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棒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9640发布日期:2021-01-15 14:1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棒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棒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中常常需要对棒料进行定长下料;现有生产过程中,往往通过上料机构将棒料进行轴向传输然后再通过下料设备对棒料进行切断;但上料机构和下料设备占地较大且价格昂贵;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一些较小的企业仍然采用人工量长然后断料的方式加工棒料,但采用人工量长断料棒料,工作效率低且工人劳动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棒上料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量长并切断棒料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圆棒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一夹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外滑筒、内滑筒和端盖;所述外滑筒和所述内滑筒均水平布置,所述外滑筒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外滑筒的一端锥形开口且开口的内径尺寸由开口内向开口外逐渐增大;所述端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滑筒的另一端,所述端盖设有水平方向的且用于棒料穿过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内滑筒位于所述外滑筒内,所述内滑筒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内滑筒背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周向设有至少三个第二贯通孔,各所述第二贯通孔分别沿所述内滑筒的径向开设且各第二贯通孔与所述内滑筒的内部相通;多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均滚动连接有滚珠,当所述内滑筒内穿过有棒料时,所述滚珠在所述内滑筒相对所述外滑筒水平移动时与所述锥形开口的内表面接触以在各第二贯通孔内上下运动用以夹紧或松开棒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棒料的下料,在棒料进给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切断棒料的下料机;首先将棒料穿过第一夹紧机构,如图5所示,第一夹紧机构静止时,滚珠与外滑筒的锥形开口相接触且与棒料相分离;如图6所示,当人工驱动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向右运动时,由于内滑筒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外滑筒内,外滑筒向右运动首先压缩弹性件且内滑筒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外滑筒向左运动,内滑筒的多个滚珠则沿着外滑筒的锥形开口向左滚动且向上运动直至多个滚珠的顶部伸出内滑筒的第二贯通孔,多个滚珠将穿过内滑筒的棒料锁止从而带动棒料一起向右运动;如图5所示,当人工驱动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向左运动时,由于弹性件和内滑筒的惯性共同作用,内滑筒相对于外滑筒向右运动,内滑筒的多个滚珠沿着外滑筒的锥形开口向右并向下运动,直至多个滚珠的顶部落没入到第二贯通孔内,此时第一夹紧机构实现对棒料的解锁,且随后外滑筒通过弹性件带动内滑筒一起向左运动直至复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机架上滑动连接外滑筒,实现外滑筒沿水平方向滑动;将内滑筒弹性连接于外滑筒内、外滑筒的一端锥形开口且开口的内径尺寸由开口内向开口外逐渐增大,且在内滑筒靠近锥形开口的一端周向设有多个垂直于内滑筒轴线的第二贯通孔以及在多个第二贯通孔内均设有滚珠;使得在外滑筒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内滑筒相对于外滑筒向左运动,第二贯通孔内的滚珠沿着锥形开口向左运动向上运动直至滚珠的顶部伸出第二贯通孔从而与棒料相接触进而锁止棒料带动棒料一起向右运动;同理,当外滑筒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滚珠沿着锥形开口向右并向下运动直至滚珠的顶部缩回第二贯通孔内从而与棒料分离进而解锁棒料,随后,外滑筒通过弹性件带动内滑筒一起向左运动直至复位;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夹紧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使得棒料不断的输送到下料机处进行切断,且棒料每次输送的长度基本一致;工作人员不需先对棒料进行划长再送料切割,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工人劳动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第一夹紧机构一侧的第二夹紧机构,所述第二夹紧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相同;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背离所述第二夹紧机构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皮带轮,第一夹紧机构位于第二夹紧机构和皮带轮之间,所述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皮带背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为t形,所述端盖的杆部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滑筒内;所述端盖的头部和杆部均设有用于棒料穿过的第一贯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端盖的杆部和所述内滑筒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l形,且所述手柄的杆部设有防滑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机构处于松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机构处于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机架;2、外滑筒;3、内滑筒;4、端盖;5、滚珠;6、带轮;7、皮带;8、第一弹簧;9、手柄;10、棒料;1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圆棒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和第一夹紧机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外滑筒2、内滑筒3和端盖4;所述外滑筒2和所述内滑筒3均水平布置,所述外滑筒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外滑筒2的一端锥形开口且开口的内径尺寸由开口内向开口外逐渐增大;所述端盖4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滑筒2的另一端,所述端盖4设有水平方向的且用于棒料10穿过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内滑筒3位于所述外滑筒2内,所述内滑筒3朝向所述端盖4的一端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端盖4上,如图4所示,所述内滑筒3背离所述端盖4的一端周向设有至少三个第二贯通孔,各所述第二贯通孔分别沿所述内滑筒3的径向开设且各第二贯通孔与所述内滑筒3的内部相通;多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均滚动连接有滚珠5,如图5及图6所示,当所述内滑筒3内穿过有棒料10时,所述滚珠5在所述内滑筒3相对所述外滑筒2水平移动时与所述锥形开口的内表面接触以在各第二贯通孔内上下运动用以夹紧或松开棒料10。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棒料10的下料,在棒料10进给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切断棒料10的下料机;首先将棒料10穿过第一夹紧机构,如图5所示,第一夹紧机构静止时,滚珠5与外滑筒2的锥形开口相接触且与棒料10相分离;如图6所示,当人工驱动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2向右运动时,由于内滑筒3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外滑筒2内,外滑筒2向右运动首先压缩弹性件且内滑筒3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外滑筒2向左运动,内滑筒3的多个滚珠5则沿着外滑筒2的锥形开口向左滚动且向上运动直至多个滚珠5的顶部伸出内滑筒3的第二贯通孔,多个滚珠5将穿过内滑筒3的棒料10锁止从而带动棒料10一起向右运动;如图5所示,当人工驱动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2向左运动时,由于弹性件和内滑筒3的惯性共同作用,内滑筒3相对于外滑筒2向右运动,内滑筒3的多个滚珠5沿着外滑筒2的锥形开口向右并向下运动,直至多个滚珠5的顶部落没入到第二贯通孔内,此时第一夹紧机构实现对棒料10的解锁,且随后外滑筒2通过弹性件带动内滑筒3一起向左运动直至复位。

通过在机架1上滑动连接外滑筒2,实现外滑筒2沿水平方向滑动;将内滑筒3弹性连接于外滑筒2内、外滑筒2的一端锥形开口且开口的内径尺寸由开口内向开口外逐渐增大,且在内滑筒3靠近锥形开口的一端周向设有多个垂直于内滑筒3轴线的第二贯通孔以及在多个第二贯通孔内均设有滚珠5;使得在外滑筒2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内滑筒3相对于外滑筒2向左运动,第二贯通孔内的滚珠5沿着锥形开口向左运动向上运动直至滚珠5的顶部伸出第二贯通孔从而与棒料10相接触进而锁止棒料10带动棒料10一起向右运动;同理,当外滑筒2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滚珠5沿着锥形开口向右并向下运动直至滚珠5的顶部缩回第二贯通孔内从而与棒料10分离进而解锁棒料10,随后,外滑筒2通过弹性件带动内滑筒3一起向左运动直至复位;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夹紧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使得棒料10不断的输送到下料机处进行切断,且棒料10每次输送的长度基本一致;工作人员不需先对棒料10进行划长再送料切割,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工人劳动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位于第一夹紧机构一侧的第二夹紧机构,所述第二夹紧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相同;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2背离所述第二夹紧机构的一端沿水平方向通过第二弹簧11弹性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如图3所示,所述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带轮6,第一夹紧机构位于第二夹紧机构和带轮6之间,所述带轮6上套设有皮带7,所述皮带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皮带7背向滑动。

由于将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通过皮带7连接,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2背离第二夹紧机构的一端与机架1弹性连接且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在水平方向上背向滑动;工作人员向左推动第二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通过皮带7带动第一夹紧机构克服第二弹簧11的弹力向右运动,第一夹紧机构的外滑筒2和内滑筒3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夹紧机构夹紧棒料10带动棒料10一起向右运动,直至第一夹紧机构完成对棒料10的一次上料;然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在第二弹簧11的弹性力作用下向左运动,第一夹紧机构松开棒料10向左运动且通过皮带7带动第二夹紧机构向右运动;第二夹紧机构的外滑筒2和内滑筒3相对运动以夹紧棒料10,对棒料10完成二次上料;因此,采用上述方案,在完成同等上料长度的前提下,大大的缩小了工作人员沿水平方向推动第二夹紧机构的距离,进一步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端盖4为t形,所述端盖4的杆部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滑筒2内;所述端盖4的头部设有用于棒料10穿过的第一贯通孔。

将端盖4设置为t形且端盖4的杆部螺纹连接于外滑筒2内,便于端盖4以及内滑筒3的拆装;装配时,先将内滑筒3和端盖4的杆部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然后将内滑筒3套设于外滑筒2内,旋紧端盖4完成端盖4的固定。

如图1及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端盖4和所述内滑筒3背离所述滚珠5的一端。第一弹簧8将端盖4和内滑筒3弹性连接,如图6所示,当外滑筒2向右运动时,外滑筒2带动端盖4向右运动,端盖4压缩第一弹簧8,在第一弹簧8和内滑筒3惯性共同作用下,内滑筒3相对于外滑筒2向左运动,从而滚珠5向左和向上运动进而锁止棒料10;同理,如图5所示,内滑筒3相对于外滑筒2向右运动时,滚珠5对棒料10进行解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手柄9。手柄9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推动第二夹紧机构更为方便。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手柄9为l形,且所述手柄9的杆部设有防滑凹槽。手柄9设置为l形且杆部设有防滑凹槽使得工作人员推动手柄9时,手不易从手柄9上滑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