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铝合金油箱焊接用水冷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4658发布日期:2021-07-09 11:4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铝合金油箱焊接用水冷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设备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铝合金油箱焊接用水冷夹具。


背景技术:

2.目前铝合金燃油箱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车辆上,其质量轻、耐腐蚀、强度高等特点,已成为耗油量大,燃油质量要求高的车辆首选油箱,比如重型卡车。铝合金燃油箱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通常由中部和两端组成的三段式结构焊接而成。但由于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比钢大近一倍,而凝固时的收缩率也比钢大两倍,所以铝合金燃油箱在焊接时因产生的大量热量,导致焊接结构尺寸形状超差,焊接结构组装配合困难,焊接变形过大或者矫正无效,影响产品质量,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铝合金燃油箱焊接组装时因热量大而影响焊接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铝合金油箱焊接用水冷夹具,包括支撑板、定位块和冷却管;
4.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水平上端和四个相对的侧端;所述支撑板用于承托所述油箱;
5.所述定位块至少有四个,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四个侧端;相向两个侧端的所述定位块的相向端面为由下至上朝相背对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6.所述冷却管至少有一条,一条或多条所述冷却管合围成至少一个冷却环结构;所述冷却环结构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环结构设于所述定位块上并与所述定位块可调式连接。
7.进一步,所述水冷夹具还包括底板和旋转轴;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底板相对转动连接。
8.进一步,所述冷却管有两条,分别相对呈水平u形弯曲形成一个所述冷却环结构,并在末端设有竖直弯曲部;所述竖直弯曲部通过固定板与所述定位块连接。
9.进一步,所述定位块上沿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栓。
10.进一步,所述定位块上端设有用于承托所述冷却管的弧形槽。
11.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为十字形板体。
12.进一步,所述冷却管为铬镐铜管。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板承托油箱,利用冷却水流经冷却管带走油箱焊接时的热量,可有效提升油箱焊接质量,焊接时油箱不易变形,且利用定位块和冷却管可对油箱进行夹持限位,进一步防止油箱变形,保证油箱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铝合金油箱焊接用水冷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水冷夹具上设有待焊接的汽车铝合金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一个定位块与固定板配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支撑板;2、定位块;2.1、弧形槽;3、冷却管;4、底板;5、旋转轴;6、倾斜面;7、进水口;8、出水口;9、螺纹孔;10、固定板;11、油箱;12、焊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9.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汽车铝合金油箱焊接用水冷夹具,包括支撑板、定位块、冷却管、底板和旋转轴。
20.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水平上端和四个相对的侧端;支撑板用于承托油箱;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为十字形板体。支撑板通过旋转轴与底板相对转动连接,旋转轴包括相配合的轴件和深沟球轴承。从而将油箱放置在支撑板上后,可通过旋转轴调节油箱方位,便于焊接操作,提高焊接效率。本实施例中冷却管为铬镐铜管,定位块为铬镐铜块,支撑板为45#钢板。为了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冷却管内壁还可设置若干扰流片。
21.定位块至少有四个,分别设于支撑板的四个侧端;相向两个侧端的定位块的相向端面为由下至上朝相背对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如图2所示,该倾斜面用于夹持和限制油箱移动。
22.冷却管至少有一条,一条或多条冷却管合围成至少一个冷却环结构;本实施例中冷却管有两条,分别相对呈水平u形弯曲形成一个冷却环结构,并在末端设有竖直弯曲部;竖直弯曲部通过固定板与定位块连接;每个冷却管的两个竖直弯曲部分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环结构设于定位块上并与定位块可调式连接从而调节冷却环结构的位置,具体为,定位块上沿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有多个螺纹孔;固定板上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选择不同位置的螺纹孔与固定板配合,从而实现对冷却管位置的调整,进而实现冷却环结构与油箱相对位置的调整。
23.本实施的四个定位块中,优选其中相对的两个定位块上设有固定板,另外相对的两个定位块上端设有用于承托冷却管的弧形槽,从而使冷却管包覆在油箱的焊接处外壁,设置螺纹孔的定位块和设置弧形槽的定位块的外形可以不同。如图2所示,冷却管处于油箱焊接处(焊接缝12)以下1cm处,焊接时的热量被冷却管内的冷却水吸收并快速传导出以降低焊接附近的温度,提高了焊接质量。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