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9409发布日期:2021-06-15 20:3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快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微乳化液是介于乳化液和合成液之间的新型切削液,是继乳化切削液、合成切削液之后,水基切削液的新一代产品,它是微乳化油经水高倍稀释后形成的微乳状、半透明的液体。微乳化液克服了乳化液易腐败、清洗性能差及合成切削液侵蚀机床漆面、润滑性能差等缺陷,避免了微乳化液等弊病,综合了乳化液和合成液的优点,有油性、水性双重的极压、润滑、冷却、防锈和清洗能力,是新一代的理想机加工润滑冷却介质,国内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研制缓慢,制约了合成液润滑性能的提高;而微乳化油中,水溶性添加剂和油溶性添加剂的使用提高了它的润滑性,同常用的乳化液相比,其渗透、清洗能力要大大增强,并且价格适中,因此微乳化液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但在实际使用时,现有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制作时冷却效率很慢,制作消耗的时间严重延长,为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快速冷却装置,通过转杆带动搅拌叶片带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旋转散热,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散热效率得到提升,冷却速度更加迅速,提高了生产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冷却速度慢而导致的制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底部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杆一端贯穿轴承并延伸至内胆内部,所述转杆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螺纹槽,所述固定块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杆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导料管,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冷凝箱,所述导料管一端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一端贯穿冷凝箱并延伸至导料管一端,所述导料管一端与冷凝管相通,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冷凝管一端与出料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内部设置有透槽,所述透槽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设置有挡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一端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外壳外侧,所述拉杆一端设置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设置于内胆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形状设置为螺旋状,所述冷凝管两端均与冷凝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箱内部设置有冷凝液。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板设置于导料管内部,所述挡料板截面与导料管横截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由钨铜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电机带动转杆旋转,搅拌叶片旋转带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微乳化金书加工液经过搅拌初次冷却后再由导料管导至冷凝箱内二次降温,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冷却效果更好,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速度得到提升。

2、与现有技术相比,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沿导料管向下移动至冷凝管内,冷凝管形状设置为螺旋状增加了冷凝管与冷凝箱内冷凝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使冷却装置冷却效果更好,提高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固定板;3、电机;4、转杆;5、内胆;6、轴承;7、固定块;8、连接杆;9、搅拌叶片;10、导料管;11、冷凝箱;12、冷凝管;13、出料口;14、拉杆;15、挡料板;16、拉环;17、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与外壳1固定连接,固定板2顶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电机3输出端设置有转杆4,外壳1内部设置有内胆5,内胆5底部开设有穿槽,穿槽内部设置有轴承6,转杆4一端贯穿轴承6并延伸至内胆5内部,转杆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固定块7,多个固定块7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杆8,连接杆8一端设置有螺纹槽,固定块7外壁设有螺纹,固定块7与连接杆8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连接杆8一端设置有搅拌叶片9,搅拌叶片9与连接杆8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从外壳1顶部的入料口17导入,入料口17设置于内胆5上方,微乳化金属加工液顺着入料口17进入内胆5内部,启动电机3,电机3输出端设有转杆4,电机3带动转杆4旋转,转杆4两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固定块7,固定块7与转杆4固定连接,固定块7外壁设有螺纹,转杆4一侧设有连接杆8,连接杆8与固定块7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转杆4转动带动连接杆8围绕转杆4旋转,连接杆8一端设有搅拌叶片9,搅拌叶片9随连接杆8旋转而旋转,搅拌叶片9旋转带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旋转使其温度下降,从而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通过搅拌叶片9旋转带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旋转,使其温度降低,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冷却效果更好,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速度得到提升。

如附图1所示,内胆5底部设置有导料管10,固定板2底部设置有冷凝箱11,导料管10一端设置有冷凝管12,冷凝管12一端贯穿冷凝箱11并延伸至导料管10一端,导料管10一端与冷凝管12相通,外壳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冷凝管12一端与出料口13相通,以便于经过搅拌叶片9搅拌过后的微乳化金属加工液进入冷凝箱11内进行二次冷却,从而使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提升,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工序,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制作更加方便迅速。

如附图4所示,固定板2内部设置有透槽,透槽内部设置有拉杆14,拉杆14一端设置有挡料板15,以便于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未加工完成时,可以通过拉杆14控制挡料板15控制微乳化金属加工液不下落进入冷凝箱11内,从而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可以在内胆5内部受到充分搅拌降温后再进入冷凝箱11内部进行二次降温,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受降温更加完全,提高了降温的效率,提高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速度。

如附图4所示,拉杆14一端贯穿固定板2并延伸至外壳1外侧,拉杆14一端设置有拉环16,以便于通过拉环16即可控制拉杆14移动,从而使工人从外部即可控制挡料板15,使冷却装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冷却时间和温度都可以由工人从外部控制,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如附图1所示,外壳1顶部设置有入料口17,入料口17设置于内胆5顶部,以便于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倒入入料口17即可使其沿入料口17进入内胆5内部,从而使工人只需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由外壳1顶部的入口倒入再启动电机3即可,使冷却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易上手,减少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冷却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附图1所示,冷凝管12形状设置为螺旋状,冷凝管12两端均与冷凝箱11固定连接,冷凝箱11内部设置有冷凝液,以便于经过搅拌降温的微乳化金属加工液进入冷凝管12后可以增加其受热面积,从而使冷凝箱11对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冷却更加完全,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效率。

如附图4所示,挡料板15设置于导料管10内部,挡料板15截面与导料管10横截面相匹配,以便于挡料板15可以完全的挡住由导料管10向下流动的微乳化金属加工液,从而使工人可以完全从冷却装置外部控制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冷却程度,使冷却装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如附图1所示,冷凝管12由钨铜合金材质制成,以便于在保证冷凝管12硬度不下降的同时增加其耐热与导热能力,从而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在冷凝管12可以更好地将自身热量传递,增强了冷凝管12的导热效果,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也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更加实用耐用。

实时场景具体为: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经过搅拌降温后,拉动拉环16,拉环16带动拉杆14向外移动,拉杆14一端与挡料板15固定连接,拉杆14向外移动带动挡料板15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可以沿导料管10继续向下移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沿导料管10向下移动至冷凝管12内,冷凝管12形状设置为螺旋状增加了冷凝管12与冷凝箱11内冷凝液的接触面积,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在冷凝管12内冷凝效果更好,沿冷凝管12向下移动经由冷凝箱11进一步冷却后,冷凝管12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经由冷凝管12从出料口13导出,从而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在经过搅拌冷却后再由冷凝箱11二次冷却,使冷却装置冷却效果更好,提高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将微乳化金属加工液从外壳1顶部的入料口17导入,入料口17设置于内胆5上方,微乳化金属加工液顺着入料口17进入内胆5内部,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转杆4旋转,转杆4转动带动连接杆8围绕转杆4旋转,搅拌叶片9随连接杆8旋转而旋转,搅拌叶片9旋转带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旋转使其温度下降,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经过搅拌降温后,拉动拉环16,拉环16带动拉杆14向外移动,拉杆14向外移动带动挡料板15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可以沿导料管10继续向下移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沿导料管10向下移动至冷凝管12内,冷凝管12形状设置为螺旋状增加了冷凝管12与冷凝箱11内冷凝液的接触面积,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在冷凝管12内冷凝效果更好,沿冷凝管12向下移动经由冷凝箱11进一步冷却后,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经由冷凝管12从出料口13导出,从而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通过搅拌叶片9旋转带动微乳化金属加工液旋转,使其温度降低,提高了冷却效率,在经过搅拌冷却后再由冷凝箱11二次冷却,使冷却装置冷却效果更好,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微乳化金属加工液的生产速度得到提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