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0520发布日期:2021-01-24 0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主轴箱对应主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以及第二动力传递部件,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的端部连接与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的第二切削部件,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能够连接对待加工零部件的外表面进行加工的第一切削部件,所述第二切削部件能够对筒舱类待加工零部件的内腔进行加工;所述第二切削部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切削部件;并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对待加工零部件的外表面进行加工时,将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第二切削部件,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拆卸下来,并且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上连接第一切削部件;当所述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对筒舱类待加工零部件的内腔进行加工时,将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第二切削部件,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为直角弯头或者电机,当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为直角弯头时,所述直角弯头接收来自主轴的旋转动力,当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为电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罩体连接,通过所述电机向所述连接杆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第二动力连接部件为尺寸比第一动力传递部件尺寸小的直角弯头,所述第一切削部件、所述第二切削部件分别为动力铣头或五轴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切削部件的尺寸为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上对待加工零部件进行切削头部的尺寸,所述第一切削部件为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上对待加工零部件进行切削头部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的旋转方向不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更远离所述主轴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杆将力矩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使得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避开与所述主轴箱的位置干涉;并且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的轴向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的轴向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轴为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轴为第二旋转轴,所述主轴的旋转心轴为第三旋转轴,所述连接杆的旋转中心轴为第四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垂直于所述第四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所述第四旋转轴的延长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连接杆也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键、键槽,实现对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的定位,并且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连接杆也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内分别设置有改变旋转动力矩方向的锥齿轮组。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种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并从所述主轴旋转表面侧方垂直延伸,并通过所述连
接杆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件为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与连接杆连接的一端的旋转轴心垂直于所述直角弯头与所述第二切削部件连接的另一端的旋转轴心。9.一种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种所述的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以及与所述筒舱状零部件内腔加工装置中第一动力传递部件连接的主轴,和与主轴连接的主轴箱。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设置在龙门机工设备、立式加工设备或大型镗铣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