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6292发布日期:2021-03-30 20: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翻边成型工装使用常态温控的形式,在设备运作时温度会快速上升,进而影响设备运行,为了快速完成降温工作,可以在工装设备某些部位过热时,先将设备停下来,然后,采用散热风机设备对其进行降温,这无疑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效率。另外,为了提高冷却效果,也可以通过在翻边成型工装设备的表面设置水冷管道,从而达到降温效果,这种方式虽然控温效果较好,但是,在工装设备上交叉缠绕的水冷管道系统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对翻边成型工作过程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以实现对工装的快速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包括固定座、可移动布置在固定座上的连接杆件,以及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件顶部的散热风道,在散热风道端部还设有形成通过散热风道的气流的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道的两侧壁上还设有吸水纤维材料层,在散热风道内还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散热风道侧壁的导热翅片。

进一步的,在散热风道的顶部还设有分别朝向所述吸水纤维材料层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还连接供水设备。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风道的底部加工成漏斗状,在散热风道的底部最低处还设有集水出口。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且水平高度低于集水出口的蓄水箱、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蓄水箱与喷淋头的水泵,所述蓄水箱还通过水管连接所述集水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热翅片呈人字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热翅片的端部与散热风道侧壁之间还形成供吸水纤维材料层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移动滑道,所述的连接杆件的底部还安装有可在移动滑道内移动的移动底座。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移动滚轮。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滚轮为万向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底座的两侧还设有分别与移动滑道侧壁滚动接触的导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可移动、快速降温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风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杆件部分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固定座,2-连接杆件,3-散热风道,4-散热风机,5-吸水纤维材料层,6-导热翅片,7-喷淋头,8-水泵,9-蓄水箱,10-集水出口,11-移动底座,12-导向轮,13-移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功能部件或结构,则表明其为本领域为实现对应功能的常规部件或常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其结构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座1、可移动布置在固定座1上的连接杆件2,以及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件2顶部的散热风道3,在散热风道3端部还设有形成通过散热风道3的气流的散热风机4,所述散热风道3的两侧壁上还设有吸水纤维材料层5,在散热风道3内还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散热风道3侧壁的导热翅片6。导热翅片6的布置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气流与散热风道3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散热风道3的顶部还设有分别朝向所述吸水纤维材料层5的喷淋头7,所述喷淋头7还连接供水设备。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散热风道3的底部加工成漏斗状,在散热风道3的底部最低处还设有集水出口10。更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且水平高度低于集水出口10的蓄水箱9、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蓄水箱9与喷淋头7的水泵8,所述蓄水箱9还通过水管连接所述集水出口10。通过供水设备、喷淋头7与蓄水箱9等的结合,可以形成散热风道3内的冷却水的部分循环,这样,可以在对吸水纤维材料层5保证持续供水的同时,也可以尽量减少降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导热翅片6呈人字形,既可以提高与散热气流的换热接触面积,同时,也可以引导水流向吸水纤维材料层5处流动。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导热翅片6的端部与散热风道3侧壁之间还形成供吸水纤维材料层5通过的间隙。更优选的,上下相邻两个导热翅片6的间隙交错设置,这样,可以确保所喷淋的水被吸水纤维材料层5完全吸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定座1上设置有移动滑道,所述的连接杆件2的底部还安装有可在移动滑道内移动的移动底座11。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底座11的底部设置移动滚轮13。

更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滚轮13为万向轮。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底座11的两侧还设有分别与移动滑道侧壁滚动接触的导向轮12。

以上各实施方式可以任一单独实施,也可以任意两两组合或更多的组合实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可移动降温装置,其结构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座1、可移动布置在固定座1上的连接杆件2,以及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件2顶部的散热风道3,在散热风道3端部还设有形成通过散热风道3的气流的散热风机4,散热风道3的两侧壁上还设有吸水纤维材料层5,在散热风道3内还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散热风道3侧壁的导热翅片6。

请再参见图2所示,在散热风道3的顶部还设有分别朝向吸水纤维材料层5的喷淋头7,喷淋头7还连接供水设备。散热风道3的底部加工成漏斗状,在散热风道3的底部最低处还设有集水出口10。供水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且水平高度低于集水出口10的蓄水箱9、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蓄水箱9与喷淋头7的水泵8,蓄水箱9还通过水管连接集水出口10。导热翅片6呈人字形。导热翅片6的端部与散热风道3侧壁之间还形成供吸水纤维材料层5通过的间隙。

请再参见图3所示,固定座1上设置有移动滑道,连接杆件2的底部还安装有可在移动滑道内移动的移动底座11。移动底座11的底部设置移动滚轮13,移动滚轮13为万向轮。移动底座11的两侧还设有分别与移动滑道侧壁滚动接触的导向轮12。

具体工作时,固定座1一般布置在如翻边成型工装设备的工作台上,且固定座1的移动滑道可围绕工装设备的待散热区域设置。当工装设备的某一部位检测到温度上升到临界值时,即移动连接杆件2至对应散热位置,然后,启动散热风机4,散热气流经过散热风道3时,会促进吸水纤维材料层5上的水墨蒸发吸热,进行形成低温冷却气流,接着,再被送至设备工装的待散热区域进行降温。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