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辊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
背景技术:[0002]
胶辊是以金属或其他材料为芯,外覆橡胶经硫化而制成的辊状制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胶辊的需求量逐步增大,然而在胶辊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胶辊内侧边缘进行倒角,以提高使用便利性;目前的胶辊内倒角机多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操作麻烦,加工效率低,影响了生产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机构、倒角机构、卸料机构的结合设置,使胶辊在内倒角过程中可进行自动化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
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包括框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前后两侧设置有用于对胶辊夹紧的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夹紧机构上方的用于对胶辊倒角的倒角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倒角机构一侧的用于卸料的卸料机构。
[0006]
进一步设置: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前后两端,所述第一气缸活塞端上设置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与胶辊接触面为圆弧状。
[0007]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导向槽滑下的胶辊,到所述夹紧板对应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进行夹紧固定。
[0008]
进一步设置:所述倒角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下端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一侧设置有光杠,所述丝杠、所述光杠上设置有两处梁板,所述梁板上均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上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刀头。
[0009]
如此设置,使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丝杠转动,带动所述梁板相对运动,使所述电动机带动的所述刀头对胶辊进行内部倒角。
[0010]
进一步设置: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上端与所述倒角机构连接,所述连杆下侧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u型架销轴连接。
[0011]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梁板在上下的同时带动所述连杆推动所述挡料板上下移动,对胶辊进行落料。
[0012]
进一步设置:所述卸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端连接有挡料板,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0013]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所述挡料板活动,使加工好的胶辊落下。
[0014]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述框架与所述支撑板焊接,所述
支撑板一侧位于所述卸料机构下方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下方设置有成品箱。
[0015]
如此设置,保证所述导向槽内的胶辊根据重力作用自动下料。
[0016]
进一步设置:所述丝杠上下两端分别为左右螺旋螺纹,所述丝杠与所述梁板螺纹连接,所述光杠与所述梁板滑动连接。
[0017]
如此设置,使所述丝杠在转动时所述梁板同向或反向移动,实现进刀或退刀。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
通过夹紧机构、倒角机构、卸料机构的结合设置,使胶辊在内倒角过程中可进行自动化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的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的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的实施例1的卸料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的实施例2的卸料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
1、框架;2、支撑板;3、夹紧机构;31、第一气缸;32、夹紧板;4、倒角机构;41、支撑架;42、伺服电机;43、丝杠;44、光杠;45、梁板;46、电动机;47、转动轴;48、刀头;5、卸料机构;51、连杆;52、挡料板;53、u型架;54、第二气缸;6、导向槽;7、引流板;8、成品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1]
实施例1
[0032]
如图1-图4所示,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包括框架1,还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导向槽6,导向槽6前后两侧设置有用于对胶辊夹紧的夹紧机构3,设置在夹紧机构3上方的用于对胶辊倒角的倒角机构4,以及设置在倒角机构4一侧的用于卸料的卸料机构5。
[0033]
优选的:夹紧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对称设置在导向槽6前后两端,第一气缸31活塞端上设置有夹紧板32,夹紧板32与胶辊接触面为圆弧状,通过导向槽6滑下的胶辊,到夹紧板32对应位置时,通过第一气缸31进行夹紧固定;倒角机构4包括支撑架41,支撑架41安装在支撑板2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支撑架41上安装有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下端连接有丝杠43,丝杠43一侧设置有光杠44,丝杠43、光杠44上设置有两处梁板45,梁板45上均安装有电动机46,电动机46输出端上连接有转动轴47,转动轴47上设置有刀头48,使伺服电机42带动丝杠43转动,带动梁板45相对运动,使电动机46带动的刀头48对胶辊进行内部倒角;卸料机构5包括连杆51,连杆51上端与倒角机构4连接,连杆51下侧设置有挡料板52,挡料板52与支撑板2通过u型架53销轴连接,通过梁板45在上下的同时带动连杆51推动挡料板52上下移动,对胶辊进行落料;支撑板2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框架1与支撑板2焊接,支撑板2一侧位于卸料机构5下方设置有引流板7,引流板7下方设置有成品箱8,保证导向槽6内的胶辊根据重力作用自动下料;丝杠43上下两端分别为左右螺旋螺纹,丝杠43与梁板45螺纹连接,光杠44与梁板45滑动连接,使丝杠43在转动时梁板45同向或反向移动,实现进刀或退刀。
[0034]
实施例2
[0035]
如图4-图5所示,用于胶辊的内倒角机,包括框架1,还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导向槽6,导向槽6前后两侧设置有用于对胶辊夹紧的夹紧机构3,设置在夹紧机构3上方的用于对胶辊倒角的倒角机构4,以及设置在倒角机构4一侧的用于卸料的卸料机构5。
[0036]
优选的:夹紧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对称设置在导向槽6前后两端,第一气缸31活塞端上设置有夹紧板32,夹紧板32与胶辊接触面为圆弧状,通过导向槽6滑下的胶辊,到夹紧板32对应位置时,通过第一气缸31进行夹紧固定;倒角机构4包括支撑架41,支撑架41安装在支撑板2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支撑架41上安装有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下端连接有丝杠43,丝杠43一侧设置有光杠44,丝杠43、光杠44上设置有两处梁板45,梁板45上均安装有电动机46,电动机46输出端上连接有转动轴47,转动轴47上设置有刀头48,使伺服电机42带动丝杠43转动,带动梁板45相对运动,使电动机46带动的刀头48对胶辊进行内部倒角;卸料机构5包括第二气缸54,第二气缸54活塞端连接有挡料板52,第二气缸54固定在支撑板2上,通过第二气缸54带动挡料板52活动,使加工好的胶辊落下;支撑板2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框架1与支撑板2焊接,支撑板2一侧位于卸料机构5下方设置有引流板7,引流板7下方设置有成品箱8,保证导向槽6内的胶辊根据重力作用自动下料;丝杠43上下两端分别为左右螺旋螺纹,丝杠43与梁板45螺纹连接,光杠44与梁板45滑动连接,使丝杠43在转动时梁板45同向或反向移动,实现进刀或退刀。
[0037]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胶辊通过导向槽6滑动到夹紧机构3处,通过第一气缸31推动夹紧板32对胶辊进行夹紧,同时伺服电机42带动丝杠43转动,使梁板45相胶辊处运动,电动机46带动转动轴47上的刀头48进行旋转,同时对胶辊上下两侧内角进行切削,同时通过梁板45向下运动的同时通过连杆51推动挡料板52向上运动,或者通过第二气缸54带动挡料板52收缩,使已经加工好的胶辊落入成品箱8内,之后挡料板52复位,夹紧机构3松开使胶辊滑下。
[003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