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9604发布日期:2021-07-13 15:3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边装置。



背景技术:

制桶工艺中,需要翻边装置对桶进行翻边,一般采用翻边装置进行加工。翻边装置的顶升机构一般采用液压驱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提供顶升机构动力的翻边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翻边装置,所述翻边装置包括下翻边机构,所述下翻边机构包括顶升机构、下模组件,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电机、减速箱、传动轴、凸轮机构,所述顶升电机与所述减速箱相连,所述减速箱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凸轮机构相连,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下模组件相连,所述凸轮机构将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下模组件的上下运动。这样,通过顶升电机提供动力传动至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将传动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下模组件的上下运动,不用采用液压机构,不会造成液压泄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偏心轮、凸轮,所述凸轮开设第一孔,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所述偏心轮开设偏心孔,所述传动轴穿过偏心孔,所述传动轴可以带动偏心轮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偏心孔对应的内壁之间设置胀紧套,所述胀紧套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在此实施例中,胀紧套的设置,可以防止传动轴与偏心轮的打滑。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具、导向柱、下板、导向套,所述导向柱相对所述下模具固定,所述导向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下模具;所述翻边机构包括机架,所述下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导向套固定于所述下板,所述导向套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下板,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导向柱配合为所述导向柱的上下运动导向。在此实施例中,导向套与导向柱配合,可以使下模具的运动更为平稳,提升下模具的运动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另外导向套固定于下板,导向套的轴线垂直于下板,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调整下板的位置即可实现对下模具的位置控制,更有利于使下模具处于水平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开设第二孔,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所述下模架包括下盘固定端,所述下盘固定端开设端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端孔同轴,所述端孔与所述第二孔设置固定轴。在此实施例中,设置固定轴连接下盘固定端与凸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下盘固定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下盘固定端之间为下盘固定沟,所述凸轮伸入所述下盘固定沟。在此实施例中,下盘固定端的数量为两个,可以使下模组件与凸轮的固定更为牢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伸入所述下盘固定沟的至少部分的厚度与所述下盘固定沟的宽度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边装置包括一对下部轴承座,所述下部轴承座设置支撑轴承,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支撑轴承,所述凸轮机构位于所述下部轴承座之间。在此实施例中,下部轴承座对传动轴起支撑作用,防止传动轴因过长未有支撑而抖动影响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翻边装置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翻边装置的上翻边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翻边装置的上翻边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翻边装置的上翻边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翻边装置的下翻边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下翻边机构的另一视图。

图7是图5所示下翻边机构的下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翻边装置的输送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输送装置的夹臂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输送装置的往复机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往复机构的同步轴承座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同步轴承座的另一视图。

图13是图8所示输送装置的夹臂开合机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翻边装置的桶身保持装置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前已有的夹臂开合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了一种翻边装置10,用于加工桶,包括机架20、上翻边机构30、下翻边机构40、输送装置50、桶身保持装置60。下翻边机构40位于上翻边机构30下方;桶身保持装置60位于上翻边机构30、下翻边机构40之间。翻边装置10为立式。翻边装置为立式是指翻边装置对桶进行加工时桶的轴线垂直于地面。

机架20包括上框架21、下框架22、支柱23,支柱23位于上框架21与下框架22之间,支柱23连接上框架21与下框架22。

图2-图4为上翻边机构30的部分示意图,上翻边机构30包括支撑架31、模具安装板32、上模具33、移载电机34、移载齿轮35、锁紧板36、锁紧气缸37。支撑架31固定于上框架21,支撑架31包括导轨311,模具安装板32置于所述支撑架31;模具安装板32包括至少两个模具位板322,图2所示的模具安装板32实施方式包括3个模具位板322,模具位板322用于安装上模具33,模具位板322包括定位部323,定位部323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定位销形式;模具安装板32包括导向轮324,导向轮324与导轨311配合,导轨311为导向轮324导向,使模具安装板32相对支撑架31的平移更为平稳和准确,同时导轨311对导向轮324起支撑作用。模具安装板32一边安装齿条321,齿条321与移载齿轮35啮合。移载电机34固定于支撑架31,移载电机34直接或间接带动移载齿轮35旋转,移载齿轮35旋转可使模具安装板32相对支撑架31平移。锁紧板36包括定位配合部,定位配合部可与定位部323配合。锁紧气缸37可控制锁紧板36锁住或松开模具安装板32,锁紧板36锁紧模具安装板32时,定位部323与定位配合部配合。设置定位部323与定位配合部,可以使上模具33具有更为准确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翻边装置10的加工精度。

闭口桶翻边、开口桶翻边、缩颈桶翻边分别对应多种不同的模具,对不同模具的切换一般需人工对模具进行更换,更换频繁也会对翻边装置的精度造成影响,上翻边机构30通过齿轮齿条结构,模具安装架32相对支撑架31平移切换上模具33,无需人工拆卸更换,另外,齿轮齿条结构具有更为精准的传动比,切换更为精准,有利于提高翻边装置10的加工精度。

图5、图6为下翻边机构40的示意图,下翻边机构40包括顶升机构41、下模组件42,顶升机构41可使下模组件42升降。顶升机构41包括顶升电机411、减速箱412、传动轴413、下部轴承座43、凸轮机构44。顶升电机411与减速箱412相连,减速箱412与传动轴413相连,传动轴413与凸轮机构44相连,凸轮机构44与下模组件42相连,凸轮机构44将传动轴41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下模组件42的上下运动。顶升电机411提供动力传至凸轮机构44,凸轮机构44将传动轴41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下模组件42的上下运动,不用采用液压机构,不存在泄漏风险。

一对下部轴承座43固定于机架20,下部轴承座43设置支撑轴承,传动轴413穿过一对支撑轴承,凸轮机构44位于下部轴承座43之间。下部轴承座43对传动轴413起支撑作用,防止传动轴413因过长未有支撑而抖动影响传动效率。

凸轮机构44包括偏心轮441、凸轮442、胀紧套443。凸轮442开设第一孔、第二孔。偏心轮441设置于第一孔。偏心轮441开设偏心孔,传动轴413穿过偏心孔,传动轴413与偏心孔对应的内壁之间设置胀紧套443,胀紧套443套设于传动轴413。传动轴413可以带动偏心轮441转动。胀紧套443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传动轴413与偏心轮441打滑。

下模组件42包括下模架421、下模具422、导向柱423、下板424、导向套425。下板424固定于机架20。导向柱423固定于下模架421,导向柱423相对下模具422固定,导向柱423的轴线垂直于下模具422,导向套425固定于下板424,导向套425的轴线垂直于下板424,导向柱423插入导向套425,导向套425与导向柱423配合为导向柱423的上下运动导向。导向套425与导向柱423配合,可以使下模具422的运动更为平稳,提升下模具422的运动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另外导向套425固定于下板424,导向套425的轴线垂直于下板424,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调整下板424的位置即可实现对下模具422的位置控制,更有利于使下模具422处于水平位置。

图7为下模组件42的示意图,下模架421包括下盘固定端426,下盘固定端426开设端孔427,第二孔与端孔427同轴,端孔427与第二孔设置固定轴。下盘固定端4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图7所示的为下盘固定端426为两个的情形,下盘固定端426之间为下盘固定沟428,凸轮442伸入下盘固定沟428。下盘固定端426的数量为两个,可以使下模组件42与凸轮442的固定更为牢固。凸轮442伸入下盘固定沟428的至少部分与下盘固定沟428的宽度一致,应当说明,此处的“一致”是指凸轮442的至少部分可以深入下盘固定沟428并且无明显间隙并且可以相互转动,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严格相等。

图8为输送装置50的部分示意图,因为输送装置50的两边是对称的,因此本文中均只描述一边。输送装置50包括移载梁51、夹臂54、夹臂开合机构53、往复机构52。夹臂54等距固定于移载梁51。

如图9所示,夹臂54包括上夹臂541、下夹臂542、连接柱543、固定部544,连接柱543与上夹臂541、下夹臂542固定连接,连接柱543与固定部544固定连接,固定部544与移载梁51固定连接。上夹臂541与下夹臂542同轴,应当说明,此处的同轴是指上夹臂541弧形对应的轴与所述下夹臂542弧形对应的轴同轴,对待输送的桶状物具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如图10所示,往复机构52包括往复动力设备521、同步带轮522、同步带523、同步轴承座524、往复轴525,往复动力设备521为电机,带动同步带轮522转动,同步带523与同步带轮522啮合,同步轴承座524与同步带523啮合,同步轴承座524与往复轴525连接。往复动力设备521带动往复轴525沿往复轴525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往复动力设备可以为气缸,气缸带动往复轴525做往复运动。

往复轴525与移载梁51相对固定,因此,往复轴做往复运动时,移载梁51随往复轴525一起做往复运动。通过同步轴承座524与同步带523啮合,由同步带轮522带动同步带523再带动同步轴承座524,使输送装置50在做往复运动时,可以具有更准确的传动比,利于输送装置将桶更准确地输送到特定的加工位置,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同步轴承座524如图11、图12所示,同步轴承座524包括轴承座526、啮合部527。啮合部527与轴承座526固定,轴承座526与啮合部527形成带孔528,同步带523横穿带孔528,啮合部527包括啮合齿5271,啮合齿5271与同步带523啮合,啮合齿5271向轴承座526方向突出,这样,同步带523不需要两面均为啮合面,降低同步带523的加工成本。轴承座526与啮合齿5271顶部的距离d小于啮合齿5271的深度h,可以防止同步带523与啮合齿5271脱离,具有更好的传动性能。

轴承座526包括抱紧器5241、第一安装座5242、第二安装座5243、沟部5244,沟部5244连接第一安装座5242、第二安装座5243。第一安装座5242开设第一轴承安装孔,第二轴承座开设第二轴承安装孔,第一轴承安装孔与第二轴承安装孔同轴,第一轴承安装孔与第二轴承安装孔均设置轴承。轴承座526开设座沟5248,抱紧器5241位于座沟5248,座沟5248的宽度与抱紧器5241的宽度一致,应当说明,此处的“一致”是指抱紧器5241正好可以置入座沟5248而没有明显的间隙,而非数学意义上的完全一致。这样,抱紧器5241的位移可以与轴承座的位移一致,便于控制传动精度。抱紧器5241开设抱紧孔、缺口5245、螺纹孔。螺纹孔设置抱紧螺钉5247,抱紧螺钉5247可以调整缺口5245的大小。抱紧孔与第一轴承安装孔、第二轴承安装孔同轴。抱紧器5241存在经过抱紧孔圆心且大于第一轴承安装孔孔径、第二轴承安装孔孔径的弦,应当说明,此处的弦是指连接抱紧器垂直于往复轴轴线的截面外周上两点形成的线段。往复轴525穿过轴承、抱紧器5241,抱紧螺钉5247拧紧,抱紧器5241与往复轴525固定。轴承座526包括抱紧器5241,使轴承座526可以支撑往复轴525的旋转,又可以沿往复轴525的长度方向随往复轴525做往复运动。抱紧器5241通过抱紧螺钉5247调节抱紧力,可以使抱紧器5241与往复轴525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

如图13所示,夹臂开合机构53包括开合动力设备531、v形杆532、杆件533、提拉组件534、偏心轮机构535,v形杆532包括顶端5321、第一端5322、第二端5323。顶端5321开设往复轴孔,往复轴525穿过往复轴孔。第一端5322与移载梁51固定,第二端5323开设杆件孔,杆件533穿过杆件孔。提拉组件534包括拉杆5341,提拉组件534开设组件孔,杆件533穿过组件孔,提拉组件534可相对杆件沿杆件长度方向滑动。拉杆5341与偏心轮机构535连接。开合动力机构531与偏心轮机构535直接或间接连接。因此,开合动力设备531间接带动第二端5323运动,使v形杆532转动整体打开移载梁51,开合动力设备531无需随移载梁51做往复运动,与图15所示的每个夹臂配备单独的动力设备并且动力设备随移载梁运动的输送装置相比,更加节约能源。在实施例中,通过偏心轮机构535与提拉组件533将开合动力设备的动力传递给v形杆,可以使夹臂的开合更加稳定,降低夹臂开合过程中对桶造成的冲击。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开合动力设备可以为气缸,气缸直接带动v形杆第二段上下摆动。

如图14所示,桶身保持装置60包括桶身气缸61、支承轴62、旋转臂63、固定端64、夹持体65。桶身气缸61固定于机架,固定端64固定于机架20,固定端64开设支承孔,支承轴62穿入支承孔,支承轴62可以绕支承轴62的轴线相对固定端64转动。旋转臂63一端与桶身气缸61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与支承轴62固定相连。夹持体65包括夹持臂651、保持体652,夹持臂651与支承轴62固定连接,夹持臂651与保持体652连接,保持体652可以绕其自身轴线旋转。支承轴62与旋转臂63的设置,将桶身气缸61的动力传递至夹持体65,可以有效降低支持体65对桶身的冲击,同时保持体652可以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使桶身与保持体652发生沿桶的轴线方向相对位移时具有较小的摩擦,降低桶身保持装置60的故障率。保持体652与桶的外壁相适应,更利于桶身保持装置60对桶的支持作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桶身气缸61固定于机架,桶身气缸61直接与夹持体相连。

翻边装置10对桶进行翻边时,输送装置50将桶输送到特定位置时,由顶升机构41将桶顶起,桶身保持装置60的设置,桶身气缸61控制夹持体65向桶做进退运动,在输送装置50将桶输送到位后对桶的位置进行了限制,降低桶在顶升过程中桶身位置横向窜动概率。

顶升机构41顶升下模组件42,下模具422与上模具33共同对桶进行翻边,消除重力对桶的偏心影响,提高加工精度。

翻边装置10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夹臂开合机构53动作,夹臂54抱紧待加工桶;

s2:往复机构52带动输送装置50运动使待加工桶输送至翻边装置10;

s3:夹持体65向待加工桶做前进运动至保持体652与待加工桶贴合;夹臂开合机构53动作,夹臂54松开待加工桶;

s4:往复机构52带动输送装置50与步骤s2呈反向运动,运动距离大小相等;顶升机构41顶升,上模具33、下模具422共同作用对待加工桶进行翻边;

s5:加工完成,顶升机构41下降;

s6:夹臂开合机构53动作,夹臂54抱紧加工完成的桶;夹持体65做后退运动使保持体652与加工完成的桶不再贴合;

s7:往复机构52带动输送装置50运动使加工完成的桶输送离翻边装置10。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的表述仅仅是为了命名,不包括任何顺序的限定;其次,诸如“往复动力设备”中的“往复”,“移载电机”中的“移载”等类似的表述仅仅是为了命名或区分,不包括任何限制,除非结合上下语境及技术本身理解应当作为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