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板机剪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2293发布日期:2020-10-09 18:4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板机剪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板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板机剪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剪板机属于剪切金属的一种机械,主要作用就是金属加工行业。剪板机是用一个刀片相对另一刀片作往复直线运动剪切板材的机器,是借于上刀片和固定的下刀片,采用合理的刀片间隙,对各种厚度的金属板材施加剪切力,使板材按所需要的尺寸断裂分离。

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cn208929296u公开的一种可调速剪板机,所述可调速剪板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下刀片,所述下刀片的正上方设有上刀片,所述上刀片通过刀架安装在剪板机前壳上;所述剪板机前壳设有一个纵向导向槽,所述上刀片通过刀架安装在剪板机前壳的纵向导向槽内,所述刀架通过气压驱动,可在导向槽内竖直方向移动,使得移动的上刀片与固定的下刀片实现剪切工作;所述剪切机后壳上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下部与红外感应器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设置在剪板机后壳上,光线位置对应于上下刀口的剪切处;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检测固定时间内上下刀剪切的次数,得出所述剪板机的运行速度;所述控制台可控制刀架所受的驱动力的大小,以控制上下刀剪切的速度。

在剪板机对板材就行剪切时,将板材放置到工作台上,然后驱动上刀片,使得上刀片与下刀片配合实现对板材的剪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剪板机对板材进行剪切时,需要提前用尺子测量所需要剪切的长度,然后在板材上做标记,使得剪板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增加了劳动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板机剪料测量装置,方便工作人员对板材进行测量,提高剪板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剪板机剪料测量装置,包括限位杆、两根刻度杆,两根所述刻度杆沿朝向剪板机送料口的方向与工作台滑动连接,且两根刻度杆设置于工作台的两侧,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刻度杆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剪板机对板材进行剪切时,将板材放置到工作台上,使得板材的一端与限位杆抵接,然后推动板材使得板材带动限位杆运动,从而带动刻度杆与工作台发生相对滑移,在刻度杆上对应需要剪切板材的长度的刻度运动到刀片的正下方时,停止推动板材,驱动上刀片,使得板材被切割成所需的长度。提高了剪板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沿朝向剪板机送料口的方向开设有t型槽,刻度杆朝向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t型块,t型块与t型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杆与工作台发生相对滑动时,t型块在t型槽滑动,使得刻度杆更加稳定的与工作台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刻度杆设置有用于限定刻度杆滑动距离的限距组件;限距组件包括两块u型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两块u型块分别与两侧的刻度杆卡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端u型块固定连接,u型块的侧面开设有通孔,第二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侧通孔与刻度杆抵接;所述第一连杆背离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抵挡块,且抵挡块的高度高于剪板机的送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剪板机对板材进行剪切时,推动第一连杆,带动u型块在刻度杆表面滑动,在u型块滑移到刻度杆上相应位置时,转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点,使得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远离铰接点的端与刻度杆抵接,使得u型块与刻度杆可以同步运动,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然后将板材放置到工作台上,使得板材与限位杆抵接,推动板材,从而带动刻度杆和限距组件运动;限距组件与凸起抵接时,停止推动板材,驱动上刀片对板材进行剪切,此时剪切板材的长度为所需要板材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挡块上沿远离工作台的方向开设有滑槽,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与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第二连杆时,铰接轴与滑槽发生相对滑动,限制铰接杆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增加测量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与刻度杆抵接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与刻度杆抵接时,防滑垫增加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与刻度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得u型块可以稳定的与刻度杆同步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远离剪板机送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卷簧,卷簧与刻度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剪板机对板材剪切完成后,刻度杆在卷簧的作用下自动滑移到初始位置,卷簧对刻度杆起到了自动复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远离剪板机送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卷簧架,卷簧的内端与卷簧架固定连接,卷簧的外端与刻度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杆朝向远离卷簧架运动时,卷簧被拉伸,卷簧会对刻度杆一个方向力,在卷簧的作用下刻度杆可以被复位,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杆的截面呈l型,呈l型的限位杆可对板材的一端起到支撑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材驱动限位杆时,板材与限位杆的底面抵接,对板材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板材弯曲影响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限位杆、刻度杆,在使用剪板机对板材进行剪切时,将板材放置到工作台上,使得板材的一端与限位杆抵接,然后推动板材使得板材带动限位杆运动,从而带动刻度杆与工作台发生相对滑移,在刻度杆上对应需要剪切板材的长度的刻度运动到刀片的正下方时,停止推动板材,驱动上刀片,使得板材被切割成所需的长度。提高了剪板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通过设置凸起、锁止组件,在使用剪板机对板材进行剪切时,需要先将锁止组件锁止在刻度杆上的相应位置,然后将板材放置到工作台上,使得板材与限位杆抵接,推动板材,从而带动刻度杆和锁止组件运动;锁止组件与凸起抵接时,停止推动板材,驱动上刀片对板材进行剪切,此时剪切板材的长度为所需要板材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位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限位杆;200、刻度杆;210、t型块;300、工作台;310、t型槽;320、抵挡块;321、滑槽;410、第一连杆;420、第二连杆;430、第三连杆;440、u型块;500、卷簧;510、卷簧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剪板机剪料测量装置,包括呈l型的限位杆100、刻度杆200,两根刻度杆200沿朝向剪板机送料口的方向与工作台300滑动连接,且两根刻度杆200安装于工作台300的两侧,限位杆10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刻度杆200的一端连接。工作台300沿朝向剪板机送料口的方向开设有t型槽310,刻度杆200朝向工作台300的一侧一体成型有t型块210,t型块210与t型槽310滑动连接。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刻度杆200安装有用于限定刻度杆200滑动距离的限距组件。限距组件包括两块u型块440、第一连杆410、第二连杆420、第三连杆430,u型块440与刻度杆200卡接,第一连杆410的两端均与u型块440固定连接,u型块440的侧面开设有通孔,第二连杆420的一端和第三连杆430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20和第三连杆430的另一端均穿过通孔与刻度杆200抵接;所述第一连杆410背离工作台300的一侧焊接有抵挡块320,且抵挡块320的高度高于剪板机的送料口。在u型块440需要锁止在刻度杆200的某一位置时,推动第二连杆420和第三连杆430的铰接点,使得第二连杆420和第三连杆430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与刻度杆200抵紧,实现u型块440的锁止,从而实现板材的限距。

为了使限距组件工作更加稳定,第一连杆410背离工作台300的一侧焊接有抵挡块320,且抵挡块320的高度高于剪板机的送料口。抵挡块320上沿远离工作台300的方向开设有滑槽321,第二连杆420和第三连杆430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与滑槽321滑动连接。第二连杆420和第三连杆430远离铰接轴的一端粘贴有防滑垫,增加第二连杆420、第三连杆430与刻度杆200之间的摩擦力。推动铰接轴时,铰接轴与滑槽321相对滑动,限制了铰接轴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增加测量装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3,为了使刻度杆200可以自动复位,工作台300远离剪板机送料口的一端焊接有卷簧架510,卷簧架510上安装有卷簧500,卷簧500的内端焊接在卷簧架510上,卷簧500的外端焊接在刻度杆200的端面上。在剪板机完成工作后,刻度杆200在卷簧500拉力的作用下反向运动,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剪板机对板材进行剪切时,先驱动第一连杆410,使得u型块440在刻度杆200上运动。在u型块440运动到所想得到板材长度所对应的刻度时,停止驱动第一连杆410,驱动第二连杆420与第三连杆430的铰接轴,使得第二连杆420与第三连杆430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从而使得第二连杆420和第三连杆430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与刻度杆200抵紧,实现了u型块440与刻度杆200之间的锁止。然后将板材放置到工作台300上,驱动板材,从而使得板材与限位杆100的底面抵接,从而带动限位杆100和刻度杆200运动。当u型块440与凸起320抵接时,板材无法运动,然后驱动上刀片,从而对板材进行切割。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