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5934发布日期:2021-12-11 10:2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挤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挤压机。


背景技术:

2.作为一种实现锻铸相结合,净成形优质的先进工艺技术,一直受到产业界的重视,近年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挤压铸造(液态模锻)工艺是1937年,首先由苏联实用新型的,在二次大战期间曾发挥重要作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工艺才先后传入我国和世界各国。80年代,日本宇部公司开发成功hvsc,和vsc系列挤压机,使此工艺在日本及欧美得到了迅速发展,挤压机分为金属挤压机和塑料挤压机,其中金属挤压机在铝型材生产加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挤压机功能单一生产效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双向挤压机。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挤压机,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双向挤压机,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第一挤压舱及第二挤压舱,所述第一挤压舱与所述第二挤压舱相通,且所述第一挤压舱与所述第二挤压舱顶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挤压舱一端设有第二模具舱,所述第二挤压舱一端设有第一模具舱,所述第一挤压舱与所述第二挤压舱内部均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前端设有切割器,所述驱动机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设有送料带,所述送料带设有若干轮齿,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加热机构顶部的卡槽以及设于所述加热机构底部的推料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一侧设有调节臂,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一加热线圈及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均设有送料杆及槽口,所述送料杆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及第二加热线圈,所述送料杆内部设有若干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二加热线圈,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升降部件及第二液压升降部件,所述第一液压升降部件由第一顶柱及第一液压杆组成,所述第二液压升降部件由第二液压杆及第二顶柱组成,所述第一顶柱与所述第二顶柱均设有独立的顶柱连接件。
6.特别的,所述第一挤压舱与所述第二挤压舱中间设有操控屏,所述第一挤压舱设有若干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挤压舱外侧设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与所述承料部件活动连接,第二挤压舱设有若干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挤压舱的外侧设有若干套件,所述第二挤压舱一侧设有调节器,所述套件与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所述调节器与所述调节臂连接,所述调节臂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
7.特别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设有长圆形的防护壳,所述防护
壳通过螺钉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有驱动齿轮。
8.特别的,所述送料杆与所述送料带连接,且所述送料杆内部设有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送料杆活动连接,所述送料杆通过所述调节臂与所述卡槽连接。
9.特别的,所述第一模具舱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二模具舱设有第二挤压槽,且所述第二模具舱底部还设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一侧设有排线盒。
10.特别的,所述第一液压杆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液压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一顶柱,所述第二液压杆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液压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二液压杆,且所述第一顶柱与所述第二顶柱分别连接所述顶柱连接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设置双加热机构双挤压舱以及两端的成型模具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以及在生产可实现多种成型的工艺,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第一挤压舱与第二挤压舱相互连接,并分别设有加热机构,其加热机构分为第一加热线圈及第二加热线圈,第一加热线圈与第二加热线圈的结构一致,拥有共同的功能,并且,在第一挤压舱及第二挤压舱的顶部设有了驱动内部运转滑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上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连接第一挤压舱及第二挤压舱,并在驱动机构上连接的驱动件的传动链通过齿轮之间的转动带动送料带,其送料带连接加热线圈上的送料杆,通过带动送料杆内部可滑动的夹持部件进行推料,结构合理,并且,通果调节器可实现线圈的闭合以及张开,在进料时可方便物料的进入,并且,通过转动调节器实现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转动,当线圈上的槽口垂直与推料机构后通过推料机构上的第一顶柱及第二顶柱进行对物料的挤压,使物料在顶柱的挤压力下实现挤压至第一模具舱及第二模具舱进行物理成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密,操作方便,效率高,能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以及产品的多样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竞争力。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
20.1、第一挤压舱;2、第二挤压舱;3、第一模具舱;4、第二模具舱;5、驱动机构;6、第一挤压槽;7、操控屏;8、第二挤压槽;9、承料部件;10、伸缩臂;11、配电箱;12、切割器;13、加热机构;14、第二伸缩杆;15、调节器;16、套件;17、第一伸缩杆;18、防护壳;19、第一加热线圈;20、第二加热线圈;21、卡槽;22、排线盒;23、第二液压升降部件;24、第二液压杆;25、第二顶柱;26、第一顶柱;27、第一液压杆;28、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9、顶柱连接件;30、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传动链; 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驱动齿轮;36、送料带;37、轮齿;38、送料杆;39、调节臂;40、复位弹簧;41、夹持部件;42、槽口;43、推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挤压机,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第一挤压舱1及第二挤压舱2,所述第一挤压舱1与所述第二挤压舱2相通,且所述第一挤压舱1与所述第二挤压舱2顶部设有驱动机构5,所述第一挤压舱1一端设有第二模具舱4,所述第二挤压舱2一端设有第一模具舱3,所述第一挤压舱1与所述第二挤压舱2内部均设有加热机构13,所述加热机构13前端设有切割器12,所述驱动机构5两端分别包括第一驱动件 30及第二驱动件31,所述第一驱动件30设有第一齿轮33,所述第二驱动件 31设有第二齿轮34,且所述第一驱动件30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1均设有传动链32,所述传动链3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3与所述第二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33与所述第二齿轮34之间设有送料带36,所述送料带36设有若干轮齿37,所述加热机构13包括设于所述加热机构13顶部的卡槽21以及设于所述加热机构13底部的推料机构43,所述加热机构43一侧设有调节臂39,所述加热机构13还包括第一加热线圈19及第二加热线圈20,所述第一加热线圈19与所述第二加热线圈20均设有送料杆38及槽口,所述送料杆38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线圈19及第二加热线圈20,所述送料杆38内部设有若干复位弹簧40,所述复位弹簧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线圈19与所述第二加热线圈20,所述推料机构43包括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8及第二液压升降部件23,所述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8由第一顶柱26及第一液压杆27组成,所述第二液压升降部件23由第二液压杆24及第二顶柱25组成,所述第一顶柱26与所述第二顶柱25均设有独立的顶柱连接件29,本实施例通过内部设置双加热机构双挤压舱以及两端的成型模具进行生产的一种双向挤压机。
23.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挤压舱1与所述第二挤压舱2中间设有操控屏7,所述第一挤压舱1设有若干第一伸缩杆17,所述第一挤压舱1外侧设有伸缩臂10,所述伸缩臂10与所述承料部件9活动连接,第二挤压舱2设有若干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二挤压舱2的外侧设有若干套件16,所述且所述第二挤压舱2一侧设有调节器15,所述套件16与所述第一伸缩杆17连接,所述调节器15与所述调节臂10连接,所述调节臂10与所述加热机构13连接,通过操控屏7进行对第一挤压舱1及第二挤压舱2的预热后,在设置第一挤压舱1一侧的进料端上的承料部件9放置合适的物料后启动进料开关,放置在承料部件9上的物料在惯性的作用下滚动至加热机构13的内部,通过调节器15对加热机构13进行打开或闭合,并且在第一次进料后,加热机构 13上的第一加热线圈19与第二加热线圈20上的送料杆38内部的夹持部件 41对物料进行夹持,并通过第一加热线圈19进入的物料实现输送至第二加热线圈20上,当物料装载完毕后通过连接加热机构13上的调节臂39在调节器15的转动下进行转动,实现调节加热机构13的角度,使槽口42与推料机构 43平行,方便推料机构43上的第一顶柱26及第二顶柱25进行对应的运作,实现对第一加热线圈19及第二加热线圈20的推料。
24.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驱动件30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1之间设有长圆形的防护壳18,所述防护壳18通过螺钉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31,所述送料杆38与所述送料带36连接,且所述送料杆38内部设有夹持部件41,所述夹持部件41与所述送料
杆38活动连接,所述送料杆38 通过所述调节臂39与所述卡槽21连接,所述送料杆38与所述送料带36连接,且所述送料杆38内部设有夹持部件41,所述夹持部件41与所述送料杆 38活动连接,所述送料杆38通过所述调节臂39与所述卡槽21连接,第一驱动件30与第二驱动件31通过传动链32连接第一齿轮33及第二齿轮34,通过第一齿轮33与第二齿轮34的转动后在设置了轮齿37的送料带36实现了移动,并且,送料带36连接了加热机构13上的送料杆38,通过该机构实现设置在送料杆38上的夹持部件41之间的滑动而使物料进行移动,在通过调节臂39的转动下送料杆38与卡槽21实现固定连接,其原理当第一加热线圈 19与第二加热线圈装20载好物料后实现送料杆38与卡槽21之间的固定卡接,并且,槽口42与送料杆38为对立面设置。
25.进一步说明的是,述第一模具舱3设有第一挤压槽6,所述第二模具舱4 设有第二挤压槽8,且所述第二模具舱4底部还设有配电11箱,所述配电箱 11一侧设有排线盒22,该电源采用的电压部得小于240v工业电压,并且,在配电箱11的外壳为防尘防潮的防护外壳,安全可靠,其第一挤压槽6与第二挤压槽8的成型工艺可根据生产的需求进行更换更换以及制作,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多样性。
26.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液压杆27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8 与所述第一顶柱26,所述第二液压杆24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液压升降部件23 与所述第二液压杆24,且所述第一顶柱26与所述第二顶柱25分别连接所述顶柱连接件29,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8通过液压的原理实现第一液压杆27的升降功能以及液压杆的横向推出功能,同理,第二液压升降部件23与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8的结构结构及原理一致,其升降能是第一顶柱26及第二顶柱 25上下移动,再通过第一液压升降部件28及第二液压升降部件23对第一顶柱26及第二顶柱25进行推送,实现第一顶柱26与第二顶柱25对处于加热机构上的物料进行双向挤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27.具体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第一挤压舱1与第二挤压舱2相互连接,并分别设有加热机构13,其加热机构13分为第一加热线圈19及第二加热线圈20,第一加热线圈19与第二加热线圈20的结构一致,拥有共同的功能,通过在设置第一挤压舱1一侧的进料端上的承料部件9放置合适的物料后启动进料开关,放置在承料部件9上的物料在惯性的作用下滚动至加热机构13的内部,通过调节器15对加热机构13进行打开或闭合,在第一挤压舱1及第二挤压舱2的顶部设有了驱动内部运转滑动的驱动机构5,该驱动机构5上的第一驱动件30与第二驱动件31连接第一挤压舱1及第二挤压舱2,并在驱动机构5上连接的驱动件的传动链32通过驱动齿轮35之间的转动带动送料带36,其送料带36连接加热线圈上的送料杆38,通过带动送料杆38 内部可滑动的夹持部件41进行推料,在进料时可方便物料的进入,并且,通过转动调节器15实现第一加热线圈19及第二加热线圈20的转动,当线圈上的槽口42垂直与推料机构43后通过推料机构43上的第一顶柱26及第二顶柱27进行对物料的挤压,使物料在顶柱的挤压力下实现挤压至第一模具舱3 及第二模具舱4进行物理成型。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