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制品用便于取料的油压机的制作方法](http://img.xjishu.com/img/zl/2021/7/16/ain6omqbd.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制品用便于取料的油压机。
背景技术:2.油压机是一种通过专用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通过液压泵作为动力源,靠泵的作用力使液压油通过液压管路进入油缸或活塞,然后油缸或活塞里有几组互相配合的密封件,不同位置的密封件都是不同的,但都起到密封的作用,使液压油不能泄露。最后通过单向阀使液压油在油箱循环使油缸或活塞循环做功从而完成一定机械动作来作为生产力的一种机械,但是目前大多油压机配备的模具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单一,在油压成型后产品和模具贴合难以取出,需要夹持或者撬动产品边缘取出易导致产品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现有的油压机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制品用便于取料的油压机。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制品用便于取料的油压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通过机架连接的顶板,顶板顶面设置有第一油压缸,顶板底面设置有和第一油压缸连接的第一活塞,机架上设置有和第一活塞连接的导向板,导向板底面设置有压头,底座顶面设置有带有油压腔的工作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油压缸的支撑板,油压腔底面设置有和第二油压缸连接的第二活塞以及围绕第二油压缸布置的气道,支撑板顶面设置有和气道连接的气泵。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撑板和底座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油箱。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油箱上设置有和第一油压缸连接的第一油管以及和第二油压缸连接的第二油管,第一油压缸上设置有第一液压泵,第二油管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泵。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和机架契合的导孔,导孔内设置有套设在机架上的导套。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活塞穿过工作台和底座与第二油压缸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气泵上设置有过滤网。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右侧设置有控制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压腔底面设置有和第二油压缸连接的第二活塞,能够在冲压完成后在底部均匀施力将产品顶出,通过和气泵连接的气道能够在顶出过程中提高辅助顶出力,还能够形成气流壁防止产品和油压腔之间磨损。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底座,2、机架,3、顶板,4、第一油压缸,5、第一活塞,6、导向板,7、压头,8、油压腔,9、工作台,10、第二油压缸,11、支撑板,12、第二活塞,13、气道,14、气泵,15、油箱,16、第一油管,17、第二油管,18、第一液压泵,19、第二液压泵,20、导套,2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金属制品用便于取料的油压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通过机架2连接的顶板3,顶板3顶面设置有第一油压缸4,顶板3底面设置有和第一油压缸4连接的第一活塞5,机架2上设置有和第一活塞5连接的导向板6,导向板6底面设置有压头7,底座1顶面设置有带有油压腔8的工作台9,底座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油压缸10的支撑板11,油压腔8底面设置有和第二油压缸10连接的第二活塞12以及围绕第二油压缸10布置的气道13,支撑板11顶面设置有和气道13连接的气泵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压腔8底面设置有和第二油压缸10连接的第二活塞12,能够在冲压完成后在底部均匀施力将产品顶出,通过和气泵14连接的气道13能够在顶出过程中提高辅助顶出力,还能够形成气流壁防止产品和油压腔8之间磨损。
16.所述支撑板11和底座1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油箱15,所述油箱15上设置有和第一油压缸4连接的第一油管16以及和第二油压缸10连接的第二油管17,第一油压缸4上设置有第一液压泵18,第二油管17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泵19。
17.所述导向板6上设置有和机架2契合的导孔,导孔内设置有套设在机架2上的导套20,导套20能够保护导孔防止导孔磨损,所述第二活塞12穿过工作台9和底座1与第二油压缸10连接,所述气泵14上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能够过滤气泵14抽取的空气,防止杂质进入油压腔8内,所述底座1右侧设置有控制器21。
18.实施例:接通外界电源并通过控制器21控制,将待加工产品放置在油压腔8内后,第一液压泵18启动使得油箱15内液压油进入第一油压缸4内启动第一活塞5,在第一活塞5的带动下压头7对待加工产品冲压成型,完成后,第一液压泵18停止工作后将压头7停留在工作台9的上方,便于取出产品,第二液压泵19和气泵14同时启动,第二活塞12将产品顶出,第二活塞12和产品具有较大接触面积,能够对产品底面均匀施力,从而防止产品被夹持取出造成的损伤,在此过程中,气泵14通过气道13将气体加压输入油压腔8和产品之间形成气流壁从而保护产品。
19.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