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规格分度卡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9164发布日期:2021-08-17 13:4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规格分度卡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度卡盘,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规格分度卡盘。



背景技术:

分度卡盘是一种使用在数控车床上的一种特殊卡盘,通过程序控制夹具带动工件旋转,实现工件在一次装夹的情况下工件上的多个面可以被加工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规格分度卡盘通常采用整体式结构,即整体由一整块毛坯料通过车、铣、线切割等加工方式加工而成。上述整体式结构的大规格分度卡盘,尺寸较大,加工时间长,原材料浪费多,且对加工设备的要求高,使得加工成本高,同时在加工时需要使用到的刀具较长,导致加工难度较大,尺寸精度及稳定性都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较低且可有效确保尺寸精度和稳定性的大规格分度卡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规格分度卡盘,包括主缸体、夹持座、分度座和油路转换器,所述的夹持座、所述的分度座和所述的油路转换器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主缸体上。

所述的主缸体包括前后并列且间隔设置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的前端盖和所述的后端盖之间通过上下相对而设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相连接,所述的夹持座安装在所述的上连接块上,所述的分度座安装在所述的下连接块上,所述的油路转换器安装在所述的后端盖上。上述主缸体结构简单,通过上连接块、下连接块用于连接前端盖和后端盖,并给夹持座和分度座的安装提供了稳定的安装定位,通过后端盖给油路转换器提供了稳定的安装定位。

所述的前端盖、所述的后端盖、所述的上连接块和所述的下连接块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的主缸体。便于制造,节省装配工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上连接块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上安装腔,所述的夹持座安装在所述的上安装腔内。在上连接块上设置下凹的上安装腔用于安装夹持座,合理利用了上连接块的安装空间,同时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所述的上安装腔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上定位口,所述的夹持座的下端面向下凸起设置有与所述的上定位口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上定位口内,所述的夹持座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上安装孔,所述的上安装孔内预埋设置有上定位套筒,所述的上定位套筒的下端伸出所述的上安装孔,所述的上安装腔内设置有多个供所述的上定位套筒的下端伸入安装的上定位孔,一个所述的上定位套筒对应一个所述的上定位孔,所述的上定位孔内同轴设置有带内螺纹的上安装螺孔,所述的上定位套筒的下端伸入设置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上定位孔内,通过与所述的上安装螺孔相配合的螺钉或螺栓穿过所述的上定位套筒螺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上安装螺孔内实现所述的夹持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上安装腔内。通过上定位口和定位部、上定位套筒与上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夹持座在上安装腔内的装配预定位,便于打螺丝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上述实现夹持座可拆卸安装在上安装腔内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成本低。

所述的下连接块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下安装腔,所述的分度座安装在所述的下安装腔内。在下连接块上设置下凸的下安装腔用于安装分度座,合理利用了下连接块的安装空间,同时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所述的下安装腔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定位口,所述的分度座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与所述的下定位口相配合的定位安装部,所述的定位安装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下定位口内,所述的分度座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下安装孔,所述的下安装孔内预埋设置有下定位套筒,所述的下定位套筒的上端伸出所述的下安装孔,所述的下安装腔内设置有多个供所述的下定位套筒的上端伸入安装的下定位孔,一个所述的下定位套筒对应一个所述的下定位孔,所述的下定位孔内同轴设置有带内螺纹的下安装螺孔,所述的下定位套筒的上端伸入设置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下定位孔内,通过与所述的下安装螺孔相配合的螺钉或螺栓穿过所述的下定位套筒螺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下安装螺孔内实现所述的分度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下安装腔内。通过下定位口和定位安装部、下定位套筒与下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分度座在下安装腔内的装配预定位,便于打螺丝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上述实现分度座可拆卸安装在下安装腔内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成本低。

所述的油路转换器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同轴设置的前安装部和后定位部,所述的后端盖上设置有向后凹陷的供所述的前安装部嵌入安装的后安装腔,所述的后安装腔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与所述的后定位部相配合的后定位口,所述的前安装部嵌入设置在所述的后安装腔内,所述的后定位部伸入设置在所述的后定位口内,且所述的后定位部的后端伸出设置在所述的主缸体的外部,所述的前安装部上设置有多个前后贯通的后安装孔,所述的后安装腔内设置有多个带内螺纹的后安装螺孔,一个所述的后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的后安装螺孔,通过与所述的后安装螺孔相配合的螺钉或螺栓穿过所述的后安装孔螺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后安装螺孔内实现所述的油路转换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后安装腔内。通过后定位口和后定位部相配合实现油路转换器在后端盖上的装配预定位,便于打螺丝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上述实现油路转换器可拆卸安装在后端盖上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成本低。

所述的分度座与所述的夹持座分别通过外接油管与所述的油路转换器相连接实现油路的连通。传统卡盘油路连通需要在卡盘内部加工细长孔,使得加工难度较大,本结构通过外接油管,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整个大规格分度卡盘拆分为主缸体、夹持座、分度座和油路转换器四个部分,结构简单,四个部分为相互可拆卸的分块结构,易于加工,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减小了加工时间,且可有效确保尺寸精度和整体的稳定性;同时针对日常的维修和后期保养,只需要拆除相应部件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缸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大规格分度卡盘,包括主缸体1、夹持座2、分度座3和油路转换器4,夹持座2、分度座3和油路转换器4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主缸体1上。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主缸体1包括前后并列且间隔设置的前端盖101和后端盖102,前端盖101和后端盖102之间通过上下相对而设的上连接块103和下连接块104相连接,夹持座2安装在上连接块103上,分度座3安装在下连接块104上,油路转换器4安装在后端盖102上。上述主缸体1结构简单,通过上连接块103、下连接块104用于连接前端盖101和后端盖102,并给夹持座2和分度座3的安装提供了稳定的安装定位,通过后端盖102给油路转换器4提供了稳定的安装定位。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前端盖101、后端盖102、上连接块103和下连接块104一体成型构成主缸体1。便于制造,节省装配工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上连接块103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上安装腔13,夹持座2安装在上安装腔13内。在上连接块103上设置下凹的上安装腔13用于安装夹持座2,合理利用了上连接块103的安装空间,同时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上安装腔13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上定位口131,夹持座2的下端面向下凸起设置有与上定位口131相配合的定位部21,定位部21嵌入设置在上定位口131内,夹持座2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上安装孔22,上安装孔22内预埋设置有上定位套筒23,上定位套筒23的下端伸出上安装孔22,上安装腔13内设置有多个供上定位套筒23的下端伸入安装的上定位孔132,一个上定位套筒23对应一个上定位孔132,上定位孔132内同轴设置有带内螺纹的上安装螺孔133,上定位套筒23的下端伸入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上定位孔132内,通过与上安装螺孔133相配合的螺钉或螺栓5穿过上定位套筒23螺接在对应位置的上安装螺孔133内实现夹持座2可拆卸地安装在上安装腔13内。通过上定位口131和定位部21、上定位套筒23与上定位孔132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分度座3在上安装腔13内的装配预定位,便于打螺丝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上述实现夹持座2可拆卸安装在上安装腔13内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成本低。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下连接块104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下安装腔14,分度座3安装在下安装腔14内。在下连接块104上设置下凸的下安装腔14用于安装分度座3,合理利用了下连接块104的安装空间,同时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下安装腔14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定位口141,分度座3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与下定位口141相配合的定位安装部31,定位安装部31嵌入设置在下定位口141内,分度座3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下安装孔32,下安装孔32内预埋设置有下定位套筒33,下定位套筒33的上端伸出下安装孔32,下安装腔14内设置有多个供下定位套筒33的上端伸入安装的下定位孔142,一个下定位套筒33对应一个下定位孔142,下定位孔142内同轴设置有带内螺纹的下安装螺孔143,下定位套筒33的上端伸入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下定位孔142内,通过与下安装螺孔143相配合的螺钉或螺栓5穿过下定位套筒33螺接在对应位置的下安装螺孔143内实现分度座3可拆卸地安装在下安装腔14内。通过下定位口141和定位安装部31、下定位套筒33与下定位孔142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分度座3在下安装腔14内的装配预定位,便于打螺丝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上述实现分度座3可拆卸安装在下安装腔14内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成本低。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油路转换器4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同轴设置的前安装部41和后定位部42,后端盖102上设置有向后凹陷的供前安装部41嵌入安装的后安装腔121,后安装腔121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与后定位部42相配合的后定位口122,前安装部41嵌入设置在后安装腔121内,后定位部42伸入设置在后定位口122内,且后定位部42的后端伸出设置在主缸体1的外部,前安装部41上设置有多个前后贯通的后安装孔411,后安装腔121内设置有多个带内螺纹的后安装螺孔123,一个后安装孔411对应一个后安装螺孔123,通过与后安装螺孔123相配合的螺钉或螺栓5穿过后安装孔411螺接在对应位置的后安装螺孔123内实现油路转换器4可拆卸地安装在后安装腔121内。通过后定位口122和后定位部42相配合实现油路转换器4在后端盖102上的装配预定位,便于打螺丝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上述实现油路转换器4可拆卸安装在后端盖102上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成本低。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分度座3与夹持座2分别通过外接油管6与油路转换器4相连接实现油路的连通。传统卡盘油路连通需要在卡盘内部加工细长孔,使得加工难度较大,本结构通过外接油管6,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