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翻边带滚轮的模具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具有翻边的汽车配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翻边进行冲压从而使得该翻边具有间隔凸出,常规的翻边加工大多采用直接将模具压入至具有翻边的汽车配件中,采用这种刚性冲压的方式使得产品折弯发热高、产品表面擦伤严重,模具则会磨损的较为厉害,模具的寿命低。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带滚轮的模具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翻边带滚轮的模具机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依次固定上垫板、上夹板和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为齿轮状,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还凸出有定位盘;所述下模座的上端由下往上依次固定有下垫板、下模板和下盖板,所述下垫板内活动设置有下脱料板,所述下模板内设有环形固定座,固定座的内壁均匀固定有若干滑轮,若干滑轮以固定座的中心为原点呈发散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四个角均固定有导杆,所述下盖板在对应导杆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模板在对应导杆的位置设有轴套槽,所述轴套槽内固定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的中部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座固定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中部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均匀凹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固定滑轮夹持板,所述滑轮夹持板为“u”形结构,所述滑轮转动固定于所述滑轮夹持板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盖板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下盖板的表面还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侧,所述环形凹槽内穿设有若干导油孔,所述下盖板的其中一个侧边穿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环形凹槽相连通且所述进油孔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上方,若干导油孔位于所述滑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脱料板的上表面凹设有定位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滚动摩擦代替传统的滑动摩擦,使得产品表面更加光滑,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2)在下盖板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处穿设导油孔,下盖板的侧部设置进油孔,在进行冲压时可以对每个滑轮加油,延长整个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3)本模具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一些关键零部件在损坏后可以进行快速维修,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模板的俯视图。
图4是下盖板的俯视图。
图5是下盖板、下模板、下垫板、下脱料板、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下盖板、下垫板、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固定座和滑轮的俯视图。
图9是未经过模具加工的产品示意图。
图10是经过模具加工的产品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其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上模板;5、下盖板;51、进油孔;52、环形凹槽;53、导油孔;6、滑轮;7、下模板;71、安装槽;8、滑轮夹持板;9、下垫板;10、下脱料板;101、定位凹槽;11、下模座;12、定位盘;13、固定座;131、限位槽;14、导杆;15、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至图8所示,一种翻边带滚轮的模具机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11,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依次固定上垫板2、上夹板3和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为齿轮状,所述上模板4的下表面还凸出有定位盘12;所述下模座11的上端由下往上依次固定有下垫板9、下模板7和下盖板5,所述下垫板9内活动设置有下脱料板10,所述下模板7内设有环形固定座13,固定座13的内壁均匀固定有若干滑轮6,若干滑轮6以固定座13的中心为原点呈发散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11均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垫板2为圆盘状,所述上垫板2与上模座1通过螺栓紧固,所述上夹板3为圆柱状,所述上夹板3与上垫板2通过螺栓紧固,所述上模板4与所述上夹板3也通过螺栓紧固;所述上模板4为圆柱状,所述上模板4的圆周部位均匀凸出有若干齿位,同时,该齿位在远离中心位置的一侧呈弧形结构,即上模板4为齿轮状,所述上模板4的下表面凸出有定位盘12,该定位盘12为圆盘状,定位盘12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本模具机构所加工的产品;所述下模板7、下盖板5和固定座13之间形成了冲压腔体,通过滑轮6对产品的翻边进行加工,以滚动代替原有的滑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四个角均固定有导杆14,所述下盖板5在对应导杆14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模板7在对应导杆14的位置设有轴套槽,所述轴套槽内固定轴套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座1的上表面四个角均开设有导杆端部限位槽,所述导杆端部限位槽的中间部位穿设有安装孔,所述导杆14包括杆体端和设置于杆体端顶部的安装端,杆体端为圆杆状,安装端为圆盘状,导杆14的安装端设置于导杆端部限位槽内,导杆14的杆体端穿过安装孔并且延伸至上模座1的下端,值得注意的是,上模座1的其中两个相对面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与安装孔相连通,导杆14的杆体端上还设有螺纹孔,导杆14插入至安装孔内,当导杆14的安装端位于导杆端部限位槽内后,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并且与导杆14的杆体端上的螺纹孔螺纹旋接,从而可以紧固导杆14;第一通孔、轴套15的设置对导杆14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提高加工精确度。
结合图4至图8所示,,所述下模板7的中部凹设有安装槽71,所述固定座13固定于安装槽71内,所述安装槽71的中部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座13的内壁均匀凹设有若干限位槽131,所述限位槽131内固定滑轮夹持板8,所述滑轮夹持板8为“u”形结构,所述滑轮6转动固定于所述滑轮夹持板8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座13固定于下模板7的安装槽71内,下脱料板10位于第二通孔的下方,第二通孔是用于冲压以及成品的下料;所述限位槽131为矩形槽,所述固定座13的外侧圆周面在对应矩形槽的位置穿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安装孔,滑轮夹持板8嵌设至限位槽131内并且通过螺栓与固定座13紧固在一起,滑轮6转动设置于滑轮夹持板8内,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滑轮6呈间隔设置,待加工产品在进行加工时,待加工产品如图9所示,待加工产品受到压力同时经过滑轮6的挤压,即可得到如图10所示的成品,滑轮6在整个冲压过程中是不断进行转动,这也可以保证整个模具的使用寿命;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座13与下模板7之间、下模板7与下盖板5之间、固定座13与滑轮夹持板8之间均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紧固连接。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下盖板5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下盖板5的表面还设有一环形凹槽52,所述环形凹槽5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侧,所述环形凹槽52内穿设有若干导油孔53,所述下盖板5的其中一个侧边穿设有进油孔51,所述进油孔51与所述环形凹槽52相连通且所述进油孔51位于所述环形凹槽52的底面上方,若干导油孔53位于所述滑轮6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油孔51的设置可以使得在加工时对进油孔51内加油,进油孔51位于环形凹槽52的上方,使得油自然滴落至环形凹槽52内,使得油从导油孔53排出至滑轮6处,在冲压过程中不断对滑轮6加油,保持润滑性。
结合图5所示,所述下脱料板10的上表面凹设有定位凹槽101。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定位凹槽101的设置是为了适应待加工产品,待加工产品如图9所示;下垫板9为工字型的圆柱体,下垫板9的中部穿设有供下脱料板10穿过的孔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