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9529发布日期:2021-06-01 23:1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没有自动安装智能手环按键支撑弹簧的装置,通常弹簧是被错乱无序的放置到暂存盒内,人工把弹簧挑拣出来,挑拣时把缠绕在一起的弹簧分离出来,然后用镊子把弹簧粘到胶板上。即现有技术中通过胶板来固定弹簧,通过人工让弹簧进行有序的排列,导致工作效率低,精准度无法把握。人工装配时,用镊子把弹簧放置到手环的定位柱上,由于弹簧和定位柱的体积很小,作业时很不方便,经常会出现多放弹簧或者弹簧放置位置不正确的现象,从而造成产品不良,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装配装置,该装置节省了手动分拣弹簧工作,可精确的把弹簧放到产品指定位置上,避免弹簧多放或放置位置不正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良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装配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弹簧输送至所述输送机构尾端;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衔接所述输送机构尾端和弹簧装配处;弹簧检测单元,所述弹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输送机构尾端是否有弹簧,并输出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产品检测单元,所述产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产品是否到位及产品上是否有弹簧,并输出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作用所述输送机构移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弹簧检测单元、所述产品检测单元和所述动力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动力部件。

优选方式为,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收纳弹簧的导向筒,设在所述导向筒出料口的阀门,及控制所述阀门的电动执行器,所述电动执行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检测信号和/或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执行器。

优选方式为,所述导向筒具有光滑的内壁,且所述导向筒的尺寸与弹簧的尺寸相适配。

优选方式为,所述导向结构为弧形下料管,所述弧形下料管的进口与所述输送机构尾端衔接,所下料管的出口与弹簧装配处衔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固定结构。

优选方式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动轮及套设在所述传动轮上的输送带,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动力部件连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多块间隔设在所述输送带上的隔板,每块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均与输送方向相垂直,且任意相邻两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分隔固定弹簧的隔盒。

优选方式为,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输送带相对设置的护板,且所述护板从所述导向筒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尾端。

优选方式为,任意相邻两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与弹簧的尺寸相适配。

优选方式为,所述动力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弹簧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电开关,和/或,所述产品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装配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导向机构,弹簧检测单元,产品检测单元,动力部件和控制单元;使用时,弹簧检测单元检测输送机构尾端是否有弹簧,并输出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产品检测单元检测产品是否到位及产品上是否有弹簧,并传输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动力部件,进而控制输送机构。当尾端没有弹簧时,控制单元控制动力部件启动,使输送机构移动输送弹簧,当产品没有到位尾端有弹簧时,动力部件停止,不输送弹簧,当产品到位并且产品上没有弹簧、尾端有弹簧时,动力部件启动输送机构移动,使弹簧在导向结构的作用下,精准的落到弹簧装配处,完成一次弹簧装配;当尾端有弹簧、产品到位并其上有弹簧时,表明已经完成一次装配,动力部件停止,输送机构停止。可见,本实用新型节省了手动分拣弹簧工作,能够自动完成弹簧组装,可精确的把弹簧放到产品指定位置上,避免弹簧多放或放置位置不正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良率。

由于还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收纳弹簧的导向筒,设在导向筒出料口的阀门,及控制阀门的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检测信号和/或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执行器;在导向筒的作用下,弹簧有序放置,无需手动梳理弹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导向筒具有光滑的内壁,且导向筒的尺寸与弹簧的尺寸相适配,使弹簧下料流畅。

由于导向结构为弧形下料管,弧形下料管的进口与输送机构尾端衔接,料管的出口与弹簧装配处衔接,利用弧形下料管直接将弹簧从输送机构尾端引至弹簧装配处,无需手动操作,提高了装配精度、产品良率和工作效率。

由于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固定结构,使弹簧在安装前被定位,间接保证了装配精准度。

由于固定结构还包括与输送带相对设置的护板,且护板从导向筒位延伸至输送机构尾端;护板与隔盒相配合更加可靠的固定弹簧。

由于固定槽的尺寸与弹簧的尺寸相适配,使弹簧恰好限位在固定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装配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中:1-输送机构,10-输送带,11-传动轮,2-动力部件,3-上料机构,30-导向筒,31-阀门,32-电动执行器,40-隔板,41-护板,5-弹簧检测单元,6-产品检测单元,7-导向结构,8-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装配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导向结构7,弹簧检测单元5,产品检测单元6,动力部件2和控制单元,此控制单元可使用plc控制器;其中输送机构1用于将弹簧输送至输送机构尾端;其中导向结构7衔接输送机构尾端和弹簧装配处;其中弹簧检测单元5用于检测输送机构尾端是否有弹簧,并输出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本例中弹簧检测单元5包括第一光电开关,当然不限于光电开关;其中产品检测单元6用于检测产品8是否到位及产品8上是否有弹簧,并输出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本例中产品检测单元6包括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可检测产品是否到位,第三光电开关可检测产品上是否有弹簧,当然产品检测单元6不限于光电开关;其中动力部件2用于作用输送机构1移动;其中控制单元分别与弹簧检测单元5、产品检测单元6和动力部件2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动力部件2。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弹簧检测单元5检测输送机构尾端是否有弹簧,当输送机构尾端没有弹簧时,表明输送机构1可移动输送弹簧,此时控制单元可根据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启动动力部件2去作用输送机构1移动,完成弹簧输送;当输送机构尾端有弹簧时,并且产品检测单元6检测到产品没有到位或产品到位后产品上有弹簧时,表明此时无需输送弹簧,动力部件2无需启动。当输送机构尾端有弹簧、产品到位、且产品上没有弹簧时,表明此时需要进行一次弹簧装配,此时控制单元启动动力部件2去作用输送机构1移动,使输送机构尾端的弹簧从输送机构1掉落,进入导向结构7,在导向结构7的作用下,直接掉落到弹簧装配处,实现弹簧精准到位。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装配装置,节省了手动分拣弹簧工作,能够自动完成弹簧装配,可精确的把弹簧放到产品指定位置上,避免弹簧多放或放置位置不正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良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3包括用于收纳弹簧的导向筒30,设在导向筒30出料口的阀门31,及控制阀门31的电动执行器32,电动执行器32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检测信号和/或第二检测信号控制电动执行器32;在导向筒30的作用下,弹簧有序放置,无需手动梳理弹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种优选方案,导向筒30具有光滑的内壁,且导向筒30的尺寸与弹簧的尺寸相适配,比如:设置导向管30的直径比弹簧的直径大0.05mm。

当弹簧检测单元5检测到输送机构尾端没有弹簧时,其传输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启动动力部件2作用输送机构1移动,以输送弹簧,同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执行器32动作驱动阀门31打开,让弹簧从导向筒30出料至输送机构1上,完成自动上料。当动力部件2停止时,控制电动执行器32关闭阀门31,停止弹簧出料。可见,采用上料机构3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弹簧自动上料,无需手动梳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电动执行器32可为与阀门31相适配的执行器,比如:与阀门传动连接的马达等。

如图1所示,输送机构1包括传动轮11及套设在传动轮11上的输送带10,传动轮11与动力部件2连接;本例中输送机构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固定结构,此固定结构可包括多块间隔设在输送带10上的隔板40,每块隔板40的延伸方向均与输送方向相垂直,且任意相邻两隔板40之间形成用于分隔固定弹簧的隔盒,隔盒的尺寸与弹簧的尺寸相适配,比如:设置隔盒的宽度比弹簧大0.05mm,高度比弹簧大0.1mm。一种优选方案,固定结构还包括与输送带10相对设置的护板41,且护板41从导向筒30延伸至输送机构尾端。

弹簧从导向筒30掉落后可落入对应的隔盒内,弹簧在护板41和隔盒共同作用下,可靠的固定在输送带10上,避免了发生堆叠的情况,被输送至尾端后,沿导向结构7落到弹簧装配处。本例中导向筒30悬于输送带10上方,出料口与输送带10上的隔盒对应设置,使弹簧可直接落入对应的隔盒内。

如图1所示,本例中导向结构7为弧形下料管,弧形下料管的进口与输送带10的尾端衔接,下料管的出口与弹簧装配处衔接,利用弧形下料管直接将弹簧从输送带10尾端引至弹簧装配处,无需手动操作,提高了装配精度、产品良率和工作效率。

本例中动力部件2包括电机,电机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然,动力部件2不限上面所列举的电机,只要能够带动传动轮11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10移动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工作方式为:

多个弹簧盛放在导向筒30内,当产品检测单元6的第二光电开关,检测到产品放到位后,传输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与此同时产品检测单元6的第三光电开关,检测到产品上没有弹簧时,传输对应的另一第二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两个第二检测信号,控制电机开始运行。

电机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运行,带动传动轮11转动,传动轮11带动输送带10移动,使各隔盒内的弹簧向输送带10的尾端输送,此时控制单元可控制电动执行器32工作,驱动阀门31打开,令弹簧从导向筒30掉落并进入对应的隔盒内,完成自动上料。隔盒内的弹簧在护板41和隔板40的防护下,被平稳输送。

当弹簧检测单元5的第一光电开关,感应到输送带10尾端有弹簧时,传输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与此同时产品检测单元6的第三光电开关,检测到产品上没有弹簧时,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电机继续运行,使被输送到输送带10尾管的弹簧,通过弧形下料管精准的输送到产品上的弹簧装配处(比如智能手环上的定位柱)。

在弹簧到达弹簧装配处后,产品检测单元6的第三光电开关传输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与此同时弹簧检测单元5的第一光电开关,感应到输送带10尾端有弹簧时,传输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电动执行器32控制阀门31关闭,及控制电机停止运行,完成了整个的弹簧自动安装过程。

上述产品检测单元6的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可与控制单元的不同输入端电连接,使控制单元可接收不同的第二检测信号;弹簧检测单元5可与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使控制单元可接收第一检测信号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智能装配装置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