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1148发布日期:2020-11-19 21:1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



背景技术:

电钻是利用电做动力的钻孔机具。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动工具类产品,电钻主要规格有4、6、8、10、13、16、19、23、32、38、49mm等,数字指在抗拉强度为390n/mm2的钢材上钻孔的钻头最大直径。对有色金属、塑料等材料最大钻孔直径可比原规格大30~50%。

目前的电钻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头与被钻孔平面之间的摩擦力过小,或者被钻孔的平面过于光滑,当钻头与被钻孔平面接触时,钻头转动时,导致钻头在开始钻孔过程中打滑而无法精准定位,从而使钻头容易偏离设定的目标,被钻孔的平面越光滑就越难以进行钻孔,这就需要依靠手腕和胳膊的强大的力量给电钻施加压力来克服钻头抖动,需要消耗更大的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具备在钻孔过程中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更加牢固的扶住电钻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的电钻在钻孔过程中有很大的震动、并且难以扶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在钻孔过程中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更加牢固的扶住电钻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包括电钻本体,所述电钻本体前后两端均开有滑槽,所述电钻本体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滑条,所述滑条与滑槽内部滑动连接,两条所述滑槽内部开有若干个插孔,所述滑块前后两端均插接有插销,两根所述插销尾端延伸过滑条并贯穿至插孔内部;所述滑块下端左侧插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左端固定有两根圆管,两根所述圆管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圆管内部之间均相接有弹簧,两根所述圆管之间固定有连块,所述滑杆左端之间固定有圆片,所述圆片左端粘接有吸盘,所述圆片右端并位于两根所述滑杆之间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部与连块内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点,所述滑块呈凹形结构。

进一步优点,所述滑块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柄。

进一步优点,两根所述圆管左端均与圆片右端相接触。

进一步优点,所述圆管呈上下分布。

进一步优点,所述电钻本体左端并位于圆管上方转动连接有麻花钻。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新型电钻,向外拉出插销,使插销尾端脱离插孔,滑动滑块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并插回插销,左手抓住手握柄,右手握住电钻本体,麻花钻对准目标,使吸盘吸住需要钻孔的平面,扶住电钻本体保持平稳的状态,启动电钻本体使麻花钻转动,推动电钻本体使其逐渐前移,弹簧逐渐被压缩,滑杆与圆管内部滑动,使麻花钻与需要钻孔的平面接触,从而减轻手腕和手臂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与滑槽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局部放大图。

图中:1-电钻本体、2-滑块、3-插销、4-滑槽、5-手握柄、6-支撑块、7-弹簧、8-圆管、9-滑杆、10-连块、11-支撑杆、12-圆片、13-吸盘、14-麻花钻、15-插孔、16-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新型电钻,包括电钻本体1,所述电钻本体1前后两端均开有滑槽4,所述电钻本体1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内侧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滑条16,所述滑条16与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两条所述滑槽4内部开有若干个插孔15,所述滑块2前后两端均插接有插销3,两根所述插销3尾端延伸过滑条16并贯穿至插孔15内部;所述滑块2呈凹形结构;

向外拉出插销3,使插销3尾端脱离插孔15,滑动滑块2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并将插销3插回至插孔15内部并重新固定,左手抓住手握柄5,右手握住电钻本体1使麻花钻14对准目标,然后使吸盘13吸住需要钻孔的平面,扶住电钻本体1使吸盘13保持平稳状态。

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滑块2下端左侧插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左端固定有两根圆管8,两根所述圆管8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与圆管8内部之间均相接有弹簧7,两根所述圆管8之间固定有连块10,所述滑杆9左端之间固定有圆片12,所述圆片12左端粘接有吸盘13,所述圆片12右端并位于两根所述滑杆9之间固定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外部与连块10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块2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柄5,两根所述圆管8左端均与圆片12右端相接触,所述圆管8呈上下分布,所述电钻本体1左端并位于圆管8上方转动连接有麻花钻14;

通过左右滑动滑块2,使滑块2通过支撑块6带动圆管8和滑杆9左右移动位置,使吸盘13左端与麻花钻14左端对齐,在吸盘13贴住平面后同时让麻花钻14与平面接触,启动电钻本体1使麻花钻14转动,逐渐向靠近平面的方向推动电钻本体1,滑杆9使弹簧7逐渐被压缩,滑杆9与圆管8内部滑动,滑杆9逐渐收缩至圆管8内部,并且支撑杆11顺着连块10滑动,使麻花钻14逐渐深入至平面内部,有效使麻花钻14在转动过程中与平面接触而发生抖动,由于麻花钻14抖动会引起电钻本体1震动,通过吸盘13吸住平面而使电钻本体1保持平稳的工作状态,吸盘13相当于支点和固定点,能够使手腕和手臂更好的控制电钻本体1,从而减轻手腕和手臂的体力消耗,缓解手腕和手臂疲劳并降低工作强度;

通过支撑杆11和连块10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圆管8与滑杆9平稳的滑动,通过圆管8内部的防锈润滑油能够减少圆管8与滑杆9之间的摩擦力,使圆管8与滑杆9润滑,并且使圆管8与滑杆9滑动更加顺畅,防锈润滑油另外一方面能够防止弹簧7、圆管8和滑杆9生锈或者堆积灰尘而导致卡住,技术效果一举两得;

当麻花钻14打入平面内部时,可继续推动电钻本体1向靠近平面的方向移动,滑杆9继续收缩至圆管8内部,弹簧7继续压缩,可使麻花钻14深入平面内部钻出所想要的深度的孔;

不需要麻花钻14再次深入时,以吸盘13作为固定点,向远离平面的方向拉动电钻本体1,弹簧7由于电钻本体1向远离平面的方向移动而拉伸,使滑杆9逐渐从圆管8内部伸出,弹簧7逐渐拉伸而复位,使滑杆9滑出圆管8的部分的长度最长,滑杆9由此复位;

再次通过滑动滑块2,可调再次整麻花钻14与平面之间的间距,这主要是在更换不同长度的麻花钻14之后,而导致麻花钻14长度改变,滑动滑块2可再次使麻花钻14左端与吸盘13左端重新对齐;

不需要使用吸盘13时,通过拔掉支撑块6,支撑块6使圆管8、滑杆9和圆片12同时取下,这种设计主要是针对于粗糙平面的钻孔操作,因为粗糙平面与麻花钻14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大,而无需吸盘13辅助。

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电钻本体、2-滑块、3-插销、4-滑槽、5-手握柄、6-支撑块、7-弹簧、8-圆管、9-滑杆、10-连块、11-支撑杆、12-圆片、13-吸盘、14-麻花钻、15-插孔、16-滑条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