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的制作方法](http://img.xjishu.com/img/zl/2021/7/16/bkjj0w166.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两器钎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
背景技术: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制冷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空调、冰箱、冷柜以及其他制冷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3.铝钎焊作为铝合金连接的重要方法,具有焊件变形小,尺寸精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铝合金密度小、耐腐蚀、导热和导电性能好,且具有一定的比强度,铝合金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子设备中的散热器、汽车空调的热交换器(例如冷凝器和蒸发器)均采用铝合金钎焊结构。
4.现有的汽车空调的冷凝器的器芯采用铝合金钎焊结构,在钎焊过程中先使用两根不锈钢管对冷凝器器芯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再进行钎焊,但不锈钢管和铝合金的吸热系数不一样,在钎焊时,不锈钢管和冷凝器器芯会产生温差,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冷凝器器芯的局部温度过热,容易造成产品翘头、弯曲变形以及表面发黑,同时不锈钢管重量大,成本高。
5.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低的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减少与铝钎焊型材的接触面积、使得加热均匀,防止铝钎焊型材因温度过热而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低的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减少与铝钎焊型材的接触面积、使得加热均匀,防止铝钎焊型材因温度过热而产生变形。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实现如下: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左工装和右工装;所述左工装和右工装均为方形立体结构的铝管且大小一致,所述铝管为上下且左右对称结构;所述铝管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相对设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使得所述铝管内部形成两端贯穿的中空结构;
8.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表面均突出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矩形突起,所述矩形突起两端沿所述铝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铝管的两端边缘处;每两个相邻的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避空凹槽。
9.优选地,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第一矩形突起、第二矩形突起、第三矩形突起、第四矩形突起和第五矩形突起;所述第一矩形突起、第二矩形突起、第三矩形突起、第四矩形突起和第五矩形突起沿水平方向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矩形突起和第五矩形突起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矩形突起、第三矩形突起和第四矩形突起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矩形突起和第五矩形突起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突起、第三矩形突起和第四矩形突起
的宽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突起和第二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避空凹槽;所述第二矩形突起和第三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避空凹槽;所述第三矩形突起和第四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三避空凹槽;所述第四矩形突起和第五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四避空凹槽。
11.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第六矩形突起、第七矩形突起、第八矩形突起和第九矩形突起;所述第六矩形突起、第七矩形突起、第八矩形突起和第九矩形突起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六矩形突起和第九矩形突起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七矩形突起和第八矩形突起的宽度一致;所述第六矩形突起和第九矩形突起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七矩形突起和第八矩形突起的宽度。
12.优选地,所述第六矩形突起和第七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五避空凹槽;所述第七矩形突起和第八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六避空凹槽;所述第八矩形突起和第九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七避空凹槽。
13.优选地,所述铝管内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所述铝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铝管的两端边缘处。
14.优选地,所述加强板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铝管内且其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铝管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
15.优选地,所述加强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铝管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铝管的顶板和底板连接。
16.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在进行钎焊时,所述左工件和右工件分别位于所述铝合金工件的两端且与所述铝合金工件的侧面贴合,并通过多个铁丝缠绕固定,以夹紧所述铝合金工件;所述左工装和右工装均为方形立体结构的铝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装重量轻、成本低,且与铝合金工件的吸热系数一致,进行钎焊时,不易产生温差,使得铝合金工件加热均匀;另外,所述铝管的外周设有多个矩形状的矩形突起;所述左工装和右工装对所述铝合金工件形成夹持状态时,所述铝管的接触面上的多个矩形突起与所述铝合金工件的侧面贴合;所述矩形突起的设置便于所述铝管与所述铝合金工件直接接触,对铝合金工件进行夹紧。所述铝管上每两个相邻的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避空凹槽;所述避空凹槽的设置减少了所述铝管与所述铝合金工件的接触面积,使得铝合金工件在钎焊时,加热均匀,防止因温度过热而产生变形,同时在钎焊完成后,打开铁丝,左工装和右工装自动脱落与所述铝合金工件分离,产品无变形,表面光亮且无发黑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在使用时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21.图4是图2中b的放大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的铝管的正视图。
23.附图中的标记所对应的技术特征为:1
‑
左工装,2
‑
右工装,3
‑
铝合金工装,4
‑
铁丝, 5
‑
顶板,6
‑
底板,7
‑
左侧板,8
‑
右侧板,9
‑
第一矩形突起,10
‑
第二矩形突起,11
‑
第三矩形突起,12
‑
第四矩形突起,13
‑
第五矩形突起,14
‑
第六矩形突起,15
‑
第七矩形突起,16
‑ꢀ
第八矩形突起,17
‑
第九矩形突起,18
‑
第一避空凹槽,19
‑
第二避空凹槽,20
‑
第三避空凹槽,21
‑
第四避空凹槽,22
‑
第五避空凹槽,23
‑
第六避空凹槽,24
‑
第七避空凹槽,25
‑
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一种无痕铝钎焊型材工装,包括:通过多个连接件固定连接的左工装1、右工装2以及铝合金工件3;所述左工装1和右工装2 分别设于所述铝合金工件3的两端且与所述铝合金工件3的侧面贴合,以夹紧所述铝合金工件3;所述连接件为铁丝4,本实施例中,所述铁丝4的数量为3根,3根所述铁丝4缠绕固定所述左工装1、右工装2以及铝合金工件3,使得所述左工装1和右工装2对所铝合金工件3进行夹紧,便于所述铝合金工件3进行钎焊。
26.如图2所示,所述左工装1和右工装2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左工装1和右工装2均为方形立体结构的铝管且大小一致,采用铝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装重量轻,成本低,同时与铝合金工件的吸热系数一致,在进行钎焊时,铝合金工件的加热更加均匀。
27.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铝管为上下且左右对称结构;所述铝管包括顶板5、底板6、左侧板7和右侧板8;所述顶板5和底板6相对设置;所述左侧板7和右侧板8相对设置。
28.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顶板5、底板6、左侧板7和右侧板8的外表面均突出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矩形突起,所述矩形突起两端沿所述铝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铝管的两端边缘处;所述左工装1和右工装2对所述铝合金工件3形成夹持状态时,所述铝管的接触面上的多个矩形突起与所述铝合金工件3的侧面贴合。所述矩形突起的设置便于所述铝管与所述铝合金工件3直接接触,对铝合金工件3进行夹紧。
29.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铝管上每两个相邻的矩形突起之间的空间形成避空凹槽;所述避空凹槽的设置减少了所述铝管与所述铝合金工件3的接触面积,使得铝合金工件3在钎焊时,加热均匀,防止因温度过热而产生变形,同时在钎焊完成后,打开铁丝4,左工装 1和右工装2自动脱落与所述铝合金工件2分离,铝合金工件无变形,表面光亮无损且无发黑现象出现。
30.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顶板5和底板6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第一矩形突起9、第二矩形突起10、第三矩形突起11、第四矩形突起12和第五矩形突起13;所述第一矩形突起9、第二矩形突起10、第三矩形突起11、第四矩形突起12和第五矩形突起13沿水平方向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矩形突起9和第五矩形突起13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矩形突起10、第三矩形突起11和第四矩形突起12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矩形突起9和第五矩形突起13 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突起10、第三矩形突起11和第四矩形突起12的宽度。
31.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矩形突起9和第二矩形突起10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避空凹槽18;所述第二矩形突起10和第三矩形突起11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避空凹槽19;所述第三矩形突起11和第四矩形突起12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三避空凹槽20;所述第四矩形突起 12和第五矩形突起13之间的空间形成第四避空凹槽21。
32.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左侧板7和右侧板8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第六矩形突起14、第七矩形突起15、第八矩形突起16和第九矩形突起17;所述第六矩形突起14、第七矩形突起15、第八矩形突起16和第九矩形突起17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六矩形突起14和第九矩形突起17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七矩形突起15和第八矩形突起16的宽度一致;所述第六矩形突起14和第九矩形突起17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七矩形突起15和第八矩形突起16的宽度。
33.如图5所示,所述第六矩形突起14和第七矩形突起15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五避空凹槽 22;所述第七矩形突起15和第八矩形突起16之间的空间形成第六避空凹槽23;所述第八矩形突起16和第九矩形突起17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七避空凹槽24。
34.所述铝管的顶板5、底板6、左侧板7和右侧板8上均设置有矩形突起和避空凹槽,可以实现铝管的多面使用。
35.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使得所述铝管内部形成两端贯穿的中空结构;所述铝管内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设有加强板25,所述加强板25沿所述铝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铝管的两端边缘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 25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铝管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铝管的顶板5和底板6连接。所述加强板25的设置增加了铝管的强度和刚性,提高所述铝管的稳定性。
36.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权利要求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