧板32被连杆二31贯穿并与连杆二31滑动连接,连杆二31上远离连杆一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33,摩擦片33被轴二22贯穿且与轴二22转动连接。
[0040]
使用时,一旦横板一15在支撑板14上发生侧向偏转,会对对应的压杆二29产生下压,使对应压杆二29进行下移;如图2所示,当横板一15进行逆时针转动后,会使靠左侧压杆二29出现下移,经过对应连杆一30和连杆二31的传动,最终使靠右侧摩擦片33进行右移,与其右方的齿轮二24进行接触,此时,轴二22会在与摩擦片33的相对摩擦转动中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产生处靠近齿轮二24,使得热量能够更大程度的转移到齿轮二24上,通过温度升高使锁定装置25受影响,使得锁定装置25能够使轴二22和轴二22锁定成为一体,在转动过程中,使得齿轮二24随着轴二22进行转动。
[0041]
如图2所示,经轴一4的传动,会使转盘20带着弧形齿条21一起进行连续转动,当弧形齿条21上的齿牙与齿轮一23上的齿牙啮合时,会使齿轮一23受驱动而进行转动,此时,当轴二22与齿轮二24成为一体后,会使齿轮二24在克服扭簧一26的弹力后进行转动,而随着弧形齿条21的转动,其上的齿牙会存在脱离与齿轮一23上齿牙啮合的时段,此时,在扭簧一26的弹力作用下,齿轮二24带着轴二22快速的进行复位转动,由此即实现了轴二22和齿轮二24的往复式转动,伴随着齿轮二24的往复式转动,会使齿板27和压杆一28进行同步升降,而且,在此升降过程中,通过调节电机3的转速,会使齿板27上移时的速度较慢,而在下移时,扭簧一的弹力快速释放,会使齿板27进行快速下移,在横板二17未与登机桥头18的下表面完全贴合时,齿板27的每一次上移均为试探性上移,通过每一次上移至顶部后,均对横板一15和横板二17的角度进行修正,同时外壳1整体还会同时进行上移,在共同配合下,使得横板二17最终能够与登机桥头18的下表面进行贴合,且不会对登机桥头18的使用造成偏移。
[0042]
锁定装置25包括设置在齿轮二24上活动孔241内的记忆合金弯杆34,记忆合金弯杆34上靠近轴二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块35,锁定块35的表面与轴二22的表面活动连接。
[0043]
使用时,一旦摩擦片33通过连杆二31的传动而靠近对应齿轮二24后,轴二22与摩擦片33摩擦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快、更充分的传导至齿轮二24上,最终齿轮二24的上的热量会传导在记忆合金弯杆34上,使记忆合金弯杆34能够发生形变而对锁定块35产生挤压,使得锁定块35顺着活动孔241的轨迹进行移动,进而对齿轮二24内壁上的轴二22产生挤压,通过齿轮二24上多个锁定块35共同对轴二22进行挤压,实现齿轮二24与轴二22之间的锁定使得齿轮二24和轴二22能够同轴转动。
[0044]
轴二22上正对锁定块35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锁定槽36,通过轴二22上锁定槽36的设置,在锁定块35移动后,能够与锁定槽36配合,实现锁定块35和锁定槽36的卡合,使得齿轮二24与轴二22之间的锁定更加牢固。
[0045]
齿轮二24上的活动孔241沿着径向方向开设,且数量不少于五个。
[0046]
通过径向开设,使得每个锁定块35的能够对轴二22实现均衡的夹持,而活动孔241数量不少于五个的设置,即对应锁定块35的数量不少于五个,能够保证轴二22与齿轮二24之间的锁定强度得到保证。温度降低时即可进行复位调节,同时支撑也解除。
[0047]
工作原理:该登机桥固定桥头安装用具有调整功能的支撑装置使用时,通过外壳1对装置整体起到支撑保护和保温作用;使用时,将外壳1置于登机桥头18的正下方,使电机3接通电源,电机3上的输出轴随之带动轴一4的转动;通过轴一4带动圆柱凸轮5的转动;由于活塞9只能在三通管8的竖直段内进行上下滑动,活塞9上的传动臂7以及传动臂7顶部上滑块6的运动轨迹均会受到限制,当圆柱凸轮5转动后,会使圆柱凸轮5上外轮廓的滑槽与滑块6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该滑槽的引导下使得滑块6通过传动臂7实现活塞9的往复式升降;当活塞9在三通管8的竖直段内下移时,会将三通管8中部空间内的气体通过靠近套筒11一侧的单向阀一10进入到套筒11内,最后进入到气囊12中,而当活塞9在三通管8的竖直端内上移时,会使三通管8内的中部空间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常压的空气会通过三通管8内远离套筒11一侧的单向阀一10进入到三通管8的中部空间内,即通过一次下移和上移,实现了三通管8内空气的排出和吸入,当传动臂7带着活塞9在三通管8的竖直段内进行往复式升降后,会使外界空气不断的被吸入至三通管8中,再排入气囊12内,使得气囊12内的气体增加,体积不断膨胀,进而能够将支撑块13从外壳1中向下推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13不断的从外壳1内露出,会使外壳1整体高度不断的增加,使得外壳1顶部的横板二17能够与登机桥头18的表面接触;登机桥头18在使用时,经过不断的调整,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与登机桥头18下表面接触的横板二17随着外壳1的不断上移,会促使支撑板14上的横板一15通过连接杆16带着横板二17进行转动;由于此时登机桥头18已经与飞机舱门处完成配合,故不能对登机桥头18产生高强度的挤压,使其配合的精确程度出现稳定,同时也避免登机桥头18与飞机舱门处出现摩擦。此时横板二17的转动是缓慢进行的,故不会对登机桥头18产生剧烈的挤压;在初始转动过程中,伴随着横板一15以及横板二17会根据登机桥头18的倾斜程度而进行转动,会使横板一15的下表面与辅助装置19配合,使得辅助装置19能够不断的进行升降调节,以达到自适应的支撑效果,通过辅助装置19对横板二17的辅助支撑以及支撑板14处的销轴连接以及横板二17与登机桥头18下表面的接触形成三点支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横板二17与登机桥头18的斜面为完整贴合,故能进一步提高支撑时的完整程度;且由于形成支撑后的横板二17与登机桥头18只是保持接触关系,并未对登机桥头18产生实质性的上移托举,故能够避免使登机桥头18出现偏移,但是当旅客经过登机桥头18时,
一旦产生下移晃动,经过自适应调整后的横板二17能够对下移时的登机桥头18进行托举,且通过膨胀后的气囊12能够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对登机桥头18实现更加充分完整的支撑;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登机桥头位于登机桥的端部,在经过调整与飞机舱门对接使用时常常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且由于登机桥头处的支撑存在不足,在旅客在经过登机桥头时,常会引起登机桥头的轻微晃动,给旅客的行走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4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