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5475发布日期:2021-08-24 12: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空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食品空罐一般包括:马口铁罐体,为圆筒形结构;易拉开口,连接在马口铁罐体的顶部上;以及塑料上盖,连接在易拉开口上;马口铁罐体在制造时,通常都会使用一些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至少如下不足,马口铁罐体成型后,有部分会出现椭圆的情况,与易拉开口连接时,难以对齐易拉开口与马口铁罐体,影响了制造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罐体成型后,有部分会出现椭圆的情况,影响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包括:

一支撑底座,底部支撑在地面上;

一支撑模具,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用于套上罐体,限位所述罐体,所述支撑模具与所述罐体的接触部分为圆柱形结构;

一支撑架,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跨越所述支撑模具;

一第一压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由上往下压住所述罐体;

以及至少三个第二压件,均布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由所述罐体的侧面压住所述罐体,所述第二压件之间的中间部位为圆形空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四个支撑柱,底部支撑在地面上;以及一工作台,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模具包括:一第一法兰,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连接;以及一圆柱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用于支撑所述罐体,并且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罐体的长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形折弯件,连接所述第一压件;以及两个第二板,对称连接在所述“]”形折弯件上,用于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件包括:一第一伺服电缸,通过第一型材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以及一第一压头,连接在所述第一伺服电缸上,随着所述第一伺服电缸伸缩,压住所述罐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件包括:一支撑座体,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一第二伺服电缸,通过第二型材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体上;以及一第二压头,连接在所述第二伺服电缸上,随着所述第二伺服电缸伸缩,向所述罐体施加压力。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支撑底座,形成了工作台面,有利于连接其他部件,操作相对方便;在支撑底座上连接支撑模具,支撑架和第二压件;在支撑架上连接第一压件;操作时,罐体套在支撑模具上,第一压件下压,第一压件与支撑模具一起限位罐体,第二压件动作,对罐体的侧壁进行整形,修正了罐体的形状,保证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从而克服了罐体成型后,有部分会出现椭圆的情况,影响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修正罐体形状,保证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际使用状态的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放置罐体的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撑底座,11.支撑柱,12.工作台,20.支撑模具,21.第一法兰,22.圆柱体,30.支撑架,31.“]”形折弯件,32.第二板,40.第一压件,41.第一伺服电缸,42.第一型材,43.第一压头,50.第二压件,51.支撑座体,52.第二伺服电缸,53.第二型材,54.第二压头,100.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罐体成型后,有部分会出现椭圆的情况,影响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能够修正罐体形状,保证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一实施方式:

见图1、图2;一种食品空罐智能数字化成型系统,包括:

一支撑底座10,底部支撑在地面上;

一支撑模具20,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上,用于套上罐体100,限位所述罐体100,所述支撑模具20与所述罐体100的接触部分为圆柱形结构;

一支撑架30,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上,跨越所述支撑模具20;

一第一压件4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30上,由上往下压住所述罐体100;

以及三个第二压件50,均布在所述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上,由所述罐体100的侧面压住所述罐体100,所述第二压件50之间的中间部位为圆形空腔结构;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支撑底座10,形成了工作台面,有利于连接其他部件,操作相对方便;在支撑底座10上连接支撑模具20,支撑架30和第二压件50;在支撑架30上连接第一压件40;操作时,罐体100套在支撑模具20上,第一压件40下压,第一压件40与支撑模具20一起限位罐体100,第二压件50动作,对罐体100的侧壁进行整形,修正了罐体100的形状,保证了后道工序的制造精度;

另一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实施时,所述支撑底座10包括:四个支撑柱11,底部支撑在地面上;以及一工作台12,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上;支撑柱11包括:一空心方管,以及一四方体形板材,与空心方管焊接,四方体形板材用于与地面上预留的地脚螺栓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工作台12为一块板材,与空心方管的顶部焊接,形成了工作台面,有利于连接其他部件,操作相对方便;

另一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实施时,所述支撑模具20包括:一第一法兰21,与所述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连接;以及一圆柱体22,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21上,用于支撑所述罐体100,并且所述圆柱体22与所述罐体100的内壁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所述圆柱体22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罐体100的长度尺寸;第一法兰21和圆柱体22一起通过锻打坯料机加工而成;第一法兰21用于与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之间穿入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圆柱体22的断面为圆形结构,形成了圆形阻挡面,有利于罐体100的被修正成圆环形;

另一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实施时,所述支撑架30包括:一“]”形折弯件31,连接所述第一压件40;以及两个第二板32,对称连接在所述“]”形折弯件31上,用于与所述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连接;“]”形折弯件31通过板材折弯而成;第二板32为长方体形板材,与“]”形折弯件31之间焊接,第二板32用于与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之间穿入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

支撑架30形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有利于定位第一压件40,使得第一压件40能够稳定地动作;

另一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实施时,所述第一压件40包括:一第一伺服电缸41,通过第一型材42连接在所述支撑架30上;以及一第一压头43,连接在所述第一伺服电缸41上,随着所述第一伺服电缸41伸缩,压住所述罐体100;

所述第二压件50包括:一支撑座体51,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上;一第二伺服电缸52,通过第二型材53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体51上;以及一第二压头54,连接在所述第二伺服电缸52上,随着所述第二伺服电缸52伸缩,向所述罐体100施加压力;

第一伺服电缸41和第二伺服电缸52都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kistler伺服电缸,智能化控制,操作很方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第一伺服电缸41和第二伺服电缸52,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试验;

第一型材42为一板材,与第一伺服电缸41和支撑架30之间穿入螺钉连接,使得第一伺服电缸41能够可靠地连接在支撑架30上;

第一压头43包括:一圆形板,与罐体100直接接触;以及一螺纹套,连接在所述圆形板上,与第一伺服电缸41上的伸缩轴端部上预留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压头43随着第一伺服电缸41上的伸缩轴伸缩,压住或者松开罐体100;

支撑座体51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与支撑底座10的上表面之间穿入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

第二型材53采用板材折弯而成,外形大致为“l”形结构,与支撑座体51和第二伺服电缸52之间穿入螺钉连接,使得第二伺服电缸52能够可靠地连接在支撑座体51上;

第二压头54采用锻打坯料机加工而成,包括:一弧形板,高度尺寸大于罐体100的侧壁高度尺寸,以及一凸块,与弧形板连接,凸块上具有一螺纹孔,用于与第二伺服电缸52上伸缩轴端部上预留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三块弧形板,同时与罐体100的侧壁接触时,弧形板的中间部位为圆形空腔结构,与圆柱体22一起限位修正罐体100,使得罐体100被修正为圆环形结构;

另一实施方式:

见图1;实施时,罐体100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只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工作原理如下:实施时,设置有支撑底座10,形成了工作台面,有利于连接其他部件,操作相对方便;在支撑底座10上连接支撑模具20,支撑架30和第二压件50;在支撑架30上连接第一压件40;操作时,罐体100套在支撑模具20上,第一压件40下压,第一压件40与支撑模具20一起限位罐体100,第二压件50动作,对罐体100的侧壁进行整形,修正了罐体100的形状;

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