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内翻边孔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1478发布日期:2021-02-23 22: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内翻边孔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内翻边孔在冲压件主要用于螺纹底孔、定位及等高块等,应用广泛。内翻边孔存在制耳、开裂及倾向等不良现象,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冲压件,这些不良现象对装配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对于高精度内翻边孔(如图1),通常需要翻边成形后采用机加工去除制耳及开裂部分后才能达到质量要求,这样往往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
[0003]
因此,发明一种高精度内翻边孔成形模具及其成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内翻边孔成形模具及其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内翻边孔成形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弹性装置,所述下模位于上模的上方,所述下模下端设有弹性装置,所述上模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止推板以及凹模板,所述下模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下模板、下固定板以及下模座,所述下模板中部设有推板,所述包括托板、弹性元件、垫块、顶杆以及盖板组成,所述下模座底端设有垫块,所述垫块底端设有盖板,所述垫块中部底端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上端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杆,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有冲压件。
[0006]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中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贯穿上垫板,所述弹簧底端设有推管,所述推管一端贯穿止推板和凹模板。
[0007]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上垫板、止推板以及凹模板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中部上端安装有翻边凸模,所述翻边凸模一端贯穿下固定板以及推板。
[0009]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下固定板以及下模座通过第二螺丝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托板和所述盖板通过第三螺丝固定连接。
[0011]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保证了翻边孔的高度,确保翻边孔的高精度要求,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材料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自动脱料,提成了企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示例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发明的翻边凸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种高精度内翻边孔成形模具,包括上模20、下模21以及弹性装置22,所述下模21位于上模20的上方,所述下模21下端设有弹性装置22,所述上模20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止推板5以及凹模板6,所述下模2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下模板15、下固定板14以及下模座9,所述下模板15中部设有推板16,所述22包括托板10、弹性元件11、垫块12、顶杆13以及盖板19组成,所述下模座9底端设有垫块12,所述垫块12底端设有盖板19,所述垫块12中部底端设有弹性元件11,所述弹性元件11上端设有托板10,所述托板10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杆13,所述上模20和所述下模21之间设有冲压件7,所述上模座1中部安装有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贯穿上垫板2,所述弹簧3底端设有推管18,所述推管18一端贯穿止推板5和凹模板6;上模座1、上垫板2、止推板5以及凹模板6通过第一螺丝4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9中部上端安装有翻边凸模17,所述翻边凸模17一端贯穿下固定板14以及推板16,所述翻边凸模17前端顶部设有锥形头1701,所述下模板15、下固定板14以及下模座9通过第二螺丝8固定连接,所述托板10和所述盖板19通过第三螺丝23固定连接。
[0017]
本发明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使用本发明时,上模20下行,凹模板6压住材料7,推动推板16向下运动,翻边凸模17逐步从推板16中露出,翻边凸模17的锥形头1701进入翻边孔的底孔,翻边孔快速长大,上模20继续下行直到下死点,推管18的上平面被上垫板2限位,材料7流到推管18的下端面时被阻止,材料7向阻力小的地方回流直到填满整个凹模板6型腔。上模20回程直到上死点,弹簧3推动推管18,推管18通过止推板5的导向,将卡在凹模板6型腔中的翻边孔推出。下模21中的弹性装置22推动推板16,将卡在翻边凸模17上的产品推出,完成卸料动作,至此整个翻边孔成形动作全部完成。
[001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