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料机构及拧螺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8551发布日期:2021-12-15 06:0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料机构及拧螺丝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料机构拧螺丝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产品装配线上的拧螺丝工序采用人工拧螺丝或者设备拧螺丝的方式,人工拧螺丝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导致常出现螺丝拧破或螺丝拧不到位等情况,质量不易控制,不良率高,生产效率低且劳动强度较大。此外现有的设备拧螺丝为气动式和电动式,需要人工将螺丝放上,再用启动或者电动的拧螺丝设备拧紧,浪费人力,且拧螺丝效率低。基于此,人们实用新型了一种可以自动拧螺丝的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拧螺丝装置,螺丝从螺丝输送装置出来后,直接与外部的工件相接触,螺丝很容易出现歪斜,螺丝一旦出现歪斜,扭动杆拧螺丝就会不良品,造成良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产良率和生产效率更高的出料机构及拧螺丝设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机构,包括机构本体和多个弹性瓣,多个所述弹性瓣与所述机构本体固定连接,该出料机构上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的第二端位于多个所述弹性瓣之间,至少部分所述导向通道呈逐渐收缩设置。
5.优选地,所述弹性瓣包括连接部、导向部和出口部,多个所述连接部组成第一圆筒状结构,多个所述导向部组成圆锥状结构,多个所述出口部组成第二圆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机构本体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出料机构的中心轴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5
°‑
15
°

7.优选地,该出料机构的长度为1mm

20mm,所述第一圆筒状结构的直径为2mm

5mm。
8.优选地,多个所述弹性瓣与所述机构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弹性瓣的厚度为0.1mm

1mm。
9.优选地,该出料机构包括四个弹性瓣,第一状态下,相邻所述弹性瓣之间相互靠拢;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瓣被外力撑开,相邻所述弹性瓣之间相互远离。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拧螺丝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任一项的出料机构,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有螺丝出口,所述机构本体与所述设备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螺丝出口相连通。
11.优选地,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固定座、扭动装置和螺丝输送装置,所述扭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扭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扭动杆;所述螺丝输送装置上开设有螺丝进口、螺丝出口、扭动口和连通所述螺丝出口和扭动口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螺丝出口和扭动口同轴设置,所述螺丝进口也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所述扭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扭动杆的第二端可伸入至所述连通通道内;所述螺丝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和弹性件,所述螺丝进口、螺丝出口、扭动口和连通通道皆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内,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
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有螺丝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弹簧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靠拢;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被外部的螺丝撑开。
12.优选地,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停止移动之前,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启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移动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前,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停止;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皆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电机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电机固定支架的两端设置有螺丝孔和定位孔。
13.优选地,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工件固定台,所述工件固定台位于所述扭动装置的下部,所述工件固定台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下部;所述工件固定台包括第一工件固定台和第二工件固定台,所述第一工件固定台和所述第二工件固定台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工件固定台和所述第二工件固定台交替移动至所述扭动装置的下部。
14.本实用新型的出料机构及拧螺丝设备能够对螺丝进行导向,减少不良品,且节省人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15.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拧螺丝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18.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瓣的整体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螺丝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整体结构图;
23.图8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下的移动设备的运动轨迹图。
24.图中:1、固定座;2、扭动装置;21、第一动力机构;22、扭动杆;3、螺丝输送装置;31、螺丝进口;32、螺丝出口;33、扭动口;4、弹性件;41、第一夹持件;42、第二夹持件;43、螺丝通孔;5、出料机构;51、弹性瓣;511、连接部;512、导向部;513、出口部;52、机构本体;501、第一圆筒状结构;502、圆锥状结构;503、第二圆筒状结构;6、第一移动装置;7、第二移动装置;8、电机固定支架;81、螺丝孔;82、定位孔;83、减重孔;9、工件固定台;91、第一工件固定台;92、第二工件固定台;1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26.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
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机构,包括机构本体52和多个弹性瓣51,多个弹性瓣51与机构本体52固定连接,该出料机构上设置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第二端位于多个弹性瓣51之间,至少部分导向通道呈逐渐收缩设置。该出料机构主要起到对长柱状物料的导向作用。
29.在优选实施例中,弹性瓣51包括连接部511、导向部512和出口部513,多个连接部511组成第一圆筒状结构501,多个导向部512组成圆锥状结构502,多个出口部513组成第二圆筒状结构503,连接部511与机构本体52固定连接。
30.在优选实施例中,导向部512与出料机构的中心轴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5
°‑
15
°
。具体地,该夹角为7
°
或者9
°
或者10
°
或者11
°
或者13
°

31.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出料机构的长度为1mm

20mm,具体地,该出料机构5的长度为5mm或者10mm或者12mm或者15mm或者18mm。第一圆筒状结构501的直径为2mm

5mm,具体地,第一圆筒状结构501的直径为2.5mm或者3mm或者3.5mm或者4mm或者4.5mm。
32.在优选实施例中,多个弹性瓣51与机构本体52一体成型;弹性瓣51的厚度为0.1mm

1mm。具体地,弹性瓣51的厚度为0.3mm或者0.5mm或者0.6mm或者0.8mm。
33.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出料机构包括四个弹性瓣51,第一状态下,相邻弹性瓣51之间相互靠拢,此时,螺丝的螺帽未通过出料机构。第二状态下,弹性瓣51被外力撑开,相邻弹性瓣51之间相互远离,此时,螺丝的螺帽通过出料机构,螺丝的体积将弹性瓣51撑开,弹性瓣51起到导向的作用。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拧螺丝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任一项的出料机构,设备本体上设置有螺丝出口,机构本体与设备本体固定连接,且导向通道与螺丝出口相连通。
35.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固定座81、扭动装置2和螺丝输送装置3,扭动装置2连接于固定座81,需要说明的是,螺丝可以为螺钉、螺栓等具有螺纹结构的工件。扭动装置2包括第一动力机构21和扭动杆22;螺丝输送装置3上开设有螺丝进口31、螺丝出口32、扭动口33和连通螺丝出口32和扭动口33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螺丝出口32和扭动口33同轴设置,螺丝进口31也与连通通道相连通。扭动杆22的第一端与第一动力机构21连接,扭动杆22的第二端通过扭动口33可伸入至连通通道内。具体地,扭动杆22的下端设置有与螺丝钉的凹槽配合的凸起,使其能够卡入至螺丝钉的凹槽内,进一步地,凹槽为方形或者十字形或者一字形。螺丝通过螺丝输送装置3输送至连通通道内,扭动装置2的扭动杆22伸入至连通通道内,扭动杆22在螺丝落入至连通通道时先转动一点,一般为1/4圈或者1/2圈,扭动杆22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施压一个力,使扭动杆22下端卡入螺丝上部的十字形或者一字形的凹槽内。
36.在优选实施例中,螺丝进口31连接外部的输送螺丝输送管道,螺丝输送管道与外部的振动盘连接,关于振动盘的技术很多专利中已经公开,如“cn201921258023.7一种螺丝
振动盘”和“cn201820926614.6一种螺丝振动盘”等,此处不再详述。
37.参考图6,在优选实施例中,螺丝输送装置3包括壳体和弹性件4,螺丝进口31、螺丝出口32、扭动口33和连通通道皆设置在壳体上,弹性件4设置在连通通道内,螺丝从螺丝出口32出来时,螺丝的顶帽位于弹性件4的上部(该位置是指该拧螺丝设备放置在桌面上使用时的位置),使螺丝无法通过弹性件4,扭动杆22一边转动一边向下压,使扭动杆22的下端卡入螺丝的凹槽内,且向下的压力使弹性件4形变,螺丝从弹性件4脱离出来。具体地,弹性件4包括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之间形成有螺丝通孔43,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通过弹簧与壳体相连接;第一状态下,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相靠拢,此时,螺丝的螺帽无法通过该螺丝通孔43;第二状态下,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被外部的螺丝撑开,螺丝的螺帽(或者叫螺丝头)可以通过螺丝通孔43,螺丝从螺丝通孔43内出来。
38.参考图4和图5,在优选实施例中,螺丝输送装置3上连接有出料机构5,出料机构5内设置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与螺丝出口32相连通。现有技术中,螺丝从螺丝输送装置3出来后,直接与外部的工件相接触,扭动杆22将螺丝拧到工件上即可。但是,螺丝从螺丝输送装置3出来后很容易出现歪斜,螺丝一旦出现歪斜,扭动杆22拧螺丝就会不良品,造成良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出料机构5恰好解决了该问题,出料机构5对螺丝起到导向作用,避免螺丝出现歪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39.参考图4,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出料机构5的第一端与螺丝输送装置3固定连接,出料机构5的第二端为出料端,出料端包括有多个弹性瓣51,导向通道的第二端位于多个弹性瓣51之间,导向通道的第二端呈逐渐收缩设置。在具体实施例中,弹性瓣51包括连接部511、导向部512和出口部513,多个连接部511组成第一圆筒状结构501,多个导向部512组成圆锥状结构502,多个出口部513组成第二圆筒状结构503。导向部512与出料机构5的中心轴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5
°‑
15
°
,具体地,该夹角为7
°
或者9
°
或者10
°
或者11
°
或者13
°
。该出料机构5的长度为1mm

20mm,具体地,该出料机构5的长度为5mm或者10mm或者12mm或者15mm或者18mm。所述第一圆筒状结构501的直径为2mm

5mm。多个弹性瓣51与出料机构5的第一端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定,弹性也会更好。弹性瓣51的厚度为0.1mm

1mm,具体地,弹性瓣51的厚度为0.3mm或者0.5mm或者0.6mm或者0.8mm。
40.参考图2和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设置在固定座81上,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第一移动装置6包括第二动力装置、丝杆和固定连接件,第二动力装置7带动丝杆转动,固定连接件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转动带动固定连接件沿丝杆移动,扭动装置固定在该固定连接件上。第二移动装置7与第一移动装置6的的结构和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述。当然,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也可以通过滑块和滑轨的结构移动。工作状态时,第一移动装置6停止移动之前,第二移动装置7启动,第二移动装置7移动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前,第一移动装置6停止。移动装置的移动过程包括加速阶段、均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第一移动装置6停止移动后,第二移动装置7再启动。本技术在第一移动装置6减速阶段启动第二移动装置7,在第二移动装置7进入均速移动前第一移动装置6停止,同样地完成了扭动装置2的移位,且将第一移动装置6的停止和第二移动装置7的气动时间进行了重叠,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41.参考图2和图7,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皆包括电机,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支架8固定在固定座81上,电机固定支架8上设置有减重孔83,减轻该拧螺丝设备的重量。电机固定支架8的两端设置有螺丝孔81和定位孔82,由于螺栓和螺丝孔之间有0.3左右的间隙,定位不准确,且螺丝越大间隙越大,为了保证电机与丝杆的同心度,设置定位孔82,可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同心度越高机械阻力越小,传动机构寿命也越长,该拧螺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少、使用寿命长。
42.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工件固定台9,工件固定台9位于扭动装置2的下部,工件固定台9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座81的下部;工件固定台9包括第一工件固定台91和第二工件固定台92,第一工件固定台91和第二工件固定台92的滑动方向与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即工件固定台9、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的移动方向关系即为x、y和z轴的关系。第一工件固定台91和第二工件固定台92交替移动至扭动装置2的下部,第一工件固定台91上的工件在被加工时,第二工件固定台92用于上料,两者依次交替。需要说明的是,该拧螺丝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屏10,显示屏10、第一工件固定台91、第二工件固定台92、第一移动装置6、第二移动装置7、扭动装置2和螺丝输送装置3皆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43.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其中一个连接在另一个移动装置上。参考图1、图2和图7,该移动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使第一移动装置6启动,然后加速移动,再减速移动;
45.正常的移动都是包括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或者包括加速阶段、均速阶段和减速阶段。
46.使第二移动装置7在第一移动装置6减速移动过程中启动;
47.使第一移动装置6在第二移动装置7加速移动过程中停止;
48.第二移动装置的加速阶段与第一移动装置的减速阶段重合,节省时间,
49.使第二移动装置7进行减速移动,最后停止。
50.如果第一移动装置6安装在第二移动装置7上,外部的作业设备安装在第一移动装置上,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同时移动使作业设备的移动轨迹呈弧形,参考图7。
51.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进行加速移动之后,需要经过一段距离的均速移动,再进入减速移动。
52.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6变为减速移动时,第二移动装置7启动。
53.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移动装置7的加速移动结束时,第一移动装置6停止移动。
54.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其中一个竖向移动,另一个水平移动。
55.参考图1和图2,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移动装置6竖向移动,第二移动装置7水平移动,第一移动装置6上固定外部的作业设备,作业设备在第一工位作业完毕,作业设备需要抬高,然后第二移动装置7带动第一移动装置6及作业设备移动到第二工位进行作业,此时,第一移动装置6需要带动作业设备向下移动。参考图7,在该运动过程中,首先在第一移动装置6的减速过程(c1)中,第二移动装置7启动,第二移动装置7加速过程(a2)中,第一移动装置6停止移动,c1和a2的轨迹和就是一个弧形,该弧形即是作业设备在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共同作用下的移动轨迹。然后,在第二移动装置7减速过程(c2)中,第一移动装
置6启动,在第一移动装置6加速的过程(a3)中,第二移动装置7停止移动,c2和a3的轨迹和就是一个弧形,该弧形即是作业设备在第一移动装置6和第二移动装置7共同作用下的移动轨迹。本技术的控制方法,即实现了作业设备先提升、再移动、最后落下的过程,可以避免作业设备与下部的工件碰撞,且节省了第一移动装置6加减速时间和第二移动装置7的加减速时间。在移动设备往复移动过程中,每次移动都节省一点时间,而移动设备每天要移动几百次,甚至几千次,这样一天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以大大提高作业设备的作业效率。
56.本实用新型的拧螺丝设备通过螺丝输送装置3自动上料,通过扭动装置2自动拧螺丝,节省人力,效率高,且质量可控。
5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