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筒顶盖压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4923发布日期:2021-06-22 15:4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电池筒顶盖压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筒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筒顶盖压实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造电池时,将顶盖压实到电池筒后,需要对电池筒的顶端进行卷口,避免顶盖掉出电池筒,现有对电池筒顶盖压实的机械一般是利用输送线将带有顶盖的电池筒一个个地移送至卷口模的下方,再利用卷口模高速旋转并下压,将顶盖压至电池筒上,此种加工生产方式效率较低,对电池筒的夹紧定位不牢固,在卷口过程中电池筒容易晃动而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筒顶盖压实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电池筒顶盖压实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限位挡板与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有输送轮盘,所述输送轮盘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输送轮盘的外周壁环绕设置有多个输送凹槽,所述限位挡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输送轮盘的外侧,所述限位挡板的弧心与所述输送轮盘的中心相互重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升降板在所述输送轮盘的上方上下运动,所述机架上环绕所述输送轮盘设置有多个压盖单元,所述压盖单元包括间歇顶紧装置、第二驱动电机、卷口模与顶起装置,所述间歇顶紧装置具有沿所述输送轮盘径向往复运动的压力端,所述限位挡板正对所述压力端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通道,所述压力端穿过所述活动通道,所述卷口模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板的底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卷口模,所述卷口模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起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顶起装置具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位于所述卷口模的正下方,所述活动端可进出于一个所述输送凹槽。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带有顶盖的电池筒放置在输送凹槽内,第一驱动电机转动时带动输送轮盘转动,位于输送凹槽内的电池筒跟随移动,限位挡板可对电池筒进行阻挡,防止电池筒脱出输送凹槽,电池筒转动至任一个压盖单元的下方时,顶起装置的活动端将电池筒顶起,间歇顶紧装置的压力端穿过活动通道后将电池筒压紧于输送凹槽内,然后顶起装置的活动端向下复位,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板带动卷口模下移,此时卷口模在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卷口模将顶盖压紧于电池筒上,电池筒下方具有下移的空间,降低了电池筒被压坏的风险,最后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板带动卷口模上移复位,间歇顶紧装置亦不再顶紧限位挡板,输送轮盘再次转动,以转换下一个工件,由于设置有若干个压盖单元,可将输送轮盘上的电池筒分为与压盖单元数量相同的若干组,所有的压盖单元同时分别对每个组的电池筒进行加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电池筒压顶盖的效率,并且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歇顶紧装置包括楔形导向杆、滑座、夹柱、弹簧,所述滑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滑座正对所述输送轮盘的一侧面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夹柱穿过所述贯穿通道,所述夹柱靠近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为压力端,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夹柱外侧,所述夹柱远离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肩,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座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肩相抵,所述楔形导向杆连接于所述升降板的底侧,所述楔形导向杆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夹柱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夹柱远离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相抵。当升降板在下降时带动楔形导向杆下降,由于导向面沿远离夹柱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楔形导向杆越往下时,会将夹柱推向限位挡板,此时弹簧被压缩,夹柱的压力端将限位挡板压向输送轮盘,当升降板上升时带动楔形导向杆上升,夹柱在撤去导向面的压力后弹簧逐渐复原,并使得夹柱远离限位挡板,如此压力端可实现间歇地对限位挡板施力,并且不需要再另外设置驱动,降低能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气动顶针,所述气动顶针具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所述活动端。利用气动顶针内的顶针实现上下运动,从而顶起电池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卷口模的旁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板,所述定位杆的底端正对于一个所述输送凹槽。电池筒被顶升后,由于与输送凹槽、限位挡板之间的摩擦并没有下落到位,此时可利用定位杆将其压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杆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定位杆通过缓冲垫压向电池筒,降低压坏电池筒的风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上,所述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升降板在所述输送轮盘的上方上下运动。即利用升降气缸提供往复运动的驱动力,以带动升降板上下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轮盘俯视图。

附图中:100-机架、110-输送轮盘、111-输送凹槽、120-限位挡板、130-升降板、211-楔形导向杆、212-滑座、213-夹柱、214-弹簧、220-卷口模、230-定位杆、231-缓冲垫、240-顶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与图2,电池筒顶盖压实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限位挡板120与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有输送轮盘110,所述输送轮盘110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输送轮盘110的外周壁环绕设置有多个输送凹槽111,所述限位挡板120的形状为弧形,所述限位挡板120位于所述输送轮盘110的外侧,所述限位挡板120的弧心与所述输送轮盘110的中心相互重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升降板13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升降板130在所述输送轮盘110的上方上下运动,所述机架100上环绕所述输送轮盘110设置有多个压盖单元,所述压盖单元包括间歇顶紧装置、第二驱动电机、卷口模220与顶起装置240,所述间歇顶紧装置具有沿所述输送轮盘110径向往复运动的压力端,所述限位挡板120正对所述压力端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通道,所述压力端穿过所述活动通道,所述卷口模220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板130的底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卷口模220,所述卷口模220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起装置24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顶起装置240具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位于所述卷口模220的正下方,所述活动端可进出于一个所述输送凹槽111。

由上述可知,带有顶盖的电池筒放置在输送凹槽111内,第一驱动电机转动时带动输送轮盘110转动,位于输送凹槽111内的电池筒跟随移动,限位挡板120可对电池筒进行阻挡,防止电池筒脱出输送凹槽111,电池筒转动至任一个压盖单元的下方时,顶起装置240的活动端将电池筒顶起,间歇顶紧装置的压力端穿过活动通道后将电池筒压紧于输送凹槽111内,然后顶起装置240的活动端向下复位,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板130带动卷口模220下移,此时卷口模220在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卷口模220将顶盖压紧于电池筒上,电池筒下方具有下移的空间,降低了电池筒被压坏的风险,最后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板130带动卷口模220上移复位,间歇顶紧装置亦不再顶紧限位挡板120,输送轮盘110再次转动,以转换下一个工件,由于设置有若干个压盖单元,可将输送轮盘110上的电池筒分为与压盖单元数量相同的若干组,所有的压盖单元同时分别对每个组的电池筒进行加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电池筒压顶盖的效率,并且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间歇顶紧装置主要具有可提供间歇运动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歇顶紧装置包括楔形导向杆211、滑座212、夹柱213、弹簧214,所述滑座212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滑座212正对所述输送轮盘110的一侧面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夹柱213穿过所述贯穿通道,所述夹柱213靠近所述限位挡板120的一端为压力端,所述弹簧214套接于所述夹柱213外侧,所述夹柱213远离所述限位挡板1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肩,所述弹簧214的一端与所述滑座212相抵,所述弹簧214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肩相抵,所述楔形导向杆211连接于所述升降板130的底侧,所述楔形导向杆211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夹柱213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夹柱213远离所述限位挡板120的一端相抵。当升降板130在下降时带动楔形导向杆211下降,由于导向面沿远离夹柱213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楔形导向杆211越往下时,会将夹柱213推向限位挡板120,此时弹簧214被压缩,夹柱213的压力端将限位挡板120压向输送轮盘110,当升降板130上升时带动楔形导向杆211上升,夹柱213在撤去导向面的压力后弹簧214逐渐复原,并使得夹柱213远离限位挡板120,如此压力端可实现间歇地对限位挡板120施力,并且不需要再另外设置驱动,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气动顶针,所述气动顶针具有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所述活动端。利用气动顶针内的顶针实现上下运动,从而顶起电池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卷口模220的旁侧设置有定位杆230,所述定位杆230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板130,所述定位杆230的底端正对于一个所述输送凹槽111。电池筒被顶升后,由于与输送凹槽111、限位挡板120之间的摩擦并没有下落到位,此时可利用定位杆230将其压下。

定位杆230对电池筒下压,既要提供适当的压力,又要避免压坏电池筒,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230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231。定位杆230通过缓冲垫231压向电池筒,降低压坏电池筒的风险。

升降驱动装置主要用于实现带动升降板130上下运动,其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板130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上,所述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升降板130在所述输送轮盘110的上方上下运动。即利用升降气缸提供往复运动的驱动力,以带动升降板130上下运动。在实际应用中,升降驱动装置还可通过凸轮传动、连杆机构传动等结构形式,以实现连续的上下往复运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