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3492发布日期:2021-01-12 09:3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通常安装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装置的机械上,通过压力压合模具将指定材料冲切出所需形状,传统五金冲压模具包括: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上模座,下模座。其中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是关键的3块模板,固定板起着固定凸模的作用;卸料板主要起卸料、导向、压料3个作用;凹模板既可以充当凹模刃口,也可以在其上镶拼凹模镶块,3块模板之间用4个导柱来导向、固定,传统五金冲压模具凸模下压将废料区域冲切分离,保留成品区域,适用于“掏空类”大版面成品冲切,小型产品冲压时,五金冲切模具冲切后的成品经凹模腔废料孔落于模具下方,需收集后人工整理,所以传统五金冲压模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对于小型化产品的冲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模具,包括相向和背向运动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上模组件包括凸模,下模组件包括供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通过且配合凸模进行冲切作业的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之间设有供凸模往复运动的冲切孔,冲切完成后第一材料通过凸模的配合经冲切孔置入第二材料上。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通过吸力拾取物体的吸附机构,冲切完成后的第一材料通过凸模与吸附机构的配合置入第二材料上。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装配凸模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配合吸附机构进行拾取物体的气道,凸模上设有与气道适配的气孔,凸模和吸附机构通过气道和气孔的配合实现吸附。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导正第一材料的第一插针,第一槽内设有与第一插针适配的第一插孔,第一材料通过第一插针和第一插孔的配合实现限位。

所述第一插针包括与第一插孔配合的插杆,固定板上设有供插杆往复运动的套管,第一插针通过插杆和套管的配合实现伸缩。

所述套管内设有迫使插杆远离固定板的弹性机构。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用于导正第二材料的第二插针,第二槽内设有与第二插针适配的第二插孔,第二材料通过第二插针和第二插孔的配合实现限位。

所述第二槽内设有配合冲切作业的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为泡棉材质。

所述第二槽内设有供缓冲机构装配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解决小型产品使用五金模冲压时成品散落需二次整理的问题,同时还能提升材料冲切利用率,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凹模有上下两层,将上层的材料进行冲压,并将材料送至下层的材料指定位置上,凸模有冲压和贴合功能;调节冲切的速度和下层材料输送速度的之间速率差能最大程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凸模内设有气孔,固定板的气道口外接吸力装置产生吸附力冲切前吸附定位,冲切后吸住成品解决了传统冲压模凸模冲切后只能沿凹模排废孔自由下落的问题,同时还确保了凸模至凹模贴合的相对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针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冲压模具,包括相向和背向运动配合的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上模组件100包括凸模110,下模组件200包括供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通过且配合凸模110进行冲切作业的第一槽221和第二槽231,第一槽221和第二槽231之间设有供凸模110往复运动的冲切孔222,冲切完成后第一材料通过凸模110的配合经冲切孔222置入第二材料上,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的配合关系在此不作过多赘述,一般情况下,下模组件200是固定形式,上模组件100在下模组件200上方往复运动进行冲切,本申请以此为例,上模组件100还包括用于相向和背向运动配合的导柱150,由具体工作流程见下文。

所述上模组件100包括通过吸力拾取物体的吸附机构(图中未示出),冲切完成后的第一材料通过凸模110与吸附机构的配合置入第二材料上,吸附机构可通过泵机和气管的配合产生吸力。

所述上模组件100包括用于装配凸模110的固定板120,固定板120上设有配合吸附机构进行拾取物体的气道124,凸模110上设有与气道124适配的气孔111,凸模110和吸附机构通过气道124和气孔111的配合实现吸附,泵机和气道124通过气管连通,固定板120从上至下分别由第一固定板121、第二固定板122和第三固定板123构成,气道124可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22上。

所述上模组件100包括用于导正第一材料的第一插针130,第一槽221内设有与第一插针130适配的第一插孔223,第一材料通过第一插针130和第一插孔223的配合实现限位,下模组件200从上至下分别由导正板210、第一凹模220和第二凹模230,第一槽221和第二槽231通过这三者形成,第一插孔223设置于第一凹模220上。

所述第一插针130包括与第一插孔223配合的插杆131,固定板120上设有供插杆131往复运动的套管132,第一插针130通过插杆131和套管132的配合实现伸缩。

所述套管132内设有迫使插杆131远离固定板120的弹性机构133,弹性机构133和套管132的配合使得插杆131具有弹性恢复力。

所述下模组件200包括用于导正第二材料的第二插针140,第二槽231内设有与第二插针140适配的第二插孔232,第二材料通过第二插针140和第二插孔232的配合实现限位,第二插孔232设置在第二凹模230上,导正的原理与第一插针130一致。

所述第二槽231内设有配合冲切作业的缓冲机构233,凸模110将第一材料输送至第二材料上时会有一个下压的动作使第一材料附着于第二材料上,缓冲机构233能够提供很好的缓冲作用。

所述缓冲机构233为泡棉材质,本申请的缓冲机构233优选为泡棉材质。

所述第二槽231内设有供缓冲机构233装配的限位槽234,限位槽234可在第二槽231内下沉用于固定缓冲机构233用。

工作流程:

首先,外部输送机构将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分别输送至第一槽221和第二槽231,凸模110随上模组件100下移至第一材料表面,第一插针130和第一插孔223的配合将第一材料进行了导正限位,此时吸附机构开始工作,通过第二固定板122的气道124和凸模110上的气孔111对第一材料进行吸附,凸模110继续下移对第一材料进行冲切,第一插针130此时会收缩且不穿透第一凹模220,然后凸模110吸附着冲切后的第一材料通过冲切孔222输送至第二材料的表面,此时第二插针140和第二插孔232的配合将第二材料进行了导正限位,凸模110继续下移一点距离将冲切后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进行挤压并贴合,最后吸附机构停止工作,凸模110随上模组件100上移复位等待下一轮循环作业,调节冲切的速度和第二材料输送速度的之间速率差便可调整若干个冲切后的第一材料在第二材料上的间隔距离来适应不同的产品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