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3805发布日期:2021-04-13 22:3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工机械装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笔具的种类十分繁多,包括签字笔、圆珠笔、记号笔以及钢笔等等。签字笔是指专门用于签字或者签样的笔,有水性签字笔和油性签字笔。水性签字笔一般用于纸张上,如果用于白板或者样品上很容易被擦拭掉;油性签字笔一般用于样品签样或者其它永久性的记号,油性签字笔很难拭擦,但可以用酒精等物清洗。圆珠笔是通过笔或笔芯前端的球珠滚动带出书写介质的笔,这种球珠由黄铜、钢或者碳化钨制成,可在书写时将墨水释放到纸上。记号笔是一种可在纸张、木材、金属、塑料、搪陶瓷等一种或多种材料上书写作记号或标志的笔。记号笔分为油性记号笔和水性记号笔。水性记号笔可以在光滑的物体表面或白板上写字,用抹布就能擦掉(白板笔),油性记号笔写的就不易擦除。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制作的笔类书写工具,通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来填充墨水。钢笔笔尖,可以说是钢笔的最关键的部分,从细到粗,各种变化都有。
3.根据笔的主要特征又划分为水性笔和油性笔,但是无论水性笔还是油性笔,均包括笔杆、笔芯、前尖以及笔帽。笔杆为连接前尖包覆贮墨装置之管,笔杆材质、造型多变。设计上有一般尺寸与短杆之分,短杆之笔杆书写时将笔帽套在笔杆之尾部,增加的长度使握持、书写更为舒适。前尖为用管状材料包覆、固定笔尖形成的配件。前尖与握持之舒适性关系密切,除常见的圆管外,各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也常蕴藏着设计者的巧思,另前尖之摩擦力、软硬、尺寸、形状与书写之手感关系密切。笔芯为书写工具的附属品,可以多次替换。传统的制笔过程是依靠人工将笔的各个零件按照一定的工序依次组装到一起,人工生产的效率低,质量也无法保证。现有的制笔过程虽然应用了自动组装机进行流水线型的直线组装,提高了制笔效率,但自动组装机的加工效果差强人意,容易增加不良品的比例。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提高制笔品质的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提高制笔品质,降低笔产品的不良品比例。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包括:传输机构、笔杆供给机构、笔芯供给机构和前尖供给机构;所述笔杆供给机构、笔芯供给机构、前尖供给机构沿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对制笔材料依次进行加工。
7.具体地,传输机构为链式的传输带,传输带由电机驱动将制笔材料传输至各供给机构进行加工。笔大体分为笔杆、笔芯、前尖,与此对应的供给机构为笔杆供给机构、笔芯供
给机构和前尖供给机构,每个供给机构负责笔对应部分的加工工序。
8.进一步地,所述笔杆供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振动盘、滑道和料斗机;所述第一送料振动盘用于提供待加工笔杆,第一送料振动盘的出料口与滑道的入料口连通;所述滑道为波浪形通道;所述通道与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始终适配;所述滑道的出料口与料斗机的入料口连通;所述料斗机的出料口与传输机构连通。
9.具体地,第一送料振动盘将盘内存储的待加工笔杆通过振动的方式运输到滑道,滑道与料斗机相通,待加工笔杆通过滑道进入料斗机,最后从料斗机到达传输机构,被传输机构运输到下个供给机构进行下一个加工工序。所述滑道为波浪形通道,波浪形的设计使滑道具有缓冲的作用,令待加工笔杆在通过滑道的过程并不是直上直下的,限制待加工笔杆从滑道落入料斗机时的速度,避免待加工笔杆的下落速度过快,发生冲撞意外损坏产品。且滑道与水平放置的待加工笔杆始终适配,使待加工笔杆在滑道内以及出滑道时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能有序地排列进入料斗机。
10.进一步地,所述料斗机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料斗、下料推板和挡块;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料斗;所述料斗的入料口与滑道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料斗的出料口与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适配;所述挡块设置在料斗的出料口的正下方,用于阻挡料斗的出料口;所述下料推板设置在挡块与料斗的出料口之间,具有用于存储待加工笔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料斗的出料口相通;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下料推板;所述下料推板受第二驱动器驱动平移,板身阻挡料斗的出料口时,通孔与传输机构相通。
11.具体地,料斗的入料口为宽口,料斗的出料口为仅能通过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的窄口。待加工笔杆从滑道落入料斗,第一驱动器驱动料斗进行振动,使料斗内的待加工笔杆加速从料斗侧壁滑落料斗的出料口,并且规整待加工笔杆的放置状态以通过料斗的出料口。待加工笔杆通过料斗的出料口后,停留在下料推板的通孔之内,与挡块的顶部相抵。第二驱动器驱动下料推板进行平移,下料推板的板身逐渐阻挡料斗的出料口,下料推板的通孔逐渐由与料斗的出料口相通变为与传输机构相通;停留在下料推板的通孔之内的待加工笔杆无挡块相抵后,再次往下掉落,落在传输机构的传输带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笔芯供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振动盘、笔芯运输轨道、限位器、第一机械手和下料槽;所述笔芯运输轨道一端与第二送料振动盘的出料口连通,另一端设置限位器;所述限位器用于限制笔芯运输轨道内的笔芯运动;所述第一机械手设置在限位器与下料槽之间,用于将停在限位器处的笔芯搬运至下料槽;所述下料槽与传输机构连通。
13.具体地,第二送料振动盘将盘内存储的笔芯通过振动的方式运输到笔芯运输轨道,笔芯运输轨道末端设置限位器以避免笔芯从轨道内掉落;第一机械手将运输到笔芯运输轨道末端的笔芯搬运到下料槽,下料槽校对笔芯方向,将笔芯送入传输带上的笔杆内。
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器包括:第三驱动器、轨道挡块、轨道挡块架和限位杆;所述轨道挡块架设置在笔芯运输轨道末端的正上方,整体呈“丄”字形,底板上设有竖直的梳状板;所述轨道挡块呈阶梯状,上端架设在梳状板开口内,位于梳状板开口内的部分具有用于固定的支点,下端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所述阶梯的上下方向与笔芯运输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杆上端贯穿轨道挡块,下端贯穿轨道挡块架的底板,限位杆还套设有限位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套位于轨道挡块与轨道挡块架的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位于限位套轨道挡块架的底板之间;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轨道挡块绕着支点转动;所述轨
道挡块转动时,其下端上升不再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使笔芯能有序地被提取,避免了在笔芯提取的过程中,不同的笔芯相互干扰,甚至脱离到笔芯运输轨道。
15.具体地,笔芯抵达运输轨道末端后受轨道挡块下端阻挡静止。第三驱动器驱动轨道挡块绕用于固定的支点进行转动,使轨道挡块的上端部分下沉,下端部分上升。轨道挡块上端部分下沉施加压力给套设在限位杆上的限位套,限位杆随之往下运动,限位杆的下端穿过轨道挡块架的底板,压住气夹待夹取的后面的笔芯;轨道挡块下端部分上升,即令轨道挡块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的部分抬起,轨道挡块不再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第三驱动器不再驱动轨道挡块时,第一弹簧对限位套施加弹力,限位套将弹力传递给轨道挡块和限位杆,使轨道挡块回到初始位置,下端再次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使限位杆上升不再限制笔芯运输轨道内的笔芯。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第四驱动器、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和提料结构;所述第四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内;所述提料结构安装在第一滑块上。
17.具体地,本方案的提料结构为气夹,也可为吸附装置。当轨道挡块不再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时,安装在第一滑块上的气夹夹取笔芯运输轨道末端的笔芯,第四驱动器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导轨内进行平移。当第一滑块平移至下料槽上方时,气夹松开笔芯,使其落入下料槽中。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手还包括:调节支架、第二弹簧和螺丝杆;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调节支架上;所述螺丝杆水平设置,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另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调节支架,用于限制第一滑块运动。
19.具体地,加入弹簧以限制第一滑块的平移运动,避免第一滑块平移幅度过大,造成装置之间的碰撞,损坏装置。
20.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槽包括:第五驱动器、第二导轨、第二滑块、槽体和推杆;所述第五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内;所述槽体与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垂直,且与传输机构连通;所述推杆一端安装在第二滑块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槽体内,延伸方向与槽体方向相同。
21.具体地,笔芯由下料槽朝上的开口进入槽内,槽身一端与传输机构相通,另一端安装了第二导轨,第五驱动器驱动第二滑块在第二导轨上进行平移,使第二滑块上的推杆伸入槽身内,推动槽内的笔芯进行平移,使其进入传输机构内的待加工笔杆杆内。
22.进一步地,所述前尖供给机构包括:第三送料振动盘、前尖运输轨道、第二机械手和前尖下料器;所述第三送料振动盘与前尖运输轨道连通;所述第二机械手设置在前尖运输轨道与前尖下料器之间,用于将前尖运输轨道内的前尖搬运至前尖下料器;所述前尖下料器与传输机构连通。
23.具体地,第三送料振动盘将盘内存储的前尖通过振动的方式运输到前尖运输轨道,前尖运输轨道的末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将进入槽内的前尖推送至预设位置,并且使定位槽内的运动不受干扰。当前尖到达前尖运输轨道末端时,定位槽内的小车对前尖进行承载与运动限制;所述运动限制的方式为:小车上的隔板与定位槽的槽壁共同作用于槽内的前尖,使其静止不动;或小车具有与前尖底部轮廓相匹配的台阶/凹槽,与隔板共同作用于槽内的前尖,使其静止不动。然后,定位槽内的气缸驱动小车进行运动,使小车
将前尖运载到第二机械手下方,令后续机械手提取前尖的工序能顺利进行。小车的隔板不仅能将槽内的前尖各个分隔开限制其运动,还能在控制定位槽槽身开口的开闭(即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是否相通)。当小车上无运载前尖时,隔板位于定位槽的槽身开口两侧,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相通;当前尖通过定位槽的槽身开口进入定位槽,小车由气缸驱动将前尖运载到预设位置时,隔板阻挡在定位槽的槽身开口处,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不相通。所述隔板在小车运动时,对小车承载的前尖具有推动作用;在小车到达预设位置静止时,隔板位于定位槽的槽身开口处,对前尖运输轨道内的前尖进行阻挡,使其无法干扰定位槽内的运载。最后,当第二机械手取走小车承载的制笔材料后,小车回到初始位置,隔板回到定位槽的槽身开口两侧,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恢复相通,前尖运输轨道的前尖从定位槽的槽身开口进入槽内,由小车承载。
24.进一步地,所述前尖下料器包括:第六驱动器、第七驱动器、第三导轨、第三滑块、转轴块固定架、转轴块、轨道板和吸料头;所述第六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第三导轨内;所述转轴块固定架安装在第三滑块上,用于固定转轴块;所述转轴块与轨道板连接,沿轨道板内的轨道运动;所述吸料头安装在转轴块上,由第七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机械手将前尖搬运至吸料头时,吸料头为竖直状态且开口朝上;所述第六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进行平移时,第三滑块带动转轴块沿轨道板内的轨道运动,吸料头随转轴块运动由竖直状态转换成水平状态;所述第三滑块平移结束时,第七驱动器驱动吸料头向传输机构进行延伸,以将吸料头内的前尖安装在传输机构上的笔杆上。
25.具体地,第二机械手从定位槽内提取前尖,放入吸料头朝上的开口后,第六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进行平移,第三滑块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转轴块沿轨道板内的轨道进行运动。安装在转轴块上的吸料头随之进行运动,直至移动过程结束,吸料头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且开口朝向传输结构。此时,第七驱动器驱动吸料头进行延伸,使其延伸进入传输机构,将存储在吸料头开口的前尖组装在传输机构内的待加工笔杆上。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7.(1)滑道为波浪形使其具有缓冲的作用,避免待加工笔杆的下落速度过快发生碰撞,且与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始终适配,使进入待加工笔杆保持水平状态,有序地排列进入料斗机。
28.(2)限位器使笔芯能有序地被第一机械手提取,避免了在笔芯提取的过程中,不同的笔芯相互干扰,甚至脱离到笔芯运输轨道。
29.(3)在第一机械手中加入弹簧以限制第一滑块的平移运动,避免第一滑块平移幅度过大,造成装置之间的碰撞,损坏装置。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笔杆供给机构及部分传输机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器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尖下料器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滑道120、料斗机130、第一驱动器131、料斗132、下料推板133、挡块134、第三驱动器231、轨道挡块232、轨道挡块架233、限位杆234、提料结构244、第七驱动器341、第三导轨342、第三滑块343、转轴块固定架344、转轴块345、轨道板346、吸料头347。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5.实施例
3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组装的制笔装置,包括:传输机构、笔杆供给机构、笔芯供给机构和前尖供给机构;所述笔杆供给机构、笔芯供给机构、前尖供给机构沿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对制笔材料依次进行加工。
37.具体地,传输机构为链式的传输带,传输带由电机驱动将制笔材料传输至各供给机构进行加工。笔大体分为笔杆、笔芯、前尖,与此对应的供给机构为笔杆供给机构、笔芯供给机构和前尖供给机构,每个供给机构负责笔对应部分的加工工序。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笔杆供给机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笔杆供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振动盘、滑道120和料斗机130;所述第一送料振动盘用于提供待加工笔杆,第一送料振动盘的出料口与滑道120的入料口连通;所述滑道120为波浪形通道;所述通道与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始终适配;所述滑道120的出料口与料斗机130的入料口连通;所述料斗机130的出料口与传输机构连通。
39.具体地,第一送料振动盘将盘内存储的待加工笔杆通过振动的方式运输到滑道120,滑道120与料斗机130相通,待加工笔杆通过滑道120进入料斗机130,最后从料斗机130到达传输机构,被传输机构运输到下个供给机构进行下一个加工工序。所述滑道120为波浪形通道,波浪形的设计使滑道120具有缓冲的作用,令待加工笔杆在通过滑道120的过程并不是直上直下的,限制待加工笔杆从滑道120落入料斗机130时的速度,避免待加工笔杆的下落速度过快,发生冲撞意外损坏产品。且滑道120与水平放置的待加工笔杆始终适配,使待加工笔杆在滑道120内以及出滑道120时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能有序地排列进入料斗机130。
40.进一步地,所述料斗机130包括:第一驱动器131、第二驱动器、料斗132、下料推板133和挡块134;所述第一驱动器131用于驱动料斗132;所述料斗132的入料口与滑道120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料斗132的出料口与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适配;所述挡块134设置在料斗132的出料口的正下方,用于阻挡料斗132的出料口;所述下料推板133设置在挡块134与料斗132的出料口之间,具有用于存储待加工笔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料斗132的出料口相通;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下料推板133;所述下料推板133受第二驱动器驱动平移,板身阻挡料斗132的出料口时,通孔与传输机构相通。
41.具体地,料斗132的入料口为宽口,料斗132的出料口为仅能通过处于水平状态且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待加工笔杆的窄口。待加工笔杆从滑道120落入料斗132,第一驱动器131驱动料斗132进行振动,使料斗132内的待加工笔杆加速从料斗132侧壁滑落料斗132的出料口,并且规整待加工笔杆的放置状态以通过料斗132的出料口。待加工笔杆通过料斗132的出料口后,停留在下料推板133的通孔之内,与挡块134的顶部相抵。第二驱动器驱动下料推板133进行平移,下料推板133的板身逐渐阻挡料斗132的出料口,下料推板133的通孔逐渐由与料斗132的出料口相通变为与传输机构相通;停留在下料推板133的通孔之内的待加工笔杆无挡块134相抵后,再次往下掉落,落在传输机构的传输带上。
42.进一步地,所述笔芯供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振动盘、笔芯运输轨道、限位器、第一机械手和下料槽;所述笔芯运输轨道一端与第二送料振动盘的出料口连通,另一端设置限位器;所述限位器用于限制笔芯运输轨道内的笔芯运动;所述第一机械手设置在限位器与下料槽之间,用于将停在限位器处的笔芯搬运至下料槽;所述下料槽与传输机构连通。
43.具体地,第二送料振动盘将盘内存储的笔芯通过振动的方式运输到笔芯运输轨道,笔芯运输轨道末端设置限位器以避免笔芯从轨道内掉落;第一机械手将运输到笔芯运输轨道末端的笔芯搬运到下料槽,下料槽校对笔芯方向,将笔芯送入传输带上的笔杆内。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器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限位器包括:第三驱动器231、轨道挡块232、轨道挡块架233和限位杆234;所述轨道挡块架233设置在笔芯运输轨道末端的正上方,整体呈“丄”字形,底板上设有竖直的梳状板;所述轨道挡块232呈阶梯状,上端架设在梳状板开口内,位于梳状板开口内的部分具有用于固定的支点,下端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所述阶梯的上下方向与笔芯运输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杆234上端贯穿轨道挡块232,下端贯穿轨道挡块架233的底板,限位杆234还套设有限位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套位于轨道挡块232与轨道挡块架233的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位于限位套轨道挡块架233的底板之间;所述第三驱动器231用于驱动轨道挡块232绕着支点转动;所述轨道挡块232转动时,其下端上升不再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使笔芯能有序地被提取,避免了在笔芯提取的过程中,不同的笔芯相互干扰,甚至脱离到笔芯运输轨道。
45.具体地,笔芯抵达运输轨道末端后受轨道挡块232下端阻挡静止。第三驱动器231驱动轨道挡块232绕用于固定的支点进行转动,使轨道挡块232的上端部分下沉,下端部分上升。轨道挡块232上端部分下沉施加压力给套设在限位杆234上的限位套,限位杆234随之往下运动,限位杆234的下端穿过轨道挡块架233的底板,压住气夹待夹取的后面的笔芯;轨道挡块232下端部分上升,即令轨道挡块232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的部分抬起,轨道挡块232不再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第三驱动器231不再驱动轨道挡块232时,第一弹簧对限位套施加弹力,限位套将弹力传递给轨道挡块232和限位杆234,使轨道挡块232回到初始位置,下端再次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使限位杆234上升不再限制笔芯运输轨道内的笔芯。
4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第四驱动器、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和提料结构244;所述第四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内;所述提料结构244安装在第一滑块上。
47.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提料结构244为气夹,也可为吸附装置。当轨道挡块232不再阻挡笔芯运输轨道的出料口时,安装在第一滑块上的气夹夹取笔芯运输轨道末端的笔芯,第四驱动器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导轨内进行平移。当第一滑块平移至下料槽上方时,气夹松开笔芯,使其落入下料槽中。
4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手还包括:调节支架、第二弹簧和螺丝杆;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调节支架上;所述螺丝杆水平设置,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另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调节支架,用于限制第一滑块运动。
49.具体地,加入弹簧以限制第一滑块的平移运动,避免第一滑块平移幅度过大,造成装置之间的碰撞,损坏装置。
50.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槽包括:第五驱动器、第二导轨、第二滑块、槽体和推杆;所述
第五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内;所述槽体与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垂直,且与传输机构连通;所述推杆一端安装在第二滑块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槽体内,延伸方向与槽体方向相同。
51.具体地,笔芯由下料槽朝上的开口进入槽内,槽身一端与传输机构相通,另一端安装了第二导轨,第五驱动器驱动第二滑块在第二导轨上进行平移,使第二滑块上的推杆伸入槽身内,推动槽内的笔芯进行平移,使其进入传输机构内的待加工笔杆杆内。
52.进一步地,所述前尖供给机构包括:第三送料振动盘、前尖运输轨道、第二机械手和前尖下料器;所述第三送料振动盘与前尖运输轨道连通;所述第二机械手设置在前尖运输轨道与前尖下料器之间,用于将前尖运输轨道内的前尖搬运至前尖下料器;所述前尖下料器与传输机构连通。
53.具体地,第三送料振动盘将盘内存储的前尖通过振动的方式运输到前尖运输轨道,前尖运输轨道的末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将进入槽内的前尖推送至预设位置,并且使定位槽内的运动不受干扰。当前尖到达前尖运输轨道末端时,定位槽内的小车对前尖进行承载与运动限制;所述运动限制的方式为:小车上的隔板与定位槽的槽壁共同作用于槽内的前尖,使其静止不动;或小车具有与前尖底部轮廓相匹配的台阶/凹槽,与隔板共同作用于槽内的前尖,使其静止不动。然后,定位槽内的气缸驱动小车进行运动,使小车将前尖运载到第二机械手下方,令后续机械手提取前尖的工序能顺利进行。小车的隔板不仅能将槽内的前尖各个分隔开限制其运动,还能在控制定位槽槽身开口的开闭(即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是否相通)。当小车上无运载前尖时,隔板位于定位槽的槽身开口两侧,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相通;当前尖通过定位槽的槽身开口进入定位槽,小车由气缸驱动将前尖运载到预设位置时,隔板阻挡在定位槽的槽身开口处,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不相通。所述隔板在小车运动时,对小车承载的前尖具有推动作用;在小车到达预设位置静止时,隔板位于定位槽的槽身开口处,对前尖运输轨道内的前尖进行阻挡,使其无法干扰定位槽内的运载。最后,当第二机械手取走小车承载的制笔材料后,小车回到初始位置,隔板回到定位槽的槽身开口两侧,定位槽与前尖运输轨道恢复相通,前尖运输轨道的前尖从定位槽的槽身开口进入槽内,由小车承载。
5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尖下料器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前尖下料器包括:第六驱动器、第七驱动器341、第三导轨342、第三滑块343、转轴块固定架344、转轴块345、轨道板346和吸料头347;所述第六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三滑块343;所述第三滑块343设置在第三导轨342内;所述转轴块固定架344安装在第三滑块343上,用于固定转轴块345;所述转轴块345与轨道板346连接,沿轨道板346内的轨道运动;所述吸料头347安装在转轴块345上,由第七驱动器341驱动;所述第二机械手将前尖搬运至吸料头347时,吸料头347为竖直状态且开口朝上;所述第六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343进行平移时,第三滑块343带动转轴块345沿轨道板346内的轨道运动,吸料头347随转轴块345运动由竖直状态转换成水平状态;所述第三滑块343平移结束时,第七驱动器341驱动吸料头347向传输机构进行延伸,以将吸料头347内的前尖安装在传输机构上的笔杆上。
55.具体地,第二机械手从定位槽内提取前尖,放入吸料头347朝上的开口后,第六驱动器驱动第三滑块343进行平移,第三滑块343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转轴块345沿轨道板346内的轨道进行运动。安装在转轴块345上的吸料头347随之进行运动,直至移动过程结束,吸料
头347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且开口朝向传输结构。此时,第七驱动器341驱动吸料头347进行延伸,使其延伸进入传输机构,将存储在吸料头347开口的前尖组装在传输机构内的待加工笔杆上。
5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